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王——马龙·白兰度

来源 :新电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男人,他是一个天使;作为演员,他是一个妖怪。
  ——贝尔纳多·贝托鲁奇
  
  马龙·白兰度 (1924.4.3—2004.7.1)
  
   艾森豪威尔和巴顿不会想到,他们在西点军校会有这样一个校友,马龙·白兰度在那儿呆得时间不长,因不满军校严苛的规程,傲然离校。于是,美利坚合众国少了一个拙劣的军人,而多了一位划时代的表演艺术家。此后,他来到纽约,进入伊利亚·卡赞主持的演员讲习所,开始了系统化的方法派表演训练,并成为这一派的表演大师。伊利亚·卡赞作为社会写实派大家,非常赏识白兰度,与他有过两次紧密合作,[欲望号街车]和[码头风云]。这两部影片使马龙·白兰度成为50年代好莱坞低谷期最耀眼的,将偶像和实力结合最完美的演员之一,其锋芒直逼另一位时代骄子,詹姆斯·迪恩。
  马龙·白兰度是较早接触方法派表演的美国演员,紧跟其后的杰出人物有达斯汀·霍夫曼、阿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所谓“方法派”,是本色和性格的结合,也就是说,你的表演不是严格遵照剧本去塑造人物,而是激发全身体验去诠释人物。演员和角色在表演情境尚未到来时,就已经血脉相通。
  不管是少年顽劣([男儿本色])、青年粗野([欲望号街车])、还是中年傲岸([教父])和老年孤愤([现代启示录]),都是马龙·白兰度生命力的一次外延和补充,他强化了表演中的性格元素,使表演从电影机制中解放出来,成为非马龙·白兰度独有的,非常人可体验的生命印记。
  最早听到马龙·白兰度的猛料,是他和花花公子杰克·尼克尔森做的一桩糗事。二人都对女性抱有太过充沛的热情,竟想开设一天体浴场,好过上酒池肉林的日子,哪料最终陷入一场骗局,巨款被席卷而去。最近爆炸性的猛料经由白兰度第一任妻子安娜之口,这位与他有过19个月婚史,现年70岁的妇人希望自己从没认识过他,并说马龙·白兰度是个可恶的双性恋!
  马龙·白兰度戏里戏外都是一个高度凭意志行事的人,这包括他让一个女友装扮成印第安姑娘代他领奥斯卡影帝桂冠,也包括他把路费花光,步行前往剧组,迟到3天后参加[欲望号街车]的拍摄。在[欲望号街车]中,他成为男性荷尔蒙的代名词,他汗湿的背心充溢原始的男性冲击力。他按简单而粗暴的野兽本能,一举洞穿了女性最脆弱,也是最持久的内心焦渴。他在戏里对妻子咆哮并殴打,而在戏外,热盼这种待遇的女人却不在少数。在白兰度数不清的艳遇中,他让女性明白与她们对应的性别就是这么简单。他嘲弄了女性对自身,对男性的想像。
  没有多少男人能像马龙·白兰度那样,不给女性丝毫幻想,而是大摇大摆,面无表情地硬生生地进入性灵的底端。太多人有着投鼠忌器般的忧惧,而他则无所畏惧,更是无比尊重自己的意志和愿望。
  


  马龙·白兰度真正优秀的表演应该是在他50岁以后,[教父]的沉郁稳重,被人称为是离他最遥远也是最精确的一次表演。他的这次表演具有一种将来进行时的效应,仿佛正在经历暮年光阴,并以一种平易方式离开了人世。2004年7月1日晚6点30分,一代巨星在洛杉矶辞世,很难想像,他在弥留之际,能否像一个真正的教父一样平静,在处心积滤地料理完身前身后事后,淡然离去。
  马龙·白兰度在长子1990枪杀其妹男友后,为了支付高昂的诉讼费,而过上了债台高筑的日子,晚景甚为凄凉。只到临别之时,仍欠银行2000万美元,终日与轮椅为伴。
  
   [教父]是马龙·白兰度银幕形象中最具家庭感和道德感的一个形象,也是最像绅士的一个人物。不知道,他在这个人物身上,是否寄托了某种理想。但真正能使他的表演具有说服力并能勾画他的心灵实景的影片,还得说是[巴黎最后的探戈]。这不仅仅是因为在这部影片里,他露出了他硕大的屁股。白兰度最难忘的银幕时刻一定是“纯粹的、痛苦的、权力丧失的场景”,他以为自己获得了性支配权,实际上那个柔软的意大利女郎,只把这视为一种较为深刻的逢场作戏。于是,他的尊严扫地,他真的老去了。先前的独断和生猛,到了结尾已变成了几近怨妇般的哀求。没有一个演员能把男性的荒凉以一种看似不节制的方法,并不留任何情面地,以一种浮雕般的力度完全展露出来。在那部戏里,马龙·白兰度也死了,被一个女人打死了,那女人面对着镜头说:她不认识他。
  马龙·白兰度说过:表演是一种神经冲动的表现,这是一种乞丐生活,拒绝表演这是成熟的一个标志。那么[巴黎最后的探戈]中他既凶狠又温柔的表演,已暗示了他男性意识有了觉醒的端倪。只是此时,他事业的低迷期已在悄悄地向他招手。回光返照之作为[现代启示录] ,他演柯兹上校,是一个孤独的丛林之王,他只是在最后出场,等着别人来取他性命,他等来了。这一次,马龙·白兰度真正拒绝了表演,我们甚至看不清他的面庞,但我们知道那个疲倦而倔犟的身影,是只有马龙·白兰度才能带给我们的。
  说句废话,这世上只有一个马龙·白兰度。他不仅提醒我们,男人比女人更接近动物,更提醒女人,你想变成动物,就得多和男人在一起。假如你想有点人性的话,那你就得学会孤独,而且是无边无际的孤独。从马龙·白兰度站在银幕上的第一天起,你就知道那不是表演,而是生命流转的一种特殊方式。现在,他走了,有一点是肯定的,今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演员,或这样的男人与我们作伴了。
  马龙·白兰度在他的第一部影片[男儿本色]中曾被人质问,你要反抗什么。马龙·白兰度答道:我得到些什么?是呀,他得到些什么?除了声名、电影和一身赘肉外,他得到些什么呢?
  
其他文献
先在藏酷酒吧坐了一会儿,和西影管发行的一位薛女士聊了会儿。我们都在回忆西影过往的光荣。想起80年代中期,真是有太多好电影出自西影。[老井]、[红高粱]就不用说了,连[疯狂的代价]、[东陵大盗]在那时的商业大潮中杰出的产物,也成为了我们最温暖的回忆。  王全安和余男两个人来了,因看过他们主演的电影,觉得亲切。估计他们看不出我们内心的这层活动。王全安很健壮,也比想象中健谈。而余男,这位新科金鸡影后,则
期刊
[极地特快] The Polar Express  导演:罗伯特·赞米基斯  原著:克里斯·范·奥斯博格  配音:汤姆·汉克斯、乔什·哈切森、克里斯·科波拉、艾迪·迪泽恩、迈克尔·杰特  类型:动画/家庭/幻想  出品:华纳兄弟  映期:2004年11月10日      ■赞米基斯发动第二次革命  单提本片导演罗伯特·赞米基斯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可说起[阿甘正传]和[回到未来],想必一下就会回过神来
期刊
[猫女]Catwoman  导演:皮托夫  编剧:艾德·索罗门  主演:哈里·贝瑞、本杰明·布拉特、莎朗·斯通  类型:动作/犯罪  出品:华纳兄弟  映期:2004年7月23日       “我为在美国拍处女作就能得到这样好的机会感到骄傲,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恩赐。”—— 导演皮托夫    “猫女是幻想的浓缩,她是每个女人都想成为的角色,在很多方面,猫包含了女人的心智和灵魂,猫很难以捉摸,你必须要赢
期刊
在[玉观音]的片场,见过许鞍华。没见她笑过,话也不多,所以这次约她,心里免不了有些忐忑。  [玉观音]正处于紧张的后期制作阶段,许鞍华这段时间一直呆在北京电影学院,那里离北影厂的制作室很近。据说她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上午十点,电话打过去,总怕自己冒昧了。但那边传来的声音却非常爽朗:“好,我马上就到!”。  我们约在一个咖啡馆,许鞍华该是这儿的常客,进门就和服务员打招呼,找位置的间隙就叫了咖啡,还顺便
期刊
采访蔡明亮出自一个大胆的想象,那完全是凭着一股喜欢他电影所带来的热情,于是开始着手找台湾那边的朋友要他的电话,也许当你真正决定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冥冥中自会有神力相助,很轻易,电话号码就到手了。接着的几天我几乎都处于兴奋当中,不仅写了长达六千字的采访提纲,还上了台湾的网站下载他的电视采访片段,痴痴地重复看了一下午。  访问约了好多次,因为他总是很忙,我则锲而不舍地给他的制片梁先生打电话,梁先生说话非
期刊
[蜘蛛侠2]的票房神话和人性深度  导演:山姆·雷米  主演:托比·马奎尔、克斯汀·邓斯特、阿尔弗莱德·莫利纳  类型:动作/科幻/惊悚   级别:PG-13(暴力镜头)   发行:索尼   映期:2004年6月30日  片长:127分钟     评分:★★★★☆    前言    这是一个罕见的现象:除了稳坐票房冠军,每次[蜘蛛侠]电影面世,总是会得到影评界的齐唱赞歌。[蜘蛛侠2]迄今得到的影评
期刊
[钙片小子] The Calcium Kid  编导:亚历克斯·德·拉科夫  主演:奥兰多·布鲁姆、奥米德·得亚李利、迈克尔·佩纳  类型:喜剧/体育 级别:R  发行:环球公司  上映日期:2004年4月30日 (英国部分地区)  该片根据1936年的电影《银河》改编,适合年轻人观看。在指环王中英俊潇洒、玉树临风的精灵王子布鲁姆,在电影中的角色来了个大转弯:变成了一个心地善良、为人单纯的送奶小
期刊
蜘蛛侠为什么没变脸?  [蜘蛛侠2]换角内幕    [蜘蛛侠2]在美国独立日周末期间轻松跃上了北美电影票房冠军的宝座,创下首映6天1.8亿多美元的最高票房纪录,全球票房突破8.5亿美元应该不在话下。可是在2003年初,制片方和导演山姆·雷米却都陷入了焦虑之中,剧本延误、“章鱼博士”的造型设计……其中,最折磨他们的,还是“蜘蛛侠”的换角风波。    托比的要求  2002年5月,[蜘蛛侠]首映,旋即
期刊
很久以前,就决定作黄建新的采访,每次见到他,跟他提及此事,他都谦和地笑着,并一口应允。直到今日,我们才真正去做这件事。他刚刚做完电视电影[关中刀客]的后期制作,有些疲累,还病了一场,但他始终保持着他的笑容,谈了许多关于电影和他本人的逸事。    本土电影的复归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对电影产生兴趣的?  ■:小的时候也看电影,但记不太清楚了。能够有意识对电影发生兴趣大概是从我1970年当兵开始
期刊
导演:伊利亚·卡赞/演员:费雯丽、马龙·白兰度/编剧:奥斯卡·索尔 获1952年第24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及最佳男女配角、最佳艺术指导4项大奖    田纳西·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是一部经典的舞台剧,伊利亚·卡赞的[欲望号街车]则是一部经典的心理恐怖片,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另一部伟大的[精神病患者]。    故事   50年代,美国新奥尔良。“欲望号”有轨电车在缓缓行进,烟雾中出现一个女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