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果的那些传闻,是真是假?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FFFA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简介 2014年4期有
  关于水果,流传着许多说法,例如有些不能吃太多,有些不能空腹吃,有些不能与酒同吃……其所述危害常令老百姓战战兢兢,吃个水果也三思而后行。究竟水果的这些传闻靠不靠谱,是真有其事,还是危言耸听?
  传闻1:食用荔枝过多,易致低血糖
  专家评述:传闻是真
  食用荔枝过多易致低血糖的确切原理并不十分清楚,但有研究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荔枝中的糖以果糖为主,大量进食后血中果糖刺激胰岛B细胞迅速释放大量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代谢,从而降低血糖水平。②一些人大量进食荔枝后会导致低血糖,从而引起荔枝病。将荔枝病的发病区与非病区所产荔枝相比较发现,前者亮氨酸的含量为每百克364.9毫克,后者为159.4毫克,因此认为亮氨酸可能是荔枝病的致病物质之一。③根据荔枝产区的儿童荔枝病发病特点分析,过多食用荔枝后会明显影响食欲,导致食量减少或厌食,使能量及糖类摄取不足,从而诱发低血糖。
  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荔枝病,患病时有何特点?广西荔枝产区某医院对同年荔枝收获季节发病的71例儿童患者分析发现:患病年龄为2~10岁的儿童,年龄越小,患病概率越高;患病前连日大量进食荔枝者,每天进食1000~2000克不等;发病前1~2天几乎或完全不食粥饭;所有患儿均为凌晨3~9时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出汗、四肢湿冷或大汗淋漓、无力、抽搐、昏迷等,也可伴发热、呕吐等;患儿血糖水平均低于2.2毫摩尔/升,部分检测到血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
  不过大家也不必因此害怕吃荔枝或同类水果。通常情况下,食用数颗或约200克的荔枝并不会发生荔枝病。而至目前为止,也尚未发现过量食用其他水果可致低血糖的现象。
  传闻2:食用未经盐水浸泡的菠萝易中毒
  专家评述:依情况而定
  很多人都会将菠萝在盐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再食用,认为可以去除菠萝中的涩味、口舌麻木感,并去除其所含的毒素。菠萝是否需用盐水泡过才能吃,主要根据菠萝的品种、产地、成熟度及个人情况而定。
  菠萝在生长成熟过程中除了产生各种营养素外,也会产生如菠萝香、有机酸、菠萝蛋白酶等物质。菠萝的涩味源自其含有的某些有机酸,如草酸、鞣酸(单宁酸)等。口舌麻木感是因为菠萝中有一种有毒蛋白质分解酶——菠萝蛋白酶,空口直接接触会使口舌有麻木、刺痛等感觉,摄入过量会出现头晕、腹痛不适等症状,由于其本质是蛋白质,故有人食用或接触后可能产生过敏现象。菠萝的有机酸、蛋白酶含量与其成熟度有关,越不成熟的菠萝,含量越高,口感也差。如八成熟的菠萝的蛋白酶含量为0.4%,成熟菠萝为0.3%。而在菠萝生产、销售的过程中,果农们为了便于长途运输、减少销售损失,往往会将只有七八成熟的菠萝采摘上市,这类菠萝用盐水泡过后,可大大减少有机酸和蛋白酶的含量,使味道变甜,口感更脆。需要注意的是,盐水对菠萝蛋白酶没有灭活(破坏)作用,因而泡过盐水后的菠萝,虽会减少菠萝蛋白酶的含量,但并不能完全去除,故对菠萝过敏的人,同样会过敏。
  生活中,如果食用十分成熟或某些改良品种的菠萝,即便不用盐水浸泡,口感也同样好。少数人会用热水浸泡或将菠萝煮着吃,虽然涩感明显改善,但甜味变淡,菠萝蛋白酶基本被破坏。
  传闻3:香蕉、山楂等水果不能空腹吃
  专家评述:空腹食用方法不当是关键
  关于许多水果不能空腹食用的传闻主要包括食用后可能导致胃石症、胃病,以及血中某种营养素异常等。比较常见的例子是空腹食用山楂等会伤胃,还有香蕉空腹吃易引起高镁血症。其实,许多水果能否空腹食用都是相对而非绝对。
  柿子等空腹食用方法不当易产生胃石症 一些果胶或纤维、单宁酸(鞣酸)含量较高的水果,如柿子、山楂、黑枣、番石榴、石榴、葡萄、无花果、苹果等,若空腹食用方法不当,较易产生胃石症。主要发病原理是果胶、粗纤维、单宁酸、食物蛋白质等在空腹时食用,易在酸度极高的胃液作用下形成多种成分混杂在一起的凝块,随着时间推移,凝块可积聚并逐渐增大,质地变坚硬。胃石症的发生并非单纯与空腹时进食某种水果有关,更为关键的是与进食量、水果的成熟度、食用时是否去除果皮果核以及是否嚼碎有关,同时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在诸多水果中以空腹食用柿子所致的胃石症居首,其次为山楂、黑枣等。在胃液高酸环境下,柿子食团易发生凝块,若同时加入白酒混合其中,则凝块硬度增加。
  酸味重的水果对胃黏膜有刺激 某些本身酸味较重或成熟度较差时有较浓酸味的水果,如橘子、山楂、葡萄、菠萝、苹果、提子、酸枣、(酸味)黄皮果、刺梨、猕猴桃、桃子、李子、布丁、杏等,空腹吃对胃黏膜有一定刺激,导致胃酸增加,出现胃反酸、不适等症,特别是有胃病的人,可使胃病加重。故无胃病者空腹应少吃,有胃病者应避免空腹食用。
  空腹食香蕉不太可能导致血镁增高 通常情况下,不必过分担心食用水果引起血中某种营养素水平异常。传闻的空腹食用香蕉可致血镁增高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香蕉中的镁含量并不高,每百克可食部分为43毫克,比日常用来作早餐(可视为空腹食用)的炒花生仁(176毫克)、莲子干(242毫克)、黄豆(199毫克)、绿豆(125毫克)等低得多。此外,食物镁的吸收率随摄入量和人体镁的营养水平而发生变化,当膳食摄入镁过多或人体镁的营养水平富足时,肠道对镁的吸收率也就自然降低,同时镁的代谢(如排泄)加速,不太可能因一次摄入高镁食物而致血镁水平急剧升高。所以,健康成年人可以空腹吃香蕉。如患有某种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果糖不耐受等,应在临床医师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食用。
  传闻4:榴莲 酒=砒霜
  专家评述:纯属误传
  这一传闻源自一则网络消息:一小伙子在泰国旅游时吃了很多榴莲,加之饮酒,结果引发心脏病猝死。之后便流传榴莲加酒可能导致酒精中毒,诱发休克或死亡。这类暴饮暴食或醉酒猝死的新闻并不罕见,如果恰巧在猝死前曾经食用过某些食物,就会有人将死因归罪于生活中广为流传而又毫无科学依据的“食物相克”之说。这则“榴莲 酒=砒霜”的报道正是“食物相克”在老百姓中误传的“推手”。
  只要不存在食品安全及个体对某种食物过敏等问题,任何食物的适量摄取与搭配都不会对人体产生所谓的中毒或致死。日常生活中,酒与榴莲同时食用者大有人在,若真能导致中毒或死亡,早已家喻户晓。即便榴莲中的硫化物可以导致乙醛脱氢酶活性降低,充其量也就使人易醉酒而已。况且,榴莲中含有大量硫化物的说法并不成立。硫化物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含硫氨基酸,如蛋氨酸、胱氨酸。榴莲中的含硫氨基酸含量极少,每百克不到3毫克,不足每百克大米(约300毫克)和小麦面粉(约400毫克)的百分之一。既然大米等谷类食物与酒同食相安无事,榴莲又怎会引起中毒或死亡?因此,硫化物降低人体乙醛脱氢酶活性的说法不能自圆其说。而且一直以来,榴莲产区的居民都有制作榴莲酒的习惯,谣言再次不攻自破。
其他文献
专家简介  王建华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济南市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等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尤其对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坏疽、甲亢的治疗有独到之处。  专家门诊:周二、周四全天  生活实例  病例1 刘大妈有十多年的糖尿病史,平常一直正规服用降糖药,血糖控制良好。前不久,她参加了一次某保健品公司举办的健康讲座,会上,讲者先是大谈降糖
山药,为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的藤本植物,植株地下生长的肉质块根就是我们日常所见的山药,一般呈长细条状。不同品种的山药,粗细和长短各不相同。  山药,既是餐桌上的美味,又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材,在历代本草中,均被视为补虚佳品、食疗上品,已列入我国卫生部公布的食药两用名录中。  缓缓地补益,多多的营养成分  中医认为,山药对人体的补益作用有着独特之处,即作用和缓、不寒不热,既补气又养阴,且补而不滞、滋而不
从茶到茶多酚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在中国被誉为“国饮”。茶养生源远流长,当家度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体现了茶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二战时期,日本科学家发现,原子弹爆炸后很多人相继死去,有一部分人却存活下来,详细调查后发现,这些幸存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常年喝茶。看来,在那时人们就知道茶对健康有保健作用。  60多年前,科学家们围绕茶叶展开了全面、彻底的研究,又发现了
从这位读者所摄照片判断,所种的枸杞树应是枸杞家族中最常见的种——枸杞。那么读者所问:作为食用的枸杞,该在哪个年龄段采摘食用呢?  待枸杞红如玛瑙,便可采摘  枸杞属于茄科植物,枝条上常有尖锐的刺,卵状椭圆形的小叶片单个排列在茎枝上,或者几个集成一簇。花朵跟茄子花、辣椒花有几分类似,只是小一些。淡紫色的5个花瓣,下部联合在一起,上部呈辐射状展开,叫做辐状花冠。  待花谢了,卵形或长圆形的小浆果就一天
谈到斑,很多人都不陌生,为什么有些人年纪轻轻就长斑,而有些人活到70~80岁,脸上身上一点斑也没有,看着也舒服。斑究竟喜欢在哪些人身上落户呢?  一 斑的落户对象  1.30岁的职场人士  长期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过度疲劳者,加上不良习惯如抽烟、喝酒、熬夜等原因,使机体代谢功能下降,抗氧化能力降低,自我修复能力下降,引起色素沉着,脸上身上出现斑。  2. 怀孕妇女  怀孕以后,胎盘分泌雄、孕激素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节,而这些疾病又往往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由于高血压发病机制复杂,在高血压标准化治疗的同时,除考虑患者的血压水平及危险分级外,还要考虑到每个患者是否伴有靶器官损害,制定因人而异的治疗计划。    标准化治疗必不可少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治疗目的是通过降压治疗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因此,如果只注
学生时代,无论是课堂上用眼卫生的教育,还是老师、家长叮嘱一定要认真对待的课间眼保健操,都让保护眼睛成为我们从小就建立的观念。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如今“小眼镜”“大眼镜”越来越多,令人好奇、推陈出新的科技产品使我们的眼睛除了睡觉,很难有休息的时间。而这从小就应或已培养的好习惯随着时代的改变渐渐被忽略,甚至不知不觉走入误区……  误区一:光线亮有利于阅读  专家评析:许多家长、学生都明白暗光下阅读对眼睛
保健功能  中医认为,巴旦木具有安神、健脑、明目、益肾、生精、润肺、润肠,健胃等功效,对心悸、喘咳、腰膝酸软、阳痿、尿频等病症有食疗作用。现代医学发现,巴旦木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对防治高血压、神经衰弱、皮肤过敏、气管炎、小儿佝偻病等有一定的作用。儿童食用,可促进大脑发育;老年人食用,既安神又健脑,对老年性脑萎缩、老年痴呆有预防作用。巴旦木富含维生素E和类黄酮,有抗自由基、延缓衰老
专家简介  刘芳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副组长、糖尿病神经并发症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和足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擅长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和足病、垂体瘤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五上午  糖尿病足病特需门诊:周二下午 
早在2000多年前,古代医家在医典《内经》中就有心病“冬重夏轻”的规律性总结:“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这一规律性总结反映了中医学“天人合一”思想。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有不少病症,如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等也具有在冬季病情加重的现象。这些心血管病症也属于“冬病”,同样可通过“夏治”而减轻冬季加重。  “心病”冬病夏治原则  1.夏养心火 中医学理认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