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坦然“进补”的上市公司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补助理应是锦上添花,对于投资者来说,当一家上市公司对政府补助过度依赖的时候,就不是一个很好的標的了。
  科大讯飞(002230.SZ)同声传译涉嫌“造假”一时间沸沸扬扬,更有人发现,公司常年依靠巨额政府补助。
  我也导出了科大讯飞历年来的财政补贴,和净利润做了一个对比。需要说明的是,营业外收入里并不一定全是政府补助,但是根据科大讯飞披露的财务报表,营业外收入和其他收益里绝大多数金额为政府补助,为了便于统计,此处直接使用这两个利润表数据。可以看出,政府补助是科大讯飞净利润的重要构成部分,占的分量不低。
  科大讯飞的回应是,扣除退税收入后政府补助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89%。由于政府补助作为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直接形成利润,所以和营业收入进行对比其实是偷换概念,与净利润对比才相对合理。
  其实政府补助是各上市公司的常态,据Wind数据,以2018年中报为例,在3554家上市公司中,有3337家报表中体现了政府补助,超过总数的94%。其中,竟然有79家公司依靠政府补助“扭亏为盈”。根据惯例,下半年收到政府补助的公司还会更多。

政府补助开辟的单独赛道


  2017年7月,财政部修订了政府补助准则,距离上次发布准则,已有11年之久。修订后的准则与原准则最大的区别,就是核算的会计科目发生了变化。修订准则允许企业从经济业务的实质出发,判断政府补助如何计入损益。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并在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项目之上单独列报;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应当计入营业外收支。
  也就是说,2017年之前的财务报表,政府补助放在营业外收支项目里,而2017年之后,就要在利润表里的其他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分别列示了。所以我在做统计表格的时候,将二者合并计算。
  阅读新版本的财报时,想要区分上市公司的政府补助,分别从其他收益和营业外收支查找,能够清晰的分辨出政府补助在公司经营中所起到的作用。
  以科大讯飞2018年的半年报为例,与经营相关的政府补助共计1.05亿元,与经营无关的政府补助共计4442万元。
  经营相关的政府补助琳琅满目,科大讯飞研发的各种云平台、智能语音系统、智能会议系统等42个项目获得了1.4亿元的政府补助。以科大讯飞引以为傲的人工智能云服务平台为例,该项目的专项政府补助高达2000万元,对于绝大多数从事人工智能的IT企业来说,这简直就不是在一个赛道上竞争了。
  经营无关的政府补助主要包括办学补助、项目经费、政府奖金等。
  据现金流量表数据显示,政府支付补助非常及时,2018年上半年,1.67亿元的补助金超额到账。

政府补助里的退税


  深信服(300454.SZ)的利润构成里,政府补贴的比例也非常高,部分年份甚至占一半以上。这是一家过度依赖政府补助的公司吗?
  详细拆解公司报表里政府补助的构成,会发现近年来,其中,九成以上都是软件产品销售增值税退税。这个退税合理吗?
  根据国家优惠税收政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16%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
  虽然增值税率从17%降到了16%,但由于是针对收入额征收,增值税经常给人税负很高的假象,实际上,增值税只针对“增值”部分征税,采购原材料的部分按照同样的税率是可以抵扣的。
  举例说明,某公司这个月发生了100万元的销售额,那么增值税销项税为16万元,如果这个月发生的成本为80万元,那增值税进项税就是12.8万元,公司实际需要交纳的增值税为16万元-12.8万元=3.2万元。对于软件销售企业来说,3.2万元的税金折合税负为3.2%,大于3%了,多出来的2000元按规定以政府补助的形式返还给企业。
  与政府直接给科大讯飞打钱进行软件平台建设不同,深信服的政府补助都是在实现销售后,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返还的金额。
  所以和科大讯飞的政府补助相比,深信服的政府补助更能起到“助”的作用,公司只有做强做大了,真正实现了销售额,才能拿到这些政府补助。

政府补助的合理性如何判断?


  如何判断一家上市公司的政府补助是否合理呢?
  首先是要核对政府补助与净利润的比值。
  如前文所说,政府补贴其实是普惠的,业务范围较多的企业大多都能获得政府补助。像科大讯飞这种和营业收入作对比的计算方法是不可取的,要和净利润作对比。
  最典型的例子是中国石化(600028.SH),经常有人因为这家躺着数钱的公司获得政府补助义愤填膺,实际上,两桶油的炼化分公司从事化肥等农业相关业务,按照税务相关规定是可以接受政府补助的。中国石化2018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收到20.33亿元的政府补助,仅占其上半年净利润的3.8%。
  一个反面典型就是安凯客车(000868.SZ),这家公司2013年以来常年经营利润为负数,依靠政府补助“转正”,2016年政府补助高达19亿元,而净利润只有4681万元。
  政府补助的金额对净利润没有造成实质性影响的(比如低于10%),通常认为是合理的。
  其次要区分政府补助的性质。
  不少上市公司是当地政府的“财神爷”,所以政企关系比较密切,双方互惠互利。为了上市公司的报表好看,会提供一些匪夷所思的政府补助项目。
  在A股上市公司中,像科大讯飞几乎每个项目都能获得政府补助并不算过分,以均胜电子(600699.SH)为例,其补助包括了振兴实体经济补助、区级专利补助、中东欧经贸合作补助、乌拉圭经营补助、葡萄牙经营补助等五花八门。有些上市公司甚至开个会都有政府补助。   也有些公司的政府补助是很实在的,比如另一桶油中國石油(601857.SH),2018年上半年的政府补助达到了47.41亿元,和净利润相比占到了12.68%,看起来属于重大影响了。但是其中40.48亿元为进口天然气增值税返还和营改增增值税即征即退。像天然气这种国家统一定价的商品,如果征收增值税,还是会被中石油加价到消费者环节的,不如国家以补助的形式返还,从而减轻下游企业、居民的负担。所以,中石油的政府补助并不构成重大影响。
  最后要结合历年财报分析政府补助占比的稳定性。
  一般而言,一家公司的经营方向在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政府补助在营收中所占的比例是差不多的。比如光伏行业和新能源行业,在每一轮政策执行期,政府补贴都和销售额息息相关。
  但是有些企业并非如此,它们获取政府补助的很大一个原因是为了维持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比如得利斯(002330.SZ),2016年开始,公司的营业利润为负数,政府补助就成了一个蓄水池。通过这个蓄水池将净利润维持在正数,保证公司不被ST。

上市公司态度各异


  在政府补助这件事上,不同的公司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一方面是中石化、中石油这种公开坦然披露的(当然二者同时在境外上市,想不披露也难),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里逐一列示;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上市公司藏着掖着。
  比如扣非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的银邦股份(300337.SZ),在三季度业绩预测中,提到净利润增加的原因时,用了这样两句话:“公司军工业务订单大幅增加,增厚利润。公司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1884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16万元。”乍一看还以为主要原因是订单大幅增加,其实主要是因为政府补助的影响。
  而且,银邦股份不仅用糟糕的业绩涮了股民,也涮了自家员工。2017年6月21日,公司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买入1819.79万股,买入均价为8.898元,2018年6月20日锁定期到期。如今,这只股票股价已经跌到3.33元。
  再比如深信服,将政府补助心安理得的列入“经常性损益”,虽然实际上对净利润影响巨大,但扣非净利润并不扣除这部分补助。虽然从道理上说得过去,但在阅读财报的时候,总觉得有误导投资者的倾向。
  总之,政府补助的核心不在于“补”,而在于“助”,最终目标是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补助是一个锦上添花的项目,而非雪中送炭。对于投资者来说,当一家上市公司对政府补助过度依赖的时候,就不是一个很好的标的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声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
其他文献
中国经济在增速降低、外部环境复杂化的同时,国内体量巨大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效率,这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给全球投资者提供了在其他经济体无法觅得的投资机会。外资还会买入中国资产吗?还会买入多少?  中美贸易战、GDP增速放缓、A股市场下跌、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等等,这些可能都是足以让普通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和中国资产失去信心的理由。  但是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10月1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
期刊
股市存在的最基本功能是优化资源配置,若用政府资金救助高估值公司的股东并牵连金融机构,得不偿失。  曹操在赤壁失败和刘备在猇亭失败,都是因为被火攻。之所以被火攻轻易打败,一个是因为用铁链把所有船串联起来,一个是因为在树林里扎连营,相当于被树林串起来。  投资组合的风险管理,和打仗,经营企业、国家的风险管理类似——目标都要尽量降低系统性风险,即业内说的Beta,这样自然可以获得Alpha。  降低Be
期刊
减税成为稳增长的重点,继4000亿元个税减税红利之后,超万亿的增值税减税红利或超市场预期。  政策红利接踵而来。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5%,结合一季度同比增长6.8%、二季度同比增长6.7%,核算下来,2018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5%,是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最低值,也是2016年增速加速以来首次出现单季度同比增速比前一个季度
期刊
不断膨胀的应收账款、迥异于同行的资产结构以及难以匹配的子公司经营数据……深交所的问询函或许能为投资者解开蓝盾股份财务报表的疑云。  蓝盾股份(300297.SZ)主营信息安全产品及信息安全集成、服务业务,公司于2012年3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上市前,蓝盾股份业绩增速不凡。2008-2011年,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增长50.31%,净利润年均增长41.62%。  上市后,蓝盾股份业绩开始“断崖式”
期刊
作者将用共蒸发法制备的ZnTe/ZnTe∶Cu复合多晶薄膜作为背接触层,获得了转换效率为13.38%的CdTe多晶太阳能电池.用光强为100mW/cm2的卤钨灯对电池光照7d后,发现性能无明显变
证明了方程(anxm±1)/(anx±1) =yn 没有 x 是一个 n 次完全幂的整数解(a,x,y,m,n),推广了乐茂华的结论:(xm -1)/(x-1)=yn 没有 x 是一个 n 次完全幂的整数解(x,y,m,n).
2018年上半年,观印象的业绩同比大降,全年完成业绩承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10月15日晚间,三湘印象(000863.SZ)发布公告称,公司拟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票,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1亿元(含1亿元)且不超过2亿元(含2亿元)。当日,三湘印象股价最低跌至3.64元/股,处于2012年以来的历史低位。  三湘印象成立于1994年,2016年5月,公司完成对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期刊
高息债务支撑了阳光城销售和规模急速扩张,但美化的财务报表扭曲了公司真实的债务规模。  阳光城(000671.SZ)管理层又号召员工增持了。只是面对低迷的股价,公司近万名员工会动心吗?  日前,阳光城发布公告称,号召9434名员工增持自家公司的股票,并且还特意透露了公司员工的平均薪水为23573元/月。在发布公告之时,阳光城的股价已经跌至2015年年初时的水平。  股价虽然回到了3年前,阳光城的收入
期刊
编者按:NY/T 761-2004由农业部于2004年1月7日发布,从2004年3月1日起实施.本刊继上期刊出其第1部分后,本期刊出其第2部分蔬菜和水果中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残留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