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841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升,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逐渐凸显,其难以真正提高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水平。基于此,我校开展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由此毕业前考取职业证书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增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效。
  关键词: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一、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背景
  近年来,食品工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却不容乐观。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培养出分析技能强、职业素养高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因此,大多数高校将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提上日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二、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以企业用人需求为导向设置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大多数高校传统实验课程的教学步骤一般为:实验目的—原理讲解—进行实验—得出结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一般能够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提取。我校为了切实做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把企业对食品化验的具体要求引入课堂,要求学生在实验课程的学习中以企业的岗位要求为导向,这样提高了学生的数据处理、食品检验记录单填写、实验报告撰写等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我校缩小了学生与企业用人要求之间的差距,使更多的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相关岗位,缩短岗位磨合期。在理论教學中,我校要求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国家食品检测标准、国内外食品检测最新的检测方法及技术,增强学生从事相关工作的敏锐度。
  2.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思路,明确就业导向
  食品分析课程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本专业的应用型课程,注重对学生实验分析能力的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与食品生产及检测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因此,为相关企业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我校切实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思路,及时组织教职工了解当地及周边食品厂的切实需求,与之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利用寒暑假期间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我校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进入合作企业进行调研实践,为学生锻炼实践技能和工作能力提供机会。学校要求学生反馈社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企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我校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迅速调整教学实践方案,确保学校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
  3.注重对过程与操作技能的考核,让学生持证上岗
  传统的考核方式以结果考核为重,虽然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但忽视了对学生操作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校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注重对过程与操作技能的考核,使考核方式更加符合该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出口检查检疫部门、科研单位以及食品企业工作。根据国家相关职业标准的要求,食品检验员资格证是学生进入这些单位的“敲门砖”,学生必须持证上岗。因此,我校不仅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与生产技术指标的掌握程度,还通知学生参加相关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使学生在毕业之前及时考取食品检验员资格证。这样学生提前具备了企业岗位对技能的要求,缩短了上岗后的适应期。
  三、结论
  通过对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校生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我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取得较好的成果,在校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可度高达80%,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已成为企业中的核心员工。在高校应用型学科的教学中,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重视课程的实用性,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高校应该以企业的用人需求为导向设置教学内容,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思路,注重对过程与操作技能的考核,确保学生在毕业前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分析技能强、职业素养高的专业复合型人才,使我国居民的食品安全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和丽媛,张佳艳,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J].广州化工,2016,44(15):223-225.
  [2]郑俏然,李昌满.教学应用型师范院校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3).
  [3]刘靖,展跃平.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改革探讨与实践[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7,24(2):48-51.
  [4]李豪.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8(2):68-70.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五年制大专教学中的问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一些教学方面的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五年制大专;“项目化”教学;理论课程  五年制大专将中职阶段与大专阶段的课程合并开展,招生对象是应届初中毕业生,使其既可以完成高中学习课程,又可以获取大学文凭。他们是特殊的学生群体,因而教学内容与进度有别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本文结合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相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传统供应链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提出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一、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依据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
期刊
摘要:在民航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航空物流在湖南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满足航空货运企业对不同层次航空物流人才的需求,本文对航空物流专业市场人才需求进行了分析,针对人才需求的现状,提出了航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思路的建议。  关键词:航空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研  一、行业发展现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航空运输超越海运、河运、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成为“第五大冲击
期刊
摘要:水利工程施工高级技能人才培养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习目标为本位,用任务训练职业能力。对于当前高职教育而言,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具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结合高职院校水利工程施工专业的培养模式,探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高级技能;实践  一、概述  本专业以水利人才发展与改革的客观需要为导向,以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摘要:本文从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着手,提出了政行企校集团化办学的建议,以期在合作的基础上寻找校企合作利益的共同点,最终实现多赢。  关键词:政行企校合作;集团化办学;高职院校  高职教育是我国培养新一代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合企业、岗位的需要。但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呈现“三缺一有”——缺资金、缺设备、缺核心竞争力,有人力智力资源的现象。发展比较缓慢
期刊
摘要:面对当下市场上各类装饰DIY软件的冲击,环境设计专业“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需要通过营造自身的特色优势,获得就业良好的可持续性。我院借助西南地区的民族资源,打造课程地域特色,形成自身专业优势,并尝试多种成果转化方式,在实践中进行课程创新教学改革。  关键词:装饰材料;民族特色;教学创新改革  广西拥有众多民族传统装饰材料工艺资源。“装饰材料与施工”作为我院环境设计专业中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必修课,
期刊
摘要:办公设备维护,是现代企业常用的技术和技能,但由于该工种苦、脏、累等原因,很多技术员不愿意从事该技术工作。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由不愿意学习,变成主动的“我要学习”。我校和企业共同开发“HelpDesk——打印机设备保养与维修”课程。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总结了如下一些经验与教训,供各位同行参考与指正。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HelpDesk;合作开发课
期刊
摘要:武汉商学院作为由专科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高校,其学生干部队伍由单一的专科学生转变为专科、本科学生共同组成。专科、本科学生干部在组织策划能力、执行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模仿学习能力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专科、本科学生干部之间的差异性,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学生干部管理;组织
期刊
摘要:本文对小园所里的大区域活动进行探索,以期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园所;大区域活动;环境教育  以幼儿自主、自由、自选为主要特征的大区域活动已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课程。然而,在小园所内开展大区域活动却是困扰诸多小园所的难题。  一、大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出发,分析我园开展大区域活动的情况,笔者发现我园在大区域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
期刊
摘要: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活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开拓意识、创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和完善。笔者针对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华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为例,提出新的举措,旨在继续深入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  关键词:科技创新;建筑工程学院;双赢机制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背景和意义  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