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赶趟的事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slzm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一夜之间,好像所有人都变成了吃货。满世界的吃货,各式教授厨艺的平台一一展现,好像说自己不是吃货,就显得不热爱生活。
   说实话,我对吃还真没什么兴趣,吃本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不过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干净可口的小菜就行,弄那么声势浩大,还真是不太能理解,人为把生活弄复杂了。
   真正热爱美食的人反而是不露声色的,随意一个小菜,就可能不一样。我就遇到过这么一位朋友,几个人在另一朋友家聚会,他突然说,我来烧一条鱼吧。20分钟,鱼端上来,普通的红烧鱼,汁浓汤香,令人赞不绝口。只是一条鱼而已,平时没听他说什么热爱美食,爱烧菜什么的。他说吃是有天赋的,有这种天赋偶尔露露就好,没有这种天赋也很正常,也不要觉得惭愧,觉得有什么不对。他说现代人容易把事弄隆重了,兴趣没必要变成公共事件。再说,整天把吃挂嘴上,也不是什么好事,毕竟,世界上还有比吃更有意思的事。
   对于我来说,跟什么人一起吃、吃的氛围比吃什么重要得多。比如,大家都觉得难吃的飞机餐,我还挺喜欢,外面是云遮雾绕,美妙的夕阳餐,氛围特别,附带着就觉得食物好吃了。日本有本漫画书《孤独的美食家》,真正喜欢吃的人都是不露声色的,是每天的生活,而不是拿出来作秀的。
   我对美食的某种精神感兴趣,比如一家小寿司店能得到米其林三星,一定有不一样的东西,我欣赏别人做事的态度。
   相对爱美食,旅行家好像也多了起来。旅行本是一件很私人的事,现在好像全天下的人都趋之若鹜,似乎很多旅行家冒出来了,但是聊的也是去过什么地方,花了多少钱,更多的聊不出来。一个地方,别人去了,自己不去,就好像落后了:你去了欧洲,我只去东南亚,就觉得不好意思;你去了韩国,而我还在国内游走,又觉得落伍了……遇到一个所谓热爱旅行的人,所有的大小假期几乎赶场一样安排得满满的,个人网站被各类照片贴得满满的,吃个饭发个微博,住酒店发个微博,飞机上发个微博,一言一行都要立马报告……但是真正的旅行是放松心情的,而她却相当浮躁,根本静不下来,一天到晚在查各类信息,为旅行而旅行,她的旅行变成了某种形式。
   真正聪明的人是越走越安静。我的一位朋友就说,我就不爱旅行,每次都觉得累。她最喜欢的是放假回老家小住两日,回老家就是她的旅行。另一朋友就喜欢在自己的城市里找一家好酒店住住,吃酒店自助餐,她说我把旅行的消费花在平时了。
   我也爱旅行,但我不喜欢说,也不喜欢给人推荐指南。这是私人的事,其中的曼妙只能自己慢慢体会。我倒是觉得有一位朋友做得特别好。她没有任何计划,完全随机而行,并不去太远的地方,她说出行太频繁,显得太躁也太累,并不是好的方式,偶尔为之便好。
   有一位聪明人这样说,现代四大俗:喝茶,熏香,写书法,学佛。本来好好的事,就是因为有些人不是发自内心,而是为了赶趟这样做,因为不这样做就显得不高雅……
   好多人对自己的生活津津乐道。可是好友明泉说,我真觉得生活很平淡。失望才是生活的状态。有的人觉得人就该快乐,一天到晚找快乐,可是科学告诉我们,人快不快乐,基因占50%,有的人体内如果某种多巴胺的分泌过少,就不容易快乐,这个还真是自己控制不了的,
   不快乐也没什么不对。
  编辑 / 宁子
其他文献
李皓  |将一场雪置身事外|  有人在雪里飞奔去往他乡  有人在雪里找寻回家的路  说什么殊途同归  没有一个人  能将一场雪置身事外  有的人在雪里拍摄  有的人在雪里写诗  谁能与一场雪相安无事  谁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看雪是雪  将一场雪置身事外  就是将那正在窗外下落的雪  看作不是雪  而是那些躲进小楼的东风  在挣扎着向上蒸腾  白色的神灵  栖在三尺之下的头颅之上  庸人和俗人一齐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暑假期间,小王等九名大学生为拍摄纪录片,前往北京市房山区水峪村。就在他们完成拍摄,准备离开水峪村时,水峪村的村长突然出现、要求他们缴纳两千元的“争执调解费”。他们在村里根本就没和任何人发生过争执,但是,迫于“不交不让走”的压力,不得不交纳了这笔钱。  事后,记者采访了水峪村的村干部核实此事,对方对收费行为理直气壮,并声称这两千元是大学生们在村里取景应付的费用。然而,对于“争执调解费”这个说法和相关
一、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我要忘了你的眼睛书上说,在你十六七岁的年纪千万不要谈恋爱,因为这个人会是你一生中最爱却又爱而不得的人。十六岁那一年,我曾深深地喜欢着一个少年
一本正紧地说,我生命中有两个女性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个是老妈,一个是闺密。按常理,她俩应该处在两个永远平行的空间,没有任何交集。然而对我来讲,却有这样神奇的体验:
8月10日,四川省人民医院烧伤科。二十四岁女孩杨冬玲敲了一下床沿,嘴里嗫嚅着“痛得很……”陪伴在一旁打盹的母亲和妹妹马上忙碌起来,换下浸血的垫布,摇起床把手,吃力地将杨冬玲翻了个身,趴着调成了仰躺着。那一场让杨冬玲不堪回首的噩梦,降临在两个月前。一个与她毫不相干的十三岁少年,僅仅为了得到她手上的手机,竟将一瓶汽油泼向回家途中的杨冬玲,并掏出打火机点燃……  对一个女人来说,二十四岁可能是人生中最美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在很多年以前,一个黄昏,我收到了人生最糟糕的一次数学考试成绩。对于一个习惯95+的小学生来说,一个73的分数真的是地动山摇。我至今依然能记得这个分数。当时只剩我一个人在
军事训练作为部队提高战斗力,增强官兵素质的一项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无疑应该成为专、兼职新闻人员孜孜以求,竞相开垦的“肥田沃土”。然而,从接触的来稿和到部队采访调查的情况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