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足“传统” 引发“新声”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818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到黄河水.“壶口瀑布”的壮观多有涉及.“狂放不羁”“汹涌怒吼”“奔腾雷鸣”等“刚性”词语会一一奔向笔端,中华民族一幅幅抗击侵略者的雄壮画面立马会呈现于我们面前.表現“母亲河水文化”的特有内涵,是以黄河水为状物对象的散文的“传统”立意。时代变化赋予“母亲河水文化”以怎样的新特质呢?作家创作时怎样与时俱进,做到既写足“传统”又引发“新声”呢?《黄河的阵仗》一文的个性化立意能给我们借鉴和启示。
  黄河的阵仗
  ◎邱明茂
  平生只见过两次黄河。一次冒昧造访.一次不经意的邂逅。
  2008年夏天,我启程前往郑州。那天下着暴雨,列车驶过东明县黄河大桥,速度出奇地缓慢。那时,我还沉浸在睡梦之中。忽然,耳边传来一阵骚动,几个南国口音在那里大惊小怪:“快看,快看,黄河!”一刹那间,我睁开了眼睛,隔着厚厚的玻璃,隔着密集的雨丝,看出去——
  桥下,奔腾的黄河水有如脱缰的野马从西往东飞驰而下,一个一个的漩涡,虽然看不分明,却也能够感到那种睥睨一切的气势。一眼的橙黄,一眼的白色浪花,此岸到彼岸,无头无尾。在列车驶过的将近10分钟里,整节车厢沉浸在静谧无声的奇妙氛围里。没有人说话,也听不见声响,大人孩子几乎全部涌向车窗。尤其是对坐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掏出手帕不住地擦着眼镜片,从那颤动的嘴唇上.我能懂得他那份激动.此后很长时间,列车里都被这种激动的心情笼罩。打扑克的支着头寻思,说笑话的压低了嗓门,甚而孩子的哭闹也明显减弱了几分。过了东明不多久,老人就下了车,收拾行李的时候,他说:幸亏列车晚了点,让我看见了黄河本来的样子。
  时隔一年,因事前往东营,行程只有三天。很不巧,在东营时,瓢泼般的雨水没有停歇过。倚着门口,焦急地看着一点不见减弱的雨势,无可奈何。朋友准备了精美的酒菜,安慰我:“见不得黄河,还可以看看雨景嘛!”迢迢近千里.我是来看雨景的吗?我的不耐烦很明显地显示在脸上。朋友无奈,趁着雨势稍弱,招了一辆出租车。
  到了黄河边,我和他各擎一把黑雨伞,站在一处民房的旁边。四周是望不到边际的漫漫黄河滩涂,芦苇、水红花铺天盖地,稍许留神,还有野鸭和苇喳轻轻的私语。隔着老远,就是黄河入海处,宽阔的海面,一条流速已经非常缓慢的母亲河。交际处,一条长长的弧线,泾渭分明。线的那一边,清澈如许,稍微挪一下视线,依旧浑浊不清。黄河在平静地入海,大海也平静地接纳黄河。完全不似两军对垒.分明就像一个母亲对另一个母亲的平和地拥抱.也许是朋友见惯了这种阵势.短短半个小时就催促了我不下八回.而我迟迟不动,直到一阵更强烈更暴虐的风雨卷走了我们的黑伞。
  民房的主人大概听见了动静.穿堂过厦绕到大门前,连拉带扯地把我们拽进屋里。我颇不好意思地到门口挤干了衣服上的雨水.才找了个马扎坐下。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妇,又是沏茶又是倒水.很快,我们就唠在了一起。我说:这就是黄河入海吗?怎么就如此平静?一脸慈和的女主人已经蹲在屋门前面宰杀黄河大鲤鱼了.她一边熟练地刮着鱼鳞,一边微笑着说:“这有什么?到家了呗!”很平和的回答。浪迹天涯的游子回了家,还需要多大的阵仗吗?
  (摘自《扬子晚报》)
  技法借鉴
  一、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写足“传统”。文章描写“暴雨”中的黄河壮阔激烈的“阵仗”只用80多字.“如脱缰的野马”“睥睨一切”等同句凸显其汹涌狂傲的骇人气势.作者构思之妙在于,在正面描写时以大量篇幅从侧面表现黄河激流的震撼力:“几个南国口音”惊呼,“打扑克的”“说笑话的”或低头“寻思”,或“压低嗓门”……文章还特意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以特写镜头——“掏出手帕不住地擦着眼镜片”,他的激动写在“颤动的嘴唇上”,下车时的一句话“幸亏列车晚了点,让我看见了黄河本来的样子”让人联想:老人的话是指祖国的苦难历史、不屈的民族精神,还是指华夏儿女的伟力、复兴之梦的不可阻挡?总之,这些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凸显黄河洪流克敌制胜的无穷威力、无往不胜的英雄气概,将“黄河水文化”传统的刚烈属性演绎得激荡人心。
  二、引发“新声”前铺开背景,做好铺垫。写足“传统”并非文章主旨,文章写“时隔一年”后的“黄河之遇”才是立意之新所在。发出“新声”前,作者巧设悬念。一是“我”竟然不顾“瓢泼大雨”雇了出租车去黄河边:二是“茫茫坦途”上只有芦苇、水红花、野鸭,缓缓流过的黄河水……“我”究竟钟情于什么?三是朋友多次催促,“我”仍“迟迟不归”,直至“更强烈更暴虐的风雨卷走了我们的黑伞”,“我”为何有此“定力”?这些背景描写都不是闲笔,而是为了引发下文“新声”的铺垫文字,其作用是使“新声”的发出自然有理,水到渠成。
  三、融人文特质于物理特性之中.发出“新声”。方法是“一问一答一议”:“这就是黄河人海吗?怎么就如此平静”之问,侧重于物理属性,出于此次所见与前一次“冒昧造访”所感迥异:民房主人的八字答语“这有什么?到家了呗”,既接地气,又精妙含蓄,融入了人文情怀:作者由此引发的一句议论“浪迹天涯的游子回了家,还需要多大的阵仗吗”,反问立意,洞开新境,令人神思飞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母亲河怒吼千里唱响抗战进行曲,“刚”之特性张扬神州:如今滩涂平静,野鸭“私语”.民居的“中年夫妇”生活幸福.话语“平和”,一脸微笑,母亲河当然不忍打扰,于是“缓缓”人海,像“浪迹天涯的游子回了家”,与“另一个母亲平和地拥抱”,多么和谐亲密!此时,黄河水文化与时俱进,亮出了它“柔”的人文属性。此时读者还能进一步放飞思维把握主旨——中华民族母亲河之属性“刚”“柔”兼有.中华儿女既不怕侵略战争,敢打排山倒海般的“阵仗”:又珍惜、热爱和平生活,追求“母亲与母亲拥抱”的幸福愿景……而这些,正是文章为母亲河水文化注入的新元素,也是作者在写足“传统”后引发的动听“新声”。
  蓝印花布
  ◎季颖
  老黄牛在水田里悠悠地走.浣洗妇们在岸边唱起淡淡的歌,手中的蓝印花布早巳被时光漂得泛白.   生活可以平淡得如一支水乡小调,日子同样也可以深深印染进布里.那整缸整缸的靛青里藏著多少家的儿女情长,或许还藏着多少水田里孜孜不倦的老黄牛的勤苦憨实的气蕴.多少年来.勤劳朴素的水乡人民.在烟雨蒙蒙中为生活点上了一朵靛青色的花,蓝印花布像是一位老者意味深长地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古朴的情谊,却又被滚滚时代潮水压低了音。
  漫步在散发禾苗气息的水田边,奶奶常常看着水田粼粼波,那漾入心田里的即是对蓝印花布满满的不舍,她常说乡里剩下的唯一大染房如今怎样萧条没有生气,她也常叹息这古老的水乡故事会被时光卷走。
  和风会带走浮于花枝草叶上的尘土,正如老人所担心的,时间会卷走古老素雅的水乡布衣——蓝印花布.村中老妇人们常聚一起,或是指点针线,或是唠些家常,但更多的还是回忆“大染房时代”,回忆那成批出产的美丽花布。在她们心里,蓝底子白花纹便是生活的基础色调,是平和,也是深情。
  如今年轻人穿着时新了,可老一代的人们却攥着蓝印花布,不愿丢下,也不舍丢下.年轻人欲脱离传统,老人却固守传统,这似乎成为宁静水乡中没有硝烟的一场“软”较量。
  就让春雨来点化人们吧,大染房不知从哪注入一股新的力量,就像一阵春雷惊醒沉睡土中的春笋那样,在一段时间的沉寂后,突然有一天元气恢复了!老人们纷纷丢下手中的活儿,新拣的菜叶儿也搁置着不拣了,只为一睹大染房恢复旧日荣光的盛况。
  那一大块一大块的白布送入满肚子靛青汁儿的缸中,再用大版大版的模子印花,会是什么样的花儿呢?人们围堵在大染房门口,相互议论猜测着。
  细雨停了,一片和煦春光照射进大染房.成排成排的白布,此刻已印上美丽的花纹,依旧蓝白相间。夹在人群中的一些见过世面、眼光“新潮”的年轻人有了新发现——不同的花式加入了当今诗人的意象,卡通图案也俏皮地亮相,线条的古今融合,透露出难以形容的韵味和新鲜感。“这范儿挺新鲜,”年轻人称赞道,“我们喜欢。”
  此刻老人们的感觉呢,有的正在寻找如沈从文先生写给张兆和女士的情诗般的平和,也有的凑上前去指指点点,耳语几声,皱纹里悄然绽放一朵赞许之花。
  蓝印花布仿佛唱着欢迎曲:“坐一条船来吧,看我为你画的几点青色小山,是过去的,亦是未来的。可要带着发现的眼光呵!”
  点评
  此文成功模仿范文“写足‘传统’,引发‘新声’”的笔法。蓝印花布的构图线条有其特有的“传统”,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古朴的情谊”.蕴含着“老家庭的儿女情长”“老黄牛的勤苦憨实”,时不时勾起老人们的深情回忆和期盼……写足了蓝印花布的这些“传统”之后.作者自然过渡到春天里“大染坊”的重新开张,还有蓝印花布加入时代元素后的新鲜韵味,并通过一支《迎春曲》揭示继承与创新的关键——原来的载体,当代的思维,发现的眼光。至此,文章立意深远,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其他文献
每一次技术革新,都让“职业”有了新的定义,也引发了人们对人力资源的新的认知。世界银行发布《2019年世界发展报告:工作性质的变革》,就新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传统职业被人工智能替代,早巳不是科幻小说的情节。例如无人驾驶就让卡车司机顾虑重重,不少拥有清晰评估标准、工作业绩可衡量的职业也面临机器换人的可能。一份报告显示,到2033年,美国将会有47%的工作被人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寺院门前的一块青石台阶自怨自艾.“同样是石头,那块雕成佛像的石头受人顶礼膜拜,而我则被千万人踩踏而过!”旁边的菩提树闻言道:“一块石头只要被划得大小均匀就可以做台阶,而只有经过千雕万刻才能成为佛像。”雕成佛像的石头对台阶说:“你虽然天天被人踩踏.却因此而使无数人跨进寺门种下福田,从而使他们结下证得阿罗汉的善因。倘若我也能成为一块青
期刊
“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8.5%。”这是商务部的监测数据。与之相对应的是媒体报道,2019年春节消费,红红火火亮点纷呈:零售、餐饮、电商、酒店、旅游、观影、观展等各种消费异常火爆。  据统计,春节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2013年突破5000亿元.2018年突破9000亿元.2019年突破10000亿元。一旦“摊开”这个消费时间轴
期刊
那位“脑袋永远20岁”、名字长达28年都是绝密的“非著名科学家”老于同志,还是走了。  2019年1月16日13时35分,于敏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301医院逝世,享年93岁。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发布这条讣告时,在于敏的名字前加了8个身份,每一个都熠熠生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武器事业重要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技奖、改革先锋称号、全国道德模范
期刊
成长生活在边境地区的凌尚前.1981年3月主动报名,成了一名光荣的国防哨兵。38年的坚守.凌尚前用行动诠释忠诚.一年一年走下来,这条边境线让凌尚前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如今,凌尚前虽从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天池民兵哨所哨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但仍在参与哨所执勤巡逻。他所在的哨所先后被授予“英雄民兵哨所”“先进边(海)防哨所”称号,凌尚前也被誉为“忠诚界碑”。  山河无言,站位就是丰碑。如何理解坚守?他说,
期刊
日前.BBC亲口承认了其2011年出品的纪录片《人类星球》存在“不准确的叙述”。在纪录片拍摄中,的确存在一大片模糊地带.创作者与观众对此有不同认识。  《人类星球》陷入“造假”风波,网友们纷纷表示“难过得哭出声”“仿佛心中的圣殿倒塌”。这种难过,一方面是不忍心看到豆瓣评分高达9.8的作品存在如此瑕疵,另一方面,是不愿相信BBC出品的纪录片竟也会“造假”.  正是因为BBC的纪录片镜头壮美、制作精良
期刊
“能够彻底改变一个人一生的书籍,或许几十年才出现一本”,在这学期,我们就读了这样一本书。朋友,你知道是哪一本吗?告诉你吧,那就是入选《外国小说欣赏》的巴西著名作家保罗·戈埃罗的《炼金术士》。认真阅读之后,我真是受益匪浅。  这本书告诉我们,有梦是可贵的。人不能没有梦想,人之卓越与否首先就在于梦想的有无。书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之所以能悟出人生真谛,关键就在于他有梦想,不然他就永远只是一个牧羊人。当然,
期刊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您好!我们是星际搬家公司的。”敲门的是个外星人,说着蹩脚的普通话。房间里的是著名核武器研发者李教授,他为了研发核武器,倾注了自己的智慧与心血。而现在,他不得不像大家一样,离开这昏暗骯脏、充满异味的地球。他从地板上坐起来,一边揉着发麻的大腿,一边打开房门。  外星人的业务能力极强,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就搬好了所有的东西到飞船上,然后请李教授也上
期刊
每每读到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都叹服其词艺的高超:然而赞叹之余,又不禁想起那位多才多艺的亡国君主的落魄遭遇。如何让“小材”成“大材”呢?  南唐后主李煜在词作上当之无愧是一位“大材”,然而沉迷词画的他在治理国家上却显得懦弱无能。有人说,是因为“小材大用”才让南唐走向了灭亡,李煜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依我看,没有人是天生的“大材”,每个人一开始都没有十足的把握去做一件事情,所以说,我们每个人生来就
期刊
老舍曾经说过:“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的确如此,人生路上,我们有阳光明媚的成功,也有雷雨交加的逆境.面对成功,我们可以像孩子般天真无邪地笑着:面对困境,我们也应该像个大人去承担去克服.  撒哈拉沙漠,一株白杨扎根在此。越过茫茫无际的黄沙,三毛将自己的一颗赤子之心埋藏在炙热的黄沙中.  三毛曾说过:“生命的意义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这个从小自卑却自傲的女子在老师顾福生的引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