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与多元智能理论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5hv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过程。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里的“一切”,指的是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方略的制订,方式方法的使用,都要建立在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之上;这里的“学生”,显然是指学校里的每一位学生;这里的“发展”,指的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及一切课外活动,都要把目标锁定在能够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之上,有利于学生在学校获得今后走向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生存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学会办事的能力,独立生存的能力。以保证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因此,有人干脆把这句话说成: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一切。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个口号虽然比较动听,但如果把它理解为“教师可以替代学生的一切”、“学生的一切行为都要在教师的指示下进行”等,那将是中国学生的最大不幸。如今不少所谓重点中学的校长,总是带着自豪的神情向外界介绍:“我的学校是全封闭管理。”当我听到这类话的时候,心里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难道要把一个自然人转变化社会人的教育,却能够把受教育者最美好的青春封锁在“全封闭”的校园里吗?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他在《心智的架构》(Frames of Mind, Gardner, 1983)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
  1.语言 (Verbal/Linguistic)
  2.数理逻辑 (Logical/Mathematical)
  3.空间 (Visual/Spatial)
  4.身体-运动 (Bodily/Kinesthetic)
  5.音乐 (Musical/Rhythmic)
  6.人际 (Inter-personal/Social)
  7.内省(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
  8.自然探索 (Naturalist,加德纳在1995年补充)
  9.存在(Existentialist Intelligence,加德纳后来又补充)
  澳大利亚未来学家伊利亚德说过:“如果你今天不生活在未来,那么你的明天将生活在过去。”因此,我国的教育方针不能企求培养完人――把每一位普通人都培养成“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雷锋式的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而应当首先完成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全力打造合格的公民。
  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陶西平发表了题为《多元智能与课程改革》一文,概括了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着的许多必须慎重解决的矛盾,指出解决这些矛盾迫切需要借鉴各国先进的科学理论,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创新。全面阐述了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展实践研究对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以培养多元智能为重要目标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以培养传统的学业智力为中心,导致课程结构单调,内容局限,模式统一,评价僵化。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难度与世界各国相比是较大的,学生在各种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而实践能力却落后于人。这与我们的学校教育过分注重传统的课业学习智力有很大关系。但是,素质教育不应只发展学生的传统意义上的课业学习智力,而更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这应成为我国当前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素质教育的理论本身就强调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其本质与多元智能理论的差异并不大。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其操作层面仍局限于应试能力的培养,故在实践中就鲜明地表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主题:即要从实质上把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人的精神表现出来。
  三、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
  进入新世纪,综合国力竞争激烈,其核心是人才竞争。要适应未来的需要,实现小康社会,就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就要求我们深化教育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而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和突破口。这次课程改革是范围最广,力度最大,最激动人心的改革,对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四、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學观
  人们普遍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上的重大意义是:正视差异、善待差异的学生,并且要求教师尽早发现学生不同的优势智能并发展它。因此有人认为这个理论在教育上表现与古代的“因材施教”观点一致。我想在此补充的是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上的表现只是我国“因材施教”思想的一部分。“因材施教”的含义除了根据不同人的特点发展他们不同能力的含义以外,含义是根据不同人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使他们成为符合同样教育目的的人。
  五、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科学手段判断教育效果价值的过程。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当前,国内教育界借鉴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广泛开展了开发学生多元潜能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重视总结我国已有的经验,特别是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实践经验,努力从中开掘规律性的东西。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对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其在这阶段接触的学习思想会影响其后续的学习活动。而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重要方式。利用数学教学来加强数学思维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当下所有数学教师工作的目标,而正确合理的采取渗透策略就十分重要,会对整体的教学效果产生很大影响。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想渗透;数学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级较小,各项能力正处于发展,
期刊
摘要:模拟法庭即在课堂上模拟真实的法庭环境,由學生分饰角色,熟悉法庭相关流程与知识。将模拟法庭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能够将法律知识以一种趣味性的形式传达给学生,落实法治教育的有效开展,这也是传统的课堂所无法比拟的。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模拟法庭实践活动,要开发校本教材,做好知识准备;精选细编案例,做好庭前准备;创设活动环节,让活动形式服务于教学内容。  关键词:模拟法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讨  《
期刊
一、前言  初中英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多种多样的语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思维模式,让他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享受英语独有的魅力,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获得良好的英语教学效果。网络技术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选择,因为信息化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而不仅局限于课本教材内容中。另外,网络信息化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我们如何将现代信息
期刊
摘要: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而合作是交流的前提,也是交流的目的。生本教育强调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既可以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共同发展,又可以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本文通过一些实例对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说明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英语交流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期刊
一、课堂教学“轻负担,高质量”的金钥匙  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要“轻负担,高质量”。那么如何减轻学生心理和课业负担,还必须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激发兴趣是打开这把锁的“金钥匙”。  我国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乐知就是对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最好的教师,是成材的必由之路。我们教师要想实施素质教育,要想课堂教学中“轻负担,高质量”,我们
期刊
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了一代新人的思想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用新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作为教学设计者的教师,必须提高自己新课程的教学水平,在教学中体现出这些新思想,并把这些思想变为实现的可操作的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
期刊
摘要: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是衡量。一名老师教学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语文有其学科特色,如何结合能力指标,透过信息融入的方式来扩展学生学习的广度与深度,达到“结合语文与信息技术,提升学习效果,扩充学习领域”的目标,做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创新整合,是值得思考的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就是运
期刊
摘要:创新能力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核心,是一种发现问题、探求问题的方式,是一种综合素质。在小学英语学习中要掌握基础知识,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创新教育创造环境;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创新教育;课堂教学  刚开始接触英语,由于缺少英语语言环境,学生们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很容易就会感到吃力,如果教师不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学生很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
期刊
体育与健康学科是将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技术等结合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学习计划,从而达到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健发展的目的。近几年随着国家教育部对学生体质发展的重视以及相关文件的推行实施,学校体育的教学形式和模式也在发生着重大的改变,例如:“阳光体育”、“大课间”“课课练”等教学形式和活动也逐渐在校园体育活动中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出现。  但随着地方体育活动的丰富,教学中也难免会出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数学课堂的教学主体渐渐的发生了一些改变,教学主体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了以现在的学生为中心。所以,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取得高效的模式需要我们进行探讨。“高效”的数学课堂的基础是自主探究。在这种模式下,它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是有帮助的。本文章主要从课堂的情境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自主探究与合作与交流等等几个方面进行简略的分析,并且也指出了“高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