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后来人

来源 :少年博览·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f9988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同学,你是不是从小就期待红旗一角的光荣,向往党旗下庄严的誓言?从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再到共产党员,红色基因一路传递,信仰的力量薪火相传。也许,现在的我们就可以丰富自己对那段红色岁月、光荣历史的了解,为未来成为一名党员准备着,时刻准备着。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1928年3月20日,无产阶级革命家夏明翰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临刑前奋笔写下上面这首《就义诗》。如今,91年过去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中透出的雄浑气魄和大无畏的精神,依旧鼓舞着新时代的人们。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写下这首诗的夏明翰,在那段峥嵘岁月中是如何勇敢地打破桎梏,为了革命事业奉献出短暂的一生。
  夏明翰出身不凡,爷爷是进士,父亲是县官。1917年,他违背爷爷的心愿,考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五四运动爆发后,还在读书的夏明翰走出校园,与其他进步青年一起进行爱国宣传。在何叔衡的帮助下,夏明翰结识了毛泽东,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这之后的7年时间里,无论是声讨军阀的游行示威、传播新思想的七尺讲台,还是革命起义的前线战场,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夏明翰怒火万丈,悲痛不已,他写道:“越杀胆越大,杀绝也不怕。不斩蒋贼头,何以谢天下!”
  1928年初,夏明翰告别妻子和刚出生的女儿,来到武汉开展工作。刚到武汉,他就察觉到行踪暴露的危险,为此他从原定的旅社秘密搬到东方旅社,与徐特立、谢觉哉等人商量下一步计划。可是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最终被捕。
  在刑讯中,主审官问他:“你姓什么?”
  夏明翰从容不迫地回答:“姓冬。”
  闻言,主审官暴跳如雷,指着夏明翰的鼻子骂:“你明明姓夏,为什么说姓冬!简直是胡说八道!”
  夏明翰义正辞严地答道:“为何说我胡说八道?我是按国民党的逻辑讲话的。你们的逻辑就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把杀人说成慈悲,把卖国说成爱国。既然如此,我也用你们的逻辑,把‘夏’说成‘冬’,这叫以毒攻毒!”
  这番铿锵有力的言论,把一众敌人驳斥得哑口无言。面对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夏明翰始终宁死不屈:“宁愿牺牲我的生命,也决不放弃我的信仰!”
  最终,一无所获的敌人失去了耐心,决定对夏明翰执行枪决。在狱中受到百般折磨的夏明翰得知这个消息后,他强忍着满身伤痛,迎着狱中微弱的光线,用敌人给他写“自白书”的半截铅笔,给家人留下了满怀深情的家书。
  给母亲,他写道:“你用慈母的心抚育了我的童年,你用优秀古典诗词开拓了我的心田。爷爷骂我、关我,反动派又将我百般煎熬。亲爱的妈妈,你和他们从来是格格不入的。你只教儿为民除害、为国除奸,在我和弟弟妹妹投身革命的关键时刻,你给了我们精神上的关心、物质上的支持。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
  给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孩子,他写道:“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红珠留作相思念,赤云(夏明翰的女儿夏芸)孤苦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
  1928年3月20日,一个寒风凛冽的清晨,天还没亮,夏明翰被敌人押送前往汉口余记里刑场。灯火幽幽,白雾笼罩,街上的一切都显得寂寥而肃穆。刑场上,行刑官问夏明翰还有什么遗言,他大声喊道:“有,给我拿纸笔来!”
  于是,夏明翰奋笔疾书,写下了那首大义凛然、气壮山河的《就义诗》。牺牲时,他年仅28岁。
  从懵懂求知的青年逐渐蜕变成坚定的革命斗士,夏明翰带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行走在这片他深爱的热土之上,把短暂而宝贵的一生献给了他堅守的革命事业。不仅如此,夏明翰的家人也为革命作出巨大牺牲。夏明翰的七弟夏明霹在1928年2月28日牺牲,时年不满20岁;夏明翰的五弟夏明震在1928年3月22日牺牲,距离夏明翰就义不过10天;夏明翰的四妹夏明衡于1928年6月牺牲,她是湘南妇女运动的领袖。
  即便直面惨烈的牺牲,即便一次次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夏明翰的家人仍然毫不畏惧,前仆后继地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去。1930年,夏明翰大姐的儿子邬依庄参加红军,在执行任务时牺牲,年仅19岁;1930年,夏明翰的妻子来到上海,一边做佣工,一边为中国共产党传递秘密文件。
  “95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这是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深情讲述。今天,身处和平时代的我们不能忘记,曾经有无数和夏明翰以及他的家人一样忠于理想、不畏牺牲的共产党人,带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承诺,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中,用信仰扬起了一面面耀眼的红旗,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立起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其他文献
荒凉的山野里呼啸着狂风,隐约可见两座山庄——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在呼啸山庄的房屋里,透出点点灯光,亟待去诉说尘封已久的故事。一个旅人,就着风沙走进了故事里……《呼啸山庄》的情节就此徐徐展开。  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以曲折生动的情节和变幻莫测的写作手法享誉世界,几位主人公在一片荒凉的底色中,演绎出长达三十年的爱恨纠葛。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是故事的起点,他们在与世隔绝的呼啸山庄中长大、相爱,
期刊
说疫气   ——曹植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译文  建安二十二年,疫病流行。家家户户都回荡着失去亲人的哀痛之音,有的全家死亡,有的全族丧生。有人认为疫病是鬼神所为。但那
期刊
(一)  窗外有张脸在笑。  这不是梦,床边的窗户外有一张狰狞的面孔,泛白的脸庞正紧紧地贴着玻璃,扭曲上翘的嘴角露出尖锐的牙齿。  我吓得大叫起来:“老姐,快来,窗外有坏人!”  等等,我不是住在3楼吗?  再定睛一看,我不禁哑然失笑,原来是一只画了张笑脸的气球。这只气球不知从哪飘到了我的窗前,让我吓了一跳。  也就在这时,我才想起来爸妈在今晚值班,老姐有事外出没回来。此时已是深夜12点了,对面的
期刊
蘑菇酱问:“柳眉儿,在你眼中我是啥形象?”  我犹豫道:“呃……懒洋洋的古风精致少女?”  “啥?我什么时候懒洋洋了?”某酱暴走中。  “镇定、镇定!”我连忙安抚,“我怎么看并不重要,因为你就是你,是不一样的蘑菇!”  “哼!”  尽管国足表现那么烂,可我还是喜欢踢足球,虽然也没踢得有多好。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就在爸爸的鼓励下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足球队,很幸运地入选了。于是,我开始了每天放学参加训
期刊
有句话,不知當讲不当讲
期刊
朝阳投下第一缕霞光,五星红旗伴随着庄严的国歌缓缓升起。这一瞬间,我想起百年的风雨飘摇,想起千年的日夜兼程,看着如今的祖国屹立东方、光耀四海,我的心澎湃不已!  2007年,当我懵懂地睁开双眼时,我的祖国便赋予了我光荣的名字——中国人。从那一刻起,我便与祖国一同成长。  当我还在牙牙学语时,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卫星。作为中国首颗人造绕月卫星,它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期待与向往。穿越星云,它在距离地球
期刊
就在前段时间,一个外国网友提出一个问题:“为何中国青年如此爱国?”  这个疑问一出现,就引来众多中国青年的回答,其中一个答案收获无数网友的“赞”:“80、90后曾经被认為是中国垮掉的一代,可是事实证明,他们不仅没有垮掉,还与中国的复兴同频共振,不负家国。今天,我们无比热爱自己的祖国,因为这是一个一直在前进、一直默默守护我们的国家。”  对我们而言,“祖国”从来不是简单的两个字,它不仅是情怀,更是深
期刊
天生大肚能容物,吃饭从来不挑食。脏活累活从不嫌,美化环境都靠它。嘿嘿,你们猜到我说的是啥了吗?  ——铁丝人  最无私的你:TAIHI厨房垃圾桶  就像妈妈爱用淘米水浇花一样,生活中很多常见的东西都能被二次利用,包括部分厨余垃圾。  受传统堆肥技术的启发,专注于“循环利用”的TAIHI厨房垃圾桶诞生了!它简化了传统堆肥过程,只要将家中的厨余垃圾倒入TAIHI厨房垃圾桶中,在垃圾桶顶端的小瓶子里加入
期刊
一  有一种骄傲,叫“五星红旗”。  1949年,当全世界听到那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时候,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标志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诞生,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历经百年屈辱后终于挺直了腰杆。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当我们看到963.4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看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当我们出生在这片土地上,在夜色中发出柔弱却嘹亮的哭泣声,我们
期刊
科技时代,我国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许多领域的科技水平逐渐领先全球,如量子通信、高速铁路、无人机、人工智能……这些科技成就不仅让每一个中国人倍感自豪,也让许多外国友人赞叹不已。  你知道吗?我国还有一项技术是独一无二且非常厉害的,这就是特高压输电技术。虽然在生活里,这个名字我们不常听到,但它却和千家万户的生活,以及工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甚至影响着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  艰难的起步  要了解特高压输电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