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立法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大多数的公司都是以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成立的,而实践中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除名纠纷频频发生,当前研究公司法学的学者们却对这个问题并未倾注许多精力。国内对于股东除名问题的研究尚处在一般性层面,还没有成果专门对除名程序、除名决议、除名之诉等细节性问题做系统性的针对性研究。可以说,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问题是当前实务界一大难题。
  关键词: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除名权;除名事由;除名程序
  一、股东除名的界定
  对于股东除名如何界定,不同学者有着不一样的观点。所以在讨论股东除名制度之前,请让我们先对它的概念作一个浅析与统一。许多学者虽然对股东除名有着不一样的表述界定,但是其被除名股东的被动性,股东除名的程序性和除名事由的确定性都有着共同之处。结合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笔者认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可以定义为: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如个别股东发生特定的除名事由,公司有权通过股东会决议,强制解除该股东与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并合理处置被除名股东股权的行为。
  二、我国股东除名的现状
  (一)我国股东除名的现状分析
  我国最早出现出名制度是在1988年,当时发布了一条规定,合营一方如果不能在约定期限内缴付缴清出资,视为放弃合营企业权利并退出企业。
  公司想要正常运转,不仅需要独立面对其所需要承担的问题和责任,并且要有为了保护公司利益一致对外的力量,才能长久屹立不倒。
  最初,是由于公司利益受到损害,除名制度才得以问世。如果这种利益的损害不加以阻止,公司利益将得到更大的损害。而且若一个公司股东之间的关系不够和谐,那公司的发展道路也将出现风险与阻碍。所以公司股东除名制度的出现是必然的,是公司体制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当违法或违反约定的股东被除名,和谐的股东会对于公司做出更好的决议和发展和实施是有着绝对有益的影响的。
  随着时代发展,有限公司除名制度的力量影响日渐增多,但其适用范围过于狭隘,其独特的优势无法得到更多发挥,限制了这一有力制度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将除名制度的范围扩大,为公司制度的发展开辟有力道路。
  我国对于除名制度的引入与研究并没有多久,但其他法律为其提供了许多理论依据,其中包括合同解除等为除名制度的实施有着重要影响。同时我们也可通过比较借鉴国外相关法律,来完善我国的除名制度。我认为,在除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上,我们要实践理论相结合,让实践和理论相互影响、互相激励、少走弯路,走的更长更稳更远。
  (二)我国股东除名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一,关于除名的适用范围过窄。我国法律对于除名仅对未出资或抽逃出资的股东情形做出了相关规定。而这个适用范围相比德国等其他国家来讲则过于狭窄了。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问题浮现水面,使得公司的利益损害问题与不好的公司氛围问题等越来越多,严重阻碍了公司的发展,其中也有许多除了因未出资或抽逃出资等问题以外的除名原因出现,所以现在国内的除名适用范围已经不能满足国内需要,需要进一步的扩大与研究。
  第二,国内法律只简单说明了股东会除名的方法与形式,但对于司法机构可以在什么时候行驶除名权等问题并未说明清楚,这方面相关法律需要完善。
  第三,国内法律只对除名的行为和对象做出了规定,却并没有规定其具体的问题和操作方法,使得许多除名問题漏洞百出,公司除名制度在许多问题解决上无法适用,因此对于除名制度的具体法律规范的完善是很有必要的。
  三、完善我国股东除名的具体建议
  笔者建议可完善国内立法,在公司法中作出相关规定。
  第一,应扩大使用主体范围。第二,应扩大除名事由范围。第三,应具体研究规范除名程序。其中参加股东除名股东会决议的参与人员与表决方式等需要作出明确规定,并加以规范与监督。第四,明细除名后的后果与影响。最后公司应当对被除名股东做出相应的补偿,双方协商一致按约定补偿,若双方无法协商一致,按该股东实际缴纳的出资比例确定合理的补偿数额。
  四、结语
  随着经济增长,我国的有限责任公司也日益增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的需要与重要性也日渐显现。但在我国法律当中,关于公司股东除名的相关法律与解释却几乎为零,这不仅阻碍了股东除名制度的发展,更使我国的有限责任公司在出现股东会除名事由时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公司的权益受不到保障,严重阻碍了公司与我国相关体制制度发展的进程。因此股东除名制度的完善时不可待且势不可挡。
  参考文献:
  [1]刘俊海.《公司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李建伟.《公司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甘培忠.《企业与公司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4]杨君仁.《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股与除名》.神州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第17页.
  [5]韩少滢.《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5月.
  [6]邵璐.《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研究》.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6年6月.
  [7]陈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研究》.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6月.
  [8]吴徳成.《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除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9期.
  [9]杜景林,卢湛译.《德国商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赫磊.《公司股东除名制度适用中的法律问题研究》.法律适用,2012.
  [11]刘宏渭.《商法总则基本问题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其他文献
张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非常重视人之道德教育。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他提出了一系列对于当代德育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德育基本方法、德育施教方法和德育受教方
该文综述了新生儿期美乐托宁(melatonin)的分泌特点,美乐托宁对新生儿的保护作用如对脑白质损伤的修复作用、新生儿败血症和窒息时抗自由基氧化作用等,并分析了母体因素和光
摘 要:从信息学的角度,阐述了学术期刊的功能,提出了信息学框架下学术期刊评价的质量观,同时构建了基于印刷型与电子型的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代表基础学科、医学和工程技术这三大类的物理学类期刊、医科大学学报类期刊和机械工程类期刊进行了实证研究,由此验证了学术期刊信息学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设置的合理性。  关键词:信息学;学术期刊;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作为海商法中最为古老的法律制度,共同海损为航海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让航海各方利益得到保障。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共同海损行为,然后对共同海损的法律制度进行了研究,从共
不安抗辩权是兼有抗辩权与形成权性质的复合性权利,它赋予先履行债务当事人在抗辩的法定事由出现时有“中止履行”和“合同解除”的权力.它不仅具有延缓抗辩,同时还具有消灭
“无行为即无犯罪即无刑罚”这一法律格言深入人心,但是经过深入探讨研究,刑法学界仍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为学说,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刑法学的正常发展.本文对国内的危害行为说
摘 要:在我国审判体系当中,庭审独任制正逐步扩展至二审,这种扩大趋势具有内在正当性,符合审判组织的内在规律。基于此,本文就庭审独任制适用范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庭审独任制适用范围扩大的保障措施,包括保证法官独立、防止法官独裁、设置司法辅助人员等。  关键词:庭审独任制;适用范围;法官独立  在法庭审判当中,合議制与独任制是两种基本的审判组织形式,一直以来,独任制仅运用在一审案件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