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与止咳祛痰功效比较研究平贝母、伊贝母和川贝母

来源 :中医药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le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平贝母、伊贝母和川贝母的主成分和止咳祛痰功效的差异,并建立同时测定西贝母碱、贝母素乙、贝母素甲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ELSD法,色谱柱为Hypersil Sino Chrom ODS-BP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03%二乙胺水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为25℃,流速为1.0 m L/min,漂移管温度为105℃,载气流速为2.0 L/min;采用小鼠氨水引咳及酚红祛痰实验,比较3种贝母止咳祛痰作用的差异。结果:西贝母碱、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分别在0.440~4.400μg(r=0.999,8),0.264~2.640μg(r=0.999,2),0.442~4.420μg(r=0.999,8)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0%、98.26%和99.99%。川贝母与平贝母中可同时检出西贝母碱、贝母素甲及贝母素乙,含量分别为0.169,5、0.062,3、0.124,9 mg/g,0.049,3、0.031,6、0.025,9 mg/g,而伊贝母只能检出西贝母碱、贝母素甲,含量为0.401,8、0.083,4 mg/g;平贝母、伊贝母及川贝母的醇提物止咳祛痰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建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为评价3种贝母内在质量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检测比较,3种贝母生物碱类主成分在其数和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主要药效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其他文献
以历史为轴,总结分析了医院中药房的萌芽期、成形期、成熟期以及完善期这4个发展时期,认为现在的中药房管理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医院中药房的管理工作也由层级水
桥本氏甲状腺炎尚无对应的中医病名,而临床上常常将其归属于"瘿痈"的范围。本文通过分析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发病机制,根据浊邪内生所致胶着黏腻的特点,故提出"瘿浊"这一命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