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花鸟画的教学革新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ng804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传统写意花鸟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写意花鸟画作为我国最有特色的三大画科之一,其深邃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创新”一直是推动花鸟画发展的一个首要动力,所以,当下如何实现整体艺术上的创新对于每一个作者来说尤为重要。在学院式教学中,实现创新的根本在于教学上的创新,先实现理论创新,再进行操作创新,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传统写意花鸟画的教学革新。
  [关键词] 传统 写意花鸟画 教学革新
  
  写意花鸟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传统写意花鸟画的教学革新包括了很多方面,但重点是要实现创作革新,意境革新,写作技巧革新;只要把握这三个主要方向,就一定会从根本上实现教学改革,本文重点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写意花鸟画的革新历程
  自魏晋花鸟画以其独立形态出现后,至唐代已具一定的规模,独特的艺术形象、艺术风格和表现技巧使其和人物画、山水画并驾齐驱。在表现技法上,已经精巧而熟练,在取材内容上也逐步扩展。宋代的写意花鸟画基于五代“徐黄异体”的成就和传统,达到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的高峰,究其繁荣兴盛的原因,主要是由兼工带写这种创作方法的出现与发展,花鸟画的写生和写意虽然表现手法不同,但从未脱离传统创作。到了元代,最值得注意的是梅,兰、竹、菊墨笔四君子题材的大量创作,充分发挥了笔墨的作用,更多表现出了文人的士气。这种水墨的文人时尚发展至明代,画家在思想理论方面,重视表现现实,用概括、夸张的艺术手法达到不失真的境地。清代,由于画家们在自己的笔墨中有意识地借物抒情,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的爱憎,显示了各具风范的时代精神。进入20世纪后,虽然花鸟画面临革新难题,但吴昌硕的金石入画、陈之佛的中西融合,都为花鸟画的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二、技巧——教学革新之根本
  中国画简称“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具有独特的自我体系,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画种,在技法上分为工笔与写意,写作技巧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解决笔墨问题。在花鸟画学习中,要求学生用笔有节奏、有力度,握笔时要掌虚指实,运用肩、臂、肘、腕用心去体会平、圆、留、重、变的感觉,去体会功夫见笔下、通情见笔下、脱坐见笔下、醒透见笔下、相生见笔下的主要感受。用笔,可分为:中锋、侧锋、逆锋、插笔等。中锋用笔刚劲有力;侧锋用笔浑圆古朴;逆锋用笔变化多端;捻管用笔枯而不燥。因为中国画又称为线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基本特点就是用线,变化多端的线出自各种不同的用笔之法,通过粗细不等、浓淡变化、刚柔相济、急缓有致的线条来充分表现物象的质感与动感。用墨,指墨分为五色:浓、淡、干、湿、焦等,在写意花鸟中墨的干、湿、浓、淡运用巧妙与否至关重要。用墨过干则枯燥;过湿则臃肿;过浓则呆滞;过淡则失神采。只有让学生学得脚踏实地,才能科学地掌握传统技法,才能将花鸟画生动的表现出来。
  2.继承传统技巧。学习写意花鸟画要从传统入手,花鸟画的题材很多,传统、现代,自然、人文都可以作为题材去表现。有一个由简入难的循序渐进过程,初学者掌握了一定技法后,便要解决好花鸟画的造型问题,也就是说画什么要像什么。以笔写形,力求形神兼备。再就是写意花鸟的设色问题也很重要。
  3.处理构图问题。创作一幅好的花鸟画除了笔墨、造型、色彩之外,构图也需要很好地学习。构图在国画里被称作“经营位置”。构图要明“开合聚散之理”,虚实、宾主变化尤为重要,除传统意义上的“一角占边”、“S”字、“C”字构图之外,还要结合“透视”、“穿插”、“虚实”、“聚散”、“布白”的构图原理,达到完美的统一。另外,画面上的题款、用印,以及装裱形式都是与写意花鸟画构图息息相关、不容忽视的。
  三、创作——教学革新之目的
  写意花鸟画的精髓和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自然美和人类现实的生活美,只有作者不断地深入生活,了解自然,才会获得与众不同的创作灵感。创造性的艺术作品应体现对传统、社会、人生、自然的深刻体悟,并以自我为主体的生命、灵魂与时代生活的交感、通达中,将传统精髓与时代相合,并发扬光大,从而创造出鲜明的艺术个性。
  1.意象造形与内涵结合,而成为一种塑造形的艺术语言。这不仅反映在水墨写意画中,既似又不似的夸张,形成具有灵性的形体情态,以表达不同的心象,既使在工笔重彩中,也同样以主观理性很强的色与形的交织,构筑出独特的造型。寂寥的意境,清冷中透出生机,静穆中绽露激动,这些是我画中常见的心象写造。
  2.突破常规性构图程式。在奇特,险绝之中求平稳,这样可以使画面造成巨大的力量感和特有的结构美,将传统章法内结构加以强化,或作化解,渗合自己对结构及整体外形的新的理解、采用现代的线面分割组合画面,使传统的审美结构向新的审美结构转化,使内结构和外形势在变化,相互作用中,形与形之间产生互映,达到和谐统一。
  3.水墨处理注入语言中。灵动的水墨花鸟契合山水画的空间处理组合画面,用不同于前人,新的水墨处理方法的运用,注入到自我的形式语言之中,产生朦胧虚幻的空间意境,画面景物常处于若有若无的空朦之中,从而达到,灵性飞禽同自然景物浑然一体,产生互动互静,动与静构成的一种禅意。
  四、意境——教学革新之途径
  在中国写意花鸟画中,画家虽然以花鸟作为绘画的主体,但要传达的还是个人介入其中的超以象外的一种心境。因而,在写意花鸟画的意境创造之中,透过特定的艺术形象所传递出来的,常常是画家融入其中的一种暗伏的、潜在的特定心情、思想或意绪。
  就写意花鸟画而言,只有实境的描绘,而缺少超以物象的创作审美构想的自觉渗透的话,那么,作品也就很难在审美创造或艺术欣赏中生发出对于虚境的联想来。但实境又是虚境赖以产生的基础。“人言绘雪者,不能绘其清;绘月者,不能绘其明;绘花者,不能绘其馨;绘人者,不能绘其情;此数者虚,不可以形求也。不知实者逼肖,则虚者自出。故画北风图则尘凉,画云汉图则生热,画水于壁,则夜闻水声。谓不能者,固不知画也。”写意花鸟画在意境的创造中,不能忽略对于实境的描绘,而同时,又要在笔墨创造之中,自觉地将生成虚境的审美意识渗透其中。
  文人画以其灵动而富于变化的笔墨入画,更能激发联想,更耐人寻味,更富于神韵,从而,在意境创造上,也就更生动、更深沉、更促人遐想。文人作画,重神似而轻形似。重在表达心境,重在创造象外之意。这种创作的艺术归向,与意境创造之中要求有虚有实,虚有实指,虚实相生的某些规律是相通相融的。
  总之,要实现传统写意花鸟画的教学革新,首先要对我国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历程做详细地了解,然后吸取历史的优点,在继承的历史基础上不断发扬,实现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革新。
  
  参考文献:
  [1]黄之豪,冯倩.工笔花鸟画欣赏[J].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
  [2]杨冬.浅谈绘画艺术的嬗变与发展[M].探索创新发展[C],2000.
  [3]张完硕.宋代画论美学研究[J].武汉大学,2004.
其他文献
花烛属观赏植物是天南星科观赏植物大家族中的佼佼者,花、叶和株型都有其独到之处,倍受人们的喜爱.常见的栽培品种主要有红掌、火鹤花、水晶花烛和观叶花烛.红掌的叶呈心形、
空时编码是最近提出的使用多个天线应用于瑞利衰落信道的编码技术.文中结合分集技术对空时编码进行了综述,包括系统模型、编译码方法、设计准则,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空时编码
目的分析肥胖型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120例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不同分为甲组(70例,体质量指数〈28 kg/m2)与乙组(50例,体质量指数≥28
从均匀光纤光栅滤波器的窗口函数出发,研究了基于光纤光栅解复用器的光交叉连接中由于光栅非理想滤波特性引起的同频串扰问题,推导了两类同频串扰(同源相干串扰和非同源串扰)
考虑到实际工业过程对鲁棒性的要求,针对工业过程可以由二阶加时延模型近似表示的特点,基于偏差继电实验辨识的系统模型,设计了二阶通用参数自调节模糊控制器,并与传统PID控
基于CDMA环境提出了一种新的波束形成算法,并且以此形成二维Rake合并器.这种新的方法,根据最大信号噪声干扰比准则推导出计算权矢量的公式,将求导向矢量再求逆的两步问题转化
为查清山东省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的种类、分布及危害情况,2001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普查,共设线路调查点25642个,标准地7904个,查出森林植物检疫对象29种,
银杏实生苗性别的早期鉴别和大树雄株良种选育,可迅速扩大银杏雌雄株的定向培育面积,加快优良品种的繁育速度;能丰富本地银杏基因库,培育出优良的银杏雄株.银杏雄株良种,可应
小龙柏低干矮冠,形态优美,栽植广泛,适应性强,效果显著,需求量极大,是园林绿化设计模纹的首选品种,但北方苗木繁育困难,远远跟不上绿化需求.为此,近年来,我苗圃参照南方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