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拥有一颗宽容之心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ptpd_dr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位大学生,现在时常感到生活空虚无聊,觉得生活里没有什么可使自己留恋的东西。特别是想起以前的一些人和事,想起那些人曾经那样地对待过自己,就会顿生恨意,甚至总想报复他们一下。比如我的表姐,当我住在奶奶家的那段日子里,她对我非常不友好、不尊重,挑拨其他人和我的关系。所以到现在,我都记得她的种种恶劣行径。有一次我回奶奶家,我给所有的人都买了礼物,并当场奉送,惟独没有表姐的,弄得她异常尴尬,而我却有一种报复的快感。
   我对父亲也是这种心理。刚上高中时,我不小心把钱包丢了,身无分文的我赶忙向父亲求助,让他给我寄点钱来,可无情无义的父亲就是没给我寄。
   看着别人和和美美的家庭,我无比羡慕;可想想自己的亲人,又心冷如冰。我总是心生怨意地想:为什么偏偏是我那么不幸,生长在这些令我憎恨的人当中?
   以上是一位学生写给我的信。很显然,他缺少一颗宽容之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难免与别人产生摩擦、误会甚至是仇恨,有的人心胸狭窄,无法容忍一点点委屈和伤害,他们信奉的是“有仇不报非君子”。人的心中一旦充满仇恨,就再也装不下别的东西了。而且仇恨闷在心里会不断膨胀,在这种状况下,人最容易失去理智,在仇恨的指引下干出一些让自己后悔莫及的事来。
   有些人认为,只要我们不原谅对方,就可以让对方得到惩罚,也就是说:“只要我不原谅你,你就没有好日子过。”其实,倒霉的人是我们自己:一肚子窝囊气,甚至连觉也睡不好。
   你或许会问:“如果有人做了非常恶劣的事,我还要原谅他吗?”
   让我讲个故事吧:
   有一次,阿拉伯作家阿里和吉伯、马沙两位朋友一起旅行。三人行经一处山谷时,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拼命拉他,才将他救起。马沙于是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马沙一命。”三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一处河边,吉伯跟马沙为了一件小事吵起来,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光。马沙跑到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耳光。”
   当他们旅游回来之后,阿里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头上,将吉伯打他的事写在沙子上,马沙回答:“我永远都感激吉伯救我。至于他打我的事,我会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而忘得一干二净。”
   我不相信你的亲人,特别是你的父亲和表姐做的都是伤害你的事。那么,我们该注意什么,忽略什么,记住什么,忘却什么呢?
   请记住:记私仇是魔鬼对你的怂恿,当你为报私仇而搏斗时,魔鬼正在为你掘墓穴。人生路上,别忘了在自己的心中装上宽容,远离仇恨,那样就会少一分阻碍,多一分快乐。
其他文献
“升官发财”是许多人的愿望。作者如意地升了官,以后又不适应了,因此有了下面的文章。人的心态是复杂的,只要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就不会烦恼。看来,像“升官发财”这样的良好祝愿,不是对每个人都合适的。  我一直想谋个一官半职。因为在我看来,当领导是件风光无限的事,那种前呼后拥的感觉,实在很令人羡慕。  单位改革,实行全员竞岗制,我如愿以偿地竞得了办公室主任职位。自从当了主任之后,别人称呼我时,不再是在我的
期刊
“排忧解难”是我刊的保留栏目。  在这个传递爱心的栏目中,每期请一位主持人答疑解惑。希望我们的复信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深刻的分析,多一些通俗的解释,多一些轻松的提示……  我们愿与读者朋友们心心相通,努力成为您的心灵之友。    “婚外情”发生之后  Q:我结婚8年,有一个孩子,和丈夫的感情还好。只是他的脾气急躁,不善表达。我们的邻居有时来串门聊天,他比较活跃,我只是喜欢听他聊天,没有其他什么感
期刊
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显示,观看枪击等暴力场面将使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提高一倍,暴力为也会传染。  新一期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由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厄尔领导的科研小组对1500名处于相似环境中的青少年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暴力在社会上的传播方式与疾病的传播相似,暴力行为也可以在人群中“传染”。在为期5年的研究中,科研人员将1500名青少年分为了两组,他们之间惟一的区别是:一组青少年曾经目睹
期刊
在平房没有改造成楼房之前,我们的大院里曾经住了七八户人家。小李与妻子小韩结婚后,两人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吵急了就打,虽说是打,也不过是你推我一把,我挠你一下,但结果总是引来一群好心劝解的邻居。小韩看来的人越多,她的声音就越高,拿东西扔向丈夫的频率也越高,甚至出手也越狠。  有一次,两人不知为什么又闹了起来,也许是因为礼拜天的缘故,小李的家门口一下子聚了好多的人,小韩一看来了这么多人,疯
期刊
我所居住的这个相对封闭的小城镇也有“搭伴养老”现象,和很多事情一样,“搭伴养老”也有它的两面性。有的人利用它欺骗感情,诈骗财产,而更多的人是想通过它找到自己真正的意中人。  有人认为,“搭伴养老”是一件难堪的事,有悖于已丧老伴的感情,甚至认为不道德。虽然我已经年近古稀,但我却不这样看。我认为,只要你不是恶意骗取对方什么,而是真正情投意合,对双方负责,就可以选择“搭伴养老”的方式安度晚年,心里感觉幸
期刊
单亲家庭的孩子该如何教育?这个问题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困扰着我。实践使我坚信:单亲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中需要把握一个重要原则——让孩子认识到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没有变。    ——“爸爸怎么老是不回来?”  女儿洋洋8岁那年,我和丈夫的感情出现了问题。他内疚却又坚决地告诉我,他爱上了另一个女人。在经历过几番痛苦的折磨之后,我最终和他分手了。我们商定,女儿跟我生活。考虑到女儿的心理承受能力,我提出暂时不把离婚
期刊
前言:“搭伴养老”是一种不成文的、无法可依的婚姻方式,无论怎样定位,它都确实存在着。所谓“搭伴养老”就是独身老年男女不进行婚姻登记,当事人自愿结合而生活在一起,这样的关系往往是好则合,不好则分。晚年经历一段不受法律保护的婚姻关系,是轻松还是无奈?  选择“搭伴养老”的原因很多:嫌结婚程序麻烦,财产问题太敏感,婚后相处不好说,儿女阻拦情不愿……可以这样说,“搭伴养老”是当事人多方权衡后的一种选择和妥
期刊
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的老年婚姻问题的确不能再等闲视之。据国家有关部门数字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近12亿(这个数字还在增长),其中因丧偶、未婚、离婚而独身的约有3500万人,男性约为1100万人,女性约为2400万人。在3500万人中,离婚者约为100万人,丧偶者约3360万人。这支庞大的队伍占老年人口总数的近30%。  这一组数字表明,老年人婚姻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
期刊
家庭条件还不错的阿华患了胃癌,在省城得到确诊后,家人把她送到了北京最好的医院进行治疗。从发病到确诊,再到去北京,家里人一直没有把病情的真相告诉她,只跟她说是恶性的炎症,在京治疗一段时间就能恢复健康。这也许对她的治疗会好一些,至少她不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康复信心对一个癌症患者来说太重要了。  住在同病房的是一个40多岁的女人,她看到阿华的家人瞒着阿华病情,心里总有些不是滋味。每次阿华吃
期刊
婚姻不但是爱情的结果,也是责任的结合;当一对新人携手进入婚姻殿堂起,责任就将双方牢牢地约束在一起,共同享受幸福的甜蜜,共同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共同去面对今后生活的艰辛,而这些责任的保护者是法律。如果你不能担负起这些责任,这个家庭就是一个不完美的。  “搭伴养老”的现象是为了满足人的生理和精神上的某种需求而产生的,其实质就是不愿意承担婚姻家庭的责任,甚至对同居者也不承担什么责任,双方都是为了自身的眼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