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专业课程资源

来源 :音乐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duohui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课程资源是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音乐课程或服务于学校音乐课程的艺术资源。民族民间歌曲演唱资源包括各地域民间歌曲演唱资源和各少数民族民间歌曲演唱资源。对该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音乐课程建设的新课题,是对民间歌曲演唱资源的进一步挖掘和补充,是弘扬、传承民族音乐和保护民族民间演唱资源的一个有效措施。我们应从吸收民族民间演唱特点及演唱技法入手,将之纳入学校音乐教育体系,建立民族民间演唱社会实践基地,有效的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演唱资源。
  关键词:民族民间演唱资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8)02—0018-04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且多民族、多方言、多种习俗并存的一个大国,民族民间演唱资源极为丰厚。民间歌曲是我国众多民间演唱形式的一种,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音乐教育最宝贵的课程资源。如何开发与利用民间演唱课程资源,把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演唱资源——民歌加以延续传承,充分发挥民歌演唱资源的作用,使民歌演唱资源与学校的音乐专业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音乐教育发展服务,是学校和音乐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传承民族民间演唱方法,增强学生民族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本课题主要研究和探讨民族民间演唱资源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民歌演唱资源演唱的开发与利用问题。民歌演唱课程资源是指全国各地域、各民族流传在民间的传统的各种风格的民歌及其演唱方法中的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音乐课程或服务于学校音乐课程的各种资源的总称。它可以简单地分为地域民间歌曲演唱资源和少数民族民间歌曲演唱资源两个部分,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都市化的发展,民族民间演唱资源会不断地演变,这是一种必然趋势。但遗憾的是,在人们追求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过程中,一些古老的民歌被人们淡忘了、遗失了,这是非常可惜的,也是令人担忧的。民间民歌和民间演唱技法是我国无形的宝贵财富,它可以通过音乐课程传承下来,并且发扬光大,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这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二、民族民间歌曲演唱资源的挖掘
  
  (一)挖掘各地域民间歌曲演唱资源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个地域都有自己丰富的文化遗产,各地域民间歌曲都具有鲜明的地区性特点和特色,如陕西民歌《三十里铺》、《信天游》、《赶牲灵》,东北民歌《对花》、《四季歌》,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山西民歌《走西口》、《五哥放羊》,青海民歌《四季歌》,江苏民歌《杨柳青》,浙江民歌《采茶舞曲》等等。而且各地域民间歌曲都有像《绣荷包》、《茉莉花》、《四季歌》等同样名称的民歌,但歌词、旋律、演唱风格、发声特点是有区别的。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中地理环境差异、生活习俗不同,各地方言差异、审美意识的差异等诸多因素,形成了不同的演唱风格和发声技法。如江南民歌委婉、细腻,声音柔和;陕北的信天游高亢、辽亮,声音具有穿透力;东北民歌粗犷、豪放,声音口腔共鸣较多;长江流域的号子,多用高腔唱法,回声唱法(假声)等等。民歌演唱有诸多演唱技法,如:滑音、颤音、水音、甩音、高腔、润腔、哭腔、柔腔、假声、真声、直声、抖喉等等。我国民间歌曲有着丰富的题材和多种的体裁形式,如: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放牧歌、狩猎歌、赶马调、婚嫁歌、丧葬歌、酒歌,不同的地区演唱技法和艺术风格无不是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生产劳动、生活习俗和思维方式的最直接的体现。
  为了我国民族民间歌曲演唱这一资源能够保存、传承和发展,我们要有目的、合理的对各地域民族民间歌曲演唱资源进行开发,这是我们音乐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开发民族民间歌曲演唱资源的策略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各级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对民族民间歌曲演唱资源进行开发,成立各种类型的民族民间歌曲演唱资源研发点。采用文字记载、印刷出版、录音录像、制作光盘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有效的开发和保护,建立民族民间歌曲演唱文库,并把民族民间歌曲演唱文库中的珍品通过网络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传播。
  2、组织音乐研究人员和声乐专家实地考查,研究各种民间演唱发声方法、发声原理,形成声乐理论,创建多元化的中华民族声乐学派。组织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学术交流,及时发表专家的研究成果,让理论指导实践。
  3、我们要充分发挥各级媒体的导向作用,为民族民间歌曲演唱提供生长园地,为民族民间歌曲传播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民间民族音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宣传我们民族的音乐文化。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可以开设民间音乐频道或是栏目,把民间歌曲推介给广大观众,让民间歌手走进电视,走进千家万户。使民族民间歌曲演唱有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人们逐渐认识民歌、喜爱民歌,增强民族意识,以我们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为荣。
  4、专业音乐团体、民间音乐团体共存,音乐团体是一个非常好的传播载体,通过各种演出活动,传播民族民间歌曲,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歌曲资源,并以此带动群众参加学歌、唱歌和赛歌活动。制定不同等级优秀歌手及著名教师奖励、命名政策,使优秀歌手和教师在群众性的演唱活动中不断涌现并受到尊重,推动民族民间歌曲的普及。
  5、各级学校应将当地的民族民间歌曲演唱精品纳入学校音乐教育体系,并把民族民间歌曲的精品编写成教材,出版民族民间歌曲演唱音像,供教师和学生使用。组织民间歌手到学校演唱交流。让民间歌手有自豪感,增强演唱者唱好民族民间歌曲的愿望。师生听民间歌手的演唱是一种最直接的学习方式,让师生了解有许多民间歌曲演唱资源等待他们挖掘、开发、研究和总结。
  (二)挖掘少数民族民间歌曲演唱资源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由于各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不尽相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少数民族民间歌曲直接反映了各自民族的生态环境、生产劳动、生活习俗、思维方式、民俗风情。民间歌曲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少数民族世代流传的歌节、歌会有:壮族的三月三歌圩;回族、藏族、土族、东乡族、撒拉族的花儿会;哈萨克的阿肯弹唱会;苗族、瑶族、侗族、水族的芦笙节;苗族爬山节;白族的绕山林;布依族的歌节;京族的哈节;景颇族的木脑纵歌等等。民间歌曲是少数民族“族性”标志,形成了具有本民族鲜明特色的“族性腔调”。少数民族民间歌曲是我国音乐百花园中的美丽之花,它开放在高原,流躺在大海,生长在辽阔的草原,绽开在山塞乡村。翻开少数民族音乐发展历史少数民族的民间民歌数不胜数,如蒙古族的《牧歌》、《辽阔的草原》、《小黄马》、《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新疆维吾尔族的《马车夫之歌》、《新疆是个好地方》,新疆哈萨克族的《玛依拉》、《我的花儿》,云南彝族的《跳月歌》,广西壮族的山歌《刘三姐》,延边朝鲜族的《道拉基》,宁夏回族的《上去高山望平川》等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绚丽多姿,旋律优美动听。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现实性和群众性等特点。而且各民族的民间歌曲都有自己民族的独特演唱风格、演唱形式和发声方法。单从一个蒙古族来说,其本民族的民歌数不胜数,演唱方法除长调唱法(乌日图音道)、短调唱法(宝古尼道)外,还有一种特殊发声方法一个人能发出和声的“潮尔”唱法等。可想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及演唱方法知多少。这些都可以作为音乐课程资源,有待我们去挖掘、去传承。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演唱资源要在保护的前提下积极的开发。
  我国民族政策是有利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首先体现在政府文化遗产实施的有效的保护、整理与研究上。面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流失现状,音乐工作者本着“抢救第一”的原则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加以保护、挖掘、收集、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国家、省、市成立了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机构,出版《中国民间歌集成》、《少数民族音乐史》等;各地区编了写当地的少数民族简史,少数民族民族风俗,少数民族民歌集等。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社会的进步,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现状不容乐观,笔者近日在齐齐哈尔梅里斯达斡族采集民歌,会用达斡尔族语演唱民间歌曲的歌手的年龄都在60岁以上。而新生代连本民族语言都讲不好,古老的民歌根本就不会唱也不想唱,喜欢唱流行歌曲。当我问到他们为什么不喜欢唱自己民族歌曲。他们回答我是“不好听”、“没听过”、“现在不流行”,这样下去的结果可想而知,如果不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少数民族的民间演唱资源就会随着社会的进步、都市化的进程而遗失。所以我们要积极开发和保护少数民族音乐资源。如何开发这一资源,在策略上除采取同民族民间民歌演唱资源相同的保护措施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把音乐研究工作者的成果纳入音乐教育体系,不让其陈列在图书馆、档案馆,让其成为我们音乐文化的一个亮点,成为音乐课程的一个资源。我国义务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自主管理的体制,除国家课程以外,地方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一定的比例。各民族所在的地方和学校音乐教育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
  2、建立少数民族民歌培训基地,以培训基地为主导,带动各民族群众积极参加演唱表演活动。培养少数民族民歌手、少数民族声乐教师,让他们来传承少数民族各自的演唱技法。
  3、大力支持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活动,尊重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办好歌节、歌会,使之成为少数民族的一道文化艺术景观,这也是一种较好的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形式。民间歌曲本身就来自民间、扎根民间,与百姓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少数民族民间歌曲与民间习俗、风情、信仰、相伴生存。我们要把民间歌曲资源回归于社会、回归于群众,让民族音乐之花在广大群众中绽放。
   4、各级政府要制定相关的开发、利用、保护政策,对少数民族民间歌曲演唱资源进行收集和挖掘,并抢救那些快要流失的少数民族民间歌曲。成立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机构,制定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采用固定传承和发展传承的方式,对少数民族民间歌曲进行传承、保护和发展,对少数民族民间歌曲演唱珍品及时向国家文化部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有关部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民族民间歌曲演唱资源利用的构想
  
  (一)在民歌课、欣赏课上利用这一资源。
  流传在各地民间的原生态的民族民间歌曲及演唱方法数不胜数。我国的民间歌曲浩如烟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像西北地区的花儿、江南小调、四川的号子、云南的山歌等。少数民族民间歌曲,如:西藏民歌、侗族的大歌、新疆民歌、蒙古族民歌等等。而且,每一个地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民间歌曲,其演唱方法和演唱风格,都有独到之处,都拥有它自己的听众群。如果说我国的民族民间唱法是百花园,那么每种民间演唱方法就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民间歌曲及唱法有待于我们音乐教学工作者去研究利用,引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的欣赏、学习、演唱。在音乐专业院校现在民歌课和欣赏课中,教师应让学生大量接触各地域、各民族的民间歌曲,了解我国民族民间歌曲及民间演唱方法,培养学生多角度的审美观,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调动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主动性。
  (二) 在声乐课上利用这一资源。
  目前,各地音乐专业学校声乐教学大都以西欧传统唱法为主及融入西洋唱法去唱民歌的声乐教学体系。真正的原生态的民歌和演唱方法是在民间口头传承的,没有上升为理论,没有进入声乐教学课堂,也没有好的传承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如果我们不培养专业民族声乐人才,我国现有的多种民间演唱资源将会减少,我认为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的民族性的演唱方法是我国声乐教学的一个特色,民族唱法应该是多元化的,声乐教师应该包容各种唱法。学生应在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的同时,结合自己声音的特点兼顾一种或几种民间演唱方法的学习。民间演唱方法比较自然,与地域、方言、讲话发音相关,学生能与自己生活的地区、语言相结合去选择某种民族性腔调的民间演唱方法练习是不难的。如江南的学生演唱一些江南民歌、云南的学生演唱一些云南民歌、蒙古族的学生演唱一些蒙古族民歌等等。我认为这是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的一个渠道,既传承了民族民间歌曲及演唱方法又弘扬民族文化艺术。
  (三)社会实践、实践基地利用这一资源。
  社会实践、实践基地是学校音乐课程的延续,是音乐教育质量、教育特色的保证。民族民间歌曲演唱社会实践基地比较薄弱,学生虽然学习声乐,但是对中国的民间歌曲及丰富的民间演唱方法了解甚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严重的影响了校外声乐演唱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为此,学校要加大社会实践活动和音乐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力度,来保证有效利用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因此,在开发策略上可从五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从民歌的功能上开发,建立的民族民间演唱社会实践基地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民族民间演唱的社会功能,提高民族民间演唱课程资源广泛的社会效应,为音乐课程教学服务。二是从演唱方法上去开发。定期组织学生到民间采风,田园工作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学生是非常喜爱这一实践活动,学习民间歌曲演唱方法还是要亲自到民间去体验去考查,让学生用自己的视野去了解民族民间歌曲及演唱方法,让学生感受自己民族的音乐,乐于演唱民族歌曲,充分发扬民间唱法的优点,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去发展民族唱法。三是从基地的地域上开发。建立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演唱实践基地,既要开发校外民族民间演唱社会实践基地,又要搞好校内民族民间演唱实践活动,实现校内、校外音乐教学、社会实践、实践基地有机结合,形成校内、校外连锁互动、资源互补、广泛开发、合理利用的良好环境。四是从基地的类型上开发。根据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特点,构建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音乐社会实践基地。构建上挂型、横联型、辐射型和灵活型四类民族民间音乐社会实践基地体系。五是从基地层次上开发。创建校际之间、不同民族之间、地方文艺团体、社区文艺团体四层次民族民间音乐社会实践基地或实习培训点,让音乐专业的学生利用寒暑假去民歌培训基地学习、实习。让学生更多解我国的民族民间歌曲和演唱方法。多给学生创造实践演唱和与外界的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演唱活动,为我国的音乐教育服务。
  
  四、结语
  
  民族民间声乐演唱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对现有音乐课程的充实与改革,是我国民歌演唱教学的新课题,民族性腔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不仅仅要开发保护,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一资源,传承、发展我国的民族民间民歌及演唱方法。让我们从学校教育开始对学生进行民族感的培养。只有不断地完善、不断调整现有音乐课程,把必要的音乐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进程的需求,让我国的民族民间演唱后继有人,让我们的民歌“百花齐放”。
   责任编辑:郭爽
  
  参考文献:
  [1]范蔚.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J].教育科研研究,2002(3).
  [2]寥裴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J].中国音乐教育,2003(6).
  [3]吴芸,王红主.基于资源的自主型学习模式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2(3).
  [4]季永峥.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J].职教通讯,2002(2).
  [5]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C]. 2003.
  [6]管林.声乐艺术的民族风格[M].香港: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
  [7]伍国栋.民族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8]乔建中,苗晶.民歌色彩区的划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9]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民族音乐学研讨会.民族音乐论文集[C].中国音乐学院学报社.
其他文献
四、社会热点    伴随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全面展开和权威媒体“原生态音乐”的比赛与展演活动,“原生态音乐”成为本年度的一个关键词语。田青[1]的两篇文论对于解读这个关键词语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他在《福建艺术》上发表的这篇文论中站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层面上探究民族音乐的出路问题:“现在,产生农业文明的那种地域性、封闭性的环境没有了,现代化的进程使所有的传统艺术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挑战。因为地域化
期刊
摘 要:“吹打乐”,是指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要配置形式的民族器乐合奏形式。文章以1980-2006年底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该领域论文为对象,从发文概况、地理属性、研究角度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对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关键词:汉族;吹打乐;综述;思考;中国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学  中图分类号:J6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9)01-0015-07  
期刊
摘要:本文力图对音乐中的多声关系进行分类、归纳并指明各种多声关系的形态、特征、性质以及在声部结合时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多声关系;节奏型、声部层;音向; 音位;和音  中图分类号:J6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9)01-0037-06    前言    在音乐写作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即使一些学生在完成了作曲理论课程的学习后,(通称四大件,和声、曲式、复调、配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以2006年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蒲剧、雁剧为例,着重阐明地方戏曲唱腔旋律与方言的关系。蒲剧、雁剧虽同属山西省,却分属两个不同的方言区,都是由发源地声腔、流布地方言及当地民间音乐交融而逐渐形成。其中,地域方言对地方戏曲唱腔旋律的形成、转变和规范影响巨大。笔者通过对蒲剧和雁剧不同方言字调图式与旋律的比较研究表明:1、方言字调决定着唱腔旋律的变化发展,唱腔旋律依据方言的变化
期刊
摘要:实践是音乐学学科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前的音乐学学科研究中,有不少人存在忽视实践的种种误区,本文试通过对杨荫浏音乐学实践方面所走过的道路进行分析总结,从中探讨他的音乐学实践之路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杨荫浏;音乐学;实践之路 ;启示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9)01-0105-04    前 言    在刚刚过去的20
期刊
编者按:我国著名的音乐学专家、音乐教育家,本刊原编委朱泽民教授于4月17日晨盍然仙逝,享年81岁。朱先生多年来,对本刊关爱有加,他的去世,是音乐史学界和本刊的一大损失。本刊发表本文,以表达对朱先生的悼念和纪念。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8)02-0022-02    1979年经朋友引见,得以拜望仰慕已久的朱泽民老师,承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尔来
期刊
摘要:恩耐斯特.布劳克的《希伯莱狂想曲》是一部在教学中有独特意义的作品。文章就其创作与结构作一简单论述。  关键词:恩耐斯特.布劳克;大提琴与乐队;《希伯莱狂想曲》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8)02-0065-02     大提琴曲目的匮乏是教学过程中长期困扰专业教师和学生乃至演奏家们的问题,虽然当今信息渠道快捷,然而也仅仅局限在交换和获取上的方
期刊
摘要:花儿山歌是我国传统音乐的富矿,广泛流传于西北及西南地区的8个民族。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花儿曲令全集》是一部集花儿之大成者,展现出“花儿文化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全书历史资料翔实,曲目选材精当,分类排列方法合理,展现了光彩熠熠的花儿风采,不仅为原生态花儿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重要资源,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从地域文化学角度了解和探讨花儿的机会。  关键词:花儿;曲令全集;花儿文化区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音乐教育学的理论研究逐步发展、成熟。文章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音乐教育学理论文献的解读与研究,对音乐教育学学科建设及元理论、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心理学、比较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史、音乐教育社会学六大领域内的代表性文献的述评,大致表现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30年间,音乐教育学学科理论建设的学术进程及发展脉络。  关键词:改革开放; 音乐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J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巴赫第三号无伴奏奏鸣曲,并对这首奏鸣曲的四个乐章的较困难片段的演奏逐一进行了分析,以便能更好的演奏好这首作品。  关键词:   巴赫;小提琴;奏鸣曲;作品;主题;乐章;赋格  中图分类号:J62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7)02-0076-03    巴赫的六首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与组曲写于1720年。1962年德国出版了巴赫的手稿复印本,这对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