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党人文集》解读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宪政的视角对《联邦党人文集》作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以期对相关的学术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独立战争 邦联政府 联邦宪法
  中图分类号:D9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5-292-01
  
  1776年,北美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随即建立了邦联(Confederation)政府。但是,由于邦联政府的权力有限,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软弱无力,使美国重新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局面。此次会议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费城制宪会议。制宪会议结束后,反对新宪法的势力很大。为了争取新宪法在各州取得通过,从1787年10月至1788年8月,作者们逐条阐释了联邦宪法的结构,并对当时存在的批评进行了有力的反驳,这本文集至今仍是一部重要的政治学名著。
  我们首先来通过几个问题对这85篇论文的行文顺序和结构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
  第一,为什么要建立联邦?(第1篇到第14篇)。联邦的建立可以解决国际争端、避免不义战争、加快政府效率、防止党争与暴乱、团结全国人民、促进商业繁荣及贸易自由、保障税收、减少公费开支等等。
  第二,当前的邦联为什么不足以维持联邦?(第15篇到第22篇)。“目前邦联政府结构上的主要弊病,在于立法原则是以各州或者各州政府的共同的或集体的权能为单位,而不是以它们包含的各个个人为单位。各州无权通过约束美国公民个人的规定时限以上目的”。
  第三,拟议中的联邦政府应该具有哪些权力(从维护联邦角度)?(第23篇到第36篇)。“联邦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其成员的共同防务;维持公安,既要对付国内动乱,又要对付外国的进攻;管理国际贸易和州际贸易;管理我国同外国的政治往来和商业往来”。
  第四,制宪会议拟议建立一个怎样的联邦政府?(第37到第40篇)。联邦党人想要建立这样一个政府:“它从大部分人民那里直接、间接地得到一切权力,并有某些自愿任职的人在一定时期内或者在其忠诚履行职责期间进行管理。”
  第五,如何达到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制衡?(第45篇到第51篇)。首先,我们要说明,联邦党人认为这些问题根本就不是一个现实存在的威胁,论文中通过各个方面证明了各州对联邦方面的威胁要大于联邦对各州的威胁。除此之外,通过对三权分立与制衡进行简要介绍证明这种制衡是可以做到的,最后,可以通过召开会议的方式向人民呼吁来达到制衡的目的。
  第六,美国的三权分立具体是怎样的?(第52篇到第85篇)。文章分别详细的阐述了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与相互制衡,并在最后两篇对一些遗留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在联邦党人为自己的祖国设计的完美制度之下,隐藏着几种重要的宪政理念,正是这些宪政理念,構成了美国联邦共和制度的灵魂。下面,我就本书中的几种重要的宪政理念作一简要介绍。
  第一,联邦共和制与古典共和主义。在西方思想史上,共和思潮由来已久,共和思想有着将近两千多年的历史。共和理论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的民主实践及对民主的批判。古典共和的特点是精英治理、给所有人及其自由提供同等的保护、保护中间性格、以公民美德为支撑和以“混合宪法”形式治理等。
  第二,三权分立与制衡。美国宪法中的三权分立制衡原则的思想最早源于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分权理想,在近代分权理论中,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对美国制宪者影响又最大。孟德斯鸠认为:“三权分立是自由的基本保障。因为当立法、执法和司法权力分离时,三个不同的机构必须同时滥用权力,公民权利才会受到侵犯。”
  在联邦党人设计的三权分立与制衡体系中,包括三个层次的分权。第一个层次是把人民的权力和政府的权力分开,说明政府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政府的权力在本质上是有限的,这也就是“有限政府”理论。第二个层次是以国家机构为单位,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与制衡,以形成一个形式上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权力中心。第三个层次是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的分权与制衡,各自拥有自身固定的权限。“所谓宪政,简言之,就是有限政府。宪政关系到两种关系: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即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政府的权力不是无限的,它来源于人民,因此他们的职责所在就是利用手中的权力,维护社会正义,保护人民的合法权利。
  美国与中国同样是一个大的共和国,而就实际情况而言,我们两个国家的政体却大不相同,那么,美国的一些很好的宪政理念,是否值得我们借鉴呢?
  美国宪政的核心理念在于“三权分立”,而我国追求的是人民主权学说,所以对美国式的分权觉得格格不入。但“三权分立”的核心是分权,分权则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了,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只有贯彻落实好分权,才能改变我国的现状。尽管西方的“三权分立”学说否认了人民的最高监督权和最后决定权,不适合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但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分权制衡是宪政的要求,分权学说并不就代表“三权分立”学说。
  在实践中,政府的职能要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这个服务型政府同时又必须是有限政府和法治政府。积极鼓励人民参加到当前政治生活当中,增加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可喜的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正致力于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法治政府。2002年底,胡锦涛在西柏坡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三项原则。在后来召开的各大会议中,无不体现了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参考文献:
  [1]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詹姆斯·麦迪逊,约翰·杰伊.联邦党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3]陈瑞洪.宪政初论.比较法研究.1992(4).
其他文献
摘要“外嫁女”权益纠纷近年来凸显为我国农村的热点问题,其背后有着深层的历史、法律、经济原因。我国国家法与民间法对“外嫁女”权益保护的态度迥异,却均无法有力保护“外嫁女”权益。社会主义司法规律决定了国家法与民间法正逐渐走向融合。因此在此类案件中,司法应该充分发挥其积极能动性,克服民间法阻碍、吸取民间法智慧,改造民间法规则,从而促进国家法和民间法真正走向融合。  关键词外嫁女国家法民间法  作者简介:
摘要本文就“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的有关争议问题从法学和部分经济学的视角对该并购案进行多角度分析和思考,认为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是外资企业之间的并购,我国《反垄断法》对此行为有管辖权,该并购案额度上符合申报标准,执法机构有权利和义务审查以实现依法治国。  关键词可口可乐 反垄断法 相关市场 民族品牌 经济安全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7-0
摘要《道路交通安全法》没有对交通事故双方当事人均无事故责任但造成损害结果发生情形下当事人的赔偿责任进行规定。在司法实践中,由于部分法院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理解出现偏差,出现了同案不同判的情况,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司法权威。本文针对前述情形结合其它法律法规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并进一步探讨了保险公司在前述情形下的赔偿责任。  关键词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交强险商业险  作者简介:罗御伦,广东
摘 要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其消费模式正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彰显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作为高校德育教师,对学生的消费模式采取客观、全面、准确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正确预测大学生消费的新趋势,对于我们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会带来新的启发。  关键词 消费模式 伦理道德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2-228-02    高校作为育人
摘要 近期有关汽车召回的消息突然变得来势汹汹,丰田汽车召回在欧美等国与我国的差异,让我们深感制度不完善带来的弊端,我们应该完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体系,使消费者投诉有门、维权有法,保障消费者的经济利益。本文首先对对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进行了概述,然后论及了国外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进而谈到了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现状,还谈到了我国建立产品召回制度的必要性。最后认识到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存在的不足,以及
摘 要 海商法是调整海上贸易关系的首要法律。海商法的性质,虽然是个陈词滥调的问题,但又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要理解海商法的性质先要知道海商法的根本属性,也就是海商法所具有的基本特点。海商法深受商业、经济、科技、社会、文化演进及人类多样型态利用海洋之影响,理论研究应结合新世纪海商法实践的发展。本文提出海商法不是国际法,而是具有国际性的国内法;海商法不是民商法的特别法,而是具有民商法性
摘要近年来,双重国籍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欧美及亚洲部分国家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公开、默认、有限的承认双重国籍,广大海外华侨也强烈呼吁中国放开双重国籍,修改国籍法。本文通过对移民利益、国家利益以及双重国籍之间关系的分析,在借鉴其他国家处理双重国籍问题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的国籍政策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国籍 国籍冲突 双重国籍 国家利益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要“网络通缉令”频频出现,使网络通缉似乎成为一种新型的通缉方式而深受关注。本文认为网络通缉超越了传统“通缉”的固有含义,涉及诸多权利的公然侵犯,引发了许多法律问题的出现。  关键词网络通缉 消极评价 权利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4-080-02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遍使用,网民力量日趋强大,“网络通缉令”骤然成为互联网上最为显
摘要:未经著作权人授权前提下,消费者将合法拥有使用权的音乐作品从CD存储格式转换为MP3存储格式已经构成我国著作权法上的侵权,但我国法律并未将此类行为纳入合理使用范围。其他法域对于该问题已有不同的立法解决模式。笔者认为我国不宜采用严格限制模式,宜立法将其纳入著作权合理使用范围或者保持现有法律不变,鼓励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作品数字化形式的发行。  关键词:数字化 格式转换 合理使用  作者简介:胡曙炜,
摘要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张家界市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调研,分析了这些案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减少涉法涉诉案件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涉法涉诉 信访 张家界市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3-079-01    笔者参加了一个很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应张家界市委政法委的邀请参加了张家界市涉法涉诉督导组。这个督导组是为了充分发挥“三调”联运作用,确实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