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三大行动”实现科技与经济零距离对接

来源 :科技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ldk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通州区科委以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科教兴区”、“科教兴农”战略为目标,以全市科技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大行动”为契机,让科技进入通州区经济建设主战场,实现科技与区域经济建设的零距离对接。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形成科技进入经济的对接平台。
  以往科技进入经济的主体是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并延续下来的各级推广机构,如今面对市场经济已很难适应。为使科技成为经济的载体,通州科委会同有关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意见并被政府采纳,形成了《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打造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改革创新的5条原则:整合全区科技资源提高科技服务水平;提高面向意识,为新时期农业和乡镇企业发展提供科学预测、科学分析和依据;强化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由外延增长向内涵挖掘提供科技支撑;加强引导,帮助农民提高科技素质和依靠意识;放开搞活,为农业跨越式发展提供长效保障机制。为此,通州区科委首先放开搞活直属的区生产力促进中心,让它在体制创新和运行中发挥中介和纽带作用,即:依托“引擎行动”,组织和促进产学研结合,培育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推进“涌泉行动”,引进和发挥首都科技资源的溢出效益;打造通州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提高资源共享能力;集聚人才智力资源,提高通州区科技创新能力、储备能力、转化能力。并在科技与经济之间发挥“四沟通”的作用,即:沟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科技部门,部门与部门,企业与市场之间对科技的需求与供给,充分发挥科技中介作用,并已先后在这四个方面沟通成功6个合作项目和一批市场信息。二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建立健全通州区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体系,覆盖全部乡镇和重点村及企业。三是强化经济合作组织的科技服务职能,促进农民学技术、用技术。目前在全区推广观赏鱼产业协会以鑫淼观赏鱼中心为技术依托,把实行科、产、研、销一体化的经验,以其带动全区191个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成为上靠科技部门,下传千家万户的民营技术经济组织。同时还选择10个各具特色的农业区域建立相应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5个行业性农民技术培训基地,让广大农民在实践中学习实用技术。
  ——借助“涌泉行动”,加速技术引进与成果转化,改造传统产业。
  针对本区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和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需要,通州区科委会同农口有关部门积极引进、筛选适合通州区种植的优良品种,以及无公害类农产品的生物技术、设施栽培技术、农产品采后处理与加工储藏技术、物流配送技术、农村信息化技术等,为通州区业已形成的蔬菜、林果花卉、养殖三大农业主导产业的技术更新注入了后劲。通州区科委与市农科院信息所合作开发建设“北京郊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创新平台”已成为通州区特色产业发展与参与市场竞争的信息桥梁。在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方面,利用“星火计划”及其有关政策,通过“涌泉行动”引进9项市级星火项目,实现产值38245万元,利税4296万元,节创汇72万美元,开发新产品89种,引进人才279人,培训星火技术人员516人,对促进企业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还引进一批与新城区建设密切相关的环境修复技术,如城市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引进实施已见成效,可望在全市推广。
  ——促进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优势对通州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溢出效益。
  通州区科委在推进“三大行动”中全面贯彻“面向、依靠”方针,激励和调动产学研三方面的积极性和密切结合的亲和力。2004年上半年,全区新发展民营科技企业7家,注册资金总额7179万元,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2家。截至目前,全区共有民营科技企业107家,从业人员总数6322人;高新技术企业27家,从业人员总数4295人。随着这次民营科技企业的进驻,为通州区引进了人才和技术,辐射带动了一批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
  ——以人为本,面向基层,开创地方科技工作新局面。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在基层。服务“三农”是地方科委的重要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心下移、提高城乡经济发展能力的需要。为此,通州区科委党组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组织全委人员深入开展“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创建活动,不断提高领导和职员的思想觉悟、更新观念,树立面向基层、服务“三农”的理念和作风。
其他文献
阐明空间数据挖掘与GIS集成的优越性,分析空间数据挖掘与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区别,介绍面向对象技术对空间数据挖掘和空间数据挖掘的常用算法,在此基础上介绍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挖掘工具及应用。
在分析数字航空影像辐射信息的基础上,针对数字航空像片的特点,探讨对数字航空影像进行匀光和匀色处理的技术方法,以及实现批量化处理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