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劲松·邱志杰双个展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ufei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1日,“杨劲松·邱志杰双个展”在湖南美仑美术馆开幕。
  祖籍湖南湘潭的杨劲松,本次展出他创作的多幅的布面综合材料作品,充分运用色彩浓郁的绘画颜料,与麦穗、木棍、瓦楞纸板、布块等多种质感和纹理的材料在尺寸巨大的画面上参差糅合,形成气韵生动的抽象视觉语言组合,以某种类似于图腾构建的方式,表达出他对现代社会、城市生活、人类历史、文化与人性等诸多话题的反思和解读。
  年轻,冲劲十足,思维跳跃,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展示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的邱志杰,则在本次展览上显现出他多点切入、希望对世界诸多事物的本质追根溯源的艺术追求。他以纸雕和水墨渲染相互交融为表达手段,古今中外圣贤先哲和平民百姓、动植物的活泼姿态或粗粝化石、古老和现代的各种建筑等视觉形象,紧密地在他的数十件大幅作品中形成了既相互融汇、又相互冲撞的宏大阵仗,希望以此引起人们对世界万物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再次思考。
  在画展现场,知名策展人沈其斌表示,杨劲松、邱志杰都是目前国内相当活跃、水平很高的优秀画家,将类似这样有分量的艺术家作品引进湖南,是美仑美术馆打造每年一度的经典品牌艺术展览的系列动作。
其他文献
10月30日,“N. B. PROJECTS—N. B.杨黎明”在草场地上品艺琅隆重开幕,展览呈现了杨黎明黑色、灰色、红色三个系列共七组抽象精选作品。这三种颜色反映了他对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的一些观念。  杨黎明的抽象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精髓“书写”与西方抽象的直线直角的形式框架完美结合。作品中既有古典美的展现,同时也包含着显著的当代内涵,与西方的抽象艺术发展谱系迥异。杨黎明的作品不仅仅在视觉
期刊
10月10日,由白鹭策划的“新锐青年艺术家联展”在重庆语·艺空间开幕。此次展览是语·艺空间的开幕展。展览邀请了杨雪勇、潘蕾、申晓舞、罗维林、胡楠五位艺术家的参与。杨雪勇和潘蕾是2014年四川美术学院的驻留艺术家,两个人的绘画风格令人耳目一新。杨雪勇用油画材料在中国画的传统模式中加入小人物的调侃,看似熟悉的画面却令人重获感叹。潘蕾,让传统的油画颜料在画布上行云流水般的徜徉。不管是肆意飞舞的枝叶,还是
期刊
10月26日,由“美沃传媒(Milestone)”与“青年艺术100”联合举办的“释放──青年艺术家群展”在当代MOMA的美沃传媒M-space拉开帷幕。这次参加展览的八位艺术家—陈红波、付斌、王晶、许果、徐鑫桦、曾露林、周墨、朱佩鸿来自“青年艺术100”项目的推荐,都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风格。陈红波在形式上是三层亚克力,每层空间关注着个人心境的不同层面,三层空间共同营造了一种心境;付斌把对版画的阐
期刊
10月25日,“黑桥村:一种微观叙事”黄敏个展在位于南皋路的在3画廊新址开幕。黑桥村是北京东郊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村落,是中国社会城市化变迁的一个缩影。对于黄敏来说,黑桥是一个不可知的迅猛的未来与浑浊的不清晰的过去重叠的地方。除了常规的绘画作品外,展览还包括摄影、录像、行为等。她和策展人魏星启动了“红旗小学”计划,以黑桥村的一所农民工子弟小学为切入点,寻找了学生、老师、看门大爷来创作以黑桥为主题的绘画
期刊
10月17日,“感知的逻辑—抽象艺术个案展”在798艺术区IAM艺术空间开幕。参展艺术家为陈若冰、鞠婷、李永庚、马树青、周洋明、尹戈,每人展出一件作品的方式,加上展览空间的有效分割,让展览看上去即统一又不失丰富。  策展人程小牧在前言里谈到,感知的逻辑,描述的是抽象艺术的某种走向:建立一种自己的方法,或者说,设立某种规则或限制,在其中还原感知的过程并加以记录。这些中性、透明、零度的画面背后,是每一
期刊
10月1日,由享悦艺术机构、今日美术馆、朱屺瞻艺术馆联合主办、孙磊策划的“新水墨 新青年2014—新水墨青年艺术家作品展(第二回)”在今日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将分别于2014年9月30日和2014年12月24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和上海朱屺瞻艺术馆隆重举办。著名批评家贾方舟先生担任学术主持,中央美院实验艺术系副教授、青年批评家孙磊先生担任策展人。展览将展出丁蓓莉、郝世明、何振华、贾秋玉、金泽友那、李戈
期刊
10月16日,“目光所及—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新绘画”展览新闻发布会在UCCA举办,于11月6日在保利艺术博物馆正式启幕。展览邀请了包括蔡磊、陈飞、段建宇、李昌龙、刘韡、罗荃木、宋琨、王亚彬、韦嘉、徐震、杨黎明、张英楠、张震宇、赵一浅等共近五十位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下生活并成长起来的青年艺术家。  策展人朱彤、南京先锋当代艺术中心馆长朱彤表示,这些艺术家有着崭新的生活方式和对艺术的态度,体现在年
期刊
10月18日下午四时,由张红雷策划的当代艺术联展“致痕迹—直到长出青苔”在圣点空间开幕,参展艺术家为陈文华、冯莹、胡文丹、李舜、刘芯涛、文倵、史国威、吴笛笛、杨冬雪、赵亮、赵海。  此次展览是圣点空间乔迁新空间的首个展览,展览方式打破常规,用所谓“规则”“理论”这样看似无序且有序的内在方式让观者在多元中找到一种区别常规习性的看展方式。  策展人张红雷认为此次参展的艺术家都是极其安静而内敛的,在作品
期刊
人们接触绘画,不管是绘画的欣赏过程还是作为画家的创作过程,都会有一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感觉。但在我长期的思考和研究状态下,观之绘画并没有太多不可言说的部分。我们以前都会过度的扩大化绘画的不可言说部分,认为这样很有神秘感,很多愿意说或者不愿意说的问题,只要有画家的心象和意境做挡箭牌,画家的心思通过画面传达出来以后就不再需要通过语言呈现出来或对画面的补充。只要不说就都变为不可言说,都变为神秘。不可言说逐
期刊
“未来的回归: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展将于美国当地时间10月30日在密执根州立大学布罗德美术馆开幕,作为一个走出去的国际性展览,策展人王春辰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不断的思考、遴选和讨论,终于在10月9日的“赴美前座谈会上”透露了整个展览的来龙去脉,并对媒体的疑问做了一一解答。  本次展览共有25位艺术家参展,基本涵盖当代艺术所有媒介。参展的艺术家有陈卫群、耿艺、何云昌、姜吉安、金阳平、姬子、刘力宁、孟柏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