刘沙 我愿用去一生“经营”民乐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baq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台上奏响的是《北京一夜》,管乐声部的乐手站起来随着音乐节奏扭动,观众和着节拍热烈的鼓掌,全体演奏员在最后一拍站起来,手中高举自己的乐器,台上台下气氛异常热烈。1月9日,在国家大剧院中国青年民族乐团(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民族乐团)的音乐会上,观众见到了这种在歌星演唱会上常见的场面。
  
  2009版《陕北四章》首次亮相
  
  音乐会由乐团常任指挥刘沙执棒,当晚的曲目经过精心设计。率先开场的是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王丹红作曲的《云山雁邈》,这首作品是受广东民族乐团委约而作,具有潮州音乐风味。指挥刘沙表示,这首作品在当今还保留了旋律的创作手法,手法精妙脱俗,非常可贵,而且对于训练乐队来说也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具有相当的难度,织体复杂,音响生动而丰富,因此委约期满后就把它拿来。这次用这首作品作为音乐会开场序曲,能够较全面的体现乐队的水平。
  


  随后两首协奏曲是唐建平的琵琶协奏曲《春秋》和谭盾为二胡琴与乐队而写的《火祭》,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的两位演奏家张强和杨雪分别担任琵琶和二胡独奏。这两首作品虽不是由中国青年民族乐团首演,但经过乐团多次演奏并录制唱片再度推出后,受到更多家职业乐团和演奏家的关注,此番演奏自然驾轻就熟。
  最后一首是作曲家程大兆最新编配的2009版笛子协奏曲《陕北四章》,笛子演奏家戴亚担任独奏。这首作品最初创作于90年代,这次重新配器后变化很大,独奏笛子部分虽没有改动,但乐队配器几乎全改变了。刘沙介绍,修改之后作品本身的张力和内容更丰富,情感表现更加深刻细腻,由于调性转换非常快而频繁,乐队一开始不太容易接受,但后来真正的效果出来后艺术魅力就自然的呈现出来。最后返场曲目是由刘沙编配的《北京一夜》,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作曲家要了解民族乐器
  
  尽管是一支非职业乐团,但是中国青年民族乐团的演奏却表现出了不亚于职业乐团的水准。早在1998年,还在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读书的刘沙就开始参与乐队的排练和演出,目前就任中央民族乐团指挥的刘沙每周都会抽出时间回学校排练。同时兼任职业乐团和学生乐团的指挥,刘沙对于二者都很熟悉:“学生乐队流动性大,他们的接受能力都很强,反应快,演奏技术没有问题,热情、认真但缺乏经验。通过乐队的排练课,他们学会了合作,互相倾听,以及对音乐更多样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和职业乐团相比,学生乐团通过经典作品训练学生成为合格的乐团演奏员同时,可以搞更多创作性和试验性的作品。现在中央音乐学院已有相当一批中青年作曲家,包括许多的教授、青年教师、研究生,他们在民乐写作已有相当的成就,并积累了大量的民族乐队创作、配器的经验,可以为乐团提供更多的作品”。
  但从总体来说,民族乐队的作品还是很匮乏。许多作曲家不愿意写民族乐队,觉得民族乐队编制不科学,音响不平衡,声音不好听等等一系列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有一个评判标准的问题,很多人认为的音响平衡和融合的声音是长期以来交响乐队给我们的标准,不能仅以此来衡量民族乐队。刘沙表示,作曲家写民乐作品,首先要对民族乐器以及民族乐队非常了解,现在有些作品中还会出现许多音无法演奏,或者技术很别扭的问题,或者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有些太前卫的东西,乐队和观众都很难接受。民乐要搞创新,一定要有度,循序渐进。
  
  指挥专业性成为发展瓶颈
  
  谈及制约民族乐队发展的因素,刘沙表示,除了作品、观念以及乐器改革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指挥的专业性。目前优秀的民乐指挥非常缺乏,尽管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设有民乐指挥专业,但却一直没有招到学生。从工作经验来说,民族乐队指挥和交响乐队指挥完全是两码事,交响乐队指挥凭借其技术和经验,也可以指挥民乐,但是在声音的把握和理解上,以及民族乐队整体的色彩、平衡的调配上有可能会出现很大偏差。很有可能会把民族乐队训练成一个相对平衡的,听起来像交响乐队的一种声音,但恰恰掩盖了民族乐队真正的特色,包括各种乐器的声音、旋律、韵味、音色等等。
  作为一个真正的民乐指挥,音乐的功底、指挥技术、排练方式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很多民族民间音乐和乐器法,了解每件乐器的性能特点。比如,民族乐队经常出现指挥要现场调整谱子或是声部,因为许多乐器根本没有作曲家写的音,或者本身有这个音但是很难演奏,甚至作品某一段的调性根本不符合这件乐器的表现等等情况,都会有可能出现。但是交响乐队几乎不存在这个问题,作曲家参考《乐器法》书上写的每一个音都会是有效的,而且演奏起来也会相对舒服很多。
  为此,2008年刘沙和一帮有志于民乐事业的年轻指挥学生成立了民乐指挥工作坊,定期邀请青年演奏家和作曲家来作讲解。例如他们请来中央音乐学院琵琶教师兰薇薇,讲解琵琶的乐器构造和演奏法、有多少个泛音、什么样的作品是适合琵琶演奏的,包括老师自己的一些独奏、合奏经验教训等等,大家就会慢慢明白琵琶的特点,从而逐渐的了解这件乐器。
  当年跟随徐新教授学习交响乐指挥的刘沙,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去给王甫健老师帮忙,在王老师的影响下走上了民乐指挥道路。他回忆说,那几年王老师给他讲了好多,包括指挥法、声音的把握、民族乐队的训练甚至作品的创作等等,都和交响乐队完全不同,使他觉得好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当排练过《后土》《阿瓦山》《西北组曲》等一批作品之后,我仿佛真正找到了那种母语文化的感觉,这些作品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深深的吸引了我”。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刘沙下决心要投入民乐事业当中。如今已经在民乐界摸爬滚打多年,尽管步履维艰,但他却充满信心:“感谢中央民族乐团的领导、演奏家和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民乐系给我的艺术空间,我愿意花一生的时间去努力‘经营’民族音乐,因为在我心中已看到了它美好的前景”。■
其他文献
对 话    作为黄埔海关的一名行业员工,陈凌宙的工作很难与音乐搭边。但作为一名业余的歌曲创作者,这份工作又给了陈凌宙太多的灵感。不久前,陈凌宙的作品《飞翔吧,友谊之鸟》在感动奥运精彩瞬间——2008奥运原创歌曲、歌词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进京领奖的陈凌宙谈起自己的创作之路,感慨颇多。    陈凌宙生长在一个充满音乐的家庭,从小喜欢音乐既是遗传也因耳濡目染。“那时家里定期会举办家庭音乐会,二姐演奏秦琴
期刊
时光飞逝、光阴似箭,一代笛艺大师俞逊发已经离开我们三年了,在这三年里,每当笛友们聚在一起吹笛赏乐时,“俞逊发”这个名字总是大家谈论的焦点。大家追忆他那出神入化的技艺;欣赏他那勇于探索创新、对笛乐孜孜不倦的精神;敬重他那真诚坦荡、朴实无华的高尚品格……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大家用笛声寄托思念,让美妙的笛音飘向远方。  1月10日,由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办,上海中华笛文化研究所、江南笛文化研究院、笛友之家
期刊
读《文汇报》12月10日第9版的《交响乐委约创作陷入试验田困境》一文,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在我看来,无论从资金的投入力度、管理的规范程度等方面而言,中国健康、规范的委约创作制度还没有真正开始。但是,传媒已经开始对少数被委约方及其委约作品发出“疲于应付灵感少”、“玩弄技术难动人”的批评之声。  仅就我个人近十年的观察而言,中国目前的“委约创作”主要有这么几条路径:其一、东部沿海特别是京、沪、穗三
期刊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人们首先要发现自身之美,懂得欣赏自己所创造的美;要包容和欣赏别人所创造的美;然后再到相互欣赏赞美;最后达到一致融合,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费孝通老先生这16字箴言,在我看来正是对这些年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完美阐释。    各美其美    维也纳,似乎每一丝空气里都弥漫着奥匈帝国的音符浪漫;似乎每一个奥地利人血液里都汩汩地流淌着巴洛克时代的旋律华彩。他们有他
期刊
笛友齐聚沪上追忆俞逊发    1月21日是笛子大师俞逊发离开我们三周年的纪念日。他的笛子音乐文化不仅为新中国竹笛音乐发展史填补了若干空白,同时也为我国传统音乐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俞逊发是建国以来南派笛子演奏风格的继承者,也是新中国第二代笛子演奏家的带头人,他是第一位成功探索南北派竹笛演奏风格、并将二者融为一身的演奏家;第一位在北京音乐厅举办笛子独奏音乐会的笛子演奏家;第一位发
期刊
自从1984年中央电视台第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举办以来,从青歌赛走出的明星歌手不计其数,因青歌赛而广为传唱的优美旋律数不胜数。借助央视强大的传媒力量,青歌赛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其意义早已超出了一项音乐赛事的范畴,青歌赛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     “三种唱法”引发争议      按照美声、民族和通俗三种唱法分类已经成为青歌赛的惯例,尽管多年来观众早已习惯
期刊
近几年来,德国著名的法兰克福歌剧院一直遭受票房瓶颈的困惑,为此他们出台了一项举措:德国麦肯锡管理集团派出4名顾问参与了德国法兰克福歌剧院的咨询工作。他们的团队在院长本德·罗伯的领导下,与麦肯锡的企业管理顾问们一起制定新的营销方案。  法兰克福歌剧院声名显赫,然而目前观众人数不多。与其他的大歌剧院相比,法兰克福歌剧院的票房收入和赞助只能算作中等水平。以往,要是有人在法兰克福坐上出租车,对司机说“到歌
期刊
1月17日,谭盾在《水乐》后再创《纸乐》,他试图采用西洋交响乐诠释中国哲学,四大发明中的“造纸”登上中山音乐堂。■本报记者陈雄/摄
期刊
小提琴大师伊扎克·斯特恩的儿子大卫·斯特恩最近被任命为以色列歌剧院的新任音乐总监。当媒体问及该歌剧院是否有可能上演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时,这位犹太后裔的回答仍然是“不”。  在以色列,瓦格纳的音乐一直遭到禁演。尽管,瓦格纳已过世一百多年,但仍然有许多犹太人至今对这位在古典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音乐大师恨之入骨。主要缘由是他的排犹思想和音乐天才曾深得纳粹希特勒青睐。希特勒甚至将瓦格纳奉为反犹理论和种
期刊
肯尼亚“男孩合唱队”被邀请参加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1月20日的就职典礼,以歌助兴。   据肯尼亚《民族日报》报道,由26名青年男子组成的肯尼亚“男孩合唱队”前往华盛顿,在奥巴马的就职典礼上为来宾献上美国歌曲《美丽的美利坚》和斯瓦希里语歌曲《JamboBwana》以及其他欢庆民歌。   肯尼亚“男孩合唱队”5年前成立,主要成员包括高中和大学学生,他们利用表演收入来支付学费。合唱队可用肯尼亚多种语言演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