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第一支雷达部队纪事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perorn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5月27日,十里洋场上海解放了。人民欢欣鼓舞,庆祝胜利。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反动集团不甘心失败,扬言要派空军飞机炸烂上海,让共产党接管一个没有电、没有水,一片黑暗的上海。果然,没过多久,国民党空军的飞机就不断地对市区、吴淞口和沿海、沿江一带进行轰炸骚扰,搅得人心惶惶。
  
  组建第一支雷达队
  
  为加强上海的防空,7月份,华东野战军第九兵团司令部兼淞沪警备司令部成立了防空处,负责筹划上海市的城市防空建设,并与上海公安局等部门联合成立了上海市防空治安委员会,共同组织指挥上海防空作战和人民防空。为了及时取得空袭情报,从接收国民党遗留的十多部破旧雷达中,挑选了两部较好的,稍加整修后,架设在提篮桥附近安国路的一幢六层楼上,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专门负责对空警戒的雷达队。我军第一支雷达队诞生了。
  与此同时,在浦东市区建立了七八个目力观察哨,观察窜入的敌机;把华东军区仅有的几个高射炮分队调到上海,组成对空火力,保卫发电厂、自来水厂、火车站等重要目标;驻在市区的警卫部队在所辖区域内,选择高层楼房,架设高射机枪,以对付俯冲轰炸、扫射的敌机;同时建立了防空警报、灯火管制、消防救护等人民防空组织。尽管这样,上海的防空力量还是比较薄弱,敌机的轰炸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
  1950年2月6日,國民党空军先后出动各型飞机17架窜入市区,投弹60余枚,对上海市电力公司、闸北和沪南发电厂、自来水厂进行疯狂轰炸,炸死炸伤1400余人,炸毁房屋2000余间,发电厂、自来水厂遭到严重破坏,以致造成上海市断水断电,城市秩序一度混乱,暗藏的敌人乘机造谣惑众,奸商哄抬物价,给上海的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很大的困难和危险。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二·六”轰炸。
  这次空袭,由于雷达发现不了飞机,目力观察哨观测距离过近,敌机飞临市区上空,部队才施放空袭警报,市民当然来不及疏散隐蔽;而对空火力仓促射击,对敌机构不成威胁。为了加强上海防空的情报保障,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指示:立即抽调交通大学电机系四年级部分学生,前往华东军区淞沪警备司令部防空处安国路雷达队进行突击学习,尽快掌握雷达操作技术。
  陈毅的指示是2月16日上午传达到交大的。交大的党总支委员会与校领导研究决定,把这一任务交给电机系电信组毕业班的团支部。当天下午3点左右,21名学生即整装乘车赴防空处报到。当晚,雷达队队长沈庭正就把他们领到雷达工作室,介绍雷达的组成、性能和操作方法。然后让大家熟悉机器,进行开关机和测定目标坐标等基本操作练习。与此同时,指导员同3名团支部委员研究确定将21名同志编成7个战斗值班小组,次日上午,开始轮流进行昼夜值班。
  就这样,这批大学毕业生,从领受任务到参加战斗值班,还不到24小时,便成了我军历史上第一代有着大学学历的雷达操纵员。
  
  请专家为雷达治“毛病”
  
  开始上机值班的头几天,没有敌机空袭上海。表面看起来,机器工作还“正常”。偶尔出点小毛病,都是插头、面板开关接触不好之类的一般故障。头两次还找队长来排除,很快他们也会了。当时谁也没有怀疑自己面前的这部雷达竟发现不了飞机。
  没过几天,国民党飞机差不多每天都来空袭上海。地面观察哨用肉眼也能看到的飞机,雷达却发现不了。防空处的领导很着急,每天都要问:“怎么样,能尽快使雷达发现敌机吗?”沈庭正在原来的几名技术人员中是技术最好的,可每次也总是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大家虽然学过无线电原理,有的同志还看过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出版的《雷达原理》一书的部分内容,但这些都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在到雷达队之前,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的雷达是什么样子。工作才几天,怎么敢保证能很快“治好”这难度很大的雷达的“毛病”呢!
  事后来看,四式雷达的结构还是比较简单的。如果时间许可的话,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他们是可以治好这个“毛病”,使它正常工作的。但是,当时的形势不允许拖延时间。早一天治好机器的“毛病”,就多一份赢得防空作战胜利的机会。
  因此,团支部委员同两名党员经过认真研究后,决定坦诚地向领导说明,按21位同志目前的技术水平,要很快使机器恢复正常工作的确没有把握,建议到外面请专家来“诊治”。领导采纳了他们的意见。首先请来3位从事无线电工作的教授、工程师,都没有解决问题。后来听说交大的讲师蒋大宗,抗日战争期间在缅甸战场远征军中服役时搞过雷达。蒋大宗是交大无线电实验课的老师,学生们便把他请来。蒋看过机器工作情况后,根据雷达架在六层楼顶没有固定回波的现象,初步判断可能是收发系统没有调好,建议请上海国际无线电台总工程师钱尚平来“会诊”一下。防空处当即派车把钱接到雷达队。钱尚平听了机器工作情况的介绍,并观察现场之后,作出明确判断,机器的“病因”是发射接收系统失调(即发射机的工作频率与接收机的工作频率不一致)。在钱尚平和蒋大宗的具体指导下,雷达队员们对发射、接收系统反复进行仔细检查与调整,显示器荧光屏上终于出现了近距离固定回波。这固定回波可非同寻常,它标志着我军第一支雷达队从这天起真正能担负起对空情报保障任务。
  
  雷达初现脉冲回波
  
  固定回波调出后,大家的情绪都很高。但是,雷达上出现固定回波,是不是真的就能“看见”飞机?防空处首长脑子里仍有疑虑,大家心中也在嘀咕。
  1950年3月20日上午9时,是我军雷达兵史上值得铭记的时刻。当时的值班操纵员石松年、计燕华发现显示器荧光屏上250公里处(方位东南)突然冒出一个微弱的尖峰,且在慢慢地移动,幅度逐渐变大。虽然他们从没有见过飞机回波是啥样子,但凭着直觉判定这是来袭的敌机,立即向指挥室报告:“敌机!”紧接着通报了敌机的距离、方位。指挥室的同志开始还半信半疑。防空处处长刘光远随即来到显示器工作室。当他亲自看到回波越来越近时,完全相信这是来袭的敌机,便果断地下了决心:命令高射炮部队,组织起强大的火力网,保卫上海重要目标的安全。
  不一会儿,陆续收到地面监视哨的报告,先是听见飞机声,尔后看到了飞机。指挥室的同志再也不怀疑了,刘光远则一直守在显示器旁。
  根据目力观察,敌机的轰炸目标的确是闸北电厂。这天虽然没有击落敌机,但由于雷达队提供了远方情报,高炮部队已有准备,射击及时,火力又猛,敌机不敢低飞,还未接近目标就扔掉炸弹仓皇逃去。闸北电厂安然无恙。第二天,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郭化若来到雷达队,对他们的工作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
  
  误判“敌机”一场虚惊
  
  为了加强上海的防空力量,1950年2月中苏达成协议,由苏联防空军巴基斯基中将率领的驱逐机(即歼击机)团、探照灯团、雷达部队组成的混合集团军先后来沪协助我军担负上海地区的防空任务。在3月下旬驱逐机飞抵上海的前一天,防空处领导给雷达队全体人员作了紧急动员,要求严密进行对空监视,防止国民党飞机袭击机场,影响苏军驱逐机安全着陆。
  苏军驱逐机飞到常州附近上空时,就被我们的雷达发现了。当友机飞过苏州上空时,显示器荧光屏上在上海东南方向40多公里处突然出现了回波。值班操纵员立即把这个情况当作“敌机”报告给指挥室。指挥室和雷达工作室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苏军指挥所得知此情况后,命令其驱逐机在就地上空盘旋待命。当时荧光屏上显示的回波有种奇特现象:友机飞近,“敌机”也飞近;友机盘旋,“敌机”也盘旋。两者距雷达的远近完全一样,只是方位相反。指挥室命令上海东南沿海附近的地面监视哨严密观察。可是从荧光屏上来看,“敌机”已飞临陆地上空,但所有监视哨都报告没有发现任何来袭敌机的迹象。当确实证明无敌机时,友机才降落在上海机场。这时“敌机”回波也消失了。
  一场虚惊虽然过去了,但当时对这种奇特现象谁也难以解释。事后有的同志带着这个问题查找有关书籍,总算有了答案:原来荧光屏上的“敌机”回波,是雷达尾波瓣探测到友机时产生的。今天来看,发生这样的误判自然是幼稚可笑的。但不要忘记当时的历史背景:这是我军刚组建不久的第一支雷达队,无任何经验可借鉴,一切都要在实战中去摸索。
  这次误判发生后,一些同志更加注意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弄清楚了有关“四式”雷达尾波瓣的一些问题。“四式”雷达天线消除向后辐射电波的装置是简单的半波振子,效果较差,因而形成较大的尾波瓣。在发射频率偏离中心工作频率较多时,尾波瓣就更大。几天之后,他们重新调整了发射机,使之尽可能工作在中心频率上,以减小尾波瓣,并且测出了雷达的实际水平辐射波瓣图。不久,队员陈辅伦还根据“四式”雷达的威力系数、工作波长与天线高度,算出了雷达的垂直探测波瓣图,并用它来估计飞机的飞行高度。真是吃一堑,长一智。这时,大家对该雷达的性能越来越熟悉了。
  
  打下B—24欢庆胜利
  
  苏军驻上海的防空部队仅有1个雷达营,装备有10部Ⅱ—3A型雷达。这种雷达的最远探测距离为150公里,对提供远方情报保障显然有困难。因此,苏军派遣1名情报军官、l名标图员、l名电话员常驻我安国路雷达队,负责将该队发现的远方情报及时通报给苏军上海虹桥指挥所。
  1950年5月11日,夜幕降临上海,劳累了一天的市民们正准备休息。敌机凭借黑夜的掩护贼头贼脑地向上海方向偷袭,在离上海上空200多公里处就被我安国路的雷达发现了。由于远方情报保障及时,给防空作战部队赢得了足够的战斗准备时间,加上苏军雷达站提供的中近距情报连续,引导准确,巴基斯基部队的驱逐机立刻起飞升空,进入待战空域。敌机做梦也没有想到,一进入上海领空,就被严阵以待的巴基斯基探照灯部队照中,敌飞行员被强烈的光柱照得眼花缭乱,便使出全身解数,东拐西扭,妄图避开雪亮的“利剑”,但探照灯手们凭借着娴熟的技术和果断的意志,照中不放。这时,敌机进入了我高炮火力射击的范围,我军高炮战士抓住战机,猛烈射击,与此同时,苏军驱逐机也由待战空域进入敌机尾后,同时进行了射击,将来袭的l架B一24型轰炸机击落,敌机当即起火爆炸,坠毁于浦东塘桥镇,时间在当晚21点左右。
  空战时,平静的上海城,突然间飞机声、枪炮声四起,震惊了市民,人们纷纷跑出来“观战”,茫茫的夜空,探照灯光束、高射炮与驱逐机发射的炮弹曳光,交相辉映,十分壯观。当市民们亲眼看到敌机在浦东上空坠落时,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
  1950年5月下旬,雷达队划归上海防空司令部电讯营建制,编为第一中队。防空处委托上海交通大学办的雷达集训队的第一期学员也结业了,由他们接替了雷达操纵员的工作。第一批大学毕业生操纵员全都改为专门从事雷达维修工作的技术员,除有1位转业到地方工作之外,其他的同志先后分配到华东、华北、东北、中南各区,在以后的战斗生活中,成为我军扩建雷达部队的技术业务骨干。
  责任编辑 晏蔚青
其他文献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埃文斯·卡尔逊数次来到中国,并在抗战初期对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他先后见到了朱德、任弼时和左权等领导人,也会见了刘伯承、林彪、聂荣臻、徐向前、薄一波、陈赓、陈锡联、徐海东等八路军将领。毛泽东、邓小平的坦诚相见,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朱将军,我可以断言,您是世界上最朴素的将军!”   1937年12月,卡尔逊冒着凛冽的寒风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增长形势也在不断的改变。国有资产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资产产权运营形势直接决定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局势。积极探索我国
当我们的资料越来越多,硬盘已经存放不下时,您可以考虑购买刻录器喔!将一些历史性的资料(不会再异动更改了,例如图片、文库等)把它刻录起来,让硬盘瘦瘦身,需要使用的时候,再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2年10月3日至8日,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小源召开全体会议,史称“宁都会议”。对于这次会议,毛泽东一直以来都是耿耿于怀并曾多次提起。1964年,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就曾谈道:“宁都会议后,啥人也不理我,就剩我一个孤家寡人。我说,有一个菩萨,本来很灵,但被扔到茅坑里去,搞得很臭。后来,在长征中间,我们举行了一次会议,叫遵义会议,我这个臭的菩萨,才开始香了起来。”应该说,从宁都会议到遵义会议之间的这段
在现代食业管理中,企业内部考核的实施,不仅会起到对员工的约束和激励作用,还会在提升企业整体素质,修正管理行为和程序,持续改进上起到助推作用。一个有效的管理层考核,好比一助推
文章结合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和经验,从教材的选取、实验设计、授课方式等方面论述了该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方法。
初创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的孔凤春新专卖店在杭州西湖大道开幕,并且入驻杭州百货大楼。与此同时,在杭城女性中一个有关“零拷”白玉霜、珍珠霜的话题持续发酵,不仅奶奶级的顾客
本文将结合我国创新社会管理、新形势下更加密切联系群众的新特点、谈石油企业而并且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全局出发对工会建设进行思考。文章分四个部分组成:一是服务意识;二
广西从1998年开始实施新闻发布制度,是全国较早开展新闻发布工作的省(区)之一。文章从广西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实践概况出发,探讨广西新闻发布制度与全国其他各省(区)政府新闻发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