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成“精”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z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年,上海有个叫沈京似的“吃货”,变着花样搜罗山珍海味、奇馐异馔,竟把祖上留下来的丰厚家业吃了个精光。后来,这个不名一文的沈京似只好到人才市场去应聘工作。负责招聘的人问他有何特长,他低着头,不敢看人家的眼睛。人家再追问:“你到底会什么呀?”“吃货”一急,脱口而出:“我……我只会吃……”负责招聘的人把沈京似推到一边:“呸,一边去!谁不会吃!”沈京似在人才市场转了个遍,也没有人愿意招纳他。
  “吃货”也会有春天。后来有人把沈京似的故事当笑话说给了陈毅市长听,陈毅市长就问:“这人的嘴刁不刁呢?”“可刁着呢!炖汤欠了一分钟他都能尝出来,他只要闻一闻,就知道是哪些食材制作的……”陈毅市长笑道:“那也是个人才了,就让他到上海国际大酒店专门品菜吧。”这个“吃货”一到上海国际大酒店,酒店饭菜的质量就大幅度提高了。为啥呢?他一走进厨房就是挑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而且说出来的话都在点子上,你还不得不服,把那些大厨逼得半夜里起来研究菜谱。后来,上海国际大酒店菜的品质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与沈京似的那张“百年不遇”的刁嘴着实分不开。
  上海国际大酒店后来给沈京似开出的月工资是两百多元,在当时可是相当高的工资了,与专家教授一个级别。20世纪60年代,沈京似还根据自己对吃喝的深刻体验,主持编辑了《菜谱集锦》一书,曾多次再版,是广泛运用于上海和全国各地宾馆的教材。作为烹饪界公认的权威,他被誉为“沪上第一美食家”。
  人生不是“木桶”,不必面面俱到、全面发展。一件事,如果把它做“精”、做“绝”,这便是竞争力。决定你人生高度的,其实是你所持的那一块长板。
其他文献
研究了过时效温度(室温~500℃)对超高强低碳冷轧双相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过时效温度升高,马氏体发生分解,抗拉强度呈现下降的趋势;且在回火过程中,晶粒呈现出明显的长大
传统工艺退火处理后的合金低碳钢焊丝ER110S,在后续的拉拔加工中,加工硬化导致经常断丝;金相分析发现,退火后的原材料组织中存在大量不连续分布的贝氏体组织和弥散分布的碳化物。
台湾一家店名叫“小器”,老板说,就只做小餐具,小碗、小锅铲……很受欢迎。老板钟情自己的小,也很有勇气承认自己的小,这种小本身就是一种大气。  你是否记得《核舟记》里的核舟,虽小如拇指,然而其中却别有天地,另藏乾坤,苏轼、黄庭坚、佛印各个栩栩如生,其雕刻之奇巧,细节之精细,令人叹为观止。  器虽小,然而小中见大。  老聃曾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中国手工业自古享誉世界,丝绸、陶瓷远销海外,虽是小
陈谠是南宋颇负盛名的书法家,且位至兵部侍郎,一生乐善好施,时刻牵挂家乡人民。有一年,福建莆田、仙游一带发生了災荒,政府虽然开仓放粮,却杯水车薪,不少人做好了讨饭的准备。  恰在这时,有家寺庙打报告欲修建一座高大气派的佛塔,衙门里为此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反对者认为想尽一切办法救灾安民,才是当务之急,万不能再去做别的事情。双方僵持不下,反对的一方便委派代表将此事禀报在朝廷做大官的陈谠。使者见到陈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