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演奏中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d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古筝名家袁莎曾说过“同样的谱子,同样的曲子,探出不同的味道,是在细微之处,其微妙尽显在左手的按滑音上,轻拢慢拈抹拂挑中深藏人物我有之韵味。”这句话主要描述了传统曲目中表演技巧的精髓所在,左手的技巧固然重要,但是对于曲目的理解人各有不同,艺术表现肯定也是各有其风格。本文是从多年的学习和演奏经验中进行总结,从传统曲目和现代曲目两个方面进行技术性和艺术性的分析,从而得出古筝演奏只有在技术性和艺术性达到科学的统一时,演奏的音乐才能动人心弦,启人心智,讓人动容。
  关键词:古筝;技法技巧;艺术表现
  古筝,是中华民族历史最悠久的乐器之一,也是我们民族音乐中必不可少的一门乐器。在传统古筝乐曲中,左手的表演技巧是整个古筝演奏的重心所在。左手的表演技巧主要有揉、滑、吟、颤、按,以“作韵”来表现乐曲的风格特点,而右手的表演技法主要是大指、食指、中指的运用,不管是托劈,还是大小撮,都是以大指为轴心来运动。从1965年开始古筝演奏中左手的表演技巧不仅限于传统的揉、滑、吟等等,而是广泛的借鉴、移植右手的一些表演技巧来丰富筝曲的旋律加强左手的表现力。
  第一,传统乐曲的表演技巧主要在于左手。左手技法技巧的主要作用是为乐曲润色,让乐曲听起来更婉约柔和或者更具有流派的标志性风格。
  传统筝曲中的左手有四种基本技法技巧:一是按音,二是吟弦(吟、揉),三是滑音(上滑音、下滑音、回滑音),四是颤音。
  按音:按音是古筝的韵味所在,左手按弦位置约离琴码左侧16公分处,通过手臂、手腕、指尖用力压弦,改变弦的张力使音升高。进行按音时,左手手指自然弯曲,指尖触弦,力量通过手臂、手腕、手指然后汇集到指尖,按压动作迅速且精准,按压之后要保持音准直至下一个音弹奏再放松。
  吟弦(吟、揉):左手手指自然弯曲放松,指尖触弦作力度轻缓的揉弦。吟弦的目的是为了使音听起来更加圆润、柔和、甜美。
  滑音:滑音分为上、下滑音以及回滑音,是古筝中最具特色,最有韵味的一种演奏手法,也是各个流派筝曲表现韵味的表演手法之一。
  颤音:颤音演奏手型与按音、吟弦一样。颤音常见于较为兴奋、欢欣的乐句、乐段中。
  第二,古筝常见常用的技巧有:摇指(食指摇、拇指摇、双指药、扣摇、扫摇、多指摇)、扫弦、点奏、轮指、左右手刮奏、单、双手琶音(波音)、击板、拍击琴弦等等。
  摇指:运用大指快速的托劈或者食指的抹挑进行快速且连贯的弹拨从而达到音色连贯的一种古筝演奏技法。
  扫弦:左、右手食指、大指、无名指放松由里往外扫拨琴弦,扫弦的运用使乐曲旋律更丰富且富有装饰性。
  点奏:左右手食指交替弹奏一根或多根琴弦,使音符密集,常出现于快板、急板。
  轮指:左右手的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交替密集弹奏琴弦,使音符和旋律听起来更立体、更灵动。
  刮奏:大指、食指进行快速的上行或者下行的连续拨弦,常用于表现山、水、云等自然景象。
  击板、拍击琴弦:单手或双手,同时或交替拍击琴头或者琴弦,用于情感的抒发和气氛的烘托
  第三,笔者将列举两首曲目进行分析,如何将古筝演奏中表演技巧和艺术表现进行统一。
  传统乐曲:在以上阐述的传统乐曲中,古筝表现技巧的重点在于左手,于是我们就此分析如何将左手的表演技巧与艺术表现统一?以《秦桑曲》为例。
  首先要搞清陕西筝曲的曲试风格特点。陕西秦筝乐曲中“欢音”“苦音”、调式、音阶、音律都是继承并借鉴陕西地方音乐,这样也使秦筝乐曲更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次就是要清楚的明白且理解《秦桑曲》这首乐曲的背景。《秦桑曲》描述了一位深情的妙龄女子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盼望早日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秦桑曲》加入了“碗碗腔”的旋律素材,使其独具的苦音旋律,感人至深。曲子当中的4要比一般的原位4要升高一点,7也要比原位7降低一点。这里的4、7与《寒鸦戏水》中的4、7不同,在《秦桑曲》中4、7长音遥指的时候要加入适当的颤音以突显其欢苦音的特点来着重表现思乡之情,所以这个乐曲中的左手技法应该用颤音而不应该运用过多的揉弦。无论是从陕西秦筝演奏特点来看还是从乐曲内在来看,我们要做到两点:第一,先将具有陕西特色的4、7单独提出来练习音准;第二,在掌握音准之后,要了解曲子风格虽然委婉优美但是并不娇柔,所以一定要准确地把握曲风。把4、7左手的技巧完全融入深刻的艺术表现之中,做到二者完美统一。
  近现代曲:近现代乐曲中,表现的内容大多都是自然风光、少数民族风情或者是某一个事件。曲试结构及技术技巧更为有难度、复杂、丰富。这里我们以《战台风》为例来分析如何将近现代的表演技巧和艺术表现进行融入、统一。
  首先是对这首乐曲的背景进行了解。《战台风》这首乐曲是王昌元先生在上海港码头体验生活时,有感于工人与台风搏斗而作的一首筝独奏曲。整个乐曲气势磅礴,快速段落紧张激烈,全曲塑造了码头工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其次对于曲子的个别独具色彩的段落进行细致的表演技巧分析。曲子第二段出现了大篇幅的刮奏,这里的刮奏主要表现台风由远及近的危急情况,所以这里的刮奏不能是表现山水美景的轻柔般刮弦,而是应该用渐强渐弱渐快渐慢交替的力度速度来突出表现台风来临天黑乌云涌的可怕景象。曲目第三段,由大量的快速扫摇、扫弦和点奏组成,这里密集的音符主要表现了码头工人与台风搏斗的紧张气氛,所以这里的扫摇、扫弦不是一味的强而快,在力度上、速度上都要做到快、强、音色多变化,从而表现码头工人勇猛的与台风奋战的情景。
  《战台风》的表演技巧比较丰富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只有将以上两点结合理解、联系、融会贯通,才不会让观众觉得这些复杂高超的技巧知识空壳,而是把技巧融入艺术表现中的完美呈现,给人以愉悦的审美,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受。
  综上所述,表演技巧对于音乐表演来说,确实是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基“地基”,但是表演技巧却不是因为表演获得成功的唯一评判标准,更不是音乐表演的最终目的。现在很多音乐表演都是脱离了艺术表现的存在,仅存的只有空洞的表演技巧展示。刘德海在《凿河篇》中指出:每位音乐家在奏乐前,皆需从三个方面进行构思——用什么样的情感去宣扬什么样的理念;用什么样音响去抒发什么样情感;用什么样技法制造什么样音响。这里刘德海先生首先提出的是对于乐曲的理解,对于作曲家理念的理解,再来是用什么样的音色、情感去诠释这首乐曲,也就是艺术表现是什么样的,最后才提出用什么样的表演技巧去弹奏去表现出我们的理解。無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音乐美学原则是既要有娴熟高超的表演技巧,也要有非常讲究、细致入微的艺术表现。只有将表演技巧与创造性统一,才能够使音乐达到至善至美至纯至真的完美境界。
  参考文献:
  [1] 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2] 魏玮.古筝演奏作韵技法的传统表现与当代运用[D].南京艺术学院,2009.
  [3] 孙岩.浅谈古筝灵魂——左手技法[D].鲁东大学,2011.
其他文献
以满银沟铁矿选矿厂的浓密箱给矿、浓密箱沉砂和浓密箱溢流为研究对象,采用改变扫选SLon型高梯度磁选机磁介质大小的方法,对这3种铁矿石进行试验研究,以达到降低尾矿品位,提高该
运用法国AMESim软件平台对液压挖掘机的工作装置进行了建模,通过设置主要参数,实现了其机电液一体化系统酌运动仿真,通过对动臂液压缸、斗杆液压缸、铲斗液压缸采用PID控制使其
商业贿赂犯罪实质上是商务活动中的行贿、受贿犯罪,其主体具有多样性,既包括商业活动中的国家工作人员或国有单位,也包括非国家工作人员和非国有单位;其内容主要表现为经营者在帐
在探讨法律智慧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智慧”一词有一个了解。“智慧”可以说是一个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词语,在商务印书馆1980年出版的《辞源》中对“智”的解释是“智,知义切,去,置
摘 要:公共艺术作品通过艺术介入城市空间,使现代城市景观在形式和精神内涵上都得以新的延伸,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景观中的一部分,其创作过程中必须保持“场所精神”,以及把握四个原则:以人为本、公众参与、情景交融、延续与创新。  关键词:城市景观;公共艺术;场所精神  在当今社会里,城市环境景观不仅仅有空间展示的作用,更需要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实用环境,同时景观空间作为艺术信息的传递载体,具有现代构成感的审
当前艺术美学中视觉语言的运用被越来越多的设计领域所接受,并逐渐被重视起来。而室内陈设教学也越发注重视觉语言的运用。本文以视觉语言为基础,主要探讨室内陈设教学中的色
摘 要:在大学教育中的美学人文艺术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学艺术文化的推动同样可以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力量形成合作平台,通过跨文化交流活动深入开展人文美学艺术的普及,从而推动通识教育。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也让周边国家的优秀文化成为引导学生未来发展的营养之一。本篇谨以本校的韩国文化交流项目为例,探讨跨文化交流对高职人文美学艺术教学的推动与启示。  关
实验教学作为公安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在科学理解和正确把握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辩证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措施不断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