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特质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关系及其性别差异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ht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手机已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的同时,其过度依赖也会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手机依赖可能是个体、环境和行为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人格特质是一种稳定可靠的个体因素,不同的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不同,人格与手机依赖在性别上也有所不同。本文将通过文献回顾探讨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以及性别差异。
  关键词:人格特质;手机依赖;性别差异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手机依赖是手机成瘾在心理层面的反应倾向,往往伴随着负性情绪、社会交往能力的降低、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冲动性,以及长时间的依赖等。人格特质是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重要内容。在人格特质中,大五人格理论是人格研究领域重要的理论,能够为人们了解人格特质提供一个有力的视角。大五人格包括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五个因素。
  积极地探究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可以为问题性手机使用预防与干预提供必要的心理依据。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让人更加清楚地认识移动多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心理行为的发展机制。因此,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手机使用的心理学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一、不同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的关系
  (一)神经质与手机依赖的关系。
  Bianchi和Phillips等人的研究结论认为神经质对手机依赖具有显著性预测作用。因此,高度紧张的个体更倾向于在生活中产生手机依赖。因为他们希望通过手机來降低生活与工作中的压力。此外,从与成瘾行为关系密切的其他心理特征来看,手机依赖者还是有较高寻求认可的动机,他们渴求被同伴认可。Ezoe等人对日本大阪的132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神经质与手机依赖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杜立操和梁杰华对广西四所高校的4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人格特征与手机依赖存在显著正相关,神经质对手机依赖有较好的正向预测作用。
  (二)外倾性与手机依赖的关系。
  刘勇,姜梦研究发现手机依赖与外倾性呈显著正相关,且外倾性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Bianchi 和 Phillips 研究发现问题性手机使用与外倾性有关,外向型的人比内向型的人更容易出现问题性手机使用,且年轻的、外向型司机由于问题性手机使用最容易发生车祸事故。黄靖茵,刘江美,胡燕红,张珊和陈瑜研宄也发现外倾性对手机依赖有正向预测作用。从整体上来讲,外倾性正向预测手机依赖。
  (二)开放性与手机依赖的关系。
  黄海,余莉,郭诗舟研究发现,手机依赖组大学生开放性得分显著高于非手机依赖组,开放性与手机依赖成正相关。开放性得分高的个体喜欢新事物,好奇心强,而手机新颖、时尚和便捷等特点正好符合他们的需求,如手机 qq、微信、微博等功能都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新奇感。开放性得分低的个体意志力较弱,自控力较差,做事无条理,在学习上会表现为缺乏学习动力、目标,对行为的控制力明显不足,同样,他们在手机的使用上也会表现出缺乏自我克制,而自我控制感的缺失会使某些学生沉溺于使用手机的快乐之中而无法自拔无法承受不使用手机所带来的不愉快,从而形成过度依赖。
  (四)宜人性与手机依赖的关系。
  丁维研究发现宜人性同手机依赖具有显著性负相关。 黄海,余莉,郭诗舟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的手机依赖与宜人性成显著负相关,且四个人格因子与手机依赖呈显著相关。宜人性得分低的个体对他人多抱有敌意、为人多疑,这种类型的个体较难与人形成良好而稳定的友谊,往往感到孤独,而个体越孤独越容易产生手机依赖倾向。
  (五)尽责性与手机依赖的关系。
  刘勇,姜梦研究发现手机依赖与尽责性呈显著正相关。黄海,余莉,郭诗舟研究结论得出尽责性能有效预测手机依赖,进一步说明人格因素是导致手机依赖形成的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庞海波等发现网络成瘾学生的忧虑性与自律性更高,而低尽责性人格更容易沉浸在手机、网络等新媒介中,难以控制与自拔。
  综上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存在密切关联,人格特质是影响手机依赖的重要变量。
  二、不同性别的人格与手机依赖关系
  刘勇,姜梦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男生高于女生,且与年龄呈负相关。黄海,余莉,郭诗舟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手机依赖与性别和年级没有显著相关,女生在手机依赖总分上平均分高于男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然许多研宄探讨了手机成瘾的性别差异,但是男性和女性哪个群体更易出现手机成瘾一直没有达成共识。有研宄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产生手机成瘾,而也有研宄得到了相反的结果,发现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出现问题性手机使用。此外,也有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在网络使用和使用手机发送信息方面不存在差异。
  综上,现有研宄结果存在诸多分歧之处。例如,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是否与手机依赖存在密切关联,人格特质是否直接影响手机依赖,还是通过其他因素间接起作用。因此,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的关系有待进一步考察。
  三、研究展望
  (一)人格对手机依赖的作用机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从目前已有的研究状况来看,个体的人格特质和手机依赖都分别受到年龄、教育、家庭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影响,而关于这些因素对个体的人格和手机依赖关系影响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因此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关注年龄等人口学变量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因素对人格和手机依赖关系的影响,这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明确人格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前人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关系密切,但对于其内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人格与手机依赖的跨文化研究。
  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密切,但是人格特质对手机依赖的重要影响在国内还没有引起自购的重视,有关研究也相对较少。人格是影响手机依赖的重要因素,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可能在人格特质上具有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会对其手机依赖产生重要影响。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文化差异尚不明确,因此有必要通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研究来得到进一步的后续验证,并进行有关的差异比较和分析。
  参考文献:
  [1]丁维. 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14.
  [2]刘鹏.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及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4.
  [3]王珺珂. 大学生人格特质、应对方式与智能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曹静,女,硕士研究生在读,河北大学教育学院,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向:个性与社会性。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H31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1    “美丽总是使人愁”。这是沈从文的一句名言。沈从文曾感叹过:我的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近乎买椟还珠。读沈从文的湘西小说,读者容易流连于文本的美丽,却少对“美丽”生“愁”,用作家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在欣赏“故事的清新”和“文字的朴实”时,忽略了作品背后蕴藏着的“热情”与“悲痛”,然而,那些“热
期刊
【摘要】《做最好的中层》确确实实是值得一读的书,尤其作为一名中层干部要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取得突出的成就,有必要细读慢品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每一段内容和每一个案例,以切实做到消化吸收、为已所用。读罢全书,静心沉思,怎样做最好的中层,除书中介绍的应具备政治坚定、精通业务、勤奋务实、乐于奉献等品质和能力外,个人觉得最好的中层还要有识大体、顾大局的胸襟和气魄。  【关键词】识大体 顾大局 远见
期刊
【摘要】企业核心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涉及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员工个体发展以及企业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贯穿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本文将核心员工和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相结合,针对ZG燃气有限公司核心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现状,设计一个可操作方案,目的在于优化企业核心员工企业职业生涯路径,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国有天然气企业 核心员工 职业生涯管理 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C93
期刊
【摘要】本文就新疆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医疗保健价格、人口老龄化程度和医疗保障体制改革四个因素对城乡医疗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进而研究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变化规律。并对降低新疆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支出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疆地区 城乡居民 医疗保障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2    1 引言  新疆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存
期刊
摘要:潘婧在其作《抒情年代》里,以敏锐的洞察、切身的感悟、诗化的叙述以及别具一格的女性视角,在历史逐渐隐退后,遁入记忆的深渊中重返时代真实,回溯生命本源与人性本真,抒写“文革”时代里以“J”为主的一小部分青年的青春体验、情感经历与文学追求。由于其独特的叙述方法与语言特征,恰如文题所言,显露出带有年代特征的抒情色彩,与同时代写实倾向的知青文学大异其趣。由此,本文就其叙述方式入手,从虚实手法、诗画技巧
期刊
摘要:《白鹿原》中,陈忠实塑造了一系列父权制主导下的悲剧女性形象,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一位被千夫所指但实际上却是真正具有着独立完整心理人格的现代女性——田小娥。她的性格特点最为鲜明对立,因此也最具代表性,其中既有着淫荡堕落的变态复仇心理,又有着敢爱敢恨、追求自由的反叛精神。因此,本文将从“善”与“恶”的两个角度对田小娥的形象进行立体分析,进而深入探寻造成这种性格的原因以及其中留给后人的启示性意义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80后”知识型员工作为组织的新鲜血液,是组织繁荣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但是,“80后”员工的流动性过强已经成为社会焦点问题。笔者首先阐述了“80后”知识型员工和人性假设的内涵;从人性假设的视角探究“80后”知识型员工离职的原因,并针对离职提出建议。  【关键词】“80后”知识型员工 人性假设 离职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
期刊
摘要:废名是现代文学当中深受佛教禅宗思想影响的知名作家之一,吴福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当中评价废名于乱世之中执拗地采取童心视角。“执拗”这个用词深值得玩味,以废名在小说中抛开乱世纷扰、家国忧憾而我行我素地描绘一方天真无污的童心观照下的心灵净土而言,他的确是执拗的。但是如果考虑到废名的禅宗信仰,便不能简单认为废名的这种选择是“执拗”。“执拗”这个词更接近偏执的意思,它使人感到类似天津麻花的扭拧
期刊
摘要:1834年的俄国和1918年的中国,分别诞生了两部名字相同、文体相同、人物相同、风格相同的作品——《狂人日记》。鲁迅的《狂人日记》开启了中国的日记体小说的书写。而两者从主题、人物到手法比较均有加大差异,鲁迅的《狂人日记》有所继承并超越,究其深层原因是由于不同时代和国家对文化及哲学影响的差异决定了各自审美特征。  关键词:狂人日记;日记体小说美学;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自然主义作家相信决定论并且在作品中呈现生物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受自然主义文学影响,意识流作家在其作品中也对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人类的影响进行表现。遗传属性是生物决定论的主要部分。与自然主义作家的做法相似,意识流作家也经常把人物的置于某种病态之中用以突出生理因素的作用。人物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决定。  关键词:意识流;自然主义;决定论;病态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