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陈列艺术设计中地域风格元素的运用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kon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博物馆馆际之间的巡展交流日益频繁,这对博物馆巡展的展陈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根据自身展厅条件继承与发展巡展的个性与特色,是一个困扰博物馆展陈设计人员的问题。
  关键词:博物馆;展览设计;巡展;地域风格元素;织物图案
  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宗旨就是借助视觉和形象的手段来传播有关人类及其环境的物质见证物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因此,从根本上说,陈列展览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展览客观地向观众传播展品的信息并使观众顺畅地接收到这些信息,以达到教育与欣赏的目的。众所周知,观众的差异性是普遍的。而在陈列设计中,如何在个性中把共性的特征突显,让观众所花的时间更有价值,这是博物馆陈列设计人员在对展览进行再度创作演绎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2015年年初,温州博物馆与新疆自治区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哈密地区博物馆联合举办了“天山往事——古代新疆丝路文明展”。此次展览共展出190件(组)文物,其中有洋海墓地、扎滚鲁克墓群、交河故城等著名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包括造型各异的彩陶、多彩织锦、青铜制器、金币、金饰、镇墓泥塑等。展览以丝绸之路文化为主线,展示了丝绸之路新疆段的古代文化遗存。该展览之前已陆续在山西博物院、四川博物馆、青岛博物馆和镇江博物馆等博物馆进行了巡展,展陈效果相当不错。温州博物馆在承办此展时,先前从未做过反映新疆文化的展览,加之其他实力雄厚的博物馆已展出在前,因此,如何在他们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继承与发展该巡展的长处,不落窠臼地办出个性与特色,成为我们面临的难题。经过半个月的摸索,最终展览如期展出。展览中体现的地域风情的自然之美、器物的精湛工艺之美,结合恰如其分的陈列设计,给观众带来了良好的视觉体验。现以这次展陈设计为例,谈一些体会。
  1 地域建筑造型元素的“移花接木”
  展览的标题往往对展览起到内容信息浓缩概括与图像引导的作用。在这次展览中,我们运用了伊斯兰风格的穹顶建筑元素对展览标题的背景基层(图1)进行设计,穹顶大小不一、错落有致。三个穹顶式建筑的基层面采用前后略有层次感的设计,将建筑本身剪影化,只取其外形,不过于凸显建筑内的具体形象,恰到好处地体现了西域氛围,且不会过分瞩目而使人忽略展题。浅黄的泥墙基面凹凸不平,它本身的色彩和肌理给人以历史感。展览标题的字体在视觉感受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查找各种字体,最终选用了带有西域韵味的字体,从而进一步突出展览的地域性特点。
  在展厅内部我们将部分墙面设计成洞窟式壁龛(图2)。洞窟式壁龛的外形如果只是常见的几何形状,就并无地域特色,故运用了穹顶元素,将其设计成半穹顶式壁龛。我们将这段墙面的其他部分设计成坑洼的泥墙面,墙体颜色选用泥土色,试图运用多种元素表现西域韵味。此外,我们还在展厅中设计制作了西域伊斯兰风格的大型门洞(图3),门洞两侧墙面采用伊斯兰传统花草纹进行装饰。门洞有一定的厚度,且具有一定的真实建筑感。我们将门洞放置于展厅过道,这样既能让观众置身于西域氛围的环境中,也让门洞起到分割展区的作用。
  2 织物图案的渲染运用
  丝绸之路是公元1世纪时期由西安起始,经过新疆地区,横跨中亚,通往欧洲的一条商贸路线。在这通商路线上有大量丝绸贸易往来,故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在新疆出土的盛唐织物品种丰富、图案绚丽、工艺水平极高,充分反映了丝路贸易的繁荣和中原文化在西域地区的巨大影响。
  在这次展览中,我们将织物展品的局部图案(图4)运用在墙面装饰上。我们选取了一些织物展品的局部图案,并放大成条状用来装饰展厅墙面。墙面装饰材料选用了亚光写真无纺布,以达到在质感上更接近织物的目的。这样不仅有利于渲染、烘托展厅内的气氛,同时使用条状样式进行装饰,又避免了图形面积过大而使人眼花缭乱的情况发生。
  3 用环境背景图来营造氛围
  在展览序厅里为了营造西域地区氛围,同时也为了表达丝绸之路的展览题意,我们将序厅的展墙设计成展现丝绸之路新疆段沿途景色的背景图(图5)。背景图以西安城楼图为始,配以驼队、沙漠、楼兰遗迹、高昌故城等多张原图,整体用电脑拼接合成,展现了沿途独具地方特色的地理风貌和气势宏伟的景观。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观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丝绸之路整体路线以及新疆段的风貌,让他们在步入展厅之前对展览有大致的了解。
  為了配合出土于不同地域的文物展品,我们设计了与对应地域相统一的大型喷绘风貌背景图(图6)。我们在背景图中标注了地区名称,并精心选择字体以增强背景图的设计感,还在适当位置安装了说明文字展板。这样一来,观众在欣赏出土文物的同时,不仅能直观地看到该区域的地貌状况,也能通过文字说明展板了解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遗存。
  为了更加突出展览主题、提高视觉统一性,我们在展板设计中运用了较多的西域纹样元素,并将部分的展板外型切割成类似西域纹样的形状。另外,在户外海报(图7)设计中使用了大量西域地貌、典型展品、织物等图片,也借鉴了以往巡展时其他博物馆设计的海报,最后将各种元素挑选、组合后重新进行了设计。
  展览开幕式大背景往往起到临时性展标的作用。我们将具有地域风貌的新疆吐鲁番图片与象征丝绸之路元素的驼队图片进行了融合设计,配以有西域感的字体,通过各种视觉元素直观传达展览的主题内容。
  这次展览设计对该巡展以往的展陈设计进行了借鉴与开拓,以求结合我馆的自身情况表现出展览的特色和风格。通过地域风格元素和各种视觉符号的运用设计,配合知识性文字说明,运用各种展陈设计手段,生动地向观众展现了古丝绸之路上历史文化遗存的灿烂光芒。由于制作、材料、展出场地等方面的限制,这次展览设计中还有许多不足,有待于在今后展陈设计工作中加以改进。
其他文献
摘 要:青铜器承载着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辉煌,青铜器表面所勾勒出的各种纹饰将古代青铜文化推向高潮。青铜纹饰不仅有着装饰美化青铜器的作用,还写照出中国古代人民的真实生活历史,是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的极具象征性方式之一。文章从青铜文化的传承角度,对中国古代青铜器饕餮纹饰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青铜器;青铜文化;传承;饕餮纹饰  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华民族灿烂的瑰宝,而商周时代是青铜器发展的重要时期,青铜器
期刊
“天珠”藏语叫“si”。汉语译为“斯”或“瑟”,又称“天降石”。在《藏汉大辞典》里天珠的解释为:“亚玛瑙,猫睛石,一种宝石,俗称九眼珠。入药能治脑溢血。”最早的天珠为象雄天珠,象雄天珠诞生于古代横跨中亚及青藏高原最强大的文明古国——古象雄王国,它是雍仲本教的圣物,是藏族七宝之首。  在藏族史料、传记中都有九眼天珠的记载。著名史诗《格萨尔》中有一部“宝物颂”专门讲述九眼石,历史上藏民族曾使用九眼石作
期刊
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获悉,历经12载,对2006年四川蒲江飞龙村船棺墓出土漆翣(sha)的保护修复工作已基本完成。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馆员杨弢介绍,这件漆翣的年代为战国晚期,距今2200年至2300年之间,长度达2.08米。发掘之初,考古人员根据形状推测其可能是船棺中的“船桨”,所以称之为“桨形器”。经保护修复后的考证研究,该器物应为丧葬祭祀中的礼器——翣,目前中
期刊
陨铁,即铁陨石,主要成份为铁、镍的陨石。主要由铁纹石和镍纹石两种矿物组成,其次含有少量的石墨、陨磷铁镍矿、陨硫铬矿、陨碳铁、铬铁矿和陨硫铁等。在化学成分上除Ni和Fe外,还含有Co、S、P、Cu、Cr、Ga、Ge和Ir等元素。有少数铁陨石还含有硅酸盐包体。铁陨石的分类主要根据Ni、Ga、Ge和Ir的含量及其构造特征,分为13个群。  1 组成结构  Ni含量约6~14%的铁陨石,具有由铁纹石和镍纹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总结不同时期青铜镜上对称相似图案的不同制作工艺,提出七种工艺、三个规律、六个推论,同时提出对称相似图案推论适用于瓦当、部分画砖的工艺解析。  关键詞:青铜镜;对称相似图案;工艺;规律;推论;瓦当  不同时期青铜镜上对称相似图案不断出现,制作工艺不尽相同。根据铜镜实物和图片的线条,汇总有七种制作工艺:第一种是同源雕版(图章)重复压印平板制作;第二种是同源雕版(图章)重复压印纸张制作;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对铜洗的形制分析,透过铜洗的铭文内容、铭文书体、纹饰图案作评述与思考,进而探究铜洗铭文所蕴含的书法艺术、纹饰内涵,揭示铜洗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  关键词:铜洗;铭文图案;艺术价值  铜洗最早出现于战国晚期,汉代最为流行。《仪礼》有“设洗直于东荣”“设洗于阼阶东南”的记载。郑玄注:“承盥洗者,弃水器也。”洗是古人生活中常见的盥洗器具,主要由青铜铸造而成,故而称为铜洗。现存世的铜洗多
期刊
摘 要:光绪十一年(1885),清军在镇南关大败入侵法军,取得近代以来中西战争第一大捷,扭转了中法战争大局,对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一批与镇南关大捷相关的历史文物,文章结合馆藏相关文物从战时环境、战略战术、士气人心等方面重新审视镇南关大捷。  关键词:镇南关大捷;馆藏文物  光绪十一年(1885),清军在镇南关(今凭祥市友谊关)大败入侵法军,取得近代以来“中西战争第一大捷”[1
期刊
摘 要:在许昌市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部分文物所反映的内容与胡汉战争、丝绸之路有关。尤其是自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成为中原王朝对外政治联系、通商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反映了中华文化在中国人宽容理念中与异域文化不断交流、互鉴,在发展中形成了强大的融合力,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  关键词:胡汉战争;丝绸之路;中华文化;融合力  在许昌市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部分文物所反映的内容与胡汉战争、丝绸
期刊
摘 要:最美人间四月天的浪漫春景带给历代文人墨客以无穷的诗意。在著名旅法女画家潘玉良的笔下,也不乏对春的摹写。在她的绘画题材中,人体、花卉、自画像作品都是为我们所熟知的。其实她也极爱描绘春景,并赋予了特别的内涵。在安徽博物院收藏的4000余件作品中,有潘玉良的《春之歌》系列画作,并在油画和彩墨中皆有涉猎。她为何如此爱作春之主题?画作背后的意蕴和内涵是什么?笔者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春之歌
期刊
摘 要:“走向现代——英国美术300年”油画展览于2013年3月在江西省博物馆展出,此次共展出英国300年间的80幅油画珍品。作品所折射出的西方油画艺术技巧的成熟和艺术观念的变化与表达,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艺术视觉盛宴。文章以此次展览展出的英国代表性油画作品为例,根据当时英国的环境特点和创作者的创作习惯,对英国18—20世纪油画作品的色彩和创作特色进行了赏析。  关键词:英国油画;博物馆;展览;赏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