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法优化研究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love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解决就业难等法学教育困境,适应和贯彻教育部联合中央政法委提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传统的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法亟待优化。优化的路径就是建议采用拓展式教学方法,具体看就是实现教学内容上的拓展,课程体系设计上的拓展,以及教学场地的拓展,提高学生运用民事诉讼法学相关知识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的培养,促进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
  关键词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 民事诉讼法学 教学方法 优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7.053
  University Civil Procedural Law Teaching Methods Optimization
  ——Take Excellent Law Talents Training Model for the Study Perspective
  CHANG Baolian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Law School, Xinxiang, He'nan 453007)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and other educational plight law, adap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entral Political and Law Commiss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jointly made remarkable legal talent training pla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needs to optimize the Civil Procedural Law. Optimized path is recommended to expand teaching methods, in particular, it is to realize the expansion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expand the curriculum system design, and expand teaching space,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use knowledge to solve practical civil procedure law related legal issues, strengthen law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and promote deep convergence of legal education and the legal profession.
  Key words excellent law talents training; Civil Procedure Law; teaching methods; optimization
  1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等院校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法优化之必要性
  (1)高校法学教育之困境呼唤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近年来,我国法学教育规模日益扩大,法学专业的招生人数日益增加,但法学专业的就业形式却日益严峻,人们自然而然地会得出法律人才已严重过剩的结论。实际上,在我国法律人才出现过剩仅是表面现象,真实的情况是,我国高端法律服务领域人才匮乏,我国西部地区法律人才严重不足。法科学生就业难昭示了我国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出现了问题,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2)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法的优化。民事诉讼法学既是法学专业本科阶段16门主干课程之一,又是保障和实现民事权益的程序法以及应用性、技能性、操作性很强的部门法,在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过程中,是一门必不可少的法学科目和必修课程。传统的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不能适应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所以优化和创新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法,已经变得非常现实和紧迫。对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有助于解决现在高等院校法律人才培养机制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充分发挥法学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3)现有研究之不足让进一步深化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法研究十分必要。关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探讨,目前学界主要集中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育目标设定、课程设计与教学安排方面,比如学者房沫从理念和模式方面论述了培养西部高校卓越法律人才的方案。①学者李麒、王继军、叶永禄从实践教学的角度探讨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②叶永禄主张应加大资源配置和政策支持的力度,加强法学实践性课程及内容体系的设计。③学者王晨光从法学教育目标设定、课程设计与教学安排方面探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④另外,学者崔红从行政法学教学改革的角度探讨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⑤主张从团队建设、案例教材建设、案例教学方法、模拟法庭方面进行培养。但学界立足于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法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展开探讨的不是很多。鉴于教学方法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以及作为程序法的民事诉讼法学在法学学科中的重要性,深入探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优化思路以及具体实施方案,以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法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方法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
  2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下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法之优化目标和优化原则   2.1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下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法的优化目标
  (1)强化民事诉讼法学教学中的法律职业伦理教育。(2)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的培养。(3)提高学生运用民事诉讼法学相关知识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4)促进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
  2.2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下的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法的优化原则
  (1)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优化应当遵循中央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目标。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是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适应多样化法律职业要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化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法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方法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2)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优化应当符合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本身的特点。首先,民事诉讼法学体系和内容庞大,既包括基本原理、基本制度篇,还包括程序篇。在具体讲授时需要的课时数较多。其次,民事诉讼法学在法学科目设置中属于基础性的、必不可少的科目。它属于程序法的范畴,其它民事实体法中规定的权利的实现都离不开程序法的保障。其三,民事诉讼法学虽然属于程序法的范畴,但它并不仅仅是实体法的助法,它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绝不能忽视其中基本的原理和制度的学习。其四,民事诉讼法学属于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部门法,不仅仅讲授基本理论,还讲授具体的程序运作和诉讼技术,仅仅靠理论学习难以掌握其精髓和实质,更多地需要进行具体的实习和实践活动。其五,民事诉讼法学是培养学生法律实务技能的必备学科。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关于权利救济、纠纷解决、程序运作、诉讼技能的学科,所以民事诉讼法学和法律职业主体的执业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
  3 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下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法之优化路径
  3.1 拓展式教学方法——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下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法优化路径的理性选择
  根据教育部联合中央政法委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坚持厚基础、宽口径,提高学生运用法学知识方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作为程序法的民事诉讼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民事实体法互为依存、密切联系,尤其是在分析和解决实际的法律问题时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民事诉讼法学课堂教学中绝不能只是单纯地讲授民事诉讼法学方面的知识,应当拓宽讲授范围,适时地增加其它法律部门中和民事诉讼法学有关联的知识,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思路,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法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拓展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思路
  (1)教学内容上的拓展。在教学内容上,要从程序法的讲授拓展到实体法的讲授,从理论讲授拓展到法律技能的培养,从诉讼法学专门知识的讲授拓展到法律职业伦理知识的讲授,从关注讲课质量拓展到关注学生未来就业,从诉讼法学知识的讲授拓展、渗透到社交礼仪等人文知识的讲授。(2)课程体系设计上的拓展。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从必修课程拓展到专题研究等选修课程,从理论课程拓展到案例分析研究课程,从教材知识的讲授拓展到司法考试专题知识的讲授。(3)教学场地的拓展。民事诉讼法学的教学场地不仅仅限于课堂上,应从课堂教学拓展到模拟法庭、法律援助中心、法律诊所、甚至校外实习基地等场地。
  3.3 拓展式教学方法上的具体实施
  3.3.1 民事诉讼法学必修课之拓展式教学方法
  民事诉讼法学在高校都是作为必修课来开设的,且以课堂讲授为主,但作为程序法的民事诉讼法,知识点比较散,不易抓住要点,难以理出各个制度、规则之间的联系,教师的课堂讲授易使听者产生繁琐、厌倦的的感觉,在日本有学生将民诉称为“催眠之诉”。为了克服民诉法课堂讲授带来的弊端,作为必修课的民事诉讼法应当采用拓展式教学方法。
  第一,课堂教学方法的拓展。首先,讲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可以采用启发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具体事例阐述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克服民事诉讼法学枯燥、空洞的特点。其次,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法律思维养成的专业法学教学方法。民事诉讼法中主要解决两大问题,即事实认定和法律的选择和适用,这就涉及到事实判断、价值判断、法律的解释和选择等问题。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在面对一个具体特定的案例时进行事实判断和法律的选择与适用的能力?必须采用专业的法学教学方法,比如可以采用“要件事实分析方法”“规范和事实之间的往返流转分析方法”、逻辑学中的三段论推理方法、经验判断方法、价值判断方法等。
  第二,教学内容上的拓展。首先,应将民事诉讼法学和相邻法律部门进行比较讲授。不能只讲授民事诉讼法学的知识,还应当讲解民事诉讼法学和宪法及其它部门法之间的关系,比如和民法、经济法等实体法及和刑事诉讼法、仲裁法、公证法、人民调解法等其它程序法之间的关系。因为民事诉讼法在实践中的运作不是孤立的,而是实体法和程序法双重视角下的协同运作,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间或交叉混合存在,及公证、仲裁、诉讼程序的选择适用。其次,在课堂讲授中灌输法律职业伦理知识、社交礼仪知识。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仅讲授民事诉讼法学方面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实践活动的需要,还有必要在课堂中适时讲授法律职业伦理知识、社交礼仪知识及其它人文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民诉法实践性特点的认识和了解。
  3.3.2 民事诉讼法选修课之拓展式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选修课之教学方法。在讲述关于民事诉讼法的案例分析选修课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民事诉讼法方面的案例,还应当从程序法方面的案例分析适当加以拓展,在案例中加入实体法方面的案情,让学生对既涉及实体又涉及程序的案例加以综合分析。此外,还应当从某一制度、某一程序方面的案例分析拓展到综合性的案例分析;从一审程序的案例分析拓展到包括二审、再审程序的全程性的案例分析,从普通程序的案例分析拓展到特别程序的案例分析,从学理型的案例分析拓展到司法实务型的案例分析以及司法考试中的案例分析。可以采用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设问法、辩论法、总结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具体到案例分析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也应当拓展视野和思路,将实体和程序中的分析方法融会贯通加以运用,比如在分析某个特定案例中的案件事实和所要适用的法律时,不仅要运用程序法中的“七何法”,还需要拓展运用民法中的法律关系分析方法和请求权基(下转第134页)(上接第109页)础分析方法;在分析案件中的证明对象时,不仅需要研读案情,并通过实体法找到应该适用的法律法规,还应当通过实体法中规定的要件事实,最终找到待证的要件事实。
  (2)民事诉讼专题研究选修课之教学方法。讲述作为选修课的民事诉讼专题研究,除了在内容上加以深度拓展,即将民诉法理论和原理上进行深度挖掘和知识的系统化外,在教学方法上也应当加以拓展,既可以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还可以采用提问法、启示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就某个专题、某个法条进行分析阐述等教学方法。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是因为专题研究首先需要在理论上帮助学生理清民诉法中最主要的原理和较为重要的制度和程序,使这些重要的原理和制度变得系统化、清晰化。采用提问法、启示法、小组讨论法,是为了克服专题研究理论化、抽象化和枯燥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民诉实践性选修课之教学方法。民事诉讼实践选修课主要包括模拟法庭审判和诊所教育以及司法文书,这些实践性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法律执业能力和诉讼技能,所以首选的方法应当是情景设定法、角色扮演法、辩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写作训练法等。但也不能局限于这些,应将这些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法拓展到教师设定专题法、设问法、教师指导法、教师原理点拨法以及总结归纳法等,以发挥教师在实践课中的导演角色,以免使学生失去了方向。
  注释
  ① 房沫.西部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探索——以广西大学法学教育为例.高教论坛,2013.4(4).
  ② 李麒,王继军.实践教学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国高等教育,2012(24).
  ③ 叶永禄.论法学实践教学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育——有感于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3.5.26(3).
  ④ 王晨光.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法学教育目标设定、课程设计与教学安排刍议.中国大学教学,2013(3).
  ⑤ 崔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与行政法学教学改革.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其他文献
摘 要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社会哲学中被作为一个基本问题长久争论,其在社会学中被具体化为“行动与社会结构的关系”问题,这个“基本问题”是社会学这门学科存在的依据,本文试图用社会学“基本问题”的视角去理解马克斯·韦伯社会学的主要思想。  关键词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基本问题” 马斯克·韦伯  中图分类号:B5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
期刊
摘 要 从教育学的角度审视“教师”这一人类职业而形成的观念可以称为“师道观”,对此,自古以来,中西方的教育学家都给出了深刻的认识。比较教育学认为,比较不是简单的两两比对,而是找出差异中的联系。韩愈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随着全球化、教育现代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教育也必须走向世界。西方国家对于教师职业的新认识,也可以和我们中国的传统师道观互相融合,为新世纪我们重新认识教师角色提
期刊
摘 要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培养高质量精英人才的关键,因此研究生导师聘任制度的规范和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浙江大学医学院在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审核、管理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探索和实践,以期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研究生导师的质量,从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 研究生导师 研究生培养 招生资格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 本研究通过对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小磨滩小学两校高年级学生的访谈和调查,了解城乡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实际现状,并以不同心理的相关变量为依据,深入探究小学生使用手机造成的心理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引导策略,可为学校和家长的相关管理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 小学生 使用手机 心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
期刊
摘 要 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热点。文章着重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针对高职教学中“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行业标准的高职“教学做训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详细阐述了该模式的前提保障条件和具体实施流程。  关键词 行业标准 高职教育 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 班级安全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一线战场,把班级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才能确保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稳定。本文总结了我院在班级安全管理工作方面的一些经验与做法,并就下一步如何加强和改进班级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 班级安全管理 经验总结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
期刊
摘 要 就业指导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定位和职涯规划至关重要,现在高职类院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并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高职期间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缺乏实效性。笔者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针对目前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不足,从改革和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机制;畅通就业信息渠道和创新学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三个方面开展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提出探讨。  关
期刊
Abstract The rich and distinctive cultural connotations in Yuanqu poems pose great challenges to translators. Translators have always been faced with the problem that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propert
期刊
摘 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推进了外语教学改革的步伐。本文以商务基础日语课程教学为例,从教学实施的多个环节阐述多媒体以及信息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并就教学信息化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提出几点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多媒体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
期刊
摘 要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以教育人、引导人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其工作难度较大,想优化教学目标,就必须有效结合时代特点,革新教学思路。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更为迅猛,传播渠道更为广泛,因此想要有效开展思政工作,就需要有效结合互联网特点,革新思政工作思路。本文拟从互联网时代特点入手,结合思政工作开展新要求,以网络政工为切入点,探索思政工作开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 网络政工 革新思路 思政工作  中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