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写好活动场面

来源 :快乐作文(5.6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lei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题展示区:
  从本组课文中,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
  《开国大典》中,作者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我们也可以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比如,班级联欢会,学校的一次活动,或者是电视里看到的运动会开幕式。写的时候要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适用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八”)
  正文区:
  写好这次作文,我们应运用好以下三招:
  第一招:理清思路,展现活动过程。
  在写作前,我们首先要确定写什么活动,然后要理清思路:活动是怎样开展的,先怎样,后怎样,最后又怎样。在具体写作的时候,我们一般就按照活动开展的时间顺序来写,展现活动的过程。
  第二招:点面结合,再现活动场景。
  点和面是场面描写的两个最基本的描写点。点,指局部场景或个体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面,指整体场景。写好场面要点面结合,注意把个体人物活动的描写(或局部场景的描写)与全场情景的概括描写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突出形象、渲染气氛,加强艺术效果,切忌面面俱到。
  第三招:笔触要宽,多项内容相结合。
  进行场面描写时笔触一定要宽,着墨要多。要充分调动各个感官,全面观察,把听到的、看到的全都展現出来,把场面中的人、景、事、物写出来,还要在合适的地方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使各项内容相互结合,使整个场面有动有静、有形有色,从而使形象真实,又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评论区:
  妞妞 写好场面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果果 我觉得开头的铺垫不可少,要交代时间、地点和场面特定的气氛。
  淘淘 点的描写是关键。要找准点——人物,抓住特征,再运用准确、精细的文笔聚焦并放大这个点,刻画其形象,再现当时人物的活动情形。
  老师 场面描写是对特定环境中人物活动的描写,而且主要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描写。因此,场面描写不可重点描写周围的环境,而是要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展示人物彼此之间的关系,表现人物的动态形象。
其他文献
2007年武汉市高三年级4月调考的文言文,是苏辙的《武昌九曲亭记》,其中有一道翻译题,是翻译“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一句。命题人所给的答案,是把“责”字解释为“指责”。我在网上搜寻对这句话中“责”字的解释,或者解释为“指责”,或者解释为“责备”。我又查阅了一些古代散文阅读方面的书籍,解释都与上面的差不多。  但是我们仔细研读苏辙的这篇文章,再结合苏轼的遭遇和他的思想,就会发现这个解释是
高中语文教材选入的韩愈《师说》一文,对“吾师道也”中的“师道”的注释是:“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师,用作动词。”这个注释很值得商榷。“道”解作“道理”、“师”解作“学习”,文意上可通,但似乎过于简单化,有损于文章的思想内容和韩愈倡扬师道的本意。  这里的“道”,应是指儒家之道;“师”,应当看作名词的意动用法,理解为“以道为师”、“把道当做老师”。所以这样解释,理由如次:  一、从文章的思想内容看,
如果有这样一个问题:在庄子的《逍遥游》中,“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的鲲鹏,和“决起而飞”“控于地而已矣”的蜩与学鸠,两者谁更逍遥?读过《逍遥游》的朋友,也许会对这一问题不以为然。因为庄子对“逍遥游”给出的定义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是“无所待”,而无论是鲲鹏还是蜩与学鸠,与“御风而行”的列子一样,它们的飞行至少都离不开一样东西,那就是风,所以它们都称不上真正的逍遥游。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