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50例疗效观察

来源 :云南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l_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中药灌肠;黄芪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12-02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所有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疾病所致的进行性肾损害,若控制不当或不正规的治疗,会促进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加速终末期肾衰竭(endstagen renal failure,ESRF)的发生。加强CRF的早期防治,重视延缓CRF病程进展、推迟替代治疗开始的时间的研究和治疗。已成为当今肾脏病学界普遍关心的课题。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中医药治疗CRF具有突出的优势和良好的疗效。笔者选择早中期CRF患者50例为治疗对象,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寻找可逆因素并合理纠正的同时,采用中医药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50例患者,男32例,女18例;年龄18~78岁。肾功能不全代偿期12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28例,肾衰竭期10例。
  1.2 CRF诊断及分期标准 参照《肾脏病学》。
  
  2 治疗方法
  
  2.1一般治疗给予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降压、纠正贫血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利尿消肿、控制感染,调整血尿酸水平等。
  2.2中医辨证治疗 肾病患者,病程缠绵,久病多虚,及至慢性肾衰竭,其虚损之程度必然更重。临床表现有腰酸痛、极度乏力、面色萎黄无华、头晕耳鸣、咽干口燥、手足不温,甚至畏寒,或五心烦热,形容憔悴等各种虚损症状。故证属脾肾气虚、阳虚者,常用保元汤、金匮肾气丸加减;证属肝肾阴虚者常用六味地黄汤加味;如患者伴舌燥咽干痛咽红之症,则以麦味地黄汤加忍冬藤、玄参;肝肾阴虚兼肝阳上亢者,常用济生肾气汤加味;气阴两虚型在慢性肾衰竭虚损期中最为多见,故常以参芪地黄汤(《沈氏尊生书》)加减调治。
  2.3中药灌肠治疗处方:大黄、煅牡蛎、蒲公英、丹皮、郁金水煎200ml,保留灌肠,每日1~3次。
  2.4静脉给药 (1)黄芪注射液30ml加5%GS200ml静脉滴注;(2)川芎嗪注射液160~400mg加5%GS 2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5天为1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临床主要观察乏力、心悸、腰膝酸痛、便秘、恶心呕吐、水肿等症状及血压变化情况,治疗前后查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血色素(Hb)等指标控制情况。
  
  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以(x±s)表示,治疗前后指标变化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5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5.1疗效标准 参照1987年全国肾衰保守疗法专题学术会议I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症状体征减轻或消失,食欲增加,Hb上升≥15g/L,Scr下降≥30%;有效:症状体征减轻或消失,Hb上升≥10~14g/L,Scr下降≥20%;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和死亡者。
  5.2治疗结果 显效31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变化比较见表1。
  


  
  6 体会
  
  慢性肾衰竭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主要表现为代谢废物在体内潴留,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临床上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多端,属疑难重症。无论西医还是中医,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阻止其向终末期肾衰竭发展。故笔者认为,通过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使早中期的CRF患者病情稳定在原有水平、或延缓其病程发展,甚至向好的方向逆转,都应该视为有效治疗。因为肾脏具有非常强大的代偿能力,当肾毁损达到肾小球的50%时,尚能维持正常的血肌酐、尿素氮。而CRF患者通过中医、中西医结合多方法治疗,症状体征减轻或消失,食欲增加,实验室指标如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血色素等能稳定在原有水平、或好转;不需要或尽可能延迟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就应视该CRF患者的治疗是成功的。有学者认为,慢性肾衰竭并非是完全不可逆的。肾脏病理变化一部分是不可逆的。一部分是可逆的。对于已硬化毁损的肾小球,不可逆转其病变.但有部分肾功能减退是由于肾脏疾病引起的功能性的改变,如肾脏水肿、肾脏缺血可导致肾功能下降,但这些变化是可逆的。所以,保护残存肾小球,提高其代偿能力,延缓肾衰竭的进展,是治疗早中期CRF的关键,而中医药治疗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
  笔者在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结肠透析,静脉注射大剂量黄芪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代医学已经证实:尿毒症患者,肠道内每日含尿素氮、肌酐、尿酸、磷等明显多于尿中每日的含量。中药结肠透析能促进血液及肠管周围组织向肠腔内分泌代谢产物、并排除体外,同时还能抑制肠腔内菌丛的生长、减少肠腔内蛋白质的分解和肠源性氮质的吸收,从而减少氮质的潴留,减轻肾脏的负担。还可通过增加排便次数以及停留肠道药液的渗透、弥散等机制促进毒素的排泄。而黄芪注射液是黄芪的提取物的灭菌水溶液,有研究表明,其具有显著的降低尿蛋白排泄、升高血浆蛋白浓度及调整血脂质代谢紊乱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保护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增强造血系统功能,降低血小板黏附率,减少血栓形成,改善贫血,增加肾血流量,对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而且有持续而不产生耐受的利尿作用;还可降低内皮素(ET),改善CRF病人的肾功能状态,使用方便,无明显毒副作用。川芎嗪是从川芎中提取的一种有效的生物碱,又名四甲基吡嚷,能通过扩张肾血管,纠正高凝状态,改善微循环来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从而改善肾功能;此外,川芎嗪具有钙离子拮抗作用,能降低血清镁和肾组织中的钙含量,减轻“钙超载”所致的肾组织损伤。据报道川芎嗪治疗肾脏病的主要机制为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降低血脂和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抗氧化作用,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组织蛋白血糖基化反应。减少蛋白漏出;这些作用均有助于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和病变组织的修复,从而有效治疗慢性肾炎,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程。临床研究已表明,静脉注射川芎嗪注射液能有效提高CRF病人的肌酐清除率.抑制肾脏系膜细胞增殖,改善贫血。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CRF,能够有效地减轻其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缓CRF的病理进程。
其他文献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美沙酮维持HIV/AIDS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10-02    近二十余年来,中医药在艾滋病临床治疗与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通过不断的探索,对HIV/AIDS的中医病因病机有了一定的认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优势逐渐凸显:中医药药源丰富、副作用少,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抗病毒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病人
期刊
关键词:眩晕;中医药疗法;体会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14-02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年龄在20~35岁,以35~60岁患者居多,中年者女多于男,病程短,多属内耳眩晕;老年者男多于女,病程长,多为高血压所致的眩晕。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 临床分型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三伏天穴位中药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疗效。方法:12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除发作期予常规治疗外,缓解期在三伏天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60例,发作期予常规治疗外,在缓解期不给予任何处理药,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结论:中药三伏天穴位贴敷可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和控制哮喘发作。  关键词:中药外治法;三伏天穴位贴
期刊
关键词:冠心痛心绞痛;通瘀煎;失笑散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16-01    笔者近几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选66例全部为本院2004年3月~2006年9月住院病人,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参照第10版《实用内科学》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
期刊
关键词:小儿腹泻;止泻散;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25-01    小儿腹泻病是一种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感染是主要原因。其病原有细菌、病毒、真菌等,需要抗感染治疗,但是抗菌药物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或应用不当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使腹泻加重或迁延不愈。目前国内腹泻治疗中滥用抗生紊的现象巳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中
期刊
关键词:活血化瘀;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3-0049-03    1 肿瘤的形成与瘀血    肿瘤多有形,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是肿块、有形可征、坚硬不移,属于中医的血瘀证范畴。历代医家多认为积、石瘕、痞瘕及肚腹结块等皆与瘀血有关。《医林改错》中日:“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说明腹内有形的包块多由瘀血所致。  近年来,有关
期刊
关键词:眩晕;益气利水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13-02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笔者自2003年9月~2006年8月,采用中医益气利水法治疗该病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0例均为2003年9月~2006年8月本院针灸科病人,其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27~67岁。轻度头晕4
期刊
关键词:刺络疗法;天应穴;六经辨证取穴  中图分类号:R25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28-01    近年来笔者采用刺络疗法治疗关节疼痛59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9例均来自门诊病人,其中男37例,女22例;年龄最小21岁,年龄最大78岁;48岁以上38例,28~48岁14例-28岁以下7例;膝关节疼痛2
期刊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3.12 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15-01    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是儿科常见病,本院从2007年1月起对门诊56例确认为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患儿辅以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至6月确诊为小儿支气管炎肺
期刊
槟榔南瓜子合剂治疗绦虫病20例 张运祥 (云南省武定县高桥中心卫生院,云南武定651604)    关键词:绦虫病;槟榔南瓜子合剂;疗效  中图分类号:R5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20-01    笔者自2000~2006年,采用槟榔南瓜子合剂治疗绦虫病2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