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评估——基于全国7省农户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来源 :管理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结农村人居环境3年整治行动治理经验、分析治理政策作用机理、评估整治行动实施效果,有助于新一轮“提升五年行动”的顺利落实.在理论分析环境政策工具激励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治理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全国7省1450余农户面板数据,从户厕使用、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三方面系统描述了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趋势和现状,并采用工具变量—固定效应模型定量评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施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 表明,综合使用给农户发放补贴、政府直接投入公共环境设施和建立公共设施管护制度(如收费制度)等政策工具,有效地提升了农户的卫生厕所使用、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等人居环境指标,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推力.尽管整治行动初见成效,但仍存在人居环境地区不均衡、发展不充分等问题.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本文提出了建立健全人居环境治理长效机制的具体建议.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税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显著成效,发挥了税收在激励企业创新、促进节能环保、调节收入分配、推动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实践表明,我国税制改革的成功在于坚持党的领导,正确处理了我国国情与国际镜鉴的关系,采取了“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尽管如此,我国税制改革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企业创新水平及节能环保水平仍存在不足、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对外开放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等.“十四五”时期我国应完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制度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完善消费税、资源
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民营企业依赖非正式制度实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奇迹”的重要支撑.在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是:非正式制度能否长期支持企业发展?本文从企业社会资本与研发创新的角度出发展开研究.首先,理论推导表明,尽管孤立视角下社会资本投资能帮助企业争取稀缺资源而有利于研发创新,但由于稀缺资源的供给是相对固定的,全局视角下企业将相互挤出而形成负和博弈均衡,说明依赖社会资本并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策.基于理论推导假说,本文使用私营企业调查数据进行检验发现,企业社会资本投资强度对研发投
2020年我国已实现教育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已高于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然而,教育公平,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公平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针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优质教育资源垄断、市场化教育扩张和教育功利化倾向等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优质教育资源积聚和市场化教育相互强化产生的累积效应,以及基础教育不公平在社会稳定、人口结构和发展潜力等方面引发的经济社会后果,并从教育资源分配、影子教育约束和教育评价3个方面给出改善劣势累积效应,实现基础教育公平的可行途径和对策.
传统企业借助数字平台的赋能可以缓解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技术能力和资源不足的约束,但是其作为生态参与者又面临“如何依附平台趁势升级、却又不丧失自主性”的两难困境.本文通过对设计企业洛可可集团和钉钉平台协同升级的案例研究,构建生态参与者借助平台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依附式升级”模型.研究发现,生态参与者采用“依附式升级”战略包括互融、共生、自主3个阶段;参与者通过与平台企业可视化、可重组的数字化行为,逐步实现效率提升、业务增长和生态构建;参与者与平台企业间的互补和依赖关系的平衡与演化是推动数字化进程的内生动力.
本文以统计对比和复杂网络分析的视角,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背景下我国民族八省区外贸发展水平及其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社团划分深入考察民族地区贸易发展变化并解释“一带一路”倡议是否以及如何发挥作用.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文章运用加权极值优化算法讨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民族地区外贸发展在全国省际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变化,分别选取2001~2018年的18年和2013~2018年的6年进出口贸易数据计算两种概念、两种时间维度下的外贸依存度以及调整后的余弦相似度,最终以社团划分的方式刻画民族省份对外贸易及与我国其他
本文首先从经济学视角探讨大数据给经济学实证研究所带来的范式变革,包括从理性经济人到非完全理性经济人,从孤立的经济人到互相关联的社会经济人,从代表性经济人到异质性经济主体,以及从经济分析到经济社会活动的系统分析.然后,从方法论视角讨论大数据给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所带来的变革,包括从模型驱动到数据驱动,从参数不确定性到模型不确定性,从无偏估计到有偏估计,从低维建模到高维建模,从低频数据到高频甚至实时数据,从结构化数据到非结构化数据,从传统结构化数据到新型结构化数据,以及从人工分析到智能分析等.大数据引起的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