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电器广场东扩项目给排水设计简介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rycha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宁电器广场东扩项目位于南京市繁华中心新街口,揽聚酒店式公寓、甲级写字楼、苏宁电器全球第一店、诺富特酒店、精致餐饮、娱乐休闲等六大超级配置。该工程既涉及高层改造,又涉及超高层扩建,并且要保证原有苏宁电器商场的正常营业,设计难度大、要求严、标准高。本文对该工程的给排水设计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苏宁电器广场东扩;系统;消防给水;环保节能;工程总结
  1、工程概况
  苏宁电器广场东扩项目位于南京市繁华中心新街口,为一类高层综合楼,包括商业公寓(新建)和酒店(由已建苏宁电器大厦改造)两大部分。建筑面积约为10.1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145.6米。建筑层数38层。商业公寓(新建)地下4层至地下2层为汽车库(其中地下4层兼做人防)、地下1层为商场及设备用房,裙房共7层,地上1~5层为商场,6、7层为餐饮,8层为SPA及健身(包括室内游泳池),10~12层为办公、13~23、24~38层为公寓,9层、24层为避难层。酒店(改造部分)地下一层为消防水池、水泵房、热交换间、变配电间及空调设备用房等,地上1层为商场,2至5层为厨房餐饮会议,6层为办公库房,7至18层为酒店。
  2、给水系统
  2.1水源
  分别由北侧和南侧市政道路各引入DN250自来水管各一根,在室外成环状供水,水压0.3MPa。用水计量上将酒店、商业和公寓分开设置水表。
  2.2用水量
  最高日用水量:冷水约1904 m3/d,热水(60℃)约357 m3/d。最大小时耗热量约2650kW。
  2.3冷水系统
  酒店分三区: 5层及以下层一区,自来水直供, 6~12层为二区, 13~18层为三区, 二、三区分别由设在酒店地下一层的生活水池及变频生活供水系统各一套采用下行上给供水方式供水。商业分两区:4层及以下为一区,自来水直供,5~8层为二区,由设在地下二层的一套生活水池及变频生活供水系统采用下行上给供水方式供水。公寓分两区:10~23层为低区,25~38层为高区,分别由设在地下二层和24层避难层的生活水池及变频生活供水系统各一套采用下行上给供水方式供水。
  2.4热水系统
  (1) 酒店及商业部分采用集中热水闭式系统,热水来自暖通专业的热水锅炉。
  (2)系统分区同冷水系统,并设热水回水泵机械循环。酒店客房和公用卫生间开启龙头后热水供应等待时間按不大于5秒设计。
  (3)酒店(改造部分)因其屋面面积有限,按照实际屋面大小结合间距要求布置太阳能集热装置。
  3、冷却循环水系统
  1)据暖通专业提供,冷却水量为252m3/h的冷冻机2台(酒店改造部分),冷却水量为320m3/h的冷冻机1台、485m3/h的冷冻机2台(新建商业部分)(均为进水温度32OC,出水温度37OC)。
  2)系统采用冷却水回用的供水方式,对应冷冻机相应配置低噪声冷却塔(放置在新建商业屋顶)和冷却循环水泵,并采取水处理措施。
  4、消防给水
  本工程为一类防火建筑,内设置消火栓、自动喷水、气体灭火消防系统及灭火器。因项目设计与竣工时间较早(设计时间开始于2008年,竣工于2013年),故未能采用2014年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进行设计,后来新的消防规范对消防水箱大小、室内消火栓水压、消防泵启动方式等均有所提高相应的要求。
  4.1消防用水量
  室内消火栓40L/S,室外消火栓30L/S,消防历时3h;自动喷水40L/S,消防历时1h。
  4.2消防水池及泵房:
  (1)本工程原有一只约800m3消防水池,位于改造部分酒店地下一层,消防水池上方已有室外消防取水口一只,消防水池由已引入的DN100市政给水管供水。本次设计仍利用原有消防水池作为消防贮水,另外对相邻的已有消防水泵房内的消防水泵进行改造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2)在新建公寓的24层(避难层)消防水泵房内设置50 m3中间消防水箱一个、顶部机房层设置高位消防水箱一个,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各设稳压设施一套。
  (3)在改造部分酒店地下一层原消防水泵房内设置低区消火栓、自喷泵,均为一用一备。
  (4)在新建公寓的24层(避难层)消防水泵房内设置高区消火栓、自喷泵各两台,均为一用一备。
  4.3本工程室外消防用水由消防水池及1只市政消火栓(距本工程建筑外墙5至40m之内)供给
  4.4室内消火栓消防给水系统
  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分区供水,23层及以下为低区,24层及以上为高区。低区消火栓水泵的供水能力为:Q=0~40L/s、H=140m。高区消火栓接力水泵(设于24层避难层)的供水能力为:Q=0~40L/s、H=90m,吸水管与中间消防水箱连通。火灾初期,系统由屋顶消防水箱及自动稳压装置供水,随后由改造部分酒店原地下一层消防泵房内两台低区消火栓消防泵(一用一备,需进行改造)从消防水池吸水增压供水。
  4.5自动喷水灭火消防系统
  采用分区供水,23层及以下为低区,24层及以上为高区。低区自动喷淋泵的供水能力为:Q=0~50L/s、H=160m。低区新建公寓商业分为两个区,一区为-4~8层,共8组湿式报警阀,设于地下二层生活泵房内;二区为9~23层,共4组报警阀,设于9层避难层内。低区改造部分酒店为一个区。高区自喷接力泵(设于24层避难层)的供水能力为:Q=0~40L/s、H=110m。自喷接力泵吸水管与中间消防水箱连通。高区共4组报警阀,设于24层避难层。
  4.6变配电室、弱电机房及发电机房采用气溶胶气体灭火系统
  5、排水系统   1)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2)排水系统:酒店卫生间设置专用通气立管和器具通气管,雨水采用内排水排至室外。
  内,供应酒店部分热水。
  6、设计过程总结
  6.1处理好新建与改造的协调关系
  1)技术层面问题:新建商业公寓与老楼改造酒店是作为整体考虑还是分开考虑?设计采用了消防上按区域消防考虑,其他系统分开独立考虑。
  2)管理层面问题:施工期间拟改造的苏宁电器大厦要保证正常不间断营业,一天营业额几百万,如果中断营业,损失必然巨大。如何保证新楼建设的同时老楼苏宁电器大厦正常营业?如何保证新楼商业的正常开业是在消防通过验收的前提下?如何保证在超高层公寓未竣工的前提下新楼商业提前进驻?这些管理上的使用要求设计师想办法从设计上解决。
  3)时间层面问题:业主招商工作如火如荼进行中,针对商业功能平面方案频繁调整,设计上既要满足业主对商业平面功能调整进度要求,又要解决设计工作周期严重不足的问题。
  6.2满足一栋大楼两家公司管理的要求
  酒店使用权为苏宁酒店管理公司所有,商业、公寓为苏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两家公司虽然都是属于苏宁集团公司,但都为独立的子公司,都有自己独立的法人,也都对自己管理的工程提出了不同的具体要求。其要求归根结底就是实际产权管理清晰化,满足各自的后期管理和独立核算要求。设计上针对性的采用了:计量严格分开处理,生活水池及生活泵房各自单独设置,热交换间分开使用区域。
  6.3满足裙房商业招商的要求
  1)整层商业大空间采用了通透型吊顶,原设计按常规吊顶考虑,现因为吊顶型式的不同对自喷喷水强度要求不同,造成喷头间距的不一致。此类工程设计上建议均按通透型吊顶考虑,更多的从以后的功能使用方便灵活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单纯从减少工程成本的角度出发。
  2)工程地处南京市市区中心,黄金地段,招商工作是業主的重中之重,设计上为满足业主的招商目标的不确定情况,需要更多的考虑预留处理。比如喷淋是否可以预留各层供水总管,之后作为二次深化。比如健身会所的给排水预留管,热水负荷能满足以后扩容的考虑(设计热水负荷待主体基本完工招商工作进行后结果扩大三倍)。设计师需要更多的考虑业主的将来商业发展需求,超越就图纸而论图纸的设计套路。
  3)针对苏宁餐饮招商的大手笔要求,设计上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型设备,在室内地下室采用了智能一体化隔油提升设备。
其他文献
企业战略层面的纳税成本实际上就是企业实施未来发展战略所需要发生的全部纳税成本。由于是未来尚未发生的成本,所以企业战略层面的纳税成本有着与正常经营情况下对纳税成本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时代的改革和变迁,人们生活在大工业和新兴的互联网科技的时代,人们对于生活的环境有着更高的标准要求,在建筑设计当中逐渐兴起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本文针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带来的全新想法发现其应用的价值和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运用分析及研究  1、導言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新出现的一种节能、安全、环保的设计理
7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储备粮株洲直属库考察时强调,要改革机制,科学管理,做到“买得进、存得好、卖得出”,既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又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rn在新的形势
传统的断脐方法易使痂面过大 ,覆盖脐窝 ,使脐窝湿润致消毒不彻底引起局部红肿 ,甚至痂下积脓。我院近年来采用 2次断脐法处理新生儿脐部 ,效果良好 ,现将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互联网时代的高职英语教学是科技与人文的结合,本文分析了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英语个性化学习的形式,并提出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互联网时代应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以更好地适
期刊
以携程网和同程网网友点评为数据来源,通过文本分析和对应分析对北京、西安、南京、洛阳四个古都旅游城市的旅游感知形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古都旅游城市整体感知形象
期刊
2013年以来,淮安市粮食系统把创建与发展粮食合作社视为国有企业的生存之道、粮食产业的发展之要和农民增收的希望之路,在全国率先创立“一所一社一企”复合发展模式,大力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