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孤儿》中的儒家思想和启蒙主义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YW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8世纪,启蒙主义席卷欧洲。元杂剧《赵氏孤儿》传到法国。伏尔泰改编创作了《中国孤儿》,引起巨大轰动。然而两部作品内容差异较大。情节皆为主题服务,为探究原因,本文从两方面对《中国孤儿》中儒家思想和启蒙主义的冲突与“融合”进行研究:1、儒家思想与启蒙主义的冲突;2、儒家思想与启蒙主义的“融合”。
  【关键词】:儒家思想,启蒙主义,《中国孤儿》
  一、儒家思想与启蒙主义的冲突
  从情节上看,最明显的改编就是孤儿复仇部分。原作中跨越两代人,时隔二十年的血亲复仇情节被删改了。血亲复仇思想在儒家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中国热的伏尔泰不可能不知晓。“伏尔泰一生在近80部作品、二百多封书信中提到过中国”[1], “涉及到整个中国的古老文明。他是中国古文明的真正的发现者和发掘者, 从政治思想到伦理道德, 从历史、哲学到科学技术乃至风俗民情 , 全面地发现中国”[2]那么为何伏尔泰在改编本中删去了血亲复仇思想?
   中国的创世神话中记载了女娲造人。女娲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更是将孝列为百善之首。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血亲复仇行为被认为是孝的体现,儒家思想对此是肯定甚至是鼓励的。《礼记》:“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同国,交游之仇不反兵。”再看西方文化,圣经中记载了人的起源是上帝造人。圣经赋予了上帝比父母更重要的地位。举一例,倘若一个传统的中国人想要求福求保佑,往往去祖先祠堂求祖宗,然而大部分西方人却会向上帝祷告。孝文化在西方的地位显然是大大降低了的。没有孝文化的支撑,血腥复仇思想就没有了深厚的文化根基。经过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开始深入人心。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在知道父亲死因后,不是立马要为父报仇,而是长时间处在对报仇方式的思考中。可见这一时期的西方人已经开始思考血腥复仇的合理性。
  到了18世纪,启蒙主义席卷了整个欧洲。整个法国充斥着“自由、平等、民主”的声音。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人人享有“自然权利”。因此,伏尔泰认为原作中用平民后代的生命换取大臣后代的做法是不符合启蒙主义思想的, 原作中浓厚的血亲复仇思想被删除。
  二、儒家思想与启蒙主义的“融合”
  如果伏尔泰认为儒家思想与启蒙主义是冲突的,他为何又大加赞赏并改编创作?“人们简直以为看到《一千零一夜》搬上舞台了, 但是, 尽管令人难以置信, 剧作却妙趣横生; 尽管变化多端, 全剧却极其明畅;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两大优点;而这种优点, 我们现在很多剧本是没有的。”[3]
  原作最突出的主题就是义。开篇楔子中就用“蠹国的奸臣”指屠岸贾,“报国的忠良”指赵盾,明善恶。无论是提弥明劈神獒救赵盾还是公主、韩厥、公孙杵臼舍命、程婴舍子救孤,都是大义。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伏尔泰在《中国孤儿》中亦是热情歌颂了这份大义。“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得很明确, 要把‘张惕作为孔子后裔来表現, 让他作为孔子替身来说话‘, ‘大胆宣扬孔子的教诲’”[4]全城搜孤时,张惕意欲用自己的儿子换遗孤。面对成吉思汗的严刑拷打时,他宁死不屈。“面对野蛮的征服者成吉思汗, 他说:你不过是战胜者, 你不是我的君主。我们俩义非君臣, 我对你有何臣职!你尽可断我的头, 你不能夺我的志。”[5]他的夫人伊达美亦是如此,在生死关头严辞拒绝成吉思汗的求爱,欲与丈夫一同赴死。原作中的义在这里不仅得到了保留,甚至更加升华了。冲突的对立双方不再是忠邪臣子,而是不同民族。对张惕而言,忠于宋朝就是忠于国家和人民。伏尔泰热情歌颂了忠君爱国、舍生取义的儒家精神。最后,成吉思汗被张惕夫妇的高尚品德打动,更体现了儒家精神的巨大包容力。
  值得注意的是,“伏尔泰在《中国孤儿》的对话中也使用了‘野蛮人’(sauvage) 这个词。当成吉思汗威胁要杀掉伊达梅的丈夫和两个孩子时,伏尔泰让她喊出了‘野蛮人! ’这句斥责。而成吉思汗则回答: ‘我正是野蛮人。’”[6]伏尔泰让成吉思汗代表了野蛮。最后,“成吉思汗恳请张惕‘留在宫中教授法律,用理性、公正和习俗教化百官,使他们都像你一样高尚知礼’”[7],伏尔泰让张惕夫妇成为理性的化身。因此,张惕夫妇成为了儒家思想和启蒙主义的代言人,似乎体现了伏尔泰试图在《中国孤儿》中融合儒家思想和启蒙主义。
  结合伏尔泰人生经历来看,他一生坚定地反对教会压迫。这也是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伏尔泰辛辣地抨击教会专制统治,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但伏尔泰并不是无神论者,他信奉自然神论。他认为孔子的思想理论就是自然神论,认为中国的君主制是最好的统治方式。“孝道是中国政府的统治基础, 中国的文职大官被视为城市和省的父母官, 而国王则是帝国的君父。这种理想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 从而把这个广裹无垠的国家组成一个家庭。”[8]于是,伏尔泰把主人公由大臣改为皇帝,并且最终让他屈服于文明,显示出帝王的智慧与仁德。伏尔泰赞美中国的君主制,借以抨击法国的教会专制。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和启蒙主义在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中看似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实际上,这主要出于伏尔泰借儒家思想抨击法国教会专制、弘扬启蒙思想的主张。其融合成果一经搬上舞台便大受西方观众喜爱,但从中华文化视角审视,却丢失了许多中华传统文化因素,这样的丢失也是因其为启蒙主义服务的需要。当然,作品中伏尔泰对舍生取义、忠君爱国的儒家精神的热情颂扬依然动人。
  参考文献:
  [1]孟华博士论文《伏尔泰与中国)( 提要 ) , 《中国比较文学通讯》, 1989年3期
  [2]艾田蒲《中国之欧洲》第2卷第3部分, “亲华的伏尔泰” (第220-280页)
  [3]《路易十四时代》第579页。
  [4][5]钱林森《伏尔泰与中国文化》
  [6][7]吕超《论伏尔泰对<赵氏孤儿>的借用与衍化》,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8]Essai sur les moeure P52
其他文献
【摘要】流行歌曲风格多样,中国古典风和通俗风是两大风格。分析这两种风格流行歌曲中的修辞现象,能够了解绝大多数歌曲的修辞手法。中国风歌曲以互文手法见长,便于营造古典韵味;通俗风歌曲以排比等手法为主,主要便于吟唱。  【关键词】:中国古典风 通俗风 互文 整句 散句 排比  一、引言  近年来,流行歌坛各种风格的歌曲层出不穷,其中,主要以中国古典风与通俗风为主。本文对这两种风格的流行歌曲修辞现象进行对
期刊
【摘要】汉代文化是一种尚未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中国原有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汉代绘画的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化和本土化的特征,同时,汉画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特色,这使得汉画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地位。说起汉画,不得不提的便是墓葬艺术了,仔细研究汉代墓葬艺术中,会发现,在汉代的墓葬艺术中,蛇图形以其独特的存在形式成为了墓葬艺术中最为常见的艺术纹样之一。这就不禁引人深思,在汉代的艺术中
期刊
【摘要】:中国影视在非传播起步较晚,起初电影只作为政治宣传到后来逐渐发展电影的商品属性,近年来随着中非合作论坛的建立,“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非影视交往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新世纪中国影视通过主要的官方路径和民营路径将优秀国产影视剧输送到非洲,为当地观众带去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同时助力非洲发展数字电视技术。在国家政策和影视技术的推动下,通过荧幕打造中国国家形象,提升中国影视的海外竞争优势,为中国
期刊
【摘要】在各种流派的音乐的影响和补充下,音乐哲学一直在不断发展。本文通过对十九世纪以来主要音乐哲学流派的简单梳理,对音乐哲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本文主要关注音乐自律和其他理论在各派系中的影响。通过对这两种观点倾向的类型的简要描述,反映音乐哲学思想从极端反对到吸收和整合的辩证发展过程。  【关键词】:音乐哲学;音乐流派;自律论;他律论  自古以来,哲学思想就被用于音乐中。在现代,一种特殊的音乐哲学逐渐
期刊
【摘要】:刑事诉讼程序的进行,本应该以“庭审”为中心,这不仅是符合司法制度的运行规律,也是贯彻我国“以审判中心主义”改革的应有之义。但是在我国司法现实中,庭审程序却被虚化了,特别是死刑案件这种关系被告人生命权的要案,其程序确实流于形式。主要原因包括:侦查中心主义、案卷中心主义、上名下从的决策方式以及庭审程序的不完善。  【关键词】:死刑案件;庭审虚化;破解途径  一、死刑案件庭审程序虚化的表现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当今世界国际合作越来越紧密,涉及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但国际合作中的障碍一直存在,阻碍了国际合作的继续进行,近年来出现的“黑天鹅”现象、“反建制主义”思潮带来了新的国际合作难题,国际合作中的障碍多种多样,如何解决值得思考。  【关键词】:国际合作;信息不对称;相对收益  国际合作的重要基础行为主体之间的利益,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必要条件,但是虽然存在共同利益,国际合作有时也无
期刊
【摘要】:民事诉讼不仅要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要实现对于第三人的利益保护以及权益保障,本文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中对于第三人利益保护的事前救济和事后救济的各种制度途径,对于第三人权益保障体系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关键词】:第三人;利益保护体系;事前救济;事后救济  一、民事诉讼中第三人的概念  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除去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其他与当事人之间的诉讼有厉害关系的他人,一旦法院在双方当事人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国家加大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在教育行业上的投入也与日俱增,各大高校不断进行扩招,随之而来的是就全国应届毕业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教育部发布的2018年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在校大学生数量为2876.2万人,与之伴随而来的大学生毕业生待业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社
期刊
一、中国电影发端时期的传统文化浸润  无论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有向优秀的先知先觉者致敬,以感谢他们创造的积极的精神文明的财富,使得这些文明活在人们心中,激励人们正念、正信、积极努力。然而一些傳统的落后的思想也存留在人们心中,这个需要慢慢的“去其糟粕”。  1905年以后中国电影摄制开始停滞了几年,究其原因是被当时的政治与思想所影响。1913年出现了第中国历史上第二部电影故事片《难夫难妻》,一个固
期刊
【摘 要】:思维导图可将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难点作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一个网状的知识结构,确保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所学的内容,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历史;教学  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主要采用理性和逻辑排列的教学方式,这种固化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改善这一现象,现阶段十分提倡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采用思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