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迈高:美国商会的中国掌门人

来源 :小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gehao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美国商会的会长,他的职责是代表美商利益,改善在华美国企业的商业环境。
  他喜欢中国文化,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有声有色地表演相声。
  中国不仅仅是他生活了近20年的第二故乡,他也是中国女婿。
  显然,中国对他意义深重。
  
  “中国大市场充满机遇”
  
  “我到中国18年了。” Michael Barbalas在接受《小康》记者的访问时说。更有趣的是,在中国他的中文名字更流行:柏迈高。“长在高山上豪迈的松柏”,他这样诠释自己的名字。
  “做了多年的企业经营管理,同时作为美国商会的志愿者,现在我更愿意全职地投入到商会工作中来,通过同我们商会的会员沟通,与中国政府的洽谈以及其他重要方面的商讨,推进美国企业在中国的商业环境更进一步。”柏迈高在作为中国美国商会会长发表任职感言时说。
  中国美国商会董事会则称选任柏迈高作为会长是经过很长时间在全世界范围内物色人选,并通过全面考虑而做出的决定。
  “麦克是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并且具备很强的团队精神。他到中国许多年了,对中国有相当的了解。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期,我们认为他会为美国商会成员作出很好的成绩。”时任中国美国商会主席Emory Williams表示。
  柏迈高当选为中国美国商会会长之职的另外一个理由是“流利的普通话”。他现在可以说中国相声,朋友评价,如果不看电视,只听声音,会以为是一名中国人在表演。
  “1985年我们当时因为一个项目到兰州工作,那时和中国同事沟通一半用手势一半用猜。”柏迈高笑起来。
  “学中文的时候我一年的收入只有5000美元,而我把1000美元投资在学普通话上。4个星期,1000个汉字,1000美元,所以在我脑子里很清楚,一个字就一美元,忘记了,我觉得丢了一美元。” 用收入的1/5来学习一种语言,是柏迈高为日后的收获付出的高成本。
  “对于一些矛盾的解决方法,沟通很重要。”柏迈高说:“良好的美中经贸关系不但对在华美国企业重要,对两国和两国的老百姓也非常重要。”他认为运用战略对话使两国从战略的角度审视共同面临的问题,将实现两国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我们希望寻求双赢的结果”,柏迈高语气温和,在接受采访过程中,他更多的表情是微笑。如果说早几年我们在经济领域中常用到的一个词是“竞争”的话,现在则更多的使用“竞合”,即既竞争又合作,达到多赢。
  美国马凯特大学商业学院曾组织学生进行“中国商机调研团”,作为专家,柏迈高在北京的讲座中对来自美国的学生们中肯地讲:“中国是个巨大的市场,消费需求急剧增长。不同的公司都看好中国,在这里展开竞争,对在中国生意场上的赢家意义深远!”
  对于中国经济的信心,应该是柏迈高多年在华经商的心得。1997年,他在苏州创建安德鲁电子公司。他介绍说,公司创建之初,没有办公室,也没有什么设备,甚至被人笑话是皮包公司。“当时我们要说服我们的董事会,想来想去,我们估计中国5年后会有3000万个用户”,由此柏迈高从总部得到2500万美元的资金,“而5年之后,中国突破了一亿用户,当时不可能想像会发展到现在的这个水平,现在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超过美国总人口。”安德鲁公司早在2001年就跻身进入中国外资企业500强之列。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成就了安德鲁公司,也造就了柏迈高的名气,他不仅成为知名的在华美国企业家,而在美国企业家的眼中,他更是一个融中美文化为一体的成功典范。
  自然,柏迈高在镁光灯下成为了美国商会在华的掌门人。
  


  
  “政府关系最重要”
  
  中国语言中有许多的舶来品。“Bye-bye”、“Ok”在中国人交谈时已近乎于白话。而在美国商人中也有中国语言的痕迹。他们或许不懂得最常用的中文问候语,但会知道“关系”的发音。
  “在中国做生意,各种关系十分重要,特别是与政府的关系”。在美国来华调研团的讲座上,柏迈高透露他的成功心得,“不管你是否愿意接受,都要学会中国的游戏规则。”
  自1997年在苏州落户建厂到2006年离任,他成为苏州市民喜爱的“老外”。
  到苏州工作之后,他就主动要求参与献血,同时发动公司员工踊跃献血。于是他被评为江苏省无偿献血促进奖先进个人,也是江苏省唯一获得该称号的外国人。
  苏州市举办公安文化周,柏迈高请人写作相声《警民一家亲》,然后挤出中午时间练习,公安部创建55周年之际,他将自己的表演的相声作为送给苏州警察的礼物。
  平常,他还会在中国的各大传统节日表演相声,象一名苏州人一样夸苏州的风景与民俗。
  如果套用中国南方的话说,柏迈高很会“来事”,懂得如何让人喜欢自己。苏州政府喜欢他在经营公司时的配合,苏州老百姓也感觉他很“喜庆”。因此,他成为苏州的劳模、还领取到“苏州市民”的绿卡。
  在柏迈高出任中国美国商会会长之前,每年度的《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总是把批评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繁琐的审批手续等放在最开始的第一章。“繁琐的审批手续是最令美国商人头痛的。”前任中国美国商会会长苦恼地抱怨。
  而柏迈高在苏州如鱼得水。江苏省召开人代会时会邀请柏迈高作为外商代表旁听。
  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可以说是商会最重要的职能,而善于建立良好的政府和人脉关系,这是一门艺术与学问。柏迈高以一种友善真诚的姿态行事,与中国政府、商界进行互动,得到了中国政府和同行的信任与支持。
  2007年中美贸易领域很不平静,美国一些政治家以中国制造是否安全为由,提出要实行贸易保护主义,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
  此时,在中国人眼里,柏迈高的反应将成为美方的代表意见;而在美国,柏迈高的反应又表明来自中国一线人员的态度。无形中,柏迈高成为一个有代表性的关键人物。
  “没有必要担心中国制造”,柏迈高首先选取了一个立场。他劝告美国企业和消费市场不必对中国制造过于敏感。“因为,每年有巨大数量的中国产品运进美国市场,而我相信大部分都是符合安全标准的。最近中国的产品在美国出了一些问题,美国商会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能如此迅速地作出反应,采取整治措施。”
  为了消除贸易摩擦带来的不良情绪,柏迈高还特意接受电视台的采访,将摄像机对准了自己的家。“我家里几乎都是中国制造。”他温和的微笑在电视屏幕里成为一种招牌。
  “美中经贸关系是双赢的”柏迈高相信。同时,他也需要通过各种行动来争取更多的人相信这一点。
  
  “相声可以,京剧太难了”
  
  如果商会举办才艺PK的话,柏迈高不会发怵。他是刘喜尧“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而刘喜尧则是马季先生唯一的一位江南弟子。
  “我学相声已经8年了,现在还要天天听一听。”柏迈高说。
  柏迈高对中国文化是着了迷,他不但学相声,而且还学中国书法。“但是我不好意思把自己的字给别人看,怕写得太难看了。”他告诉记者,他的儿子已经练得一笔好书法,于是他曾要求儿子教自己。从小长在商业环境中的小孩也懂得经济规律,必须劳有所得,于是要求父亲以50元/小时的价格来付酬,但小孩并不精明,很快在父亲的讨价还价的攻势下减到5元/小时。说到这里柏迈高忍不住笑起来。
  “相声里经常会需要唱腔,那你是不是也学习京剧,喜欢京剧呢?”
  “是呀,京剧我也喜欢。”回到美国,柏迈高总是聚会中的明星,那些美国人会艳羡他竟然懂得古老文明国度的国粹。表演是不能省的。
  “不过,相声可以,京剧太难了。”柏迈高回答,神色中有些许的难为情。
  柏迈高认为相声是中国人的幽默方式:“我喜欢幽默,也喜欢笑,我觉得通过这个幽默可以了解我的中国的朋友对哪些事情感兴趣,哪些事情觉得幽默,他们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
  或许在说相声时,他是轻松愉快的;在学习中国书法时,他愿自己能够龙飞凤舞;但到了最终他总是会追问一个问题:中国是怎么样的国家?中国人是怎么样的人?他希望通过学习中国的文化,来让他这个一贯以美国思维行事的人去理解有五千年文明积淀的国家与人们。
  对于中国人的性格特点,柏迈高有不少困惑,但他总会尝试“去理解”,而不会空发牢骚。他是化学专业博士,本来应该在实验里将一些试剂放在在各类烧杯、试管中进行实验,查看结果。但他在那个时候就表现出对人的气质性格研究的兴趣,他会将实验人员进行各组搭配,看哪种组合更高效。显然,今天他又把这种兴趣移植到中美企业的合作上来了。
  先接受,再理解,是柏迈高这位“中国通”在处理文化冲突上的思维方式。当然比起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对于理解中国文化他有更大的优势,他的妻子是一位出生在美国的中国人,他希望两种文化先以家庭这种小单位进行融合试验,然后能够拓展至两个国家。
  “我的理想是做好中美经济方面的沟通工作。”柏迈高把自己比喻为“桥梁”。
  因为会讲普通话,懂得中国文化,同时又在中国经商多年,是中國美国商会对他寄予厚望的理由。他们希望柏迈高能够以一种软实力慢慢渗透,让美国企业在中国能够做得风生水起。但在中国生活了近20年的柏迈高,也耳闻过中华民族“同化能力”的故事,有容乃大,是中国文化的气势。
  如何在迥异的两国文化中游走自如,柏迈高一直在努力寻求着那个制胜的平衡点。
  或许他经常说的一个词可以看出他正在接近成功,那就是 “共赢”。
其他文献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很稀罕一种东西,叫爱情。  经年之后发现,我们爱的是一些人;与之结婚的,可能是另一些人。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恩格斯这么说的时候,我们已经不道德了数千年,还经历了一个最不道德的年代。  永远不变的是变化。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价值观在变,我们的择偶观也在变。但择偶观的核心几千年来一直保持着顽强的惯性,这个核心就是“郎才女貌”——不同的只是,在不同社会,不同时期,“才
期刊
如果联想起2003年郑州市“门户大开”的户籍政策,成都的“城乡居民一元化”户籍改革显然要温和许多。不同的后果是,郑州户改在2006年终因城市不堪重负而紧急叫停,而成都的户改至今仍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一步步深入推进中。如果将后者的户籍改革试验纳入到整个统筹城乡改革的大背景下来考虑,也许意义更加广泛。    2007年6月,成都获批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其实,这座城市的探索走得
期刊
我们甚至有过那样一个时期,性是被严格压抑的,而爱情是羞于启齿的。      法国社会学家穆勒在分析了婚姻基础的基本内涵后认为:人类历史上的婚姻有三大动机:即经济、子女与爱情。在上古时期,经济第一,子女第二,爱情第三;中古时期,子女第一,经济第二,爱情第三;到了现代,变为爱情第一,子女第二,经济第三。这种划分大体上反映了人类婚姻中择偶标准的变化。  我们的情况或许还有些特殊,因为政治曾经在这个国家近
期刊
我相信,2008年的市场仍然会上行,最高点也会在7000—8000点之间。    30年前,他是中国改革有影响力的人物。1984年他撰写的《中国大趋势》曾以前瞻性的视角对中国发展和未来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影响了一代人”。30年后,经过了华尔街的洗礼,近期他又推出力作《牛市一万点》,观点犀利而大胆,角度新颖而独特,受到投资者的热切关注和推崇。他就是著名的经济学家温元凯。近期,我们就2008年股市的趋
期刊
哎,作为女人,如果相信了以下这些话,就把自己的一辈子毁了。  1.“你永远是我唯一的最爱。”   ——不对哦,即使结婚十年他也没有外遇,他也会因为爱孩子而分走对你的爱啊!不过大多女人喜欢听这句,虽然她们也知道这里水分大大的。   2. “嫁给我,这辈子你不用辛苦,不用工作,我养活你一辈子!”  ——这是追求期间男人最让女人感动的一句话。可是如果真如此行下去,荒芜的是女人的心,自由的是男人的心。  
期刊
求终生不惑于谎言,几不可得。然假言难蔽真心。若能不贪心、不昧心、不迷心、不假心,则可企少惑矣!    我们向来提倡讲真话、办实事。真话、真情、真心,是人美好的追求。佛家主张“不打诳语”,有的宗教甚至将讲真话、不说假话写入经典。在假话满天飞的时候,人们更加向往真话,而痛恨假话。  大家都痛恨假话。可是平心而论,又有几个人没说过假话呢?我们能拍着胸脯真诚地说自己从来未讲过假话吗?《水浒传》中的黑旋风李
期刊
●政府之“手”反复对市场实施调控,牛市进程无疑将面临更多的动荡与不确定性。  ●随着基金的膨胀和对市场的左右,最直接的风险则来自于对基金的直接干预。  ●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一旦和市场预期相差太大,挤压股指泡沫的行为则势在必行。    在中国的证券史上,2007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首发新股和融资规模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股指从年初的2600点狂飙至了6100点,最终使股市总市值与GDP比率
期刊
传统的政治中心起源于北方中原地区,而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角逐,也使得政治中心成为“风暴中心”。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南北对峙的历史,如三国晚期晋与吴的对峙,“五胡乱华”时期的南北朝对峙。有人研究南北土壤所能出产的粮食总量,认为双方只有将分界线置于淮河一带,才能保障彼此的财政收入大致对等,因而形成长期对峙。这个说法完全建立在对自然条件的分析之上,却忽视了不同的经济制度——即财力汲取模式的影响。  传
期刊
这是一个公共服务需求旺盛的时期。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将近30个年头。中国在完成了连续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之后,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前所未有地增长。  根据国际经验,一国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的过渡期,也是该国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快速扩张的时期。从2003年开始,按汇率折算的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2006年中国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
期刊
没有一个群体的回家之路像农民工如此艰难和漫长。  年复一年的春运难,是这一景况的集中记录和写照,而在遭遇今年冰雪灾害的背景之下,这一难题显得愈发沉重。  这使得我们无法回避其后长期存在并有待深入解决的一系列深层社会问题——城乡分割、贫富悬殊、就业艰难、分配不公、特殊的户籍管理制度……  就此,《小康》记者专访了长期研究这些问题的学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