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部县越冬一大茬日光温室豆角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hao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角原产于亚洲东南,即我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等热带地区。在我国有很长的栽培历史,种植普遍,品种繁多。近年来随着大棚和日光温室等设施的建设,豆角也进行了反季节栽培,种植面积逐年增大,成为菜农快速发家致富的优良菜种。越冬一大茬温室豆角在10月上旬育苗,10月底定植。第1茬商品豆角的采收期为12月中旬,若能加强后期肥水管理,就可供应到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一种休闲轮歇土地、供农民利用冬季致富的优良蔬菜。
  1整地起垄闷棚
  豆角喜土层深厚的土壤,整地时,应浇足底水,结合深翻施优质腐熟有机肥112.5 t/hm2、普钙1 125 kg/hm2。为了有效杀灭土壤害虫和杂菌,施代森锰锌7.5 kg/hm2、甲基异柳磷7.5 kg/hm2,对水150 kg喷于地面,撒开肥料后深翻30 cm,平整土地,南北地面呈水平状[1-2]。整地后按120 cm垄距划线定垄,其中40 cm为走道,80 cm在培成双垄前施磷酸二铵750 kg/hm2、硫酸钾225 kg/hm2,与垄土拌匀,取走道上的熟土10 cm置于80 cm的宽带上,培成双垄,垄高15 cm,垄北中线开小沟,将垄压实打平,以防刺穿地膜和浇水时冲塌垄沟。铺140 cm宽幅的地膜,成全膜,其目的在于减少温室内水分蒸发,降低温度,减少豆角生育期内病害发生。起垄盖膜后选择连续晴好天气,封闭大棚,使温度达到70 ℃以上,进行7~10 d的高温闷棚,其目的是利用高温杀死棚内土壤中残存的有害生物。
  2种子处理
  进行种子精选是保证全苗、壮苗的关键。选择成熟度好、饱满无病变籽粒,剔除腐烂、残损、破碎、小粒、形色不同的籽粒。选择晴天晒1~2 d。播前进行催芽,催芽时将种子放入55 ℃的热水中温汤浸种,并不断搅拌至水温30 ℃,浸种12~14 h后捞出沥干。在桌面上平铺电热毯,上置通气性良好的被单,将沥干后的种子放在上面,平铺厚度3~5 cm,盖上保温材料,开启电热丝,温度保持28~30 ℃,待种子露白。
  3播种育苗
  育苗便于集中管理、控制水肥、上下茬口安排,实现早播、早收,提早供应并安排到市场价格最好时上市,还可以保护根系不受伤害,保证苗全、苗壮,促进开花结荚,增加产量。据2010—2011年对比调查,育苗比直播产量增加15%~20%,提早上市15 d左右。可在田间搭建小拱棚育苗。育苗必须采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育苗土中,有机肥和原土的比例为2∶8,用杀虫、杀菌剂进行土壤处理。育苗钵直径10 cm,高10 cm。在钵内装土7 cm,摆在苗床浇水,下渗后播种,每钵置催芽后种子2~3粒,盖土厚3 cm,苗床白天温度保持28~30 ℃,夜温保持22~25 ℃,出苗前不浇水,出苗后白天保持温度26~28 ℃,夜温保持15~18 ℃,增加光照。子叶展开后白天控温23~25 ℃,夜温控制在18~20 ℃,一般不浇水,旱时可用洒壶浇小水。定植前5 d,加大通风,降低温度,进行低温炼苗[3-4]。
  4定植及管理
  定植前用直径10 cm,长15 cm打孔钻在双垄的垄背内侧挖穴,间距25 cm,栽苗前灌水,栽苗時苗坨与苗穴紧密结合,以利根系下扎。定植后,增加光照时间,棚温白天保持25~30 ℃,超过30 ℃要及时放风降温,低于25 ℃要闭棚,夜温保持18~20 ℃。苗子长至4个复叶时,逐渐降低棚温,白天20~25 ℃,夜间15~18 ℃。苗期温度管理上既要防高温也要防低温,做到合理调节温度,可适当控制肥水。
  5肥水管理
  四至五叶期可轻浇1次水,随水施磷酸二铵225 kg/hm2,使速效氮、磷供应充足。前期通过合理运用肥水,使植株保持健壮生长,增发花序。中期即开花结荚盛期,通过合理的肥水供给来增强并保持植株健旺的生活力,不至于营养亏缺而出现间歇结荚;同时可促使主蔓持续萌发,侧蔓健壮生长,使原花序节间萌发更多的花序。到了后期,继续供给充分的肥水,使植株仍然保持充足的营养,表现出叶片色绿不发黄、不早衰,不仅使侧蔓持续开花结荚,而且中部和下部原花序节间的花序也大量增加,从而延长结荚采收期。
  6整枝打杈与引蔓
  搭架、盘绕、吊绳后,将主花序以下节位的侧枝全部摘除,第1花序以上保留的侧蔓长到一定长度时进行摘心,下部早发的侧蔓在10节以上进行摘心,中部发出的侧蔓留5~6节进行摘心,上部后发侧蔓只留2~3节进行摘心。对侧蔓摘心的同时,及时抹掉第1花序以上各节位所发的弱小叶、芽。
  7病害防治
  豆角常发病有炭疽病、叶霉病、锈病、白粉病等。防治时可采用高温闷棚,具体方法是在出现上述病害后,选择晴天,在前一天晚上浇足底水,第2天中午将大棚封口拉严,待棚内温度上升至43 ℃时,保持43~45 ℃温度2 h,然后多点放风,降低棚温至正常。此方法可彻底杀死所有地面以上茎、叶上的病菌,值得注意的是温度不能低于或高于临界温度,否则不能杀死病菌或将豆角烫死,时间也不能少于或超过2 h。高温闷棚时管理人员要坐在棚顶,用吊线吊住温度计,从棚顶深入棚内,准确测温,及时打开或封闭风口,以达到闷棚最佳的效果。
  8参考文献
  [1] 尹守恒,刘宏敏,吕爱芹,等.极早熟豇豆新品种早豇一号及其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9):71.
  [2] 康利平,王羽梅,张禄.水分胁迫对豇豆幼苗水分状况、气孔变化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5,20(S1):21-23.
  [3] 徐耀,潘淑珑.日光温室豇豆秋延后高效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6(7):30.
  [4] 俞焕敏.白口村大棚豇豆的栽培技术及效益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S2):170-172.
其他文献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结构紧张理论,运用层次回归分析、Bootstrap法,对专利密集型企业357位知识型员工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资质过剩感、创新自我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利凡诺治疗前置胎盘患者引产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对26例中晚期妊娠前置胎盘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同时应用利凡诺羊膜腔注射
目的:探讨利用自动化容积成像(volume computer aided diagnosis,VCAD)自动获取胎儿心脏筛查切面,并与二维超声(2D)比较,进一步提高中孕期胎儿心脏的筛查效率。方法:以100例
患者女 16岁。因“头部包块进行性长大6^+月”入院。入院杳体:头右前额部可们及一约4cm×6cm包块,可见一条K约4cm纵型皮肤陈旧性疤痕,色呈皮肤色,无渗液,无红肿.质硬.小活动,边界
目的探讨3T MR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FIESTA)序列显示中、后颅窝颅神经及其与周围病变关系的价值。方法对34例颅内脑外病变的患者行反转恢复SE T1WI、FSE T2WI及3D-FIESTA序
针对受端多落点级联型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发生交直流故障时,电流分配不平衡导致的功率反送、系统稳定性降低等问题开展研究,并提出改善系统稳定性的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在发生
当交流系统发生短路时,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控制器的统一潮流控制器(MMC-UPFC)串、并联侧MMC均会受到故障冲击,存在两侧换流器过流闭锁,MMC-UPFC完全退出运行的风险。对此,以交
新型能源互联网中各环节信息的高度融合和开放削弱了其防御外界攻击的能力。针对具有隐蔽性特征的虚假数据注入攻击(FDIA),提出了适用于新型能源互联网的基于双马尔科夫链的F
针对励磁绕组轻度匝间短路故障难以及时诊断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置信网络(DBN)的同步发电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早期故障在线预警方法。构建由2个DBN子网络组成的模型,分别
介绍了宜君县国有国有苗圃的基本情况,总结其国有苗圃的苗木生产管理经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苗圃基地建设建议,以期促进当地国有苗圃的分类经营与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