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血管化游离髂骨移植血供重建的动物实验研究

来源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000c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非血管化游离髂骨移植血供重建的时间和规律,探讨血供和新骨生成的关系.方法:选用杂种犬6只,造成一侧下颌骨2.5 cm全层骨缺损,自体游离髂骨移植.术后1、2、4月摄X线片、行下牙槽动脉血管造影后处死动物,明胶墨汁颈总动脉灌注.标本作组织学观察,行微血管记数.结果:术后1月:移植骨大部分被吸收,网状骨小梁增生,骨间隙内大量微血管新生.术后2月:植骨区大部分为新生骨所占据,新生骨小梁粗大,新生血管数目增多.X线示移植区低密度影.术后4月:新生骨基本矿化成熟,新生血管数目下降.X线示移植区高密度影.6例血管造影均未见下牙槽动脉再通.结论:非血管化游离髂骨移植新生血管术后1月开始大量增生,2月时数目最多,4月时趋于正常水平.新骨的生长是以微血管为中心,以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两种方式多生长点成骨.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介绍振动脂肪抽吸技术的操作要点以及962例患者的临床体会。方法:运用肿胀麻醉技术进行手术部位浸润后,应用振动吸脂机器进行脂肪抽吸和塑型。结果:962例患者脂肪抽吸量为100~4500ml,其中4例患者发生皮下血清肿,经局部穿刺排液,加压包扎后吸收;3例发生切口延迟愈合;无1例发生局部皮肤坏死.全部患者均获得较明显的吸脂塑型效果,吸脂后术区皮肤均有一定程度的回缩。结论:与传统的吸脂术相比,振动
目的 探索异基因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MSCT)对难治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取相关供体(母亲)的骨髓,体外扩增,输注细胞数(MSC)≥1×106/kg.选择难治性SLE患者进行
目的 探索医院工勤人员管理模式.方法 成立临床支持中心,运用法约尔的管理原则,将各科工勤人员集中管理,统筹调度,统一安排.结果 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服务成本.结论 运用法约尔的管理原则能对临床支持中心实施科学管理。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食管鳞癌手术切除及活检标本90例,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其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 癌组织、癌旁组织与相应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SP70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8%(79/90)、15.0%(3/20)和13.3%(2/15),食管鳞癌组织HSP70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1),提示HSP70可能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手术后呼吸衰竭的气道管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23例手术后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配合采用呼吸系统监测、注重气道湿化、拔除气管时插管的程序、辅助排痰、雾化吸入、肺部体疗、重视口腔护理等气道管理方法.结果 通过有效的气道管理,使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气道管理方法全方面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预见性护理程序组20例,与过去常规护理方法组24例为对照,在移植过程中,以预见性护理程序为导向,实施责任制护理.结果 预见性护理程序组采取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使移植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预见性护理程序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秩序地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最佳护理服务,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或减轻
目的 探讨冠脉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对358例冠脉介入术后出现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者进行观察分析,监测其生命体征,观察创口有无渗血、血肿,制定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观察单.结果 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15.4%,局部血肿发生率9.2%.结论 护理人员的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是保证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保留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育功能是可行的.药物治疗以孕激素为主,孕激素受体阳性的内膜癌患者对孕激素反应较好,各种孕激素的疗效无差异.宫腔镜电切术结合孕激素治疗优于单纯孕激素治疗;辅助生殖技术也日益得到重视.内膜癌患者生育后以切除子宫为宜,放疗或化疗的疗效不明确。
目的 观察Ⅲb期及Ⅳ期小细胞肺癌(SCLC)及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特点,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免疫学特点.方法 选择TNM分期为Ⅲb期和Ⅳ期的肺癌患者,分别按照SCLC、NSCLC分为两组,采取静脉血标本,用Th1、Th2细胞因子标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