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二氮卓类化合物对丝毛乌骨鸡某些消化谢活动的影响

来源 :浙江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921417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论证苯二氮类化合物BZs对丝毛乌骨鸡消化代谢活动的促进作用,作者研究了丝毛乌骨鸡日粮中添加20ppmBZs对其2月龄的增重、小肠内容物蛋白酶活力、常规养分和氨基酸消化率及血液中生化指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试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活重分别为47560±652克与4240±8417克,提高1217%(P<005)。②试验组的小肠内容物蛋白酶比对照组提高70%(P<005)。③从日粮中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与无氮浸出物表观消化率看,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438%
其他文献
在18~30℃五种温度下,用咪唑类化合物—金鹿三眠素处理天蚕三龄起蚕后12h幼虫的结果表明,27℃下三眠蚕比率高,达7942%,18℃下低,为1028%。与四眠蚕相比,各温度下三眠蚕的四龄历期极显著延长,自三龄至结
在早熟大白菜的繁育种工作中发现大白菜种子有休眠特性。收获后10天的种子发芽率为33%-45%,至收获后40天达95%-97%,与贮葳一年的种子发芽率(97%-98%)相近。以发芽率高于80%为通过休
在三个地区不同速效磷含量的土壤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调查油菜籽产量对磷肥用量的反应。结果表明,在低磷肥用量时,菜籽产量与磷肥用量呈线性正相关,获得菜籽最高产量的最少磷肥
以往文献中,稻温病菌较多地使用了PyriculariaoryzaeCavara,1990年Rossman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将其更正为PyriculariagriseaSaccardo〔4,6〕,近两年的文献中已较多地使用了该字名。早在...
近年,通过在低丘红壤区大面积茶园现状调查与定位试验,以外界气候、土壤、水分和茶树生理代谢及其人为因素等多方面的探索,初步查明了红壤茶叶优质高产的障碍因子,为适应我国茶叶
通过亩产500kg的株型、生理特性和优化栽培技术研究表明,以威优35、威优1126和威优48-2等组合为代表的早杂,与常规早籼广陆矮4号(简称广4)有如下明显差异,即苗期冠层第1-3全
1990—91年度在杭州实施了旨在筛选能有效控制冬大麦植株高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2因素3重复裂区设计田间试验。供试品种为二棱皮大麦浙农大3号(Hordeum distichum L.var. Z.A
以玫瑰黄链毒菌杭州新亚种(Streptomycesroseoflavussubsphangzhouensis)为出发菌,采用物理、化学诱变因子进行诱变处理,结果以离子注入、紫外线、亚硝酸处理效果较好,并筛选出发酵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1~15倍的高产菌株试用于
本文应用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榨菜胞质雄性不育系CMS92-63产量构成因素及真相关性。结果表明,CMS92一63不育系的单株种子产量平均7.178g,比其保持系高16.58%。种子产量与主花序有效长度(r=0.6855),二次分枝
本试验用~(125)I标记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球蛋白,研究鸡对口服、肌肉注射不同途径给予标记抗体后的吸收、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口服或肌注标记抗体后6h至48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