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与受助者的尊严

来源 :中国民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3年开始,每年的6月19日设定为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就是为了让更多的新力量、新技术加入到这个民生服务的行列里来。对于弱势人群,我们有很不一般的理解。这种理解体现在制度的构建框架里,体现在政策的字里行间里,体现在具体落实的每一个细节里。作为干了36年民政工作的老民政人,我愿与大家分享对这项工作的思考与理解。
其他文献
香港青少年有接受宪法和基本法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宪法和基本法教育的开展是中央管治权和特区高度自治权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宪法是基本法的“根”和“源”,是“爱国者治港”的坚强后盾。既有的“一国两制”实践证明,香港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不能抛却宪法单讲基本法,不能让基本法脱溢出宪法总架构而造成可能的反噬。本文从国家、香港特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维度分析香港青少年宪法和基本法教育的现存问题,在厘清香港青少年宪法和基本法教育的体系构建思路的基础上,提出明确“一国两制”国民教育的核心枢纽、充实内涵要素、优化形式载体和展开
摘 要:重大公共决策因其涉及多元主体利益关系而面临更加复杂的风险因素,网络舆情更是成为重大公共决策不可忽视的治理场域,对风险治理手段有着更高的要求。数据驱动下的信息技术是重大公共决策网络舆情风险治理的重要工具集,并融合专家参与,成为全媒体时代风险防范与化解的有效方式。通过分析重大公共决策网络舆情风险研判单向线性机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专家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迭代闭环式舆情风险研判系统,能够从革新
本文运用笔者参与完成的快递小哥、互联网青年工程师、高校青年教师三组调查数据,从时间社会学角度阐释了大城市青年劳动的三种形态,并以此引申出三种被时间异化的青年类型。这些鲜活的青年生存状态启示我们,作为担当国家高质量发展和民族复兴有生力量的当代青年,其价值观的形塑和社会认知的形成都与时间制度的安排密切相关。我们有必要重申青年时光的属人立场,重新认识青年内涵的重要意义,促进青年工作视域的转换,构建青年劳动权益的保障机制,提升国家治理体系面向未来的能力。
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孩子精神成长、价值观塑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础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服务人民 群众路线 严格纪律 【中图分类号】D239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史。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建立并巩固,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有强大生命力,关键就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与人民结合起来。没有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仅靠少数共产党员的奋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取得成功
“小镇做题家”概念诞生于豆瓣的“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他们以“出身小城镇,埋头苦读,擅长应试,但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作为符号和标签定义自身。“小镇”是青年无法选择的家庭出身和社会背景,“做题”实质上是一种竞争模式,“做题家”本质上是这群“小镇青年”兼具优越感和无奈感的自我认知。社会宏观环境引导性偏差、高校育人生态支撑性缺失以及个体社会资本先赋性匮乏,构成“小镇做题家”自嘲现象的基本生成机理。对于这一现象,需要从社会和高校的宏观层面以及家庭和个体的微观层面精准施策、协同发力,引导这一群体正确认
县域中的返乡创业青年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新出现的群体.他们来自农村,从城市归来,投身县域.他们从返乡创业中感受时代巨变,探索发展路径,实现人生价值.文章以县域青年返乡创
家政女工比男性在从业时间上更具持久性,是一个在照顾和服务中不断“耗散青春”的群体,聚焦和回顾其“青春耗散”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起初,农村到城市的跨界流动和“脱域”使她们的家庭和社会关系被割裂,并压缩到一个陌生的家庭工作环境中。作为“外来者”和“陌生人”面临不同程度的自我认同与情感危机,而手机作为一个突破时空限制的媒介在其日常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鉴于此,诉诸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和舒茨“生平情境”的理论视角,通过对家政女工桃妹的青春叙事及其微观生活场景展示发现,手机作为一种“青春陪伴”,是家政女工建构
本文通过考察一个农民家庭三代人的婚姻演变过程,分析经济文化变迁对个体婚姻家庭及其命运的影响,其中异地婚姻对家庭的整合和团结构成极大的挑战。一方面,家庭新老成员之间存在文化、语言和生活习惯的差异,正常沟通存在障碍;另一方面,新成员远嫁他乡,远离原生家庭,得不到及时的帮扶,缺乏安全感,情绪焦虑不稳定。两个因素交织在一起,容易加剧家庭新老成员之间的隔阂,影响家庭团结。如何解决异地婚姻的家庭融入问题,需要新旧成员之间双方共同努力,学会包容和相互融入。一般情况,开明的家庭,其融合速度快效率好;反之,要么分家,要么解
在农业转型的背景下,一批由“村外人”和“村内人”组成的青年群体纷纷走上了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创业之路,成为乡村社会中的新土地精英。本研究从“嵌入性”的理论视角,阐释内生型土地精英和外生型土地精英差异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及其截然相反的农业经营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来揭示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社会基础问题。研究发现:脱嵌式经营的外生型土地精英在农业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劳动管理困难以及与乡土社会互动不畅等经营困境;而嵌入式经营的内生型土地精英依托家庭伦理和乡村伦理等村庄基础,实现了良好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