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秦腔小生演唱用嗓特点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_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秦腔是我国西北地区流传十分广泛的戏剧品种之一,而小生是我国秦腔艺术表演中十分重要的角色之一。本文主要从秦腔小生的类型出发,分别从嗓音感染力、小生音色以及真假嗓音的使用等方面,对秦腔小生的演唱用嗓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如何更好的用嗓进行秦腔小生的演唱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秦腔;小生演唱;用嗓特点
  引言:
  秦腔作为中国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戏曲之源,对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秦腔小生是其中独具特色的表演角色之一,其表演在用嗓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特征,因此,探究秦腔小生的演唱用嗓特点,对提高小生的演唱技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秦腔小生的类型
  秦腔在我国戏剧史发展过程中,其角色也得到了不断完善,明清时期的角色已经基本定型。在秦腔的生角中,通常可以划分为老生、须生、小生以及幼生这四种类别,小生又可以分为文小生、稚尾声和武生。在传统的秦腔戏剧中,小生形象绝大多数都是儒雅的青年男子,所以在塑造小生角色形象时,就更应当重视塑造这种儒雅与豪爽、英俊潇洒等各方面气质的表现[1]。
  首先,文小生角色主要是塑造科舉秀才,或者解元等类型的青年文人形象,因此这类人物常见于传统的秦腔戏剧之中,这类角色一般都会佩戴文生巾和扇子、水袖等道具;其次,纱帽生也是文小生的一类角色,该类角色通常会身着纱帽冠,在戏剧表演中重视人物的念白,表演较为稳重大气;再次,穷生作为文小生的一种,其主要塑造的形象时落魄的青年文人,具有自命清高又贫穷的书生气质;此外,在稚尾生的角色塑造上,要求表演者将唱功和表演二者进行紧密结合,用来表现其风流倜傥的气质;最后,武生的演唱上一般更关注念白和表演,其念白更注重迅速明亮与直接生动的特点。
  二、秦腔小生的演唱用嗓特点
  (一)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秦腔戏剧的演唱在很大程度上考验了戏剧表演者的综合素质,而秦腔小生角色的演唱与表演也具有独特的用嗓特点,这一角色的用嗓特征和其它角色如老生和须生等相比有极大的差别,其最明显的差别则是秦腔戏剧小生的用嗓特点更具有感染力,小生角色进行戏剧表演时,其演唱嗓音相对较窄,且声音也更为高亢通透,在现场表演过程中也更具有穿透力与感染力。秦腔小生在进行角色塑造与戏剧演唱时,必要要保证演唱者的嗓音清晰、干净、圆润,最大限度的将其声音抬高至相对较高的位置,使其发声的位置相对较为靠后,使其在演唱时可以更加熟练的通过使用头腔共鸣的方法来调整自己的演唱音色,从而将其音色调整至更为明亮的位置。
  例如,在《三滴血》秦腔戏剧的“虎口缘”一折中,小生角色有一句“你二老霎时无去向”唱段,主要是用来表现作品中孤儿幼女二者同病相怜,但又具有各不相同的心境,这段唱腔需要小生这一角色在用嗓技巧上进行细致处理,如在处理唱词“相依傍、心惊慌”时,对于“傍”字和“惊”字的用嗓处理,就需要小生角色扮演者在演唱的过程中加入一些婉转的拖腔,使其既表现出光彩,又给人以深沉的感触,使其更加准确的表现出周天佑当时同情、惋惜却又不知所措的典型心境,极具感染力。
  (二)音色较为细腻
  在秦腔戏剧演唱过程中,小生角色的扮演者相较于老生、须生而言,其年龄相对更小一些,所以在音色的表现方面会显得更加细腻,使得观众易于分辨出小生和其它角色之间的不同,其音色也因此更具有辨识度。一般说来,秦腔中小生角色的嗓音条件通常兼有高、厚、宽、亮等特点,在进行秦腔演唱时,其用嗓也更重精雕细琢,音色细腻,纯净圆润,根据不同剧目塑造更切合实际的人物形象,从人物形象的内心活动出发,通过细腻的音色和巧妙的用嗓,将刚与柔、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使其跌宕别致,更耐人寻味。
  例如,我国知名小生泰斗陈妙华在进行秦腔电影《三滴血》中,一人分饰两角,既扮演文生,又扮演武生,由于不同小生具有不同的人物内心特点,文生风流倜傥,武生英武潇洒,二者在唱词上需要不同的用嗓特点。陈妙华通过仔细揣摩两个小生角色的内心活动和音色表现,在拍摄“小宴”戏时,充分发挥其音色细腻,唱腔高亢的优势,将武生吕布一角表演的生动形象,紧扣其狂妄、恣肆、骄横的人物性格特点,将唱词一字一句的以火焰一样的方式喷口而出,更加形象的塑造出吕布那得意忘形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真假嗓音的使用
  在进行秦腔戏剧表演的过程中,小生角色的扮演者在用嗓上还具有真假嗓音的使用和巧妙转换的特点,真假嗓音属于民族唱法中的声型分类法,这类声和型主要是将真声与艺术假声这两种相异的发声方法进行相互衔接,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用嗓技巧。一般说来,在秦腔戏剧演唱过程中,中低类型的声区通常是真声,在高声区通常是假声,而在高、低两个声区的衔接处,存在一个具有过渡性质的换声区,这个换声区是真声与假声的转换衔接处,在这个声区的用嗓特点主要是声带从整体性振动,转换为边缘性振动,并在声音到达较高的声区后又迅速转换成气流的振动,其出现声音的状态在秦腔小生的用嗓上,主要呈现出声音在一开始就接上了假音的特点。
  例如,在秦腔《花亭相会》戏剧中,小生角色在用嗓上就表现出了真假音转换的特点,该小生角色以真嗓为主,以其假嗓为辅,声音高亢明亮,令人印象极为深刻。当在戏中遇到由上至下的旋律最高音时,小生通常会使用假嗓将高音对应字尽力唱出甩腔,在拖腔过程中也会使用假嗓进行演唱。此外,在遇到真假嗓混合的唱段时,需要小生根据所饰演人物的内心活动与形象特点进行有选择的嗓音切换,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小生会选择使用真嗓,尤其是在唱到某类大跳高音时,小生角色的声音会相对往后,并使用脑后摘音的方法进行秦腔戏剧的演唱[2]。
  结论:
  综上所述,在秦腔的表演过程中,小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角色类型之一无论在演唱方面还是表演方面,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小生扮演者在用嗓方面具有较强的声音感染力,发挥自己细腻的音色优势,掌握真假嗓音转换技巧,通过多元化的秦腔表演技巧,对人物角色进行形象的塑造,进一步彰显我国秦腔戏曲角色。
  参考文献:
  [1]孙晓鹏.秦腔小生演唱用嗓特点分析[J].戏剧之家,2019,03:30-31.
  [2]文丽娟.秦腔小生类型与演唱用嗓特点[J].戏剧之家,2018,09:6-7.
其他文献
沁園春.雪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以来,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国反腐形式依然严峻。本文从政府审计监督与腐败问题的学者研究和现状入手,用现实案例指明了政府审计监督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在分析二者双向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审计监督促进腐败治理工作开展的建议,包括完善审计监督制度、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挥协同治理的作用、与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相结合以及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等内容。这些建议措施可以更加有效地发
期刊
竹報平安
期刊
摘要: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数字创意产业是十分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的产业升级。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是数字创意产业的重要特性,作为一项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财税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健全的投融资市场来作为发展的土壤,因此对数字创意产业财政金融体制的创新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字创意产业;财政;金融体制;创新研究 
期刊
摘要:情感模式在现代国家建构的过程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被有效地运用在灾难的处理之中。灾难在认同的图景中是戏剧的再现。情感模式在灾难中发挥着在空间上的情感动员、时间上的追忆与再现以及灾难叙事上的情感教育作用来深化国家认同,并且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  关键词:情感模式;国家认同;灾难  一、问题的提出  认同问题是现代国家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从国家建构的角度来说,其重要性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是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的结晶,是中国独特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的结果,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性和艺术性。摄影使人们从图像模仿转变为图像真实的表达,带来了全新的图像艺术。两者都属于视觉艺术类,既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又有着各自独特的鲜明的特点。本文旨在对绘画和摄影的表现方式、本质特点进行研究,探讨绘画和摄影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绘画;摄影;本质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转变,绘画艺
期刊
摘要:蒙德里安是“风格派”的代表人物,其绘画艺术对现代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蒙德里安绘画艺术、经典作品,以及现代设计对蒙德里安绘画艺术的应用,并结合实例,有助于现代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其抽象艺术与艺术精神,更好地将其绘画艺术运用于设计实践当中。  关键词:蒙德里安;绘画艺术;现代设计  序言:  一战的爆发,使众多艺术家与艺术流派诞生,例如,荷兰的“风格派”。作为“风格派”重要成员之一的荷兰
期刊
摘要:在西方文化的强势下以形式逻辑的视野研究因明以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如以逻辑术语解释因明、以亚式三段论比证称那三支论式等,但随着非形式的兴起有人提出以非形式逻辑为工具研究因明更能贴切因明本质特性,如他比量之论辩特性。本文笔者旨意以三支论式的喻支与图尔敏模型的保证(W)相比较的方式,探讨非形式逻辑视角研究因明之优越性与形式逻辑视野下研究因明的局限性。  关键词:喻体;喻依;保证(warrant);支
期刊
木兰詞·拟古决绝词柬友
期刊
摘要:书法与舞蹈作为中国文化中有特点的两种艺术形态,自古以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的艺术媒介虽不同,但审美属性却是相通的。人们说书法是“无声的乐,无行的舞”,宗白华先生说:“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  关键词:舞蹈;书法;审美;相通性  1.中国书法之美  1.1书法形式之美  人们常把书法视为线条的艺术,抓住了书法艺术形象的塑造是完全建立在线条之上这一本质特征,可以说,线条是书法的本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