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分类能力促进科学概念的形成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从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掌握探索世界的钥匙。小学科学科目教学的开展,是系统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开始。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分类能力,用自己的方式感知世界、探索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占据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学习,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在枯燥乏味的课堂上,很难获得学习的乐趣。小学阶段科学科目的教学,是学生系统认知世界的开始,它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给学生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教师要充分利用该科目的学科性质,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兼顾学习方法的传授。小学一年级是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建立知识体系,培养科学的思维模式的重要阶段;分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科学概念的深入理解。作为任课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分类能力,以达到促进科学概念形成的目的呢?笔者就自身教学经验,分享几点促进学生科学概念形成的教学建议。
  一、通过开展“实物”展示的形式,唤醒学生的分类意识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性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针对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的特点,同时现阶段的教学内容都是非常具体的实物。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于能够直观展示的内容要尽量选择实物教学,对于现实条件限制不能开展实物教学的,教师要在网上搜集相关的资料,运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图像、视频、音频的模式进行授课,尽最大可能为学生营造直观的教学环境,通过相对真实的教学内容唤醒学生的分类意识。
  例如,教师在讲到有关植物方面的知识时,可以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植物带到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直观演示教学。像一些比较常见的树木的叶子,如杨树叶、柳树叶、月季花的叶子、梧桐树叶等,让学生对叶子进行观察、触摸,感受其中的不同之处,从一片叶子的角度了解植物的构造。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有关动物的资料,通过图像、声音等的不同,与植物进行对比,区分其中的不同,唤醒学生的分类意识。
  二、通过概念阐述的形式,加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当唤醒学生的分类意识后,教师要適时引入教材内容,引入教材中科学概念的相关阐述。学生通过对植物、动物、物品等的分类,逐步明晰课本中与之相关的科学概念。课本中科学概念的阐述是相对浓缩的知识点,是从大量的实践中总结出的相关概念,教师要善于从实物演示中提取相关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系统地把握科学知识,加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例如,选取学生熟悉的植物、动物进行科学概念的阐述,植物叶子的构造分为叶片、叶柄,其中叶片上有叶脉。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片真实的叶子,了解其构造。哺乳动物的定义是,身体一般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个部分,外表长着毛,都能直接生出小动物,小动物吃母奶长大的动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常见的小猫、小狗的身体构造进行了解分析。通过概念上的阐述,从植物、动物的身体构造,生长环境,繁殖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解和区分,引导学生在对科学概念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正确的区分,加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三、增强学生的分类能力,促进科学概念的形成
  科学技术不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科学,也不是停留在理论知识上的科学。教师要在立足教材教学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针对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延伸。依托课堂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分类,增强其分类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最终促进科学概念的形成。
  例如,植物叶子的分类,常见的叶形大致分为掌形、针形、披形、扇形、带形、卵形、心形等七种形状,教师可以根据以上形状找出与之对应的叶子,每片叶子对应一种植物,将七种叶子混在多种形状的叶子当中,让学生对其进行分类,准确找到叶子并说出与之对应的植物名称。教师也可以把一盆花、一条鱼、一只昆虫、一个箱子、一片叶子混在一起,让学生按照动植物的有关概念去分类,学生很快区分出花和叶子属于植物,鱼和昆虫属于动物,箱子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分类能力,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
  综上所述,科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的教学活动要有一定的逻辑性。从学生易于接受的直观展示教学开始,唤醒学生的分类意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科学概念的阐述,让学生可以从丰富多样的事物分类中提取其中关键的部分,加强学生科学概念的意识。延伸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分类能力,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
其他文献
随着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教学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此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时要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带领更好地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思考。本文主要以当前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进而深入研究了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思考的具体措施。  在小学阶段,开展科学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小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为此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时要将培养小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
俗话说在商言商,凡企业都需要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在于,应当采取怎样的方式和路径,通过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以及增强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的能力,去
本文介绍了RFI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图书馆自动化中的应用。
近年来,合作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不仅给科学教学带来了活力,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互相帮忙,各司其职。它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有主动探究的时间,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它变传统的师生间的单向交流为学生间、师生间的多向交流,在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中,学生能获得大量的信息,有效地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如何提高科學教学中小组合作
我创业有二十几年了,现在有两个核心企业,一个是中国醋饮料领导品牌“天地壹号”,另一个是中国最大高端土猪肉连锁品牌“壹号土猪”,这两个都属于传统行业。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我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支出情况进行分析。解剖公共财政下财政支出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公共财政体制下调整和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对策思路。
如果能以个税改革为契机和起点,建立相关制度的指数化调整机制,必将对加强中国的数目字管理能力,完善国家治理的体制机制有很大裨益  一如七年前一样,修订个人所得税法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笔者借此机会,从个税调整机制和个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两个角度对个税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建立个税指数化调整机制  针对个税税法修改,社会舆论讨论最多的依然是个税起征点(免征额)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
古典建筑,外观上与天地山水尽可能协调。预计日晒雨淋风蚀尘染,将使表面形成更佳效果,直至变为废墟,犹有供人凭吊的魅力。
小学科学的高效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意识为主,将科学的意识和知识传授给学生的现代化教学。高效教学是一个教学目标的特定概念,与教学质量的提升相得益彰,在教学中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齐头并进,能升华学生科学情感和提高科学素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几个方面简单阐述小学科学如何进行高效教学。  科学的定义广泛,首先是探索自然发展的知识概念,又经不断改善和总结,将科学理念中特定的知识体系发展成一门自然学科
本文以绘本教学为依托,旨在通过精致的绘本教学来培养和提升幼儿的核心素养。文章通过案例的形式,简要阐述了如何开展“五位一体”精致绘本教学,通过完整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以及反思,展示了如何通过“五位一体”精致教学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提升。  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相关内容和要求,可以得知“健康生活方式、自我学习创新、人格思想健全,人文艺术素养”是幼儿核心素养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