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一壶老酒

来源 :躬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diantiff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绵长的乡村日子拉长了岁月的时光,使农家的生活变得悠长与旷远,仿佛原野上那遥远的地平线。村头谁家的一座小院,漫不经心地打一道黄土墙,墙上栽一溜狼牙草。春天的时候,狼牙草汲天地精华,鲜鲜亮亮地活了,而且有汁有味,厚厚的叶片就弄出藻样的脉络,仿佛黄土墙上晾晒的是一盏盏叠成金字塔样的蓝田美玉。远远望去,那墙就有些金璧翠瓦的气派,让路过的旅人禁不住地猜了又猜,揣摩着里面该装着怎样的人家。
  堂屋三间,青砖墙皮,偏那房顶是秋天打草时一根根精选出的黄麦草缮的。那草被铡刀齐齐剪了,一层压一层从房檐码上去,风吹不进,雨打不透,愁得做巢的雀儿整天在房顶瞎喳喳,只好把一枚枚带着花斑的籽儿下在树洞里,出出进进不知添了多少麻烦。
  迎着院门,种一丛寒暑皆绿的青竹,晨起的日头梳妆,顺便用多余的胭脂把淡淡的竹影描在粉白的影壁上,竹枝摇曳,着实成一幅现代手段弄出的水墨画。郑板桥见了,不知又会吟出什么样的诗句,若是再钤上他的几方印章,怕是一件连玉皇大帝都眼馋的宝物了。谁家的男女嘴角起了火疮,吃药打针都压不住,突然想起这丛青竹,趁着下田的工夫,顺手捋几把叶尖上挂着水珠的叶儿,回家在茶壶里焖了,不消一袋烟时间,茶水就氤氲了淡淡的清香,有了碧绿的颜色,斟在细瓷碗里,连碗儿都给染了,比得村前那口幽蓝的池塘荡着羞愧的涟漪,让口角喷出火炮的男女偏就舍不得喝了。直到茶水凉透了,竹子的清香敛进水里,那些嘴角长火疮的男女才闭眼一阵牛饮,再去树荫下的石台上打一个盹,火就去了大半。
  屋门院门是用不知经了几世的椿木板做的,虽历多年的风雨,吃进木质的黑亮的油漆还在,让描成大红牙边的门框衬了,整个门就富态得不行,让人想起昔年响彻了半条街的婚庆的唢呐和一对穿着大红大绿绣花鞋的新人。俗话说:“红男绿女。”男人结婚也是兴穿绣花鞋的,必是新娘闺房的手艺。知道这鞋要给姑爷拜天地穿,新娘缝鞋帮时就有意收了两针,让站在香案前的新郎好一会提不上小了半指的婚鞋。路就走得东倒西歪,真个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了。新娘一边抿嘴偷笑,一边心疼得不行,坐在洞房的床上着急得东张西望,后悔不该听了隔壁嫂子的鬼话。门里门外,出出进进的一对新人生儿育女,日子便偷偷地在他们的眼角描出一道道的鱼尾纹,染白了他们的青丝。但油漆浸过的木门却依旧结实,在每天清晨黄昏的开闭中哼出一支支曲子。有了慧根的人就听出长短不一的咏叹,努力把日子过得滋润。
  门前的小路一头连着小院一头连着田野,经常会有你追我赶的风顺着小路跑进院来,好奇地把水桶、锅盖、井绳和挂在檐下的一辫辫大蒜、一串串辣椒扯得乱晃,有时还偷跑一件晾在绳子上的花衣裳,大概试试不合身,又调皮地挂在墙角的石榴树上了。也有迷路或偷食的野兔跑进院来,东藏西躲的,猫在井台边月季花丛里瞅主人吃饭、看电视,然后趁人不注意,急急地叼起一块食物。如此天长地久,田野上的兔子就臃肿了身子,崽儿就生得勤快起来。在它们看来,那一头挑着村庄一头挑著田野的小路,那土墙草房木门的小院,是蕴了十足的魅力的,只是那门上的对联看花了它们的眼睛,浓酣的笔墨写着:
  德积百年元气厚,
  书读三代圣人多。
  二
  除了传宗接代,农人总是把耕种之事当作一壶最醇的老酒。种子下了地,就盼望着快点破土萌芽。性急的人便每天早晚跑到田野上,这里扒扒,那里抠抠,又风风火火地跑进村里,报告种子在地下的消息:吐芽芽了,白生生的一点;扎根了,细细的一个须儿。出土了!嫩黄的针芽上顶着一个圆圆的水珠儿……
  在氤氲着高梁酒地瓜酒的村子里,每天每时都有来自田野的消息。终于,连那些一向疏于出门、只在门口晒太阳、在大街上追风的老人们也沉不住气了,嘴里喷着酒香,吆东喝西,蹒跚着脚步,你牵我拉向田野走去。田野上是空旷的,一层薄薄的雾笼在地皮上,仿佛粗心的村姑丢下的缦纱!田野上是悠远的,一条垄沟从脚下向远方伸延去,一直没入天地相连处;田野上是多情的,一畦苗儿这头牵着一个村庄,那头连着一个村庄,看得见对面村子袅袅升起的炊烟,听得清鸡鸣狗叫。田间小路上,一群吹吹打打的人马簇拥走过,那是谁家的小女出嫁了。昨天还是为一根红头绳哭鼻子的小人儿,怎么转眼成了大姑娘呢?走在田野上的老人们唏嘘再三,想起自己年轻时的好日子,一面瞅着庄稼,一面念叨出不知传了几世的谚语:“种庄稼一季子,娶媳妇一辈子呀!”蓦然间,他们与拔节抽叶的庄稼就有了一种母子般的情分,如同看到许多年前的自己,昨天还如青柿子一样的后生,转眼两鬓染霜,感叹人生的短促,向往天地的久长。想这脚下的田野,一辈又一辈人的耕种,变的只是沦海桑田和季节,不变的永远是大地,是对一代一代人的养育,心里便有了淡淡的伤感,亦有了对庄稼和后代的期盼,就一遍又一遍地教导儿孙:“人混地一时,地混人一季,可要把庄稼种好哇!”一季好的庄稼,牵挂着长辈们的心事,连着一户人家殷实的日子呢!
  一粒种子变成了一株庄稼,一地种子变成了一地庄稼。空旷的田野一日比一日充盈。一场雨,一场风,一场轰鸣的雷电,田野变得壮实、富有、财大气粗,她偷空儿养了一地的狐儿、兔儿、鼠儿,还有啁啾叽喳的雀儿,她笑眯眯地瞅着那些农人在庄稼的穗头上扎了红红绿绿的彩条,在地里扎上头戴各种奇怪的帽子、手拿各种兵器的草人,又笑眯眯地看着那些雀儿在农人的叫喊声和突兀而起的爆竹声中,惊恐地从一块地飞到另一块地,翅膀如同一扇迎风飞转的风车。
  在农人们畅饮一杯杯老酒的时光里,庄稼在大地上努力舒展着腰肢,枝蔓覆盖了每一条垄沟,挤窄了每一条阡陌,像一个舞台,演绎着一个又一个让人心动的故事。一位思春的姑娘到田野上追风,窄窄的庄稼道上与一位翩翩少年相逢,躲又没处躲,干脆就攀谈起来,结果都做着同一个梦。于是,在一个月明星疏之夜,他们拨开被庄稼挤严的村路,越过田野,鸟一样飞走了,地头上留一封请风儿捎给父母的信笺。村上的人跟恋爱男女和新婚小夫妻开玩笑,不说亲嘴儿,相好儿,开口就说:“还不钻庄稼棵儿?”每天,田野里不知有多少台好戏上场。   一天午后,村头纳凉的农人突然从田野吹来的风中闻到一股芳香,于是,他们在呼吸和连天带地的喷嚏声中,猛地发现庄稼成熟了!这种撩人的芳香不是地瓜的,不是高粱的,不是玉米的,更不是花生大豆的,而是深藏在庄稼地某一个角落的瓜果的!它总是谜一样地躲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独自伸蔓、开花、结果,然后悄然成熟,最终放出持续不断的芳香。它躲过了鼠啮鸟啄,躲过了每天穿梭在田野上农人的眼睛,它像一个召唤,一个提示,把庄稼成熟的喜讯和应该收获的消息传达给农人。它总是在收获庄稼时,奉献给躬身俯地的劳作者。它饱满甜蜜的肉汁让口干舌燥的收获者迅速解渴充饥,使疲劳顿消。
  收获过的田野又恢复了悠远、沉寂,让人们看到了地那边的村庄,猜度着那些村子里人家的日子,该是与我们有着一样的喜悦与无奈吧?田野连着的村庄以外,该有着怎样的人家,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一丛人马匆匆走过田野,他们仰头远望的姿态,该又是怎样的一些向往呢?
  田野,在翻卷的犁浪中,一埂一埂蹙起了眉頭,像一个不朽的思想者……
  三
  据说,父亲一次能饮三大碗高粱酒不醉,像喝水一样。他20多岁的时候有一次到镇上赶集,路过一个打麦场时,干渴难耐,正好一群打场的男女围在一块饮酒,父亲就想讨一碗酒喝。不料,却遭到拒绝。这很大程度地刺伤了父亲年轻的自尊。当他在集上卖掉一挑子瓜干后往回赶时,见那家麦场上无人,便恶作剧般地抱起三百多斤的大碌碡,放到路旁的一个粗大的槐树权上。那家麦场的主人经多方打听,知道是我年轻气盛的父亲所为,又因是自家拒绝给路人酒喝所致,一为崇敬,二为自惭,便备了好酒好菜,邀我父亲赴宴。然而,我父亲一没渴酒,二没喝茶,走到树下只一膀子,便把碌碡从树杈上撞了下来。
  据说,父亲在40岁以前,膀大身宽,非常的孔武,肩上能扛三百斤东西不打颤,是周围村上有名的铁脊梁。因为体格的健壮,使他逞强好胜的牛脾气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村上有一户姓卢的人家,孤儿寡母,住在村东的破庙里,周围村上有几个不安分守己的光棍,时常绿着眼打卢家的主意。有天夜里,父亲刚与几位邻居喝完酒,便听到破庙里传出“救命”的叫喊,凭着酒胆,他赤手空拳如虎步过涧一样蹿了出去。原来,有邻村的三个无赖深更半夜破门而入,把卢家不足10岁的儿子用绳捆了,嘴里掖一块烂布,又把卢家寡妇扒得浑身一丝不挂,欲作兽行。父亲见状,给了每个无赖一个巴掌,直打得他们满地找牙,诅咒发誓从此改邪归正,给父亲磕了三个响头后,落荒而逃。父亲救了卢家孤儿寡母一命后,为防后患,又摊家收份子钱,在村内给卢家盖了两间草房。当这对卢家母子在家里摆上上好的高梁酒请父亲时,一向好酒的父亲头一次滴酒未沾。
  然而,当我记事时,父亲的熊腰虎背没有了,为人啧啧称道的“铁脊梁”也已经驼成一条弧线。只有宽宽的背景中,才可依稀看到过去的雄壮。
  父亲临死前的晚上,对围他而坐的邻居们说:“入柩时,别忘了往棺材里放酒。”他,至死也没忘记带走一壶家乡人自酿的老酒。
其他文献
长篇小说《幸福就在不远处》(以下简称《幸》)(团结出版社出版),是南阳籍作家魏蕴晓最近推出的一部长篇新作。这书名朴实、蕴藉而充满诗意,细细咀嚼品尝,实在是有思、有学、有情、有品、有味。封面清雅可人,大气而温馨,散发着文学艺术的芬芳幽香。  无须讳言,在物欲横流的年代,婚姻家庭可能因为平庸世俗变了色调,而在极易受到诱惑和挫折的关键时刻,更因为脆弱易逝而必须自我救赎,因此才凸显出更强烈的思想张力,从而
期刊
第一次看见黑白黄三花猫,是前年六月的一个傍晚。它正在我楼前的车子棚顶上给孩子喂食。两个孩子,估计有一个半月左右,一个纯白我称之为小白,一个头上有点灰色我称之为花头。三花侧卧着身子,任凭小白、花头在怀里尽情吸吮着乳汁,还不时用嘴巴在孩子全身舔舐,幸福,陶醉!我为这娘仨相依相偎、甜蜜的亲情所感动。邻居告诉我,这只流浪猫,在这附近溜达有一段时间了。哦,又是流浪猫。此前,我已救助了不少的流浪猫,但都是一只
期刊
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一整天,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抬眼望去,看到东一堆西一堆的雪,被风吹得漫无边际,不禁“扑哧”一笑,狗肉将军张宗昌真有才呀,筛石灰呀筛石灰,这一句寻常人还真想不出来。  黄昏临近,对面密密麻麻的鸽子笼正被次第点亮,昏黄的街灯如老妪,颤巍巍地耷拉着幽深的脖子。  道牙上停满了车辆,猛一看,清一色的白。精品超市的霓虹闪烁,扎眼地亮堂。一个穿红色工装的超市收票员,不时地探头探脑向外张望,
期刊
雾气迷蒙的早上,城市里的街道上到处都是急匆匆的行人,天长日久的,看得双眼乃至心都麻木了。  人最怕麻木,心一旦麻木,生活便麻木,至此,余生可如何是好?  看向远方雾霭重重的河面,以及河面上同样灰苍苍的桥,突然想放下手头上的一切,去河边走走。停下车子,从河边的滨河大道上拾级而下,穿过青、黄、红色彩斑斓的树林,至河边时,竟有片刻的恍惚。  河面一如既往地宽阔着,河对岸拔地而起,尚未封顶的几座高楼,迎着
期刊
一  孙君梁先生是位律师,律师在当下是风生水起的职业,但近些年他却有点“不务正业”,跨界爱上了时下不被人们看好的写作,这自然是有点让人匪夷所思了。然而人各有志,写作虽不被人看好,但他喜爱,他愿入瓮,你讲一百个理由,他一句话,我就好这一口,也就噎得你无话可说。  自然,这是我的臆说,以孙君梁先生的性格,决计是不会这样说的,即如是说,那话语也必定是很含蓄的,定然不会如此生硬。  其实,写作在中国的历史
期刊
父亲和母亲都已经去世三年。2017年11月初八是父亲三周年的祭日,姊妹兄弟都回去给父母添坟烧纸,感觉很快,一晃就三个年头了。每次想起父亲,就是他微笑的面容,他以前就是这样子,和谁都是微笑着说话。  父亲是一名教师。在我小的时候,他经常不在家,只是每个星期天回来一次,所以对父亲了解的也很少,他对我们管教的也不多,只记得从小就是妈妈拉扯我们姐姐和兄弟6个长大的。在小的时候,我们姐妹几个都是从小在外婆家
期刊
噩耗的尾音,拉长了  午后,阴郁的天空  落一场飘雪的乡愁  耳边,长江与黄河的涛声  唤醒落叶对根的倾诉  用眺望搭起那座回家的桥上  苍苍白发,拄着拐杖  风雨兼程,亲手把  一张张邮票和一张张  船票,烧在娘的坟前  等待,尝尽坎坷  在盲人的另一只眼里  熊熊燃烧的火焰  照亮了夜行人的江湖  在茫茫的风雪中  提笔心底的明媚  落笔期待已久的春天  启程,赶往故乡的春天  看看天,看看远
期刊
从来没有这样心情激动,  从来没有这样充满豪情,  从来没有这样备受鼓舞,  从来没有这样热血沸腾。  总书记十九大的报告啊,  似冲锋号角、指路明灯,  带领十三亿人以崭新风貌,  踏上新时代风景的新征程。  奔跑的脚步啊绝不停留,  因坚如磐石的信念在胸。  擂响新使命的战鼓,  聆听新时代的歌声,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期刊
致南阳  南北气候在这里相拥  物华天宝在这里汇聚  珍禽异木在这里集合  天下英才在这里聚集  这是一个形似大碗的盆地  纳古烁今,藏风聚气  古今多少名人  在这里神奇孕育  往来多少故事  从这里向四方传递  姜子牙在这里诞生  辅佐文王为八百年不衰的  周朝奠基  百里奚从这里出游  谋划了大秦帝国的统一  刘秀自这里起兵  推翻王莽将大汉延续  孔明从这里启程  促成了鼎立的三国格局  
期刊
柴米油盐酱醋茶,酿造出丰富多彩的人间生活。  茶虽排在最后一项,但对我来说,它是我每天生活中的第一位。  我喜爱喝茶,一天至少要泡两次,就像我抽烟一样,瘾大着呢!  每天清晨,第一件事就是独享清茶。老伴起床后,为我烧好一瓶开水,洗净玻璃茶杯,拿出茶叶罐,一一摆放在阳台的小茶几上,然后才转身去伺弄早餐,这已是我们多年的生活习惯了。  喝茶多年的我,却不懂茶文化,不知品,却能饮,却也饮出个子丑寅卯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