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牛棒杆菌感染危害与防控措施

来源 :实验动物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2103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spp.)感染引起的过度角化症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控净化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合啮齿类实验动物饲养管理特点,推荐有效的动物设施灭菌净化方法以及科学的预防控制措施.当动物设施被诊断出牛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bovis)感染,建议对饲养室内的所有动物实施安乐死和无害化处理,并尽快用过氧化氢(H2O2)蒸汽对饲养室进行消毒灭菌,不建议保留和治疗被感染动物.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如何在动物模型的人类肿瘤组织移植过程中,消除牛棒状杆菌感染的方法.牛棒状杆菌感染重在预防,应格外注意控制外来动物以及对肿瘤移植物和细胞系进行使用前检测.希望本文为防控牛棒杆菌提供参考方法.
其他文献
肌少症(sarcopenia)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和全身性的骨骼肌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成为临床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构建恰当的肌少症动物模型,是进行该疾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研究的重要手段.肌少症动物模型主要有高脂饮食喂养动物模型、后肢卸载动物模型、基因敲除动物模型、自发性动物模型等,其中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是高脂饮食喂养动物模型,常用的实验动物是大鼠和小鼠.目前还没有一种动物模型能完整表现人类肌少症的临床和病理特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有望复制出更加合理的肌少症动物模型.
目的 分析进展期远端胃癌(GC)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行腹腔镜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的47例进展期远端GC患者,纳为发生组;另选取同期腹腔镜根治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狭窄的47例进展期远端GC患者,纳为未发生组.全部患者病历资料、实验室相关检查资料等均完整;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阅读患者基线资料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找出可能导致进展期远端GC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 初步比较发生、未发生吻合口狭窄进展期远端GC患者相关
目的 研究小鼠诺如病毒(murine norovirus,MNV)感染实验小鼠对乙肝疫苗效价评价的影响.方法 将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经口灌胃MNV,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第三部乙肝疫苗效价测定方法,将乙肝疫苗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分别免疫对照组和感染组小鼠,于免疫后第7、14、21、28、35天采血,测定乙肝表面抗体(HbsAb),计算并比较对照组和感染组小鼠在免疫各时间点的疫苗半数动物有效剂量(ED50),卡方检验比较对照组和感染组小鼠HbsAb阳性率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