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上半月)总目录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ilfish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评论
  一个“善”字见真情
  ——有感于李长春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摇李建伟(1.1)
  提高地市党报的舆论监督能力?摇刘尽忠(2.1)
  强化社会转型期的媒体责任 刘保全(3.1)
  对“热点”问题要冷静处理 刘小林 车 英(4.1)
  舆论监督要有力有度 高 歌(5.1)
  提高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意识 王华林(6.1)
  改革时政新闻中领导活动的报道刘俊祥(7.1)
  发挥党报党台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作用
  ——传统媒体如何与网络媒体良性互动 王胜昔(8.1)
  “三农”报道要通俗化 孙淑芹 韩维民(9.1)
  谁为维护媒体的形象买单? 许 聪(10.1)
  尊重规律 注重效果 刘洪臣(11.1)
  机遇、挑战和出路
  ——在省新闻界破解“四难”研讨会上的讲话 刘少宇(12.1)
  本期特稿
  崇尚真实、坚持真理、热爱人民、淡泊名利
  ——学习范长江的品行与风范 郑保卫(1.4)
  简谈“新闻的亲和力” 方 芳 童 兵(1.6)
  找准报纸的“卖点”写新闻
  ——兼评“中国新闻奖”部分作品 刘保全(1.8)
  发挥党报优势 引导网络民意 杭孝平(2.4)
  谁在审判?谁能审判?
  ——对“舆论审判”之说的深思考 范以锦 袁端端(2.6)
  念好“五字经” 力求新突破 常法武(4.4)
  办好主题专栏 提升宣传效果
  ——关于河南日报新闻版面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王俊本(5.4)
  在新的传播格局中学会“营销舆论”
  ——破解“新闻四难”思考札记 孟 磊(6.4)
  党报主导式解读模式的继承与批判 陈洪友(6.6)
  新闻与传播研究
  突发事件报道中新闻内容的信息倾向问题 和 曼 白树亮(1.11)
  新闻评论如何坚守公共精神
  ——论克服“同质化”时评策略 李煜秋(1.12)
  数字媒介发展与新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 方忠平(1.14)
  灾难性事件报道中的“堵”与“疏” 杜 芳(1.16)
  农村政策传播效果优化问题探讨 王 平(1.18)
  25~54岁受众媒介接触的群体特征与需求 王 静(1.20)
  关于媒介逼视的新思考 岳 丹(2.8)
  政府如何运用网络媒体调控群体性事件
  朱小阳 陈 群 陈春敏(5.8)
  新媒体传播中的文化构建 陈 军(5.10)
  《保密法》二审草案与人民的知情权 陈力丹 王 权(5.11)
  反思大众媒体的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王翼伟(5.13)
  “新媒体事件”与传媒公共性 赵桂华(5.14)
  浅谈新闻报道的价值观导向
  ——以《人民日报(海外版)》汶川地震报道为例
  黄卫星 吴 丹(5.16)
  论传媒产品的特性 石 磊(5.18)
  论网民的媒介素养教育 杨彦红 赵 媛(5.19)
  英美证据性语言研究的新闻诱因分析
  ——解读《法律语言学导论:证据性语言研究》 冯占省(5.20)
  农村受众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郭 颖(5.23)
  简论我国政府网站新闻信息的传播 范春艳(5.24)
  央视改版对深化党报改革的意义 蔡 莉(5.26)
  新闻采访权滥用的现实表现 孙海平(5.27)
  我们怎样与传媒艺术“对话”?摇 黄卫星(6.8)
  政府应对网络舆论的问题及策略 关文波(6.10)
  论自然灾害事件的信息发布策略 郭子辉 刘晓岚 刘 伟(6.12)
  言语行为理论下的网络新闻语言解读 林 纲(6.13)
  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的传播定位 傅 娟(6.15)
  论新闻传播与国家秘密 吴 妍 刘 冰(7.4)
  近十年河南媒介形象塑造反思 魏少华(7.6)
  不失规矩 不落窠臼
  ——试论新闻报道和言论的“度” 米丽娟(7.8)
  大众传媒对女性身体的非客观解读 刘卿钦(7.10)
  “三善”与媒介自由裁量权 刘行芳 刘修兵(8.4)
  借助网络构建舆论监督新机制 孙士生(8.6)
  论手机报的舆论引导策略 陈 燕(8.8)
  “人肉搜索”与网络传播的责任 王先荣(8.10)
  清除滋生假新闻的土壤 钟克勋(8.12)
  传播活动的人性指向 邹?摇 雁(8.14)
  网络问责对我国政治民主化的推进 宋 露(8.15)
  “全民偷菜”现象的社会心理分析 秦永超(8.17)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网络舆论生态环境 李 勇 彭 鹏(11.4)
  网络舆论失控现象的分析与应对 张朝阳(11.6)
  对房地产“后拐点论”广泛传播的思考 闻洪涛(11.8)
  重大事件中媒体的责任与效能研究 黄琳城(11.10)
  动物的饕餮
  ——论现代社会人性解放与媒体作为 刘 杨(11.12)
  舆论监督中知识精英与新闻媒体的关系 薛迎宾 乔洁琼(11.14)
  电视传播生态与生态传播 冯菊香 冯广圣(11.16)
  对传媒体制的思考 邢秀珍(11.18)
  美国媒体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和文化斗争 ?摇周 浩(11.19)
  报业集团企业文化的定义及要素 陈长松(12.58)
  媒体介入决策博弈的效果、原因与影响 刘 枫(12.60)
  农村文化传播生态研究 李 锐 彭光芒(12.62)
  论大众传播的受众价值观 王世进(12.64)
  新闻娱乐化概念辨析 张 莉(12.66)
  传媒观察
  新媒介生态下传媒与公共事件的关系
  ——以杭州保时捷卡宴撞人等新闻事件为例 姚必鲜 王绍曦(1.22)
  电视媒体更正制度探析 窦志伟 孙建礼(1.24)
  信息时代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及应对策略 杨红星(1.25)
  论市场化背景下电视法制节目的道德失范 吴卫华(1.27)
  一场媒体的盛宴
  ——世界媒体峰会与中国媒体的开放、透明和公开 陆 平(1.30)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业的变革与发展 邓 青 牛 静(1.31)
  传统媒体应慎对“网友曝”?摇 王 昊(1.32)
  真实·人性·社会责任
  ——当前媒体灾难性报道应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王 骏(1.34)
  常识在时评中的用途与滥用
  ——以《南方都市报》时评版为例 李喜镟 陈英程(1.35)
  对我国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思考?摇 徐建太 杨 欣(2.10)
  社会不公的媒介呈现及问题分析
  ——以杭州飙车案为例 王 婷(2.11)
  浅析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脉络 陈 扬(2.13)
  论新闻媒体危机公关的缺失 谭 舒(2.14)
  传统媒体如何实现对网络舆论监督的引导 介明菊(3.4)
  网络言论自由亟待引导与规制 王娟娟(3.6)
  新媒体背景下的媒介融合走向 张乔吉(3.8)
  游走于广告和新闻之间
  ——广告的新闻化现象分析 蔡文艺(3.10)
  生活圈媒体的现状、困境及隐忧 王 艺(3.11)
  3G手机——大众传媒与人际传媒的混血儿 李英挺(3.13)
  制作者权益与节目创新
  ——美韩中三国电视内容生产机制的比较研究 王珊珊(3.14)
  类型化电台:中国广播研究新热点
  ——国内类型化电台研究文献综述 许 玲 何 椿 吴 艳(3.15)
  简论报媒的预测性报道 王佳琦 张晓伟(3.17)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比较两家报纸《食品安全法》颁布前后的报道内容 李 彧(3.18)
  国际新闻真实性问题面临新挑战 张 妮(3.20)
  电视栏目剧的发展现状与现实策略 周潇潇(3.22)
  广东报业的报网互动 林如鹏 颜 英(3.24)
  “漫话漫画”文本分析
  ——试评《羊城晚报》传播理念的创新 赵 巍 梁立超(3.26)
  媒体联动报道及其发展趋势 赵智岗(3.27)
  从《人民时评》看时评的传播效果 路国顺(3.29)
  从《非常6+1》看综艺游戏节目的传播特点 王 慧(3.30)
  报纸媒体在风险沟通中的得失与作用
  ——以《兰州晨报》H1N1流感疫情报道为例 赵悦怡 任志明(3.32)
  新闻舆论监督的纲领性文件
  ——纪念《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
  发表60周年?摇徐晓波(4.8)
  网络言论实行实名制应慎重 刘学义 王一丽(4.10)
  新闻串稿带来同城新闻的低端化 张 俐(4.12)
  “钓鱼执法事件”与传统媒体的“硬伤” 孟丽娜(4.15)
  都市报的生存语境及社会功能转变 陈力峰 胡 瑛(4.16)
  简析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曾 荣 刘开源(4.18)
  网媒在积极应对西方的偏见
  ——以“7·5事件”为例 谭 舒 佟 欣(4.19)
  错位关系下的有效信息传播 陈 超(4.21)
  电视广告经营模式的发展与转型?摇
  ——以河南电视台为例 翟颖戈(4.24)
  论网络传播时代新闻受众的困惑
  ——兼评“标题党”新闻 张秀敏(5.30)
  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的突围 刘洪涛 赵志刚(5.32)
  媒介生态危机下我国广播媒体的出路 梁吉刚(5.34)
  早间新闻节目的传播影响力透析
  ——以央视《朝闻天下》为例 庞 华(5.36)
  掀开性暗示广告的“神话”面纱 刘利刚(5.38)
  论电视媒体发展的新变化 罗 攀(5.40)
  媒介整合:构建灾害信息传播新平台 刘晓岚 刘 颖 徐占品(5.41)
  第二代都市报的生存与发展 史金金(5.43)
  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建设的对策 谭 玲(5.44)
  二○○九年流行语 刘海平(5.46)
  手机“黄祸”现象刍议 李艳芳(5.47)
  数字媒体如何传播传统文化 黄 佳(5.49)
  大众文化影响下晚报的生存策略
  ——以《大庆晚报》为例 孙志伟 迟 慧(5.50)
  报纸新闻数字化过程中的底线与操守
  ——以《苹果日报》“动新闻”事件为例 张勇锋(5.52)
  注重社会效果 健全法律规制
  ——社会问题报道的现状及对策 沈河清(6.16)
  网络“客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王翠荣(6.18)
  媒体发展与新闻改革的取向 马丽敏(6.20)
  从网络流行语看网络受众心理
  ——以2009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为例 陈红莲(6.21)
  官员频爆“雷语”暴露了什么??摇张国平(6.24)
  媒体考核的量尺:模糊还是明晰
  ——浅析北京青年报考核模式的得失 董江宁(6.25)
  涉农节目失衡的原因与对策
  ——以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伯阳镇为例 剡根会(7.12)
  把报纸的旗帜举得更高
  ——《河南商报》新闻时评分析 杨天瑜(7.14)
  从传媒接近权看“选秀节目” 成振珂(7.16)
  非科技类新闻报道中的科学传播 单晓颖(7.17)
  从突发事件报道看广播发展空间 李卫红(7.18)
  “微博两会”与民主政治 彭梦婧(7.20)
  如何应对手机报的人才匮乏问题 曾振华(7.21)
  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玉树救灾报道 牛 天(7.25)
  融媒时代城市电视台网站的定位发展
  ——以河南省城市电视台为例 段汴霞(7.26)
  借船出海 实现双赢
  ——《人民日报海外版》探索国外办报新模式 刘洪超(8.18)
  电视媒体的娱乐化问题 冯菊香(8.20)
  民生时代新闻报道的人文追求
  ——以电视新闻为例 李 健(8.22)
  低碳新闻:离我们有多远??摇王晴川 刘佳丽(9.4)
  后金融危机时代北京报业发展之路 林 刚 贺方泓(9.6)
  上海媒体世博报道中的城市形象 余丽丽 张雯琪(9.8)
  华商报业集团与南方报业集团品牌比较 孙新峰(9.10)
  体育新闻过度娱乐化的倾向 宫怀宇(9.12)
  新媒体在公共危机中的作用 陈 瑾 赵红霞 张 洁(9.14)
  网络电视——“后BT时代”的新宠儿 韩海青(9.15)
  从传播学“五W”解读“网络推手” 豆欢欢(9.17)
  论当前电视DV新闻节目的发展及特色 黄淑莲(9.18)
  湖南电视台栏目名称的语言学分析 贡贵训(9.21)
  韩剧持续热播的文化成因 谢 佳(9.22)
  《壹周立波秀》:海派清口与电视传媒的亲密接触 李锦云(9.24)
  人肉搜索何以成为民主利器??摇江 彧(10.4)
  媒体不能对弱势群体搞“虚假救援”
  ——以电影《不能没有你》为例 徐生权(10.6)
  瞻望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石大东(10.8)
  社会危机事件的媒介传播策略 赵树旺(10.9)
  电视频道专业化所面临的困境 刘俊祥(10.11)
  我国网络游戏管理存在的问题 段旭光(10.12)
  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的平民化走向 周 锐(10.14)
  传媒融合发展的趋势 唐艳平(10.15)
  突发事件报道中地方新闻媒体的嬗变与突围 郭 琳(10.16)
  商业网站“两会”报道的特点 魏 瑞 郭 伟(10.19)
  “凤凰卫视”的魅力 王诗文(10.20)
  《非诚勿扰》节目形态的传播学思考 汤铭明(10.22)
  大众传媒对城市品牌的塑造 孙琳琳(10.24)
  对当代体育报纸发展的理性思考 廖慧平(10.26)
  传媒的“联办板块”解析 张利明(10.28)
  高校传播环境下手机媒体的信息服务模式 唐晓丹(10.29)
  我国沿海三大城市群受众媒介素养状况
  黄 超 汤 璇 胡 涵(11.24)
  都市报在重要新闻事件报道中的突破
  ——谈《大河报》、《郑州晚报》、《东方今报》关于中国海军
  出征索马里的报道 付豫蓉(11.26)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相宜
  ——试析文选文摘类报刊的成功之路 符小意(11.28)
  “人文关怀”与“身体恐怖”的视觉化解读
  ——从汶川地震和海地地震看境外媒体图片报道的差异
  王 飞(11.30)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 周 晏 王 旭(11.32)
  娱乐还是“愚乐”
  ——助推网络红人的受众心理特征分析 贾祥敏(11.34)
  新闻报道对留学中介的影响 隋 伟(11.35)
  简论网络视频广告的新形式 孙 利(11.36)
  体育信息传播对高校体育的影响 毛芝海 高宝华(11.37)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 王晓慧 金起文(11.38)
  国内外地铁报的运营模式
  ——为郑州地铁报未雨绸缪 王泽远(11.40)
  武汉动漫产业的区域化优势 熊洁芬(11.41)
  电视理论体系建构中的对话意识 刘 枫(11.87)
  媒体腐败的根源及矫治对策 龙跃牛(12.67)
  网络媒体的强势发展与传统媒体的生存机遇 王 颖(12.69)
  西方国家对媒体灾难报道的管理 赵山山(12.70)
  “凤姐事件”与传媒的社会责任 段 然(12.73)
  论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信息公开 李 静(12.75)
  论党报新闻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刘翔明(12.76)
  新闻论坛
  增强理论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张庆杰(1.28)
  让理论走向大众
  ——浅谈党报的理论宣传 刘玉梅(1.48)
  引导舆论 树立典型 解读政策
  ——新农村报道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王海雨(1.51)
  突发事件中政府不能失语
  ——以“杞人忧钴”事件为例的个案分析 孙丽娟(1.72)
  办报经纬
  前置性报道策划的积极作用
  ——以平顶山晚报系列报道《关注狗患》的策划过程为例
  赵 冰(1.36)
  提高编辑的把关意识 高金成(1.38)
  党报版面信息量问题新探 易军魁(1.39)
  论党报主题性报道的创新思维 王大庆(1.41)
  加强新闻报道思想性的几点思考 杨红星(2.39)
  论媒体竞合视阈下报纸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 牛梦笛(2.40)
  报业经营策略:服务,服务,再服务 王小萍(2.42)
  郁闷的信息 愤懑的话题 欣喜的期待
  ——看《河南商报》关于“西流湖”报道的议题设置技巧
  孟 磊 郭书臣(2.43)
  老调常弹亦出新
  ——普利策对新闻编辑实务发展的贡献 江 鸿(2.44)
  试论理论宣传的创新性思维 孙德中(4.32)
  让新闻更具感染力
  ——会议新闻采编创新实践探析 刘 阳(4.34)
  “健康话题”的创新与启示 刘永生(4.35)
  培养夜班编辑的“编辑意识” 郑兴华(4.36)
  报纸改版:重内容者得天下 高海燕(4.37)
  东风吹来尽芳菲
  ——浅析新闻标题的制作 王 刚(4.38)
  “副刊不副”与“副刊要副”
  ——浅谈报纸副刊新闻性的特点 王淑洁(4.39)
  将重大新闻做出特色
  ——从《人民政协报》一组国庆报道说起 杜军玲(4.40)
  简论现代报纸的版面设计 吴向炜(5.58)
  论提升地方晚报舆论监督的水平 刘 鹏(5.61)
  论编辑工作的“三维”视角 王秀芳(5.62)
  以受众为本位,激活本地“观点市场”
  ——论地市党报新闻评论的创新 谢明辉(5.64)
  多元化社会与办好副刊 徐晓帆(5.66)
  报纸副刊对文学复兴的作用 王 云(5.67)
  都市报要学会“姐弟恋” 关国锋(5.68)
  破解党报农村版的困局 周岩森(6.28)
  都市报如何打好政府信息公开“牌” 毕雪燕(6.29)
  让新闻报道常看常新
  ——浅谈党报新闻创新的思路和途径 张宗和(6.33)
  从“小报大办”到“大报小办” 杨 华 何 斌(7.44)
  浅说办好“新闻连载” 徐晓帆(7.46)
  创新采编机制 加强新闻策划 刘荣亚(7.47)
  标题喜欢具体 李黎祥(7.48)
  发挥党报优势 提高引导能力
  ——“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报道体会 刘正国(7.49)
  创新典型人物的报道 王大庆(7.50)
  创新党报评论的探索与思考 程铁军 刘纯友(8.24)
  下工夫做好报纸的新闻标题 刘 垚(8.26)
  创新党报的时政新闻报道 刘春兰(8.28)
  图像时代报纸版面视觉化探析 罗 静(8.29)
  晚报民生新闻要加大创新力度
  ——《南阳晚报》改善民生新闻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王 平(8.31)
  网络时代报纸的导读功能 史越三(8.32)
  办出“特别报道”的特别价值
  ——《许昌日报》《特别报道》采编实践的启示 刘顺兴(8.33)
  报纸新闻标题的拟定原则 徐占品 迟晓明(8.34)
  探索欠发达地区晚报的创新发展之路 苗宜春(8.35)
  多媒体时期对采编岗位的要求 石大东(8.36)
  浅议图形编排的创造性思维 王 颖(9.27)
  突发事件中报纸新闻图片的编辑问题 王立新(9.30)
  网络时代落地新闻在报纸媒介中的使用
   陈翔欧 曾红灵 曾奕禅(9.32)
  旱灾报道策划中的创造性思维
  ——以《南方周末》西南大旱报道为例 杜 敏(10.83)
  报纸版面的设计因素 陈 妍(10.85)
  “百姓身边人和事”栏目的策划 高金成(10.86)
  报纸版面“彩妆”的扮靓法则 李 涛(10.87)
  新时期报纸副刊的发展变化轨迹 段 惠(10.88)
  巧用图片助力国际报道 张焱莉(11.103)
  新闻写作中数字巧用探析 邬洪亮(12.82)
  新闻标题失范的类型及危害 宁 薇(12.84)
  “动感化”的新闻标题 高 亢(12.86)
  让经济报道“活”起来 蔡宁涛(12.87)
  提升理论宣传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张 光(12.88)
  对党报理论宣传大众化的思考 胡殿文(12.90)
  让经济问题成为党报国际新闻的亮点 孔 阳(12.91)
  随笔
  简论净化网络环境 张 朔(1.42)
  刘采萍新闻时评的风格 高剑芳(1.69)
  提升网络环境下的记者素质 毕 坦 杨 峥(1.71)
  念好“五字经”
  ——传统纸媒应对新兴媒体冲击的思考 肖 遥(1.78)
  “红歌”随想 王新乐(1.80)
  读屏时代,纸媒如何引领阅读 范国忠(1.91)
  别让公民记者变成公民狗仔 张 颖(1.96)
  打牢科技新闻传播者的功底 张 军 王海云 张士莹(2.46)
  莫让“音同”麻痹了神经 李黎祥(2.56)
  “动新闻”,错在哪里? 孙俨斌(4.14)
  点铁成金须有“铁”
  ——简话诗文创作中的语言“点化”艺术 刘建龙(4.23)
  增强未成年人的权利保护意识 郭守宪(5.7)
  克服软虚假 朱训领(5.22)
  “或”字新闻小议 刘 甜(5.76)
  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侯光宝 马瑞玲(5.77)
  提高对热点问题报道的引导力 温 泉(5.81)
  要重视对企业通讯员的培养 崔朝连(5.97)
  范长江与李尔王?摇
  ——兼谈新闻真实的力量 胡巨成(5.116)
  体育记者要有创新思维 崔傲发(6.23)
  警惕传统媒体成为“网络不良炒作”的推手
  ——以“罗玉凤征婚事件”为例 王海萍(6.27)
  提高电台主持人的思想政治素质 马 莹(6.35)
  用网络加强政治工作 王寿昌(6.98)
  从季羡林坚辞“大师”看媒体的泛娱乐化倾向 张红梅(6.121)
  提升政务报道的传播效果 李春霞(7.24)
  努力构筑和谐的舆论环境 赵英臣(7.38)
  关于地方媒体低碳经济报道的思考 穗素杰(7.41)
  减少对立 化解纠纷 邹 震(7.74)
  浅议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 王晨辉(7.77)
  引导党报通讯员走出困境 周生荣(7.81)
  增强企业新闻的舆论引导力 林 征(7.94)
  看破红尘赋归体
  ——读《明朝官场之致仕制度》有感 王英敏(8.52)
  红段子:网络文化与官方话语的交融 周杏坤(8.119)
  积极为“三农”建设培养新闻人才 陈旭鑫 叶新平 吴晓艳(8.120)
  自杀事件怎么报?杨 波(9.20)
  舆论监督的尺度:引导与改进 任 菲(9.45)
  从美学意义上观察典型宣传 胡雪勤(10.31)
  把工业新闻写“软”些 赵 玲(10.72)
  走出“低谷”?摇赵 敏(10.92)
  做好电视民生新闻的思考 胡永亮(10.118)
  湖南电视台栏目名称的修辞特色 贡贵训 于 皓(10.119)
  借社会之力推进舆论监督 王文江(11.21)
  新闻的报道和舆论的引导 杨志有(11.22)
  必须重视舆论监督的质量 郭军胜(11.55)
  批评性报道要讲策略 李 明(11.63)
  引语是新闻写作的力量源泉 郝斌生(12.57)
  时政新闻人文关怀的具体操作 王红(12.105)
  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中理性公众舆论的建构 郭淑娟(1.43)
  论网络舆情形成中的网民心理作用 魏宏利(1.45)
  论网络新闻的多元化发展 姚艳丽(2.74)
  从“第三人效果”的角度透视“人肉搜索” 田 芬(2.75)
  网络新闻中的“标题党”现象 胡朝辉(2.77)
  网络社区品牌传播的方式 田建国 刘万军(6.76)
  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的影响与作用 任雅洁(6.77)
  突发性事件中的微博客传播 蔡晓婷(6.78)
  网络传播中的山寨现象 叶小舟(6.79)
  论增强网媒工作者的核心竞争力 陈宇菲 孙永林 刘志峰(7.28)
  网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朱崇娴(7.30)
  网络礼仪的构建原则 张 睫 周延欣(7.32)
  论我国的网络发言人制度 张 力(7.34)
  手机短信特殊符号的使用状况 李爱云 周顺杰(7.35)
  论博客场域的社会安全阀功能 赵燕平(7.37)
  网络财经媒体的传播特色 刘 伟(7.40)
  SNS的商业价值 罗 攀(8.49)
  网络群体性事件初探 崔建莉(8.50)
  提高网络视频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刘芙蓉(10.32)
  新闻博客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王丰果(10.33)
  网络舆论的特征及社会功能 司汉武 茹 慧(10.34)
  网络环境中的把关弱化现象分析 周丽娜(10.36)
  “人肉搜索”中的角色类型
  ——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依据 张慧子(10.38)
  网络新闻娱乐化中受众的角色 宋 薇(10.40)
  从受众视角解读微博现象 ?摇何 瑶 陈晓芝(10.42)
  网络音乐传播的知识产权问题 翟玥坤(10.44)
  新闻网页中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李振华(10.45)
  引进境外信息的草根力量 农民庆 农 旭(10.47)
  使用搜索引擎的负面效果 王金凤(10.48)
  网“瘾”与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 王杨柳(10.50)
  简析微博的社会效应 王 萍 张 伟(10.52)
  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大众化倾向
  ——以高校图书馆网络新闻为例 李东方(11.68)
  媒介生态学视野下手机3G的发展 孙欣沛(12.96)
  广电媒体英语网站对外传播策略 宋 好(12.98)
  中国地市报人
  地市报的体制困境及解困对策 李世举(1.46)
  加强地市党报的主题宣传策划 阎亚平(2.53)
  地市党委机关报的“蓝海”战略 ?摇李建伟 董彦君(5.70)
  论创新地市党报的理论评论 王仙明(9.55)
  好稿评介
  人穷志弥坚 学优品更优
  ——评18届中国新闻奖《邓家兄弟不寻常的求学路》 刘建春(1.49)
  经济“寒天”里的一朵报春花
  ——评第19届“中国新闻奖”作品《寿光8万农民“寒天”不失岗》
  ?摇刘保全(5.59)
  采·写·编
  神来之笔 妙景天成
  ——国内报纸日全食报道的标题赏析 姜圣瑜(1.52)
  新闻采写的五条商战原理 李绍文(1.53)
  “问号新闻”不能变成“问题”新闻 王 昊(2.55)
  正确把握新闻宣传的真实性 何少华(2.57)
  从同一人物身上挖出多条好新闻 刘 宇(2.58)
  创作电视纪录片的感悟 赵玉山(2.59)
  《体坛周报》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孟 滢(3.59)
  净化新闻报道中的“语言暴力” 王 松(3.61)
  会议新闻报道的改进与创新 蔚 红(3.62)
  关于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的思考 王 威(3.63)
  对比在新闻中的运用 高登宇(3.64)
  认真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几个关系 阴玉钦(3.65)
  探析新时期党报副刊的创新 曹美丽(3.66)
  党报经济新闻困境及应对策略 董 娉(3.67)
  视角新闻写作探微 吴原起(3.68)
  简论背景材料的运用 张 巍(3.69)
  心中要有农民
  ——创新“三农”报道的思考 马晓雨(5.69)
  用细节提高感染力 苏宏飞(5.72)
  手机报新闻标题的特色 叶 俊(5.73)
  对新闻策划的再思考 刘荣亚(5.74)
  用民生新闻推进社会和谐 毕恒香(5.75)
  法制新闻题材的典型性
  ——以《法制日报》为例 吴 星(6.73)
  如何写活科技新闻
  ——以一篇成功的范例谈起 刘胜安(6.74)
  老年期刊的编辑意识 程中华(6.75)
  平顶山日报改进新闻宣传策略初探 贾志琼(6.99)
  企业报要加强对重要报道的策划 高红梅(7.73)
  将散文的神韵引入新闻报道 王铁俊(7.75)
  经济新闻要用好数据 史越三(7.76)
  论农村新闻的采写之道 孙 玮(7.78)
  新闻线索的获取与利用 王春梅(8.53)
  细节造就好新闻 刘晓宁(8.54)
  新闻策划的选择和实施 袁延武(8.55)
  靠活动铸造品牌 以品牌壮大活动 窦跃生(9.97)
  谈报纸散文的“四化” 王海燕(9.98)
  贴近读者就贴近了市场 张永霞(9.99)
  农村报道要有“新思维” 杨明德(9.100)
  新技术条件下的电视编辑思维 梁 峰(10.93)
  架起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赵岩军(10.94)
  民生新闻要“出彩” 岳建辉(10.95)
  用“活动”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王 平(10.96)
  评论是媒体竞争的强项和利器 王胜文(10.97)
  以另类角度写新闻 张全喜(10.98)
  体育新闻报道中的词语选择?摇 崔晓飞(10.99)
  让网络元素为版面“补血” 郭韬略(10.100)
  在精品意识引导下“做典型” 窦跃生(10.101)
  抢发独家新闻的感悟 王长河(10.102)
  注意改进党报的经济报道 司鹤欣(10.103)
  细枝末节出新闻
  ——《爱心,放飞千里之外……》采写体会?摇 张富强(10.104)
  2009年编辑理论研究概述 杜建华(11.73)
  关注受众诉求 抓好社会热点 王 红(11.75)
  新闻写作中文学手法的运用 刘胜安(11.76)
  让深度报道缔造报纸的“不可替代” 张耀云(11.77)
  注意提高自身素质 吴 英(11.78)
  从“上海世博”看重大事件的报道 刘秉银(11.79)
  时尚报刊的微博应用 高 峰(11.80)
  以发散思维寻找独特的报道视角 党文民(11.81)
  同题新闻也能出“独家” 杜 君(11.82)
  关于河南新闻奖评选的几个问题 金志毅(11.83)
  采访名人名家的招数 黄源娟(12.93)
  身心要下移 谭 勇(12.94)
  如何获取更多的新闻线索? 王 晖(12.95)
  新闻三昧
  巧用背景材料增强新闻深度 方小强(1.54)
  新闻标题审美价值的创生 李建军(1.56)
  新闻标题的句式修辞 韩书庚(1.58)
  硬新闻中的转述言语及其意识形态功能 陈令君(1.59)
  新闻报道中时髦语的模因论解释 鲁华山(1.61)
  奥运会体育新闻标题赏析 鲁晓霞(1.62)
  导语写作要贴近读者心理 方小强(2.60)
  广播电视新闻内容提要的语言规范 李 杰 朱 蓓(2.62)
  突发新闻的现场采访技巧 辛香兰(2.64)
  模式化新闻的表现及形成因素分析 马连湘(2.65)
  新闻标题中色彩词语的使用及传播效果 关 新(2.67)
  以人为本的危机新闻报道原则 封 雷 刘 莉(2.68)
  中西灾害性新闻报道之比较 向雯婷(3.70)
  电视谈话类节目嘉宾和观众的选择 陈小波(3.72)
  深度报道写作的改进策略 陆 平(3.74)
  论群体恐慌事件的新闻处理
  ——以乌鲁木齐针刺事件为例 张国平(3.75)
  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张国昌(3.77)
  论网络新闻标题中人物身份的利用 潘金文(4.41)
  重大突发事件报道要快、准、稳 贾哲生(4.42)
  从LSWE语料库看英语新闻语言特征 吴 军(4.44)
  关于民族院校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 李世举(4.46)
  中英文报刊标题的同化趋势 庞丽娟(5.78)
  新闻英语语体特色及翻译对策 杨 敏(5.79)
  会议新闻改进与创新探析 周红丰(5.82)
  社会评论的分类问题 陈海艳 刘 杏(5.84)
  一篇优秀电视讣闻特写的启示 窦志伟(5.85)
  论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言语策略 史加辉(5.86)
  做好反对民族分裂的报道 肖静芳(6.89)
  强化科技新闻的内在特性 杨 军(6.91)
  关于改进少数民族新闻报道的思考 张通生 马 哲(6.92)
  英语新闻报道的文体特点 袁 晓(6.94)
  练就会议新闻“新闻眼” 王 晖(7.51)
  驻保定高校新闻政教网站的现状及改进
  葛 超 李 村 路新力(7.52)
  新闻写作中叙述不清的原因
  ——以《燕赵都市报》为例 高剑芳(7.58)
  信息时代新闻评论的新态势 马 莉(7.60)
  网络新闻标题中的潜词显性化现象 丁安英(7.61)
  灾难性报道中人情味及“度”的把握 杜 莹 张倩梅 王凤飞(7.63)
  新闻类期刊的“无缝隙采访”技巧 介明菊(7.64)
  重视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利用 胡雪勤(7.66)
  体育新闻标题隐喻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宋荣超(7.67)
  杜绝灾难性新闻报道的“二次伤害” 郭丹茹(7.69)
  中西方新闻语篇中隐喻的对比 连晓慧(8.83)
  经济新闻的功能失范与重构 石军刚(8.85)
  新闻语篇中的评价探析 刘 瑾(8.86)
  《纽约时报》网络版的标题特色 栗文达(8.87)
  报纸新闻时评影响力发生的制约因素 彭军辉(8.89)
  网络时代地市报记者的新闻对策 汤红莲 姜月平(8.91)
  探析典型报道的叙事视角 沈婵婧(8.92)
  新闻语言常见的弊病 金永辉(9.64)
  做好突发事件中的深度报道 闫腾腾(9.65)
  新时期新闻标题的修辞艺术 王丹荣 朱晶晶(9.66)
  标题设计之“蕴”
  ——从北京奥运会标志设计谈起 岳 亮(9.68)
  新闻评论的信息净化功能 谢明辉(9.69)
  现场观察在新闻采访中的作用 时文祥(9.71)
  论都市报对“灾难性”报道的策划
  ——以《燕赵都市报》的“唐山经验”为例?摇?摇张金桐 周思思(9.72)
  对外新闻报道中汉语新词新意的翻译 肖 琼(10.89)
  新闻摄影
  新闻摄影的客观记录与主观表达 邬鹏坤(1.64)
  盲拍,拍出人间真情 王天定(1.66)
  两极镜头大跨度大震撼 高振华(1.67)
  论当代新闻摄影的主观化走向
  ——以二○○九年荷赛为例 郜 毅(1.68)
  见证历史的“桑登们”
  ——鉴赏蓝志贵西藏民主改革时期的摄影作品 金 石(2.50)
  雷同新闻图片的问题分析 许 敏(2.52)
  浅谈新闻照片的艺术升华 王天定(5.57)
  论新闻纪实摄影的语言真实 邬鹏坤(6.71)
  新闻图片引发社会效应与价值分析 马 燕(9.61)
  编辑要关注新闻图片的“导语” 孟有光(9.62)
  “读图时代”需要两条腿走路
  ——地市报新闻摄影发展浅析 张光辉(9.63)
  声屏世界
  电视剧频道发展的制度性思索 李 波(1.73)
  悬念式导语在电视民生新闻中的运用 黄玉屏(1.74)
  制造一起“谋杀案”
  ——电视剧预告片制作初探 林 林(1.76)
  论电视栏目剧的群众参与性 马志强(1.77)
  “电视选秀类”节目的发展思路 李佛亮(1.79)
  影视预告片的剪辑艺术 宋 铮(1.81)
  用个性化创造影响力
  ——谈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的表现趋势 苏泽颍(1.82)
  城市台电视剧频道的“危”与“机” 张 都(1.83)
  “娱乐”新闻化
  ——关于《豫乐报报团》的思考 耿潞箫(1.84)
  论情感类电视谈话栏目的理性发展 孙喜杰 吴 瑶(1.85)
  电视传媒话语引导职责的缺失与重建 刘淑霞(1.86)
  晚安,理想;好运,新闻
  ——从《晚安,好运》看新闻专业主义 王严名(1.88)
  活用秘方做鲜“娱”
  ——从娱乐节目的叙事策略谈节目创新 王贡月(1.89)
  电视包装:频道的门面 赵 涛(1.90)
  《豫乐报报团》主持人的形象定位 朱 涛(2.81)
  电视事业的发展前景 房秀玲(2.82)
  “娱乐”是娱乐节目的核心功能 苗 燊(2.83)
  电视剧频道的编排工作 王春霞(2.84)
  感受“新声带”带来的人文关怀
  ——兼论媒体与大众的互动 童江浩(2.85)
  “蓝”赢天下
  ——浙江卫视“中国蓝”的成功变形 陈 雷(2.86)
  论影视宣传片的剪辑与创意 张 星(2.87)
  电视宣传片的个性特征 张 普(2.88)
  电视娱乐资讯节目新闻化浅谈 王一通(2.89)
  悬念、冲突和节奏
  ——论栏目剧的故事表达手法 吴大勇(2.90)
  Flash动画设计和动画文化的“卡通思维” 毋 莉(2.91)
  影视剧节目播出的政治考量 张 杰(2.92)
  “说新闻”中不同形式的创新 牛 娜(2.93)
  电视专题节目平民化刍议 文劲松(2.94)
  纪录片创作中戏剧元素的运用 王文东(2.95)
  主持电影剪辑类节目的感悟 袁 静(2.96)
  电视心理访谈类节目的畸变和原因 甄巍然 王 海(3.78)
  “悬念型”电视栏目探微 王海龙 李世前(3.80)
  电视民生新闻的选题取向 李奇夫(3.81)
  纪录片解说词写作的困境与对策 全 燕(3.83)
  拓展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空间 曹多胜(3.84)
  电视媒介在奥林匹克传播中的话语权 张江南(3.86)
  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 王婷婷(3.88)
  城市台电视新闻栏目的困境与出路 姚丽勤(3.89)
  坚持“三贴近” 打造“大广播”
  ——地级市广播电台节目创新的思考 李祥钦(4.73)
  情感电视节目的故事与情感处理 符 冰(4.75)
  国内自制剧的发展与优势分析 陈 琳(4.76)
  电视纪实作品的创作误区 王春梅(4.78)
  提升新闻谈话类节目的思想内涵 刘 玲(4.79)
  浅谈播音的韵律美 白玉洁(4.80)
  论电视选秀节目的策划 吴笑天(4.81)
  手机电视产业的未来发展与商业价值 王 威(4.83)
  纪录片《河之南》解说词的艺术性 曹华强(4.85)
  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热播”解析 雷欣蔚(4.86)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质 田晓燕(4.88)
  电视新闻采访的“五个必须” 马俊华(4.89)
  广播热线节目要“导”出精彩 元帅军(4.90)
  提升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品位 张 琦(5.107)
  电视访谈类栏目的比较研究
  ——以《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为例 季 节(5.108)
  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与优化 李 刚 孟庆江(5.110)
  节目产品的双重价值取向及实现途径 李云朝(5.111)
  浅谈DV通讯员新闻道德素质的培养 尹晓楠(5.112)
  网络环境下广播的服务功能 李祥钦(5.114)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特色 田晓燕(5.115)
  坚守理想 勇于创新
  ——寄语河南电视台“金象奖”评选活动和未来发展 王少春(6.52)
  视觉元素在图书版式设计中的运用 文 早(6.54)
  县市级电视台如何办好访谈类节目 朱非白 朱华清(6.55)
  网络时代下广播新闻的生存与发展 王 奕(6.57)
  电视民生新闻何时能根植农村市场 郭小红(6.58)
  论字幕的作用与使用 曾焕鹏(6.60)
  对国内选秀节目出路的思考 金 妍(6.61)
  思考广播未来媒体方向 郭敢峰 杨 涛(6.63)
  新时期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 孙运民(6.64)
  细节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 孙向民(6.66)
  电视深度报道技巧探析 王晨辉(6.67)
  电视新闻直播运作刍议 马俊华(6.68)
  电视节目主持人状态语言的运用 田晓燕(6.69)
  “梨园春”现象浅析 雷红薇(6.70)
  发挥地方电视台救灾的优势和作用 戴 明(7.79)
  公众人物访谈节目的现场提问 陈 睿(7.82)
  美容时尚节目的创新 梁 冰(7.84)
  郑州电视外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胡永亮(7.85)
  论广播资源的深度开掘 胡若阳(7.86)
  从《宛都播报》看民生新闻栏目定位 毕 林(7.87)
  论提高出镜记者的素养 马咏川(7.88)
  构架理解沟通的和谐桥梁
  ——洛阳电台《行风热线》节目的实践与思考 马 莹(7.89)
  办好地方台的谈话类节目 康永东(7.90)
  发挥电台优势 搞好新闻宣传 陈振海(7.91)
  音声相和 固本求新
  ——浅谈播音主持发声的时代特征 李 芮(7.92)
  商业电视的去公共领域化特性 郑从金(7.95)
  《西安零距离》的生命力 许 娅 马晓虎(8.94)
  对“制播分离”热的冷思考 戴 明(8.95)
  关于办好对农广播节目的思考 刘俊华(8.97)
  “三善”媒体与媒体的社会责任 孙运民(8.98)
  从单一走向多元
  ——浅析频道细分下的收视评价体系 饶洁吟(8.100)
  新闻播音创作中的“有”和“无” 张 军(8.102)
  简析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用语亮色 李 燕(8.104)
  对比在法制节目中的运用 杨宏权(8.106)
  网络媒体对电视新闻评论的影响 王丰果(8.107)
  深化电视纪录片的主题 杨明德(8.108)
  广播媒体资源整合及结构重置 胡若阳(8.109)
  对于电视节目推动行风建设的思考 刘 阳(8.111)
  电视片的音乐音响语言 祝传鹏(8.112)
  目前我国自制剧竞争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冯晓玉(8.113)
  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及语言能力 孙玉婷(8.115)
  电视综艺节目与民族艺术特色 卢志红(9.74)
  电视纪录片“隐拍”探论 李北川(9.76)
  方言电视栏目的现状与发展 杨 柳(9.78)
  广播读书节目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陶 丽(9.79)
  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的创新 吴占勇(9.80)
  我国地市级电视台对农节目现状
  ——以湖北襄樊电视台为例 管文娟(9.81)
  浅析电视文化类专题片的缺失 杨晓珍(9.83)
  湖南卫视的节目定位策略 覃晓玲(9.84)
  情感观察团的微观传播效果 朱英杰(9.86)
  电视相亲节目的受众信息接受心理 耶 丹(9.87)
  小台的新闻编辑理念 褚凰羽 李海松(9.88)
  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
  ——以石家庄电视台《今晚三十分》为例 李 敏 张艳梅(9.89)
  电视媒体如何把握娱乐与舆论 毕 林(9.90)
  纪录片原创片尾曲的创作 赵玉山(9.102)
  电视文学的美学特征及同期声的作用 王保华(9.103)
  广播新闻标题的精与美 张全喜(9.104)
  隐性广告对国内电影的影响 王志国 李东霞(9.105)
  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要素 苗元华 金 鹏(9.106)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风格形成 万江莉(9.107)
  论主持人的心品 张翼帆(10.116)
  电视记录片的基本特征 王大国(11.88)
  做好地方台的历史文化类节目 任 菲(11.90)
  DV类新闻节目与人格权保护 孙新生(11.91)
  一加一大于二
  ——浅谈广播节目中双主持的配合 张 蕾(11.92)
  本土化是新闻竞争的利器 元帅军(11.93)
  改进和创新政务报道 张卫国(11.94)
  如何做好电视谈话类节目
  ——从《鲁豫有约》谈起 陈 曦(11.95)
  选角真人秀的中外比较 张林佩(11.96)
  立足本地听众 办好广播文学节目 陈敬敏(11.97)
  打造即兴口语类主持人 钟 馨(11.98)
  影像:超越真实的观看体验 郭修德(11.100)
  电视节目改版热的冷思考 郑国帅(11.101)
  精心策划 巧用方法
  ——浅论新闻广播的创新策略 孙惠强(11.102)
  “编”与“播”的魅力
  ——浅析主持人的个性塑造 孙 峰(12.106)
  春满梨园
  ——《梨园春》600期之感悟 蒋愈红(12.107)
  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简论在广播谈话中实现人文关怀 张 蕾(12.109)
  全直播频道构想设计 郭修德(12.110)
  封面人物
  方晓红(1.3)
  周德仓(2.3)
  李宝琴(3.3)
  段京肃(4.3)
  哈艳秋(5.3)
  吴 飞(6.3)
  陈 绚(7.3)
  刘九洲(8.3)
  黄升民(9.3)
  杜骏飞(10.3)
  王天定(11.3)
  许正林 (12.3)
  新闻与法治?摇
  试论作为人权的新闻评论权 蔡 斐(2.16)
  传媒与司法良性互动的路径选择 罗 薇(2.18)
  乌鲁木齐“7·5”事件的媒介管制及政府行为 熊建军(2.20)
  法制报道中的角色“纠正” 毕雪燕(2.22)
  法国新闻法规调整机制的变化 刘鸣筝(3.42)
  新闻法立法必要性分析 赵 勇(3.44)
  刍议立法保护记者的采访权 胡志龙(4.52)
  隐性采访不能逾越法律的界限 朱海强 格广民(4.53)
  对新闻侵权的几点思考 张旭东(4.54)
  新闻侵权的形态与防范陈宝英(5.54)
  网络新闻侵权的特点及预防 孟俊红(5.55)
  提高法律意识 健全法规制度
  ——报业集团法制建设现状之我见 张丽青 顾孝乾(7.42)
  “被害人谅解”的传媒呈现与偏向
  ——以孙伟铭案与胡斌案的报道为例 李 缨 庹继光(7.71)
  著作权法不保护时事新闻的原因及意义 刘海燕 袁海英(8.73)
  网络新闻的法律规制及构想 赵联果(8.75)
  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普法困境 张春丽(8.76)
  新闻自由与隐私权 朱金玉 张旭东(9.26)
  新闻报道与公众人物的隐私权 刘明非(10.73)
  法制类新闻中畸形的价值观 刘 媛 刘 姝(10.74)
  论视频分享网站的版权保护与开发 苏江丽(10.76)
  新闻侵权的认定标准及规避 栾庆明(11.56)
  新闻纠纷官司判决中的“七年之痒”
  ——困扰我国新闻官司判决的四个问题 徐尚青(11.58)
  现代广告?摇
  公益广告在农村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苏丽萍(2.23)
  “蝗虫时代”无线新媒体的广告传播策略 王 艺(2.25)
  论广告表现的流行流俗倾向 杨 静 李元得(3.45)
  女性广告的叙事策略 尹小玲(3.46)
  强化媒体治理虚假广告的责任意识 刘 敏(3.48)
  网络广告创意的特殊要求 乔 杉(3.50)
  联想学习理论对名人广告策略的启示 周象贤 肖兵艳(3.51)
  3G时代手机精准广告传播策略 黄 薇(4.26)
  网络视窗广告探析 邝丹妮(4.28)
  民营广告公司的定位与差异化竞争 王 静(4.29)
  恶俗电视广告的审丑愉悦现象 谢诗敏 冯 林(4.31)
  网络广告中极端视觉语言的应用 孔雪清(5.95)
  经济学视角下虚假广告的成因及治理 黄建军(5.98)
  中国特色的农村墙体广告研究 康初莹(5.100)
  广告表现中的民俗元素 王爱华(6.32)
  中国直邮广告的现状与发展 郭传菁(6.36)
  旅游广告设计中的人文创意 彭 军(6.38)
  广告传播中的文化内涵 孙利平(6.40)
  解读广告翻译中的文化转换 郭志斌(6.41)
  试论公益广告的社会功能 付卫东(8.38)
  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文化营销策略 黄海翔(8.40)
  论企业形象专题片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契合 钟晓平 朱晓伟(8.42)
  违规广告与监管对策 陈志强 孙利平(8.44)
  策划“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广告初探 段光欣(8.45)
  广告视觉语言中的色彩元素 熊润珍(8.46)
  名人广告与消费分层 康永东(8.48)
  论天津户外广告的系统设计 周梅婷(9.34)
  广告,靠什么打动人心?
  ——浅析广告娱乐化的文本建构 刘 珺(9.36)
  名人广告的双刃效应及对策 詹歆睿(9.38)
  广告中语言文字的误导性 徐传亮(9.39)
  我国电视广告艺术的发展与尴尬 孙利平(9.41)
  纽约的广告与都市文化 孙 施(9.42)
  传统思维对现代广告视觉传达的影响 陈卫民(9.43)
  国际新闻界?摇
  从东京丰岛区看日本华文报刊的发展现况 鞠玉华 于艳彬(2.27)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华人媒体的发展与前景 王 忠(2.28)
  21世纪的印尼华文报业与华文文学 陆 然(3.34)
  英国广播公司的体制困境
  ——以“英国国家党”事件为例 李 倩(4.48)
  纸媒电子版如何走出发展困境
  ——从《纽约时报》网络版尝试收费谈起 黎 斌 林 娜(4.50)
  英美主流报纸北京奥运报道价值取向 李珊珊(6.31)
  美国司法制度对媒体审判报道的规制 杨嘉嵋(8.78)
  韩国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
  ——以《朝鲜日报》为例 徐玉兰(11.60)
  报海钩沉?摇
  略论李塨的学术传播思想 王春阳(2.30)
  关于京师图书馆副馆长李四光薪水的论争 翟志宏(3.37)
  胡政之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 张湛苹(3.38)
  同样的误区 不同的出路
  ——解读中西方近代新闻业的发展进程 吕明明(5.90)
  史量才对民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高春菊(5.92)
  湖南首份日报《湘报》的言论 魏金辉(5.94)
  《礼拜六》刊名解读 贾金利(7.96)
  《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特色 黄雅玲(7.98)
  析胡乔木《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一文 崔一雄(7.99)
  新文化运动与现代书刊装帧的崛起 王四朋(9.48)
  梁启超之“梁体”的繁盛与式微 李雪梅(9.50)
  《大公报》的办报经验 崔小丽(9.52)
  邹韬奋的失望与悲愤
  ——《生活日报》社论拾零 刘宝珍(9.53)
  严复与梁启超的新闻改革思想比较 陈勇军(10.78)
  《大同报》与晚清满汉融合思想 孙 静 李世举(10.80)
  谢六逸的“报章文学”思想 李雄燕(10.82)
  1930年~1948年的《郑州日报》 周新凤(11.84)
  邵飘萍对毛泽东的影响 赵明河(11.86)
  《民主与法制》的诞生及其社会影响 穆中杰(12.100)
  媒体经营?摇
  媒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张梅珍(2.32)
  中小城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初探 王亚敏(2.34)
  论城市电视台的经营策略 夏勤喜 杨 静(2.36)
  《环球时报》英文版经营管理初探 傅祯裕(2.37)
  新旧融合:电视媒体经营的新突破 陈欣跃 安立国(3.53)
  拓宽纸质媒介的生存空间 孙 凯(4.55)
  论河南电视台产业价值链的打造与构建 张兵娟(4.57)
  城市电视台跨区域合作
  ——以淮海经济区城市电视台协作体的合作为例 戴 明(6.42)
  先予后取 盘活资源
  ——新形势下纸媒营销初探 肖 遥(6.44)
  论传媒职业经理人的培养策略 黄 盈(6.45)
  行业报纸也要讲究互动 成 方(6.46)
  地市级晚报的发展之路 刘荣亚(6.48)
  媒体时代的电影文化传播方式
  ——以“功夫熊猫”的口碑营销为例 范 鹏(6.49)
  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环境机理研究 樊玉萍 刘志峰(6.50)
  安徽卫视营销战略的困境与创新 李茂君 董哲晓 禹跃昆(7.100)
  关于新闻媒介产业化问题的思考 马金莲(8.66)
  后危机时代文化传媒产业发展 贺卫华(8.68)
  美日动漫产业链及其盈利模式研究 寇 强 夏光富 魏 波(8.70)
  新闻媒体的商业秘密 吴晓辉(8.72)
  营销组合工具对影视纪录片产业的启示 张红军 王 鹏(9.56)
  4R营销理论在传媒领域的应用 甄巍然 王 海(9.58)
  论理顺广电体制与发展文化产业的关系 戴 明(9.59)
  旅游卫视经营成功模式的思考 李 茹 车成程(11.43)
  从丰田“召回门”看报刊扩版 张 桢(11.44)
  浅说另类经营观
  ——开拓广电经营的创新思维 周国良 周 璇(11.46)
  报业新发展:从重视新技术开始 王继兵(11.47)
  策划地产活动的双赢意识 杨永晨(11.49)
  新闻记者?摇
  像穆青那样做一名中国式记者 党江华(2.47)
  借势·造势·发势
  ——漫谈郝斌生新闻作品中的“势” 陈 娜(2.48)
  培养新闻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 宣 进(4.59)
  做好每一件小事
  ——论记者站长的职责和使命 胡巨成(4.60)
  新闻敏感是记者必备的素质 王 珩(4.61)
  李天密驻站工作的实践与启示 李虎成(7.22)
  我家有女初长成
  ——浅析女性在媒体传播行业中的异军突起 胡 霞(9.46)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的出镜记者 郭再杰(9.47)
  终于架通了生命之桥
  ——回顾《服刑犯捐肾救弟遇情法两难》系列报道 郭启朝(10.66)
  记者的神圣使命与职业精神 崔 强(10.68)
  被通缉记者的底气从何而来 范正伟(10.69)
  论媒体与新闻人的道德担当 宋新军(10.70)
  性格与新闻职业的能岗匹配 李 黎(11.50)
  驻站记者必备的基本功 阙爱民(11.51)
  黑暗中,他们渴求阳光和尊严!
  ——《黑金之殇》采访手记 刘瑞峰(11.53)
  “硬功”、“软功”一起练 任国战(11.54)
  文化广场
  当戏曲遇上动漫
  ——浅谈中原传统戏曲的“现代化生存” 贾金利(2.70)
  清明上河园的多元传播模式 张 帆(2.72)
  论诗情画意在现代园林中的体现 许启伟(2.73)
  浅析动漫文化传播的文化心理基础 谭 玲(3.55)
  浅析鄂伦春族传统图案 王 端(3.56)
  我的符号体验 史梦龙(4.64)
  《阿凡达》的理念表达及对色彩流行趋势的冲击 王 诤(4.65)
  闲适中的闲适 淳朴中的淳朴
  ——对苏轼、辛弃疾两首农村词的比较 张艳梅 孙小超(4.67)
  视觉图形的公关性
  ——以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设计为例 周逢年(4.68)
  超越与回归
  ——论庄子的语言观 孙喜艳(4.70)
  林徽因的诗歌及其对徐志摩的情感 桑绍龙(4.72)
  论河南豫剧唱腔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张 媛(5.102)
  信天游:民族音乐的璀璨明珠 王庆国(5.104)
  艺术感觉初探 李自刚(5.105)
  真实、感人的《复兴之路》 王新乐(6.100)
  从传播学角度浅析古希腊广场文化 温济聪(6.101)
  旗袍、服饰文化与民族精神 王 诤(6.102)
  中原民俗文化的特点及文化特质 魏崇周(6.103)
  书法艺术的视觉文化观照 程洪涛(6.105)
  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郑州服装店名特色探析 汤玫英(6.107)
  鲁迅小说的现代主义文学特征 彭国建 朱传明(6.108)
  《无风之树》中的两种对立 孟庆莲(6.110)
  谈白鹿洞书院文化的教育精神 龚祝义 江腊生(6.111)
  平面设计中汉字的表现力研究 杜晓燕(9.110)
  娱乐策略:《百家讲坛》华丽转身的内核 李盛龙(9.112)
  数字菜肴名称中的中国文化 孙晓磊(9.114)
  曲高何须“大雅”
  ——论曲艺艺术的定位 龚丽娅(9.116)
  宋词的职业传播者
  ——歌妓的产生原因及作用分析 李儒俊 江丽娟(9.118)
  影视传播中的文化趋同 鱼为全(9.119)
  淅川锣鼓曲源流略考 陶 捷(10.110)
  《红楼梦》的思想视角 边 勋(10.112)
  大江健三郎的原爆文学思想
  ——以《广岛札记》为中心 王爱军(10.113)
  性灵派诗人张问陶论苏轼 温秀珍 李丽宁(10.115)
  清代诗人张问陶论屈宋 温秀珍(11.108)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与中国比较文学 张 瑜(11.110)
  河南歌谣的分类及其丰富内涵 赵 鑫(12.101)
  古典诗歌与音乐艺术的渊源 王敏英(12.103)
  语言研究
  语用含糊在外交语言中元语用意识功能的体现 秦小锋(2.78)
  “对话”与“呼告”辨析 王 科(2.80)
  “盛集”双音结构分析 于 璐(3.36)
  也谈言外之义 白 杨(4.62)
  汉语委婉语文化效应分析 周冬梅 李春玉(5.88)
  媒体语言的规范问题 樊 华(6.82)
  新闻报刊中的“崩盘”新用 高 佳(6.84)
  叠乳名与叠词审美特质的契合 及文平 赵春芳(6.85)
  捍卫新闻语言的规范性与纯洁性 金永辉(6.87)
  新闻汉语的特点及启示 曹保平(6.88)
  “因为”后置句的口语分布与功能解释
  ——以CCTV电视访谈类节目会话为例 李治平(7.54)
  电视新闻语体句子刍议 杨海峰(8.56)
  对联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功能 程相伟(8.57)
  大众文化对校园语言生活的影响 冯 歌(8.59)
  隐喻在网络新闻标题中的运用 李义勇 丁安英(8.60)
  电视栏目名称的词汇构成 刘 群(8.62)
  特定语言环境中异读词的读音 及文平 赵春芳(8.63)
  开封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可” 张浥尘(10.54)
  《说文》“一曰”用例探析 苗守艳(10.56)
  古汉语专书同义词、反义词研究方法的异同 殷宏雁 郭 伦(10.57)
  “喜中带悲”“雅而不俗”“雅俗共赏”
  ——从《老大的幸福》看“范式幽默”的语言特色 崔金明(10.59)
  当代新闻报道中的日源新词 甘 涛(10.60)
  网络语言对汉语语汇生成的制约 及文平 郝 跃(10.61)
  仿拟在广告语创作中的运用?摇 陈邵桂(10.63)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语音修辞 卢 颖(10.64)
  新闻媒体如何应对新词语
  ——以“潮男”和“宅女”为例 武荣强(11.64)
  大众文化语境下现代汉语发展趋势与特点 段 纳(11.66)
  传媒新词“季”作量词的认知隐喻基础 蔡 旭(12.78)
  体育新闻语言的比喻修辞问题 康鹤鹏(12.80)
  新闻生活
  我曾为个体户鼓与呼 张国梁(3.40)
  我对深圳讨薪事件的跟踪报道 谢文英(3.41)
  文学自由谈
  李白妇女诗新探 王国洪(3.58)
  论稼轩词陡转结构艺术(上) 田劲松(6.113)
  论稼轩词陡转结构艺术(下) 田劲松(7.102)
  《陌上桑》中罗敷的形象美 李慧超(7.104)
  《呼啸山庄》中主人公性格的双重性 鲍 荣(7.105)
  张问陶对翁方纲“肌理说”的批判与借鉴 温秀珍(7.106)
  女性困境的独特视角
  ——简说萧红的文学创作 李 波(11.112)
  堂吉诃德与阿Q艺术形象的差异 李贞慧 程 森(11.113)
  新视野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和谐语言构建原则 化长河(1.92)
  地方软实力增强策略研究 杜付贵(1.94)
  论新闻监督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 毛蔚兰(3.90)
  把促进科学发展当做不变的主题 杨 诚(3.92)
  用团队的和谐高效提升整体竞争力 华 峥(3.93)
  报网联姻 共促发展
  ——高校新闻传播体制改革刍议 王淑洁(3.94)
  人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孟德武(3.95)
  论搞好企业职工的文体活动 张艳平 ?摇岳建省(3.96)
  新闻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学习观念 温 泉(4.9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王乃欣(4.92)
  我们对构建和谐企业的认识 胡 强 雷恒田 李玉红(4.93)
  简论企业媒体的建设 宋光寅(4.94)
  优化内外环境 提升员工素质 危 伟(4.95)
  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鞠野飞(4.96)
  高校师生关系的错位与重构 李 岚(5.117)
  高校招生档案的保密与利用 杨 军(5.119)
  关于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思考 覃章梅(5.120)
  注意做好外部工地职工的工作 陈居武(6.115)
  创新企业新闻宣传工作之我见 李 刚 杨兴闯(6.116)
  高校新闻宣传现状与发展策略 徐保山(6.117)
  论提升党群干部的学习力、协作力和亲和力 夏应斌 尤 霞(6.119)
  发挥电视媒体的反腐倡廉作用 饶志坚(6.120)
  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应根植中原文化 卜海艳(7.108)
  论现代传媒与高校德育 武 威 郭红彦(7.110)
  创新高校的声乐教育 金 雷(7.112)
  论推进和谐企业的建设 厉福亮(7.113)
  “一线工作法”架起“连心桥” 吴智明(7.114)
  奥运精神:科学与人文 周 萍 黄文英(7.116)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悉 曹 锐(7.117)
  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与作用 樊有平(7.119)
  文化素养与艺术设计 任玉萍(8.116)
  新闻视野下中英方言刑事鉴定初探 冯占省(8.117)
  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张改娥(10.106)
  高职实习生德育工作探索 刘雪巍 张跃滨(10.108)
  CIS与《河北日报》的品牌专栏建设 赵 巍 张亚强(10.109)
  校园媒体在构建大学生价值体系中的责任 杨桂侠(11.115)
  多媒体教学对艺术综合课堂教学的影响
  贾 辉 薛 良 李 洁(11.116)
  驻站记者手记
  在夹缝中求生存 杨玉璞(6.81)
  大河上下
  做好体验式新闻
  ——从亲历职场谈起 崔新建(6.96)
  深度报道选题预分析实战举例 刘 忠(6.97)
  关注 服务 引领
  ——解析《大河报》民生新闻 王 丽(10.90)
  乘“月光宝盒号” 带读者逛世博 王曦辉 王鲁峰(11.104)
  重大新闻事件的封面策略
  ——以《大河报》为例 李 春(11.105)
  批评小人物 拍图有讲究 李文波(11.106)
  企(专)业报论坛
  现阶段教育新闻宣传的侧重点 武俊松(7.56)
  报纸要面向特定读者群
  ——《医药卫生报·乡医特刊》办报启示 南肇胜(8.80)
  新闻媒体:医患双方的“重要桥梁” 南肇胜(9.92)
  关于广播电视报转型的思考 毛仲杰(9.94)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辅报刊转型途径及意义 杜宝花(9.95)
  企业报与企业工作 孙仕浩(10.105)
  专业健康传媒的原则和方法 杜海燕(11.70)
  新书架
  优雅充实的思想历程
  ——《中国古代审美理想》略论 王周炎(7.70)
  新美术
  塞尚艺术风格中的视觉思维 马 更(7.120)
  民间美术色彩对现代数码插图的影响 陈 庆(10.120)
  港台新闻圈
  香港免费报纸的发展与策略 阮 超(8.65)
  台湾娱乐节目低俗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郭晓丽(9.108)
  出版广角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稿件初审与专家送审
  王亚新 仲崇民 闫玉玲(11.71)
  破解“四个难题”系列谈
  辩证客观 体现民意 突出个性 黄宏莹(11.107)
  从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看如何破解新闻“四难” 朱夏炎(12.4)
  关于进一步做好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的思考 赵景春(12.7)
  把握变与不变 破解新闻“四难” 常法武(12.10)
  把握规律,勇于创新,加强实践 何新年(12.12)
  共同努力,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破解“舆论监督难”之我见 李新全(12.13)
  破解“四难”与记者职业精神的塑造 王亚明(12.15)
  做好主题策划 提升党报影响力 王俊本(12.17)
  找准角色 重视操作
  ——对改进正面报道的思考 翟国选(12.19)
  把握规律,锐意创新
  ——关于破解“四难”的初步思考 王守国(12.21)
  要强调“短深贴实高” 陈 炜(12.22)
  河南法制报的尝试与思考 王庆礼(12.23)
  破解“四难”要具体化 李洪太(12.25)
  我的“三个尝试”与创新 杨志有(12.27)
  让正面报道深入人心 张 铭(12.28)
  坚持以人为本,着眼“四个重在”
  ——破解“正面报道难”的思考 李 平(12.29)
  以百姓视角进行“正面报道” 杨玉玺(12.31)
  正确理解“正面报道难” 郭玲玲(12.32)
  胸怀全局 心系百姓
  ——浅议搞好正面报道 崔清林(12.33)
  深度报道是新闻创新的突破口 李宜鹏(12.34)
  以新闻创新提升舆论引导力 石大东(12.35)
  怎样搞好典型宣传? 武占英(12.36)
  新闻创新难及对策探析 高汉青(12.37)
  浅议破解典型宣传难 可运领(12.38)
  新形势下如何破解“舆论监督难” 楚长顺(12.39)
  新闻故事化的实践 郎志慧(12.40)
  关于舆论监督的几点思考 刘卫明(12.41)
  破解“舆论监督难”的五个要素 王 珂(12.43)
  找准症结 解决难点 袁树青(12.44)
  破解“四个难题” 搞好对农宣传 易明胜(12.45)
  践行“三贴近” 破解“创新难” 邱海理(12.46)
  借力推进电视改革 张少辉(12.47)
  加强舆论监督和创新新闻宣传 牛宏斌(12.48)
  对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的几点思考 侯和平(12.49)
  要遵循新闻规律 徐 涛(12.50)
  新闻报道难在把宣传意图藏起来 赵军甫(12.51)
  着力破解“舆论监督难” 祝孔亮(12.52)
  破解创新难题 推动新闻工作 周金虎(12.53)
  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 李晓辉(12.54)
  把正面报道做成新闻佳品 王继兵(12.55)
  通讯员园地
  从“农民通讯员”到“副部长” 李书廷(11.118)
  形象风采
  真情练就“多面手”
  ——记舞钢市铁山乡乡长周英杰 王敬民 刘冬慧 宋来福(11.119)
  序与跋
  在比较中学习 在比较中提高
  ——序马武先生的《五味新闻纸》 孔祥科(11.23)
  总目录
  2010年度(上半月)总目录 (12.110)
其他文献
当传播界对第四媒体的研究方兴未艾之时,第五媒体手机的传播气势已咄咄逼人。自去年上半年至今年春,北京、浙江、河南“手机报”纷纷诞生,而更多的.手机报也“怀胎十月”。“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一场以传播沟通为目的的阅读革命席卷全国。    一    手机在上世纪末才与人类结缘,但仅几年就“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从精英阶层的奢侈品变为国民信息传播、沟通交流的时尚首选。我国现有4.6亿余
中国纺织业的经典,自然是诗词歌赋中无数次提及的“绫罗绸缎”。德国人在阐述那条连接东西方贸易的通路时也把它叫做“丝绸之路”,可见丝绸之于中国的代表性。业界总是想到林平
2010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女装展览会(以下简称2010丝绸与女装展),将于10月22—10月25日在杭州举行。本次会展与往年相比,有这样一些新的特色与亮点:1、展会将移师杭州萧
随着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到数以万计的信息,受众选择信息的机会大大增加,作为新闻工作者,如何对信息进行“把关”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在“把关”过程中,最关键的是选取什么样的信息以及如何去选取这个信息给受众,进而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受众群。本文试图从新闻策划的类型、新闻策划的误区、如何操作新闻策划几个方面,阐述如何正确做好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的类型    新闻策划就是“指编采人员对新闻业
深陷调整泥潭中苦苦等待的投资者终于看到了希望。    4月22日,A股盘中跌破3000点,23日晚,印花税下调方案闪电出台,24日沪深两市分别以9%以上涨幅报收,创7年以来最大涨幅。  一位接近管理层的消息人士对记者说:“国务院高层已经出手干预股市的非理性暴跌了,如果市场仍然非理性下跌,那么未来还有更多积极、强力措施出台,如再融资和融资融券等。”  4月22日、23日两天,市场围绕3000点展开了
7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美国新闻基金会(NPF)组织的一个与艾滋病宣传有关的全球媒体培训项目,这一项目隶属于NPF的Journalist to Journalist Project(记者对记者计划),因此被称为“J2J
宥,宽也——《说文》。  融,调和,融合,和谐。  陈宥融,1979年生人,现任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作为一个在纺机企业里成长起来的孩子,陈宥融自幼就喜欢在工厂车间穿梭,十五六岁的时候,基本上每个暑假都去车间实习。从那时起,他就对纺织机械产生了爱好,对各种螺丝、零件抱有浓厚的兴趣。当时的技术还没有现在这么先进,车间里还有不少传统工具,陈宥融常常会饶有兴味地看着师傅们如何用一把锉刀去切割开
当今社会,大众传媒的影响与家庭、学校和同龄群体的影响一样,已经成为影响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在世界范围内,未成年人接触大众传媒的频度和时间正迅速增长,有对学校教育形成挑战之势。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最经常的课外活动是看电视,多数孩子每天看电视时间达100分钟。电视收视率调查显示,在晚上黄金时段,4至14岁的孩子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时段的平均收视率2002年为3.5%,也就是说仅这一个频道在这个时段就
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才不到30年,尽管熊长牛短,波动率很大,但这并不代表未来,需要宽容和耐心,只要敬畏市场、敬畏法治,这个市场一定不会被长期'差评'。今年以来,资本
近年来,我国纺织工业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根据中国纺“织土业协会的调查,2007年1~11月,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43309户,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达到8.43%,比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