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注射剂联合阿托伐他汀片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对神经功能与血凝的影响

来源 :数理医药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kp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阿托伐他汀片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CIS)的作用机理及疗效。方法:将某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0例CIS患者随机分为C组和C+A组各180例,C组患者行常规治疗+阿替普酶注射剂治疗,C+A组患者在C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片治疗,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神经功能指标[NIHSS评分]和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结果:治疗7d及14d后,C+A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C组(P<0.05
其他文献
圆走航模式是确定海底大地基准点位置的常用测量模式。本文对圆走航模式的定位效能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分析了顾及声速剖面变化规律的声学测距非差定位模型和削弱系统误差影响的历元间差分定位模型,然后分析了圆走航模式下非差、单差定位模型的定位效能,包括位置参数的可估性,不同分量位置精度的最佳测量半径、所达到的理论精度,以及测距误差对定位参数的影响等。理论分析发现,在标准圆走航模式下,为确保基准位置不同分量精度
目的:对比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与包皮环扎术在包皮儿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9月~2020年8月某院收治的90例包皮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环扎术组和环切吻合器组各45例,环扎术组采用包皮环扎术治疗,环切吻合器组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完全愈合时间)和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时美观性(美观满意度调查量表评分),并记录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环扎术组出血量低于环切吻合器组,手术时间短于环切吻合器组,切口完全愈合时间长
释光测年是可对冰川地貌进行直接定年的一种测年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冰川沉积测年中,推动了第四纪冰川研究的深入发展。但冰川沉积释光测年还没有达到标准化的程度,实际应用中仍有不少问题需要探究,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冰川沉积物释光信号晒退不完全的问题,即样品在埋藏前因曝光机会有限导致信号没有归零或仅部分归零。冰川沉积释光信号晒退程度与地貌部位和沉积环境密切相关。冰川沉积释光采样需注意几个方面:(1)详细的地貌学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9月某院收治CHF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发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5)。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同时对照组予贝那普利(10mg,1次/d),试验组则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100mg,2次/d),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NT-proBNP水平变化,超声心脏舒张早期最大充盈速度(E)、左心室射血分数(EF)、舒张晚期最大充盈速度(A)及E/A值,同时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的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的中期疗效及生存质量。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某院入院并且确诊为头下型股骨径骨折的患者共130例,利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的康复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经过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实施,各项指标都明显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6.92%,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69.23%,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全髋关
目的:借助嵌有磨玻璃病灶的胸部体模研究X线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数字断层融合(DTS)3种检查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9枚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典型影像表征相似的类椭圆形磨玻璃影磨玻璃病灶置入体模内各肺叶处,分别用低剂量CT扫描、DTS扫描和X线摄影方法检查,更换病灶位置后再次检查,对3种方法的总检出率、磨玻璃病灶所在胸壁位置、肺叶位置、大小等对各方法检出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CT技术的总检出率高达100%,DTS技术(52.6%)次之,但与最低的DR技术(31.6%)之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方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某院2017年9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UAP患者100例,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大剂量组(52例,口服氯吡格雷150mg/d和阿司匹林100mg/d)和小剂量组(48例,口服氯吡格雷75mg/d和阿司匹林100mg/d)。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小板相关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
目的:探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用加味升阳汤治疗对风湿病改善及胃肠道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于某院治疗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来氟米特片、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应用加味升阳汤治疗,对比两组风湿病改善状况及胃肠道损伤率。结果:研究组胃肠道损伤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风湿病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用加味升阳汤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患者的关键症状,减轻胃肠道损伤。
目的:对比免疫球蛋白分别联合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MPP)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5月某院收治的138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交替分组法分为A组和B组各69例。两组患儿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A组另接受红霉素治疗,B组另接受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3周结束时血气分析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炎性因子水平[白介素-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新生儿脓毒症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8月在某院治疗的新生儿脓毒症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儿8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病因常规治疗联合普通肝素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病因常规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住院死亡率、1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儿1周后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