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武士》——上蹿下跳的“冒牌武士”菊千代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r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主要讲述了受山贼掠夺的百姓,雇佣七名武士保卫村庄。其间,武士和农民摒弃了身份的差异带来的冲突,双方共同合作打败了敌人。但是《七武士》又是一部超越一般武打戏的电影。它在善恶模糊混沌的界限中,描写了一群勇敢对抗严酷世界的身影。影片中,身份既非武士也非农民的菊千代无疑是全片最大的亮点。他时而为农民挺身争辩,时而与武士并肩作战。最终他通过坚毅的品格和无畏的勇气,成功挑战身份制度带来的桎梏,展现了武士、农民所具有的优秀品质。
  【关键词】:菊千代;武士;身份制度
  《七武士》在1953年5月27日开机,第二年1954年4月21日杀青。据说《七武士》的拍摄时间在日本电影中也是罕见的久。同时,这个电影也是黑泽明导演第一次采用两台摄影机同时拍摄。再配合长焦距报影和快速剪接,加上精心策划的人物设定,使电影也呈现不少美国西部片里富满冲击力的震撼的场景。
  一、菊千代是什么人
  菊千代,在七武士中是一个特别醒目的人物。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时不时会产生疑问,“他真的是武士吗”?从武艺上来看,似乎没有受过什么正式的训练。从战术上来看,也自然是身为领头的勘兵衛更富经验。从责任意识來说,站岗时打瞌睡,为了邀功又擅离职守,确实不太负责任。但是,从头脑这方面来看,菊千代绝对可以和武艺高强的武士久藏媲美,空手就能夺回一支“种子岛”火枪。另外,勇气方面,菊千代也是唯一一个中弹以后仍然坚持奋战到最后的人。
  菊千代赤裸身体披挂铠甲,草摺下摆又如迷你裙般飘逸。裸露的小腿在草丛中穿梭的身影也更添一分轻快。那么,这个上蹿下跳的菊千代究竟是什么人?如果将电影中零散的信息逐一拼凑起来,大致也就明白了。这个既无武士涵养,看起来也没有参战经验的菊千代,恐怕根本不是什么武家出身的武士,只是村里种庄稼的农民。
  菊千代在见识过身披袈裟,用两个馒头,就从盗贼手中解救出孩子的勘兵衛之后,无论如何也要相伴勘兵衛左右。所以猛然推开了挡在面前的百姓,贸贸然地在勘兵衛面前耍宝。但是他根本不知道如何跟对方开口,所以只好把刀抗在肩上,做出一副傲慢的武士样儿。一面小心打量着勘兵衛,一面在路上盘旋。一番苦恼之后,又为了证明自己出身名门,竟然凭着酒气壮胆,不知从哪里偷来了一份名门望族的族谱。并且自称是族谱上的“菊千代”。直到被六位武士揭穿真正的菊千代不过是一个13岁的孩子以后,我们的武士“菊千代”又在哄笑中睡着了。
  电影中有一幕菊千代自述出身的场景。熊熊燃烧的水车屋前,菊千代从濒死的农妇手上接过即将成为孤儿的婴孩时,他号啕大哭道:“这小家伙就是我。我也是这样的孤儿!”如果我们结合这一幕独白,再配合熟稔农民生活的菊千代其人,就能发现,菊千代应该是一个想要成为武士的农民。想要打破阶级束缚的勇士。四方田犬彦(2010 )说,这种“突然闯入,没有意义的盘旋,不合常理的自由洒脱,构成了菊千代基本的行为方式。但是他也是一种公然否认,武士公式化举止和礼仪、战斗时挥舞太刀的姿态、以及与百姓对立的武士阶级。而这些共通则构成了一种扰乱社会秩序”的存在。
  二、菊千代都干了些什么
  菊千代可以说是农民与武士这两个阶级的综合体。那么,菊千代究竟是通过什么方式让双方的感情凝聚,殊途同归的呢?
  电影中武士和农民之间发生了两次纷争。第一次是武士刚来村里的时候。农民们把武士都想象成印象中打打杀杀的恶人形象,所以家家户户门窗紧闭。另一边,好心来帮忙,却受到闭门羹的武士们也在尴尬的氛围中,气得要离开。第二次是武士们发现村民们竟然杀害了不少流浪武士的时候。两次都是两个阶级之间矛盾急剧,合作关系即将破裂的危急关头。如果是正统出身的武士,恐怕很难从自己的立场出发理解这些农民的行为。剧中极富正义感、胸怀宽广的领头人勘兵衛,在这两次纷争中也难免面露不安和愤慨。但是,既不属于农民也不是武士,仿若中间性存在的菊千代,却从来不为这样的烦恼而困惑。电影中菊千代似乎在两个对立阶级之间频繁穿梭,还毫不留情地批评诟骂两种阶级,可实际上他的选择却异常坚定。即,追求武士的勇敢与正义,并且勇于承担责任。所以,他猛敲木桩。毫不留情地嘲笑那些害怕山贼转而又向自己避而不见的武士、求救的村民。他虽行为草率夸张,勇猛也有所欠缺,但是内心却善恶分明。
  七名武士当中,武艺最高强的当属久蔵。他面对山贼进攻时冷静果断,又率先挺身夺回一支火枪,为己方的胜利增添一分可能。可冒牌武士菊千代却恰恰相反。他听到胜四郎崇拜久藏的赞美之言以后,受嫉妒心驱使,为了个人荣誉擅离职守。如果久蔵的成功夺枪归结成武艺高强的话,那么菊千代的夺枪多半是智慧光芒的闪耀。菊千代深知个人力量的渺小,所以伪装成山贼的同伙,骗取了对方的枪。在一系列如行云流水般畅快的行动中,观众都深深地佩服菊千代的勇敢和智慧。菊千代作为武士,却擅自离开岗位确实是失格。被嫉妒心煽动,也不是一个成熟武士的表现。但是,菊千代原本就没有接受过武士的教养,根本不是真正的武士。而正因为不是真正的武士,所以才会犯下真正武士不会犯的错误。因此,笔者认为,菊千代擅离职守的行动,也是作为武士的成长过程。而后,中枪的菊千代坚决与山贼同归于尽的行动也使他最终完成了历练,成长为真正的武士。结局中出现的四座毫无区别的坟堆,就是他得到武士认可的最好的证明。
  在好莱坞的西部大片里,登场的印第安土著的喊叫,曾被视为是作为一种威胁、扰乱白人社会秩序的记号。那么,在《七武士》中,如同“印第安人”一般发出雄性呐喊的菊千代的声音里,似乎也蕴藏了一种打破农民与武士阶级的强大迫力。菊千代作为两个阶级间纠葛的纽带,在稗子和泥土的世界中出生的他,最终成为了与六名武士并肩作战的同伴,并且以武士的身份光荣埋葬。
  三、结语
  《七武士》的脚本是黑泽明,桥本忍和小国英雄三人共同创作的。三人怀着“一本正经的武士太没意思了”的理念,创造除了菊千代这个核心人物。但是,电影中菊千代这个搞笑担当,具有十足噱头的角色,却在一种自我厌恶、隐藏自身孤独的悲壮个性以及疯癫蹿跳的行为中,彰显出一种生命意义。另外,电影从开场不足90分鐘的情况,就完全交代清楚了所有人物,尤其是主人公菊千代的个性和精神状态。同时,有序不乱地梳理了电影中山贼与武士,农民与菊千代,菊千代与武士、武士和农民之间横向的并行关系,也更深层次突出了身份制度所带来的摩擦以及背后所隐藏的羁绊。虽然菊千代无力扭转时代背景所带来的的悲剧,但他成功打破了身份制度对个人的桎梏。所以,菊千代在抖包袱抛笑点的同时,也为观众窥视时代背景提供了一个打破束缚,摒弃旧思想,追求新生的奋斗姿态。当然,这也是《七武士》中,菊千代最伟大的功绩!
  参考文献:
  [1]四方田犬彦.『七人の侍』と現代:黒澤明再考[M].東京:岩波書店.2010
  [2]ステュアート·ガルブ著 桜井英里子訳.黒澤明と三船敏郎[M].東京:亜紀書房.2015
  [3]都築政昭.黒澤明:全作品と全生涯[M].東京:東京書籍.2010
  [4]黒澤明 宮崎駿.何が映画か「七人の侍」と「まあだだよ」をめぐって[M].東京:徳間書店.2003年第6版
  [5]岩本憲児.黒澤明をめぐる12人の狂詩曲[M].東京:早稲田大学出版部.2004
  [6]吴伟.黑泽明镜头下的多襄丸和菊千代[J].戏剧之家2016(4)
  [7]苏辛欣.黑泽明影片的民族精神[J].电影文学2016(1)
  作者简介:盛烨(1992.9—),女,满族,籍贯辽宁辽阳,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新闻行业发生了巨大改变,尤其是各种新媒体和移动终端的出现,人们更喜欢积极主动地到网络中搜索感兴趣的信息,改变了以往人们对新闻信息的被动接受地位。而文学属于剧本、小说、散文等表现手法,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感染力,将其写作手法运用到新闻写作中去,不仅可以打破传统新闻写作的死板形式,而且还能够为新闻写作增添新的活力,增强新闻内容的生命力和灵活性,有利于满足基层受众
期刊
【摘要】: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词汇搭配的数量庞大,变化和用法较多,对中学生来说记忆和习得这些搭配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词汇搭配的学习在二语习得中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与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强化性语言输入和输出能吸引学生对其中词汇搭配的注意,进而能促进词汇搭配的学习。本文主要探讨强化性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词汇搭配习得的影响。  【关键词】:词汇搭配;输入强化;可理解性语言输出;注意假说  一.
期刊
【摘要】:新时期,我国传统文化逐渐满足不了基层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因而,要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力度,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基于此,作者对我国群众文化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展开详细分析,并对当前其建设与管理工作提出相关改建策略,以推动我国政治精神、文明精神建设快速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管理  引言: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基层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文化生活提出更高
期刊
【摘要】:韦绣孟性喜山水,又心怀家国天下。以一八九五年甲午中日战争为分界线,他的诗歌前期以登高望远、寄情山水为主,抒发了少年壮志的豪情,后期以怀才不遇、国破家亡为主,抒发了孤独而浓烈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壮族文人;韦绣孟;爱国情怀  韦绣孟(1856--1929年),中渡(今广西鹿寨县)人,字峄芝,号茹芝山人。出身书香门第,其祖韦布泽通经史;其父韦麟阁擅诗,有《小舟别墅遗集》传世。绣孟于光绪
期刊
【摘要】: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颁布与实施,公益文化单位所承担的法律主体责任要求我们必须着力发展基层文化志愿者队伍,不断加强文化志愿者服务管理,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任务和要求为目标,逐步满足人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建立全民族的文化自信。青岛市美术馆作为青岛市一级公益美术机构,在基层志愿者服务管理中取得了一些有益的实践经验与创新,但是也存在着不足和发展瓶颈问题,笔者希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双创”型人才越来越重要。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在教育,教育的关键体现在的教师方面,本文对“双创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更好的为 “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服务。  【关键词】:双创型;教师队伍;对策  一、前言  创新是创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创业基于創新,创业推进创新,培养融创新与创业为一体的“双创型”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
期刊
【摘要】:新街回族自治乡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唯一的回族自治乡,该地区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回、藏、汉族三个民族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新街回族乡的实地调查,结合民族学的相关理论及文献资料,对于新街回族乡的民族关系主要从语言使用、居住格局、族际通婚、民族交往等四个方面综合分析,认为新街回族乡回、藏、汉三个民族之间虽然存在一些边界,但新街回族乡的民族关系基本上处于一种和谐共生的状态。  【关键词】:民族关
期刊
【摘要】: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为高等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及文化背景,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高等数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中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以及数学学习思维的养成及提升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认真分析创新创业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高等数学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对高等数学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对促进我国高等教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Kaplan & Baldauf框架,从本体规划、地位规划、语言教育规划和声望規划四个方面,集中针对建国后国家对汉语拼音的规划进行分析,并指出了汉语拼音规划现已取得的进展及不足。  【关键词】:Kaplan & Baldauf框架;汉语拼音;语言规划  一、语言规划  术语“语言规划”,一般认为首次出现在1959年发表的一篇题为《在现代挪威规划一种标准语言》[1]的文章里,文章的
期刊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理想信念教育,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实现社会价值。概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对创业教育具有促进、激励、凝聚、提升等作用。在为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增强创业意识,培养其良好的创业品格以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提升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业教育;促进作用  一、促进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  知识经济时代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