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风代代传

来源 :下一代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ght_w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叫程爱梅,今年74岁,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马坊镇程岗村人。时光如流水,父亲牺牲已72个年头了。这些年来,父亲的身影时常萦绕在我眼前,尤其是每逢抗战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心中更是波涛起伏,思绪万千……我的父亲是一名革命烈士,他生前的一言一行永无休止地敲打着我记忆的大门。
  我的父亲叫程留宾。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父亲会同李爽、程彦洛等有志青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共鄢陵县党小组,组织全县人民进行抗日活动。他们下乡入村进行抗日宣传,并组织各界人士成立抗日大联盟。国共合作期间,我父亲组建了一支抗日武装,对日寇开展艰苦卓绝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我父亲组织地下党员,出生入死,与国民党反动派周旋,后被国民党特务发现,暴露了身份,于1947年冬在敌人的搜捕中不幸遇害,时任地下党鄢陵县委书记,年仅29岁。
  父亲去世那一年,我3岁,大姐9岁、二姐6岁,弟弟1岁。小时候,父亲给我的印象是模糊的,因为他太早离世,而我当时年纪太小。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亲常常给我们姐弟讲父亲参加抗日、参加革命的事迹,讲那段难忘的烽火岁月。母亲常说:“你的父亲生前告诉我,要好好把孩子们抚养成人。我要让你们四个从小学会做人,要热爱集体,多帮助穷人,跟共产党打天下。”在母亲的讲述中,父亲的形象逐渐清晰。父亲勤奋好学,为人正派,经常为穷苦人办事。我们以父亲为榜样,做一个爱党、爱国、爱民、讲忠诚、有担当的人,这是父亲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样的红色记忆,我们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母亲总是给我讲那段永不褪色的回忆。父亲18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直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能救中国,一心想着战争胜利后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抗日期间,他常常在深夜把全县党员集中到程岗学校,学习党中央最新指示,商讨应战对策。他多次掩护地下党员撤退。有一次,怕被坏人告密,父亲让他人先走,自己留下,保护同志们,其他同志不愿意,怕父亲有危险。父亲则严厉地说:“不要管我,我就是豁出这条性命,也要把你们安全转移!”
  解放战争时期,我父亲担任陵中镇副镇长,打入国民党内部,收集国民党机密传给上级党组织。在他的影响下,全家人都参与地下工作,爷爷背着烟箱充当线人,奶奶挎着菜篮帮忙送子弹,父亲经常在一天内装扮成好几种不同的人来掩护身份。
  1947年,父親被捕遇害后,母亲发誓,再苦再累也一定要把我们抚养长大。他时常叮嘱我们继承父亲的遗愿,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希望我们都成为有出息、有勇气、有担当的孩子。然而家中的担子都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再加上思念父亲,我母亲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面对病床上流泪的母亲,我们选择了坚强。我们姐弟一边读书,一边洗衣做饭,一边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日子极其艰苦。寒冷的冬天,大姐白天上学,晚上趁着宿舍微弱的灯光为我们缝制棉衣、棉鞋……
  解放后,鄢陵县政府授予父亲“革命烈士”称号,在程岗学校树立了烈士纪念碑,并命名程岗学校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多年来,我们再困难也没有向政府伸手,用母亲的话说就是:“我们不能躺在父亲的功劳簿上向党委、政府邀功,我们要始终保持革命烈士家属的朴实本色,自立自强,不能给父亲丢脸。”我高中毕业后,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大姐、二姐技校毕业后成为工人,弟弟一直在老家务农。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履职尽责,从没有一刻忘记父亲的要求和教诲。
  教学之余,我在自家院子里义务办起了扫盲班,教村中的妇女识字、脱盲,尽自己所能帮助她们摆脱命运的束缚,受教育妇女达100余人,受到周围百姓的一致好评。
  为进一步弘扬革命精神,共筑中国梦,我经常为学生们讲述父亲及其他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每逢清明节、建党节等,都会带领他们到烈士纪念碑瞻仰、缅怀革命先烈。遇到学生们或是年青人到父亲碑前扫墓,我更是主动给大家讲讲那段红色的记忆,让青少年深刻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青少年永远记住共产党的丰功伟绩。从教师岗位退休后,我义务在马坊镇程岗、卜岗、丁庄等学校巡回宣讲革命烈士故事,让老一辈忠义刚烈、爱党爱国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确保红色基因在青少年的心里开花结果。2018年6月,得知鄢陵县关工委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我主动来到县育才学校,给全校500多名师生作报告。
  在家庭教育上,我更是将这种红色家风灌输给女儿,经常教育女儿“干事创业就得听党指挥,认认真真,有始有终,不能耽误公家事”。每年中秋节、春节,我都让孩子把第一碗饺子端给父亲、母亲,让她们永远记住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要让子孙后代永远跟党走,以优异的成绩感恩党、回报祖国。现在,我的女儿也当上了人民教师,每年清明节。她也努力将革命精神、红色基因传递给自己的子女和学生,教育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家风,争做时代新人。
  不知道有多少次,每当夜深人静,整理父亲的革命事迹,写到父亲和国民党反对派周旋那段时,我都禁不住留下泪来,好像父亲的身影就在眼前。我想在我有生之年,只要生命不止,我还要去宣讲,讲共产党的伟大、正确、光荣,讲自己作为一名革命烈士后代的骄傲,我要告诉我的子孙和学生:“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只有当好红色基因传承者、实践者,才能告慰英灵。不忘初心,方知来路,学好党史国史,才能为人生定标明向!”
其他文献
还是以前那个活泼可爱,热情喧闹的世界吗?不,不是。以前,在天气好的时候,楼上楼下的阿姨总会带着小宝宝们一起在楼下晒太阳、聊天。而我做完作业就会像放出笼子里的小鸟一样重新获得自由,下楼沐浴着阳光,尽情地玩耍。可是现在呢,整天宅在家里,透过窗户往外看,没有一个人出来,等了许久,马路上都不见半个人影。就连最后一次逛超市都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听说现在进超市必须要戴口罩,量体温,给孩子玩的地方也关门了。“这
期刊
不久前,安阳市内黄县井店镇苏王尉村关工委牵头,联系在外創业女青年苏晓丹捐建6万元学习有声图书馆,这是该县首家学习有声图书馆。该图书馆由喜马拉雅平台实时更新听读内容,平均每周更新一次,预计全年提供1.5万本书籍。  (通讯员:翟书生 苏东平)
期刊
同学们,你们见过每个学期在校学习的时间不到二分之一,但各科成绩在班内都是名列前茅的同学吗?我见过!在河南省邓州市高集镇育龙学校,就有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好少年。这位少年名叫李宇洋,是该校六年级的一名优秀少先队员。  李宇洋同学今年12岁,白白胖胖,聪明伶俐,是一位人见人爱的好孩子。然而,这位英俊少年自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一个天大的不幸就开始形影不离地伴随着他,让他饱受一个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这是为什
期刊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标志。准确捕捉事物特征,指的是在写景或状物类的文章时要认真观察,在看似相同的众多事物中发现某个事物有别于其他事物之处,准确把握住此事物的典型特征。写景类的文章,要力争把景物写“活”,而写“活”景物的关键就是要写出景物的层次,景物在文中体现出来的大小、远近、高低、长短、粗细、明暗、动静、虚实等变化就是景物的层次。要写好状物类的文章,首先得了解“状物”的含义。我们知道,“状”
期刊
暑假到了,我开启了假日模式——呆在空调房里,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游戏;不是吃零食,就是睡懒觉。还没几天,就胖了三四斤。更夸张的是,眼睛也变近视了。爸爸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吃过晚饭后,我转身欲走进房间,却被爸爸拦住了:“要不,今天我们去学游泳吧。”  游泳,曾几何时,在电视中看到孙杨在泳道里劈波斩浪勇夺冠军的画面,他挥臂高呼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爸爸的话勾起了我埋在心底的愿望。  坐上车,来到“在水一方
期刊
盼望着,盼望着,我们终于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一大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地坐在了电视机前,和家人一起等着看阅兵仪式。  阅兵开始前,爸爸给我讲这次阅兵活动按阅兵式、分列式两个步骤进行,天安门广场还有直升机编组字样、飞机喷拉、空中旗帜等展示形式,我对此更是充满了期待。上午十点左右,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上了天空。镶嵌着国徽的56门礼炮分两组,交替鸣放,寓意56
期刊
魏艳的家里现在有妈妈、哥哥、姐姐,共四口人。爸爸在她4岁时,突发意外去世了,原本极度贫困的家庭,一下子塌了天,家中没有了任何经济来源。妈妈既聋又哑,大脑痴呆,双手残疾,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别人照顾。虽然家中现在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但家里实在是太困难了,哥哥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不顾学校、老师的苦苦劝阻,早早地辍学外出打工了;姐姐上初中,寄宿在学校,一个星期才能回家一次。照顾妈妈的重担,就落在了魏艳那小小的
期刊
2019年6月17日下午两点钟,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室外温度高达36度,禹州市夏都中心学校教育集团门口如同往常一样。师生们满怀希冀、神采奕奕、秩序井然地步入校园,即将投入到紧张快乐的学习之中。我看到人流中有一位男生所推的电动车上,坐着一位手持双拐的男生,他们向门卫示意后驶入北教学楼的存车处。然后,骑车的男生护送着坐车的男生上北教學楼二楼并进入八(5)班教室开始学习。这一幕,深深地打动着我和许多师生
期刊
在我心中爸爸是慈祥的,又是严厉的,还是温暖的。  说慈祥吧,一点儿也不夸张。听妈妈说,小时候,爸爸为了哄我睡午觉,就把买的小电动车推出来,让我坐在上面,他拿着摇控器操控小电动汽车。悠着悠着,我便睡着了。于是,爸爸就一手提着小电动车,一手抱着我回家。听到这儿,我心里特别感动。  说严厉,是有点儿夸张,因为爸爸基本上不训我,有时也有暴风雨,但过后就是彩虹了。有一次,一道附加题把我难住了,我就哭了起来。
期刊
蜘蛛不是昆虫,而是螯肢亚门节肢动物,有两个体段,八条腿,但没有咀嚼器官。截至目前,蜘蛛共被发现至少超过四科、近4000属、将近4.5万种。蜘蛛目是蛛形纲中数量最多的一个目。研究蜘蛛的学科称作蜘蛛学。  蛛形綱的蜘蛛拥有能产生丝的栓,约在泥盆纪时期出现,但是这些动物明显缺少丝囊。真蜘蛛被发现存在于石炭纪石头中,而且和仍存在的原始中突蛛亚目很相似。  蜘蛛遍布世界各地,从热带到北极地区,或生活在充满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