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仁”的内涵与儒家成己之路演进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ank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时期“仁”字的写法以“■”“[身心]”最具代表性,前者的内涵注重外在容貌形象、天生禀赋以及外在礼仪等;后者注重内在道德修养,尤其是通过心而形成的道德品质。春秋时期的“仁”表现为爱人、利国、守礼、合道等外在举止。孔子之仁有修身兼有爱人之意,即修身重在成就自己的道德修养,爱人重在教化他人。战国时期思孟学派对“仁”的涵义进行了扩展,以孝释仁、由己及人为阐释。
其他文献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一书,是任乃强先生穷40年之力完成的集整理、汇释和研究古代西南地区历史和文献的巨著。向达先生家藏《华阳国志》明刊本及清刊本,均为不可多得之善本。在
目的:探讨阶段性健康教育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110)和观
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开展节约型高校创建活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和战略选择。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应充分
本文以四川凉山州宁南县六铁彝区为调查对象,对彝族"策格"、"瓦之勒"、"阿古荷"、"丛嗯"几种唱丧仪式进行了展示性的认知,并反思和观察了一种敬畏祖先、尊重生命的文化姿态以及"祖先崇
民族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网络、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民族地区、民族高校广泛应用的必然结果;是民族高校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民族院校(特别是民族地区的民族院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