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林林的日子里

来源 :意林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ld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巴拉尔茨,我和拉铁矿石的司机林林谈恋爱了。我天天坐在缝纫机后面,一边有气无力地干活,一边等他来看我。
  但是,我们见过第八次面后就基本上没戏唱了。真让人伤心。
  谈恋爱真好,谁见了都夸我男朋友长得帅,太有面子了。而且他每次来看我的时候,都会给我带一大包吃的东西。
  而且,他还是开白色黄河车的呢,黄河车是我们这里所有的卡车中最高大最长的,和它比起来,其他的“解放”啊、“东风”啊都可怜得跟小爬虫一样。每当我高高地坐在驾驶室里时就特兴奋。要是他的车坏在路上了,就更高兴了,因为那时我就可以帮他打千斤顶。打千斤顶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想想看,那么重那么大的车头,我随便摇几下,就把它高高撬起了,好像我很厉害似的。
  每次我都紧紧地挨着他,坐在驾驶员座位旁的引擎盖子上,惹得一路上打照面的其他司机,看到了都多事地踩一脚刹车,摇下玻璃,假装好心地问一句:“能不能换挡呀……”
  后来我学会了辨认柴油车和汽油车的马达声,这样,远远地听一听,心里就有底了,不必像原来那样只要一听到有汽车声音就傻头傻脑往外跑……唉,等待真是漫无边际。
  我们平均十天见一次面,而每天从我们这里经过的车大约有二十辆,也就是说,每过二百辆车之后,他的大白车才有可能出现一次。这条土路多么寂寞啊!
  林林的车还有一个最明显的标志:车斗的包垫上总是高高地插着一把铁锨。
  第一次看到他时,他在我面前停下车,检查完包垫,把铁锨顺手往那里一插,然后转过身对我说:“妹妹,没事老往县上跑啥?呵呵,小心把你卖掉……”



  他当然没有卖我,而是请我吃了大盘鸡。
  那次我搭他的顺风车去县上,因为超载,他的黄河车爆了一路的胎。这样,原本八个小时的路程,硬是陪着他耗了两天一夜。途中不停地安慰我:“到了到了,大盘鸡就快到了……”我理都懒得理他。
  这一路上,只有一个叫作“四十五公里处”的地方有一个野馆子,支着两间木棚。到了那里已经天黑了,我一下车就闷头往里间走,摸到一张床,爬上去就睡了,老板娘为我盖上被子。任林林在外面怎么喊也不理睬。睡到半夜饿醒了,感觉到隔壁还有光,扒在大窟窿小眼的木板墙上往那边一看,蜡烛快燃完了,桌上有报纸盖着一些东西。
  我以为这小子不管我就自个儿开着车走掉了,吓了一大跳。摸摸索索半天才在木墙上找到门,打开一看,一眼就看到他的车历历清晰地泊在月光之中。我看了好一会儿,喊了好几声。又赶紧回到桌子前,掀开报纸,就着残烛最后的光亮,把剩下的半盘子鸡块消灭掉了。
  我為什么会喜欢林林呢?大概是因为他有一辆大大的卡车吧,这使他非常强大似的,强大到足够给我带来某种改变。我只是一个裁缝,天天坐在缝纫机后面对付一堆布料,生活无穷无际,又无声无息。
  还因为他与我同样年轻,有着同样欢乐的笑声。还因为他也总是一个人,总是孤独。他总是开着高大的黄河卡车,耗以漫长的时间在崇山峻岭间缓慢地蜿蜒行进,引擎声轰鸣,天空总是深蓝不变。
  还因为,这是在巴拉尔茨,遥远的巴拉尔茨。这是一个被废弃数次又被重拾数次的小小村庄。这里没有电,过去的老电线杆空空地立在村落里,像是史前的事物。这里处处充斥着陈旧与“永久”的气息。村庄周围是宽广的刚刚收获过的土豆地和麦茬地,家兔子和野兔子一起在田野里四处奔跑,清晨所有的院墙上都会栖满羽毛明亮的黑乌鸦。
  打草的季节刚过,家家户户屋顶上堆满了小山似的草垛。
  我去河边挑水,走长长的一段缓坡上山,然后穿过高处的麦茬地,走进一片芨芨草丛生的野地。肩膀压得生疼,平均走十步就放下担子歇一歇,气喘如牛。这时,有人在远处大声喊我,并慢慢往这边靠近。
  我站在白色的、深密的芨芨草丛中,站在广阔明净的蓝天下,久久地看着他。终于认出他就是林林。
  夜晚开始降临,天边第一枚星子亮了起来,一个多小时之前给人带来种种幻觉的气氛消失得干干净净。
  这又是一个寻常而宁静的长夜。房间窗户上嵌着木格子,没有玻璃。明亮的月光投进来,铺满了一面大炕。除了我和妹妹,家里其他人都去了县城,忘记了今天是中秋节。
  我和妹妹早早地关了店门,用一大堆长长短短的木棍子将门顶死,还抵了几块大石头。然后就着充沛的月光准备晚饭。角落里的炉火在黑暗中看来无比美妙,它们丝缕不绝、袅袅曼曼,像是有生命的物质。
  我揉面揉得浑身都是面粉,炉上的水又早就烧开了。正手忙脚乱之际,突然有敲门的声音“咚咚咚咚”毫不客气地传来。我们两个吓了一大跳,接着本能地开始想象一切糟糕的可能性……毕竟这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山野岭,家里又只有我们两个女孩。天也黑了,这时谁会来敲门呢?
  我俩连忙把烧开的锅端下灶台,堵住炉门上的火光,屏息静气,装作房子里没人的样子。但那怎么可能装得出来,门明明是反扣的嘛!于是敲门声越发急促和不耐烦了。
  终于,我壮着胆子,很冷静地开口道:“这么晚了,谁啊?”
  “是我。”
  “你是谁?”
  这个问题似乎很令他为难,半天才开口道:“大盘鸡!”
  何止欣喜若狂!只恨挪开那一堆石头和长长短短的顶门棍花了不少工夫。
  那是和林林的第二次见面,永远难忘。他给我带来了月饼,然后坐在炕上,看着我在月光中揉面,然后拉面下锅。我们喜悦地聊着一些可聊可不聊的话题。月光渐渐偏移,离开大炕,投到墙壁上。于是妹妹点起了蜡烛,我们三个人围着烛光喝面条汤。
  林林的大车就停在门口的空地上,后来他回车上去睡觉了。他那么大的个子,蜷在驾驶室里一定不舒服。况且到了深夜里,温度会猛地降下来,外面总是那么冷。我很想留他在隔壁房间里休息,但出于姑娘的小心思,便什么也没说。直到现在,一想起那事就很后悔,觉得自己太骄傲、太防备了。但愿没有伤害到他。
  那个晚上,月光渐渐移没,房间里黑暗寂静。而窗外天空明亮,世界静止在一种奇怪的白昼里。想到林林的大白车此时正静静地停在月光中,车斗包垫上冲着清冷的天空高高地插着一把铁锨,像是展示着无穷无际的一种语言……那情景异常真实,仿佛从来便是如此,永远不会改变。
  在巴拉尔茨,要是没有爱情的话,一切是否依然这样美丽?
  要是没有爱情的话,在巴拉尔茨所能有的全部期待,该是多么简单而短暂啊!爱情能延长的,肯定不只是对发生爱情的那个地方的回忆,还应该有存在于那段时间里的青春时光,和永不会同样再来一次的幸福感吧?呃,巴拉尔茨,何止不能忘怀?简直无法离开。
  但十月份,迎接完最后一批下山的牧队后,我们还是离开了。唉,生活永远都在一边抛弃,一边继续。我在巴拉尔茨的恋爱最终没能坚持到最后,没关系的,至少我学会了换挡与辨别柴油车和汽油车的引擎声……
  虽然再也不会有那么一辆高大的白卡车,车斗上醒目地、独一无二地高高插着铁锨,在清晰的月光下满携喜悦向我驶来。
其他文献
“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动画电影《白雪公主》中女主人公的继母并不是唯一一个经常在镜中端详自己容貌的人——《今日美国》2014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女人每天照镜子的平均时间是55分钟——也就是说,一生中花在照镜子上的时间相当于两年!而男人每天照镜子的平均时间是39分钟,这一数据同样不可忽视。  每天照镜子的习惯其实不知不觉影响了我们的审美倾向。  不仅如此,镜子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审美
期刊
往澳门的船上,我遇到一位老人,缩在一角,望出海外。从他的眼神可以看出“孤独”两个字。  忽然产生一份同情,我主动跟他说:“到澳门去赌钱?”  他有点惊讶,从头到尾把我望了一遍,看出我不是一个不怀好意的人,露出笑容:“不,我回去办事。”  各自再寒暄几句,船已抵达,问老人往哪一方向走,答案是在我下榻的酒店对面。  “不必搭的士,我送你。”  “不不,走路可以走到。”他说。  “酒店有专车接送,不用花
期刊
成语“杯弓蛇影”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应劭写的《风俗通义·怪神》里。应劭的祖父应郴为汲(今河南卫辉)令,某年夏至,应郴把主簿杜宣请来一起饮酒。当时,北墙上挂着一张红色的弓,光线折射,那张弓在酒中的影子就像一条蛇在蠕动。杜宣又怕又恶心,可上司赐酒,只好硬着头皮喝了下去。当天杜宣就觉得胸部、腹部疼痛异常,进食困难,服用各种药物均不见好转。应郴知道这事后,把杜宣接到家,让他坐在原来的位置上,斟了一杯酒,指着
期刊
自从家里来了只小灰机,下班赶紧往家奔,有饭局,推!被问起,赶紧说:“家里有鸟,鸟太小。”周末有聚会,推!被問起,赶紧说:“一堆衣服要洗呢,都给拉上了。”终于有一天,一个朋友憋不住,凑过来:“你是不是生二胎不想让大家知道?”  我!像哺乳期妇女吗?  我一个劲解释养的真是鸟,别人又问:“你这鸟有嘛特点?”我脑子唰唰唰地想,都是思绪的火花,它不会说人话,不会握手和摆手,也不会什么技能,你叫它都不过来,
期刊
我对苹果里的肉虫子很有兴趣  我并不是一开始就从事天象科普相关的工作,小时候我特别喜欢昆虫,进而对各种动植物都有了很大的兴趣。  小时候在家里帮大人择菜,经常观察菜里取出来的虫子,它们总是能在各种蔬菜水果里咬出一个个小洞,我不但不害怕它们,反而觉得很有趣——100个苹果里可能99个都是完好的、千篇一律的,但其中那个有虫子的就显得非常特别,虫子会在里面修筑出各式各样不同的家。  我成长在20世纪八九
期刊
有一天我心血来潮,跟同事们商量好叫黎巴嫩菜外卖。黎巴嫩菜有薄面饼、烤羊肉丸子、煎鸡肝,家常美味,清爽实落又不油腻。然而在牛津叫外卖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城区街道狭窄,游客成群,几乎没有停车的地方。送外卖的大多是兼职的年轻人,骑着自行车或摩托车,身背四四方方的保温箱,如风似电,掠过窄窄的街巷,经常会吓行人一跳。  给我们送外卖的人是个不了解市区行车困难的新手(后来我们发现他几乎不会讲英语),开着车兜进曲
期刊
与媳妇商定,为了家庭和谐,跟她家说平常我做饭,跟我家说平常她做饭。一天丈母娘来我家住,我就自告奮勇去做了一顿饭,结果丈母娘说:“闺女啊,以后还是你做饭吧,妈看你做饭心疼,可看你每天吃这饭妈更心疼啊!”
期刊
90后文艺女子苏丹卿从全国旅行到环游世界,一直在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微博搜索@《我们终将在路上释怀》,评论转发,或者发送短信到意林互动号码:13717688046,就有机会获得一份神秘礼物哟。  “茉莉和阿月估计也回来了,没准儿都睡了。”我说着,顿时觉得尴尬极了。独白神游的时候,一定是想起了过去的事情。吉他对他那么重要,为什么不去找她呢?他再次来到拉萨,难道是因为在拉萨和前女友认识的?出租车上
期刊
三月来时,你会发现,每个宋朝人头上,都顶着一朵花,走在热闹的春天里。  就在这戴花的队伍里,有一个人很特别,他就是欧阳修。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但很少人知道,他还是一个“花痴”。  他在一首词里这样写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意思是说,只有将洛阳城所有的鲜花看遍,才容易与春天告别。只有全身心地爱过一回,分手时才不会后悔。  在洛阳当官时,欧阳修很喜欢牡丹,他遍访民间,将洛
期刊
我在北方的农村,与许多猫有过一些缘分。  奶奶知道我喜欢猫,会在我回去之前跟邻居要一只小猫来养,哄我开心。  其中,养得最长久的是一只大橘,也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只猫。  大橘在巴掌大的时候就被奶奶带回家养起来,它不像别人家的猫养来是为了捉老鼠,而是给我做伴,因此吃喝不愁。但猫的天性总是顽皮,免不了隔三岔五溜出去,爬墙上树,飞檐走壁,捉个麻雀老鼠什么的打打牙祭。  小孩子表达自己的喜欢,就是我要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