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的点滴做法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好奇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在教学实践中永远流行。物理实验中的奇幻现象,会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很浓厚的学习兴趣,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能激发他们努力探索物理奥秘的强烈求知欲望。因而,物理实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真正做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避免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倾向。
  例如,刚开始上第一节物理课时,我没有泛泛的去讲,而是给学生演示了初中物理几个有趣的实验,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把物理世界绚丽多彩的第一印象呈现出来,拓展学生求知的视野,我演示的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中,我把一个透明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盖住,问学生如果老师倒过来会怎样,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水会洒出来,结果杯子里的水没洒,学生睁大了眼睛,杯子里的水不流下来的现象即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我又做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验找一个漏斗,拿一个乒乓球放在漏斗下问老师松手会怎样,学生回答会掉下来,那我对着漏斗吹气乒乓球会不会掉下来,结果乒乓球没有掉下来,这样利用小实验事来说明物理上的问题,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感到自己生活在自然科学之中,周围到处存在在着物理知识,增强了亲切感,易使他们接受知识和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研究周围的事物。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强化演示实验,启迪思维,培养探究能力
  实验时教师可以先做演示,再作分析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学中我总擅于利用从演示实验的现象中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
  例如,探究“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冬天早上的大雾,房屋上的霜,北方树枝上的冰花;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冰”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还有,进行电功率的教学时,教师可先做演示,将“220V,25W”“220V,60W”的两只灯泡分别串联和并联后接入220V的电源上,观察它们能否正常发光?在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往往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三、参与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宋代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说,要获得知识,仅靠书本上的是不够的,还必须亲身实践,将知与行,脑与手结合起来。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既不能统得太死,又不能放任,努力创造一个活跃、快乐、紧张、有序的良好氛围。
  四、增做家庭小实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除了课堂实验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外,还要倡导学生配合课外学习。在课外日常生活中,联系实际,开展力所能及的物理小实验和解释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某些物理现象。
  例如 ,我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小制作活动,如自制针孔照相机、平行光源、潛望镜、简易望远镜、水三棱镜、量筒、电铃、楼道电灯开关电路等,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物理学是实验科学,提倡学生自编实验和自制实验器材,可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创新的能力,又如“纸盒烧开水”、“小风轮”等小实验的实施和操作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其他文献
针对地理新课改精神和新教材特点,地理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已势在必行,那么从哪些方面提高呢?  1要有广博精深的知识。新教材正文内容高度浓缩,在教学中如何把教学内容丰满起来?如何把课文向外延伸的知识点掌握?这就需要教师要有坚实的地理学科知识,它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只有完整、系统、扎实、精深地掌握地理专业知识,才能在教学中统揽全局,才能不受教材的编排,熟练的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知识融会贯通,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就是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无不渗透着思想感情。教学中只有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教学气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把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体会意境,情景交融  作品中的意境是作者描写时客观景物与要表达的主观心情水乳交融而形成的,具有深邃广阔令人神往的内蕴的艺术境界。如:教孟浩然的《春晓》一诗
期刊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的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喜欢多变、宽松的的教学环境。静态的文字、课本及教师的口语则满足不了学生比较活跃的心理需求,他们在安静的教室里,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认为老师是演员,自己是观众,是旁观者。因此,思想容易开小差,使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声、相、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其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符合
期刊
教了十多年的历史,所话说“教学相长”,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自己也在逐渐的探索,逐渐的成熟。历史这一学科的知识有着具体性,它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条件、过程、地位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学生锻炼思想,独立钻研,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独立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此外,在历史教学中还必须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包括培养学生利用已学历史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的能
期刊
怎样运用注意的规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来上好体育课呢?  首先,要重视教师的表率作用。在课堂上,教师的教态,仪表﹑言谈举止,甚至于着装等,都会对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教师精神不振,喊口令软绵绵的有气无力,动作歪歪扭扭,服装特殊,诸如此类,往往由于教师不注意,或由于自己的一些习惯性东西,使不利于教学的因素超出了教学中学生应该掌握的东西,就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处处要严格
期刊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理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通俗地说,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
期刊
一、妨碍学生实验兴趣发展的原因分析  1实验课的内容与形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有所了解却又非完全已知、能够引起思考的东西,而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多具有已知操作过程、已知实验结果的特点,有些还是教师曾演示过的,很容易流于重复与枯燥。此外,实验课也大都是“填鸭式”的,即教师与教材设计好了一切,为保证实验正常进行,教师准备得较多较细,学生只管“照方抓药”,根本谈不上独立思考。 
期刊
语文不仅是门科学,也是门艺术。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播文化。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在于人的精神世界,是要把语文内化到人的身心与品质之中去,成为一种素质修养,影响人的一生。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有的心理学家也认为: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求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动向。它是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
期刊
【摘要】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片段等素材进行综合处理,以达到文、图、声、影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多维创新及利用,使抽象复杂的问题直观化、形象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具感染力、直观性和启示性。教师通过对传统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和教学行为进行有机整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
期刊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只要抓住阅读教学这个重要环节,就能占领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阅读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判断和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着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