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在缤纷悉尼 请不要把我叫醒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76447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人偏爱悉尼,他们用许多称呼赞美这座移民大城市。千帆之都、自由之都、不夜之都,外露张扬的悉尼、功能性的悉尼、内心宁静的悉尼,其实都指向了一点,悉尼是色彩缤纷的,它是南十字星照耀之下的宇宙彩色之都。而悉尼的彩色又不是自然神秘的,许许多多的色彩大师来到这里,用精华至极的创意和设计赋予城市与众不同的生命力。
  五月巷文艺风和灯光节声电梦
  五月巷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清新可人。这儿原本只是一条普通的民居小巷,却因为被色彩大师盯上而变得“面目全非”。没法说色彩大师们选择在这里驻扎不是因为喜欢它的名字May Lane,他们用喷漆装扮这条街道的每一寸肌肤,事实证明这条小巷也确实很适合作为涂鸦基地存在,规整、笔直、狭长、对称。五月巷没有像常见的涂鸦场一样肮脏混乱,充斥着流浪汉和毒品,却借着文艺的气息,变成游客不可错过的景点,也变成明星拍摄杂志大片的地方。并且,似乎居民对这些色彩的存在与变化并不反感,他们没有像对待《阿基里斯与龟》中的北野武一样,让色彩大师们将卷帘防盗门涂回白色,居民和涂鸦者都是自由之城悉尼的一份子。所以带着如五月里的向阳花一样的可爱女朋友的色彩大师得以肆意发挥艺术的力量,创造了缤纷悉尼彩色之都。
  如果说悉尼的白天色彩来自于追求本真的传统创造,那夜晚色彩就得益于高科技的现代化灯光了。
  或许是沾了2014年“缤纷悉尼”灯光音乐节的光,悉尼的夜生活比往常更加多彩了。围绕环形码头的海湾和广场被布置成灯海,街道水泄不通,看起来似乎整个悉尼的市民都聚集到了这里。声和光结合的高科技3D秀演投影在悉尼歌剧院的白色贝壳顶上,也投射在旧海关大楼和艺术中心的墙壁上。
  “缤纷悉尼”灯光音乐节是目前南半球规模最大的灯光、音乐和创意盛会,也是澳大利亚的最佳年度活动,今年已经是第6届了。令人开心的是,音乐节的一切都是免费的,除了冰镇啤酒。
  乔治大街午夜喧嚣不停歇
  我走在午夜的乔治大街上,这里是悉尼最古老最著名的街道之一——由岩石区接驳而出的城市历史脉络。白天这里是购物天堂,奢侈品店和免税店吸走你钱夹里的所有纸币。从夜幕降临开始“喧嚣与骚动”(没有比福克纳的这本书名更适合形容夜晚的乔治大街了)充斥在这条因节日而封闭的宽阔的街道上,直到第二天凌晨也不停歇。无数酒吧炫耀着闪烁的霓虹,其中包括那间斥资6000万澳币打造的庞大夜店。
  海鸥离开港口进入街区,在垃圾箱上翻飞着寻找可供宵夜的残羹冷炙。古老的建筑像沉寂的怪兽,注视着来去的人群。各种肤色的人们奔走在街头巷尾,他们带着尚未达成醉意的酒气,呐喊着向迎面而来的陌生面孔问好。一个小个子白人走向我。
  “Hi,friend!”他朝我大声说。
  “Hi! How are you?”我也大声回应过去,并等着他回答“Fine,thank you!And you?”
  “Give me five!”这家伙却大喊大叫着喊出了另一个句子。
  我愣了半秒,没有避开,一股神奇的感召力推使我伸出了右手,击在他停在空中的手掌上。
  几乎只是下一秒,我和这个热情的白人小个子同时伸出了手臂,完成了一次老友式的拥抱。嗯,我承认,我只伸出了一只手臂——左手牢牢按在自己的钱夹上——并最终被证明多虑了。这种突如其来的陌生的友好,或许只有可能出现在悉尼街头。
  落地窗外城市繁华与你同在
  我住在悉尼阿莫拉吉姆森酒店,开门接客的除了果盘,还有带市场营销经理签名的中文欢迎卡片。酒店耸立在乔治大街一侧,距离环形码头和悉尼歌剧院很近,步行数分钟可达,透过房间巨大的落地窗,悉尼最繁华的城市中心尽收眼底。正如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使客人的游览计划一站式解决一样,这家酒店也以服务的人性化闻名。侍者始终微笑,充满随时等待为所有人解决疑难杂症的自信,服务生极其卖力,房间打扫得一丝不苟,即使你不在床头留下当天小费——但是——似乎卖力“过头”了,“头”到将我喝空留下的澳洲限量版可口可乐瓶当作垃圾清理进了悉尼的垃圾箱里。那垃圾箱中的可乐瓶,像都市中的我的分身一样,经过一天的日升日落,融进夜晚的缤纷灯光里。
  踏着午夜的缤纷回到酒店楼下,遇到一位金发短裙的女郎请我帮忙拍照,在我答应的同时,她却把包放在路边,回头向酒店中招手。这不也是类似公路电影中的桥段吗?主人公答应载看似落单的女郎一程而停车,却与女郎招呼出的同伴一起走上一条通常充满坎坷曲折的路。
  金发女郎的同伴果然出现了,他们排成一列等我拍照。在我小心翼翼地按动快门之后,电影里的情节却没有发生——除了在我的iphone里输入了一串邮件地址之外。对于如此匆匆地结束一天,我不知道是庆幸还是遗憾,在走进酒店自动门的那一刻,我转身指着路边并对女郎说:“XIAOJIE,remember to take your bag!”
  在悉尼,似乎每个人都是外来者,每个人都是城市的主人。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表象在这里深深扎根,人心底的善良和自信特别容易被激发出来。
其他文献
斯里兰卡地处南亚,是印度洋中的一个岛国。斯里兰卡大部分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炎热,雨水丰沛,森林茂密。在森林中,生活着一个特殊的部族——维达人。  2015年3月,我和朋友在斯里兰卡向导的带领下,拜访了离康提3小时左右车程的维达人部落。维达人是斯里兰卡的少数民族,也是斯里兰卡最古老的土著居民,又称吠陀人。相传维达人的祖先早在斯里兰卡岛与南亚次大陆分离之前,就已生活在从印度中部直到斯里兰卡的土地上了。
期刊
变色龙王国  马达加斯加的“三宝”——猴面包树、狐猴和变色龙可谓是当地最有特色的生物景观了,它们在马达加斯加岛上分布广泛,且数量多,种类齐全,深受人们的喜爱。而马达加斯加又称得上是变色龙的天堂,全球一半种类的变色龙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大部分还都是马达加斯加的独有物种,在其他地方是难觅踪迹的。  从体貌特征看变色龙  变色龙是避役的俗名,一种树栖的爬虫类动物,多生活在热带雨林或大草原上,行动缓慢。变
期刊
赵学敏书法作品《五云山》
期刊
意大利是个多姿多彩、令人神往的国家。看欧洲地图,意大利的版图形状像一只女人的高筒高跟皮靴伸向地中海。人们对这个国度的兴趣会因各自的偏爱而不同:热衷体育的人欣赏意大利的足球——他们曾三次夺得大力神杯。国家队的21号皮尔洛是钢铁大亨的儿子,他踢球的工资全部捐给非洲难民基金会。这个国家,尤其到了大的赛季,各种色彩都不足以渲染人们的热情。艺术爱好者则推崇意大利的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认为意大利的歌剧名扬四
期刊
“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这是我要的自由,我的黄金时代 !”  电影《黄金时代》这部当下热映的电影塑造了上世纪 20 至40 年代一群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自由地追求梦想与爱情,黄金时代指的就是充满自由理想、海阔天空的时代。  由此可见,人们往往用黄金形象地形容美好的、珍贵的事物,而真实的黄金又有哪些历史和故事呢?黄金博物馆里那些只可远观的和“黄金菜市场”里触手可及的黄金制
期刊
金子,这种黄色的金属从古至今,从中国到全球,人人都爱。钻石、铂金更加稀有贵重,但都无法替代黄金的地位。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黄金才是真正全球通用的货币,财富的象征。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用它做成面具陪葬,缅甸仰光至今的标志性建筑就是华丽丽的重达7000公斤的大金塔。而“中国大妈”在今年黄金价格暴跌时抄底,300吨的豪放交易量震惊华尔街大亨们。  澳洲新金山是哪里?  在19世纪前的数千年历史中,人类的黄金
期刊
随着时代发展,大城市中高楼林立,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蜗居生活成为了大都市年轻人普遍的生活状态。然而在大自然中也有很多善于蜗居的动物,不仅如此,它们还乐此不疲地辛勤建造着属于自己的蜗居,其建造工艺、手法和速度堪称一流,而且其于建筑实用性的把握绝对不亚于当今世界顶级大师贝聿铭或者弗兰克·劳埃德·赖特。非洲编织鸟就是蜗居建筑大师的代表,这些羽色金黄的小鸟最擅长的就是在树枝上筑巢,一般一两天工夫就可以搭一个
期刊
来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不去金色大厅听一场音乐会似乎有些说不过去,因为它的名气实在太大。所谓“金色大厅”(德语: Gro·er Saal ),全称为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它并非一座独立的建筑,是音乐之友协会大楼的中间部分。大厅里金碧辉煌的装饰和无与伦比的音响效果,通过每年全球电视直播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展现在世人面前,使得金色大厅名声大噪,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音乐圣殿,被誉为世界五大音乐厅之一。  每
期刊
“黄金之国”的历史渊源  在波哥大,最值得一看的就是黄金博物馆,这是南美洲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博物馆。哥伦比亚盛产黄金已有几千年历史,被誉为“黄金之国”,而波哥大则是传说中“黄金国”的中心,黄金博物馆便是哥伦比亚王冠上的一颗明珠。  黄金博物馆坐落在波哥大市中心的圣坦德尔公园内,1939年设立,1968年迁至现址,现在由哥伦比亚国家银行负责管理。哥伦比亚国家银行将西班牙殖民者劫余的黄金首饰、工艺品
期刊
开启棘螈探寻之旅  第一次做出想要去拍摄镇海棘螈的决定,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彼时我抱着冰润的西瓜吹着冷气,坐在北京工作室的电脑前无所事事地刷着微博,突然发现一个新的镇海棘螈分布地的消息进入视线。我留言说这种动物数量很多,并不难找,我的朋友水伯说你自己一定拍不到,不服就来宁波试一下。于是我回复说,好吧,我与你打赌。  而此时我正端着沉重的相机以及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外置闪光灯,气喘吁吁地走在潮湿而闷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