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研发 促进新农村建设

来源 :科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fa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普遍应用,也就是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的发展已经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没有农业信息化,就没有农业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农业信息技术成果的研发,为实现农业信息化提供了前提。只有通过信息和知识,及时、准确、有效地获取、处理、传播和应用,把农业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农民手中,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信息化,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升级,才能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因此,加大农业信息技术研究成果的研发工作,对于有效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科研生产管理水平以及农业市场流通效率、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信息技术研究的政策基础
  
  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历届省领导都十分重视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工作,尤其是“九五”以来,成立了以分管省长为组长的省农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山东省“十五”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发展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把农业信息化放到了全省农业科研工作的主要位置。去年,出台了《山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指出了加快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产业的步伐是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着重强调了农业信息科学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作为一项重点学科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多年来,在国家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有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星火计划及省科技攻关计划等在内的一大批农业信息技术研究项目在山东省开展和实施。经过多年努力工作,山东省的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农业信息技术攻关研究、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建设、农业信息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初步建立起了全省的数字农业体系框架,农业信息技术示范应用覆盖面不断扩大,为创建创新型省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农业信息技术研究现状
  
  近年来,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信息中心作为重点依托单位,先后实施了20余项国家级和省级重大农业信息技术研究项目,其中包括:国家863课题“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一山东示范区”、“设施农业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国家攻关课题“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示范一山东示范区”,国家星火课题“山东省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与示范应用”、山东省攻关课题“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等等,均圆满完成了项目规定的指标和任务,并在生产上进行了成功应用和示范,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在研项目有:国家星火课题“山东省星火‘110’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日光温室智能化监控、自动化管理精准生产技术平台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和“数字化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等。
  2001-2003年,通过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一山东示范区”等项目的实施,先后开发完成了山东省小麦智能化管理决策系统与主要作物、果树、蔬菜生态平衡施肥决策系统等一批专家系统,并进行了试验与示范,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农业生产决策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经济效益显著。在2003年12月瑞士日内瓦举行的世界信息峰会上,“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获得世界信息峰会大奖。该奖项的获得标志着我国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缩小数字鸿沟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和好评。
  2004-2005年,在863专家组和总课题组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山东省农科院信息中心开展了国家863“设施农业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并于2005年10月顺利通过了由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本项目在烟台建立了10亩紫苏数字化生产核心示范基地,完成了温室环境自动采集控制系统的研发及传感器的组装配套。研制开发了紫苏栽培专家系统,建立紫苏栽培知识规则100余条,同时建立了紫苏栽培专业数据库,进一步增强了专家系统的机理性。开发完成了紫苏的生长模拟模型,并通过与专家系统和自动监控系统进行集成,最终建立起了紫苏的数字化生产技术体系。
  通过这些重大项目的研究实施和示范应用,在实际生产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今年,中国农科院依托山东省农科院信息中心建立了“中国农科院黄淮海数字农业研究中心”,为山东省数字农业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建设情况
  
  自“九五”以来,山东省的农业信息数据资源建设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开发建设了一大批实用性强、种类齐全的农业科技信息数据资源,包括农业专业数据库、农业专家系统、多媒体课件、信息网站等。专业数据库几乎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包括科技成果、农业专家、土壤肥料、作物品种、实用技术、市场信息、,政策法规、农业企业、加工技术、植保数据、气候气象等,且配有专职信息管理人员,定期将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加工。
  2003年,山东省农科院信息中心成立了山东农业电视台(网络版),通过互联网为基层提供农业视频节目点播以及在线直播节目。农业电视台根据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制作了相当数量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内容涉及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课件形式多样化,包括PPT、SWF、AVI、VCD等格式,课件总数目达到1500余个,现存有各类农业视频节目资源达10000余分钟,每年制作节目超过1000分种,成为宣传农业科技知识的宝库。目前,农业电视台主要通过网络点播和光盘刻录两种方式将各类课件资源送到农民手中。
  由山东省农科院主办的山东农业科技信息网于2000年12月正式开通,经过数次改版升级,已成为全省传播农业科技信息的中心网站。另外,还先后建设和开通了山东星火计划网、山东智能农业网、山东蔬菜网、山东农业电视台等多个专业网。山东农业信息网侧重农业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的搜集和应用,并与山东省公共信息网络交换平台、农业部的中国农业信息网实现了专线互联。农业信息技术集成与应用效果
  作为从事农业信息技术研究的龙头单位,山东省农科院信息中心先后主持国家级、省级农业信息技术研究项目20余项。通过项目研究,中心建设了多个省级农业科技网站,建成了科技成果、实用技术、农业专家等十余个大型农业专业数据库,制作完成了220余个农业多媒体课件,开发了番茄、黄瓜、西瓜、大白菜等多个实用性很强的农业专家系统。依托自身强大的技术实力,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软件产品,并先后在省内建立了一大批农业信息化技术推广基地和示范区,形成了完善的推广网络,为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为总结和整理山东省自“九五”以来在农业信息技术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山东省农科院信息中心通过分 析、挖掘农业专家系统、农业数据库系统、农业网站系统、农业企业管理系统等多种农业信息系统内部和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应用系统集成技术将其有机地融为一体,开发建立了智能化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在烟台、威海、潍坊、东营、济宁等地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应用。该平台采用三层体系结构和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技术,实现了远程智能决策服务,集成了省、市、县三级的分布异构数据,实现了信息共享,建立了多媒体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和农业企业信息管理和应用系统,实现了农业决策信息服务、农业数据库服务、网络和多媒体信息服务以及农业应用程序服务的有机集成,同时也实现了Web浏览、电话语音、手机短信等多种信息获取方式的有机集成。该平台系统于2006年12月被评为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经过多年的科研工作实践,获得众多科研成果的同时,还获得技术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证书6个。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学科带头人,逐步形成了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的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和推广队伍。
  
  五、农业信息技术研发思路与工作重点
  
  “十一五”是山东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把握机遇,自我加压,继续扎实有效地做好农业信息技术的科研创新工作,与此同时,着力加强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使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大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强信息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发挥信息技术在改造提升传统农业进程中的重大作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撑。主要工作重点是:
  1、扎实有效地建立起全省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经过省、市、县、乡各级指挥中心的努力下,在做好示范市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在全省推广农业科技“110”(全省统一号码:96288)工作,使农业科技科技“110”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最大限度地为全省农业生产、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2、利用人工智能与自动控制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环境数字化实时监控方面的技术集成与应用。
  3、研制和开发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生长发育数学模型,并结合3S技术开展农业空间信息的研究、不同尺度农业空间信息的衔接和集成、农业信息的空间决策、时空演变和预测等方面的研究与示范推广。
  4、构建全省农业信息共享和推广应用平台,与国家农业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对接,并利用电话语音技术和媒体融合技术为农业信息服务终端提供多渠道和实时的信息服务。
  5、对农产品生产进行全程的数字化管理,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通过信息技术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和优质。
  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既要注重发挥农业信息技术研究的基础作用,又要加快建立全省科技信息服务的推广体系,增加农业信息推广的资金投入和智力投入,特别要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为农业信息化工作创造良好环境,为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业务和设备的种类以及数量的增加,网络的运维和管理难度和风险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应用面向服务的架构、业务流程管理、人工智能等多项关键技术、构建了包括六大功能模块网络体系结构,体现了智能化网络的自动化、规则化、模型化的特点,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移动通信网络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网络维护 智能化生产效率 统一平台    一、优质通信网络助力山东移动大发展    山
哈尔滨人都喜欢篮球运动,这在当地有很深的基础。这其中青少年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也是篮球,因为不仅能让青少年通过篮球运动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和运动习惯,还能提高黑龙江省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