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海藻肥栽培料对平菇酶活力的影响

来源 :生物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w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平菇栽培料中海藻肥添加量及种类对平菇酶活力的影响。方法:将平菇子实体研磨,加入磷酸缓冲溶液后离心得到的上清液为酶提取液即粗酶液,将粗酶液进行四种不同的处理后,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得OD值,可得到4种酶活力,从而比较出不同实验组酶活力的差别。结果:与传统栽培料相比,在100 g栽培料中加入5 g配合型海藻肥后过氧化氢酶活力提高了24.26%,纤维素酶活力提高了22.35%,加入10 g原料型海藻肥可使漆酶活力69.95%。由此可见海藻肥对平菇中多种酶活力有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对维生素C冻干球的活性成分进行了筛选,同时对冷冻干燥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表明,最佳活性成分为维生素C磷酸酯镁(MAP)。最佳冻干工艺参数为:预冻温度-40℃,保温7 h;升华干燥温度-16℃,升温10 h、保温10 h。活性成分筛选和冻干工艺优化为工业化生产维生素C冻干球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所制备的冻干球维生素C含量能达到20%以上,为生产高浓度维生素C护肤品奠定了基础。
以临沧咖啡种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液固比、水解温度、水解时间、硫酸浓度4个因素对咖啡种壳酸水解糖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咖啡种壳酸水解糖化最优工艺条件为:液固比8∶1(mL∶g)、温度130℃、时间90 min、硫酸浓度3.5%,实际测定水解率为35.24%。
目的:由枸杞提取物、菊花提取物、牛磺酸、叶黄素酯组方制成复方制剂,对其进行缓解视疲劳功能性评价和安全性评价。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食组及对照组,试食组服用叶黄素酯复方制剂,每日1次,每次2片,对照组服用等量安慰剂,试验周期60 d。结果:60 d后,试食组和对照组各安全性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试食后与试食前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试食组视疲劳症状均显著改善,有效率均在86.5%以上,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试食组症状总积分均极显著性降低(P<0.01),明视持久度均极显著性升高(P<0.0
目的探讨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后行种植义齿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腓骨瓣修复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切除术后缺损并行种植义齿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切除病变组织后使用游离腓骨瓣同期修复下颌骨缺损,骨移植后6~9个月植入Straumann软组织水平种植体,种植后3~4个月进行上部烤瓷冠修复,以恢复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术后6、12个月进行复诊随访
以冷杉属10个物种的叶绿体全基因组为对象,分析其基因含量、重复序列等,重建冷杉属物种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冷杉属植物10个物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在120057~121799 bp,基因个数在113~120,蛋白编码基因个数在71~74;冷杉属的10个物种中每一个物种的简单重复序列个数和分布情况存在差异,这可能是冷杉属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不同物种的基因序列缺失、突变等原因造成;最大似然法与邻接法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分为三支,南方红豆杉、西藏红豆杉、日本柳杉为一支,巴西南洋杉为一支,冷杉属10个物种为一支
研究低有机质污泥经热水解工艺处理前后理化性质的变化,并结合厌氧消化工艺考察热水解工艺对后续厌氧消化工艺的强化效果。中试结果表明,热水解处理后的污泥粘度降低了80%,流化性能改善;污泥中可溶解性有机物比例由8.70%提高至52.18%;经热水解预处理后含固率为9%的污泥与未经预处理的污泥厌氧消化产气效率分别为0.26 m3/(kg VS·d)和0.15 m3/(kg VS·d),有机质去除率分别为19.21%和7.80%。
目的:建立验证乙酰半胱氨酸的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方法:用薄膜过滤法、平皿法验证所采用的方法是否适合该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结果:需氧菌检查、控制菌检查采用薄膜过滤法,霉菌和酵母菌数检查采用平皿法,试验菌的回收率均在0.5~2.0范围内。结论:该方法可用于乙酰半胱氨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肿瘤坏死因子(TNF)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通过与死亡受体TRAIL-R1/DR4和TRAIL-R2/DR5相互作用,选择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不杀伤正常细胞,但因具有耐药性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本文讨论了TRAIL介导的细胞凋亡和不同的TRAIL合成修饰方案及治疗策略,为改善其未来临床应用前景提供参考。
化生环药等专业都设置四大基础化学,但是随着各行业信息化、智能化飞速发展,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已经滞后于行业的发展需求。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以药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导向,为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将理论与实践、行业发展相结合,在教学内容、考评方式、教学模式、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研究。
本实验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灵芝孢子粉中的灵芝孢子油,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6 MPa、萃取温度42℃、分离压力10 MPa、分离温度58℃、萃取时间90 min.将灵芝孢子油与甘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