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显像与结直肠癌治疗前分期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结直肠癌原发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临床病理资料、TNM分期、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已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1周内行18F-FDG PET/CT检查,并测量原发灶SUVmax,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SUVmax与TNM分期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结果

原发灶SUVmax与肿瘤长径(t=2.497,P<0.05)、病理及分化程度有关(F=3.727,P<0.05);不同T分期结直肠癌原发灶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92,P>0.05);不同N分期、M分期、临床分期结直肠癌原发灶的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1、2.168、F=2.839,均P<0.05);原发灶SUVmax与T分期无相关性(r=0.004,P>0.05),与N分期、M分期、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248、0.273、0.324,均P<0.05)。

结论

结直肠癌原发灶SUVmax与肿瘤长径、病理及分化程度、N分期、M分期、临床分期有关,可反映肿瘤的增殖、侵袭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静息状态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脑葡萄糖代谢改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已被临床确诊的T2DM患者的头部18F-FDG PET/CT显像资料。选取9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统计参数地形图8软件分析T2DM患者组与对照组PET脑代谢的改变。T2DM患者组与对照组图像采用体素对体素的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18F-FDG PET/CT表现为多个脑区的葡萄糖
帕金森病(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者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脱失会伴随有突触前膜多巴胺转运蛋白(DAT)数量及功能的明显下降。DAT显像剂11C-Altropane可与DAT特异性结合,且比同类药物吸收快、具有更高的亲和力,能直接、灵敏地反映突触前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化,是PD早期诊断的最佳手段。笔者介绍了PD诊断的现状、PET显像剂的原理及发展过程、11C-Altropan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分期及治疗方案制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临床疑诊胃癌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采用目测法和半定量法对患者PET/CT图像进行分析,即测定SUVmax与最大胃壁厚度(Tmax),以胃镜或手术后取得的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18F-FDG PET/CT显像对病灶的诊断效能,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SUVmax与Tma
目的探讨SPECT的同机定位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5例周围型肺占位患者,均行SPECT同机定位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取材样本长1.0~1.5 cm,并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评价其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是近似t检验。结果275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均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广泛应用于乳腺癌、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其使用的示踪剂主要有放射性核素示踪剂和活性蓝染料,包括近年应用较多的荧光示踪剂,均为非特异性示踪剂,且存在次级淋巴结显影的问题。以B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和巨噬细胞表面的甘露糖受体CD206为靶点的新型特异性靶向前哨淋巴结(SLN)示踪剂,通过放射性核素、荧光或两者共同对其进行标记,与常规示踪剂相比,其具有注射部位快速清除、SLN可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与5野调强放疗(5F-IMR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并在危及器官保护方面进行分析。方法选择10例宫颈癌术后放疗的5F-IMRT计划,按相同的剂量限制对每例患者行单弧VMAT和双弧VMAT计划设计,比较3种计划的靶区剂量、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危及器官剂量及加速器跳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单弧VMAT和双弧VM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全身显像及SPECT显像对于判定病情、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显像有时会出现假阳性结果,即异常浓聚灶并不是残留的甲状腺组织或甲状腺癌转移灶。系统全面地了解这些假阳性分布及原因有助于图像的准确判读,更可避免患者后续不必要或过大剂量的131I治疗。笔者就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全身显像假阳性情况分布、特点及其可能的机制展开综述。
目的研究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在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首次131I清甲治疗对唾液腺功能的慢性损伤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首次行131I(4200.24±604.21)MBq清甲治疗的DTC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在131I清甲治疗后立即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物理护理、口腔卫生护理、健康宣教及药物治疗等),并分别于131I清甲前和治疗
笔者报道了一例双下肢乏力4月余,加重伴疼痛、活动受限一周的病例。MRI显示病灶累及胸3椎体、椎体附件和周围组织,并延伸到椎管内硬脊膜,增强后病变明显强化,MRI因病变范围广且增强后明显强化,考虑为恶性肿瘤。而18F-FDG PET低代谢结合CT点状、栅栏状钙化灶和椎体骨质无破坏,考虑为海绵状血管瘤;且术后病理因病灶内见异常血管聚集成丛状,血管腔内有大量红细胞,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文献复习加深了对椎
期刊
笔者报道了一例腰骶部及双下肢疼痛、活动受限1年入院的病例。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高钙血症、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及肺部感染。行全身骨显像发现患者双肺弥漫性摄取99Tcm-MDP。相关文献显示,多发性骨髓瘤可引起肾功能不全,并通过诱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高钙血症,Ca2+沿浓度梯度被动转运至肺泡及支气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