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机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结果。在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和网络化进程的推动下,人们不仅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更要有学习的心态和创新思维和能力。因此,对于中职教育来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策划能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本文将从培养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方面来讨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27-02
随着计算机时代的来临,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到各个行业。这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问题,在讲解计算机知识时,不能与学生的专业脱离,不能与社会的需要脱节,更要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有计划主动地学习。
一、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的深入,人们开始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作为科技的核心迅速的向前推进。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作为知识型与技能型并重的基础课,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育要不断的推陈出新,在遵循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思想体系的同时,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由传统的教育观念向新的观念转变。当前的教学活动不是“一对多模式”,而是互动的“多对多”模式,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向导作用,达到加强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一)考核方式陈旧
中职的计算机科目的考试都是以上机考试为主,平时的实习和实验都只作为成绩的一部分,这种考核方式最大的优点是能够评估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但是无法挑选出思维新颖,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理论和现实脱节
中职计算机是以培养操作技能为主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验,所学的理论知识才能得到消化。现在的计算机教学中,有些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成绩很好,但是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往往无从下手。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教师需要制定具体的项目,逐一剖析知识点,在演示操作时结合相关知识并增加上机时间。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系统
优化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密不可分,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以牢固的基础知识为起点。传统的考核方式制约了创新能力的形成。因此,学校应该选用合理有效的评价系统,在考核内容和范围中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多层面多角度的评价学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创新的想法,能够具备创新的思维,对提出的问题能够多看、多想、多运用。教师应该构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有助于形成创新能力。
(二)更新教育观念,创设轻松活泼的氛围
是否能有效的组织教学是评价一名教师是否合格的前提。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全新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作为教师施教、学生受教的教学环境,同时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及时更新教材,合理设置课程。
计算机是一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的学科。在实施教学中,我们要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如何安排计算机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首要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加大操作技能的培养,合理设置上机实验的比例,使学生既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有一定的操作技能。使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能够迅速的转化为技能。在此基础上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计算机教学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教师应把最新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及时的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专业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采取互助协作,分组讨论等方式,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第二课堂主要开设了办公文秘、二维动漫、编程训练等,主要通过课外活动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沟通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步培养创新能力,在活动中,要注重适时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
(五)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沿着不同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从各个方面得到不同的答案,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计算机教学中,应当设置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从多角度多方面诱导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思考,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所学内容,不但能够深入的理解、高度的把握知识,而且还能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利于以后的知识学习。因此,培养发散思维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更能够形成创新能力。
四、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创新能力虽然有很多可取之处,既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又能够增强思维能力。但是有一定难度。中职计算机教学主要是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创新能力不能作为中职教学的主题。不能够舍本逐末。
(二)适当留出学习内容的空间。教学实施中,对于教学内容不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并且启发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思考,通过尝试和探索解决问题,并且给予鼓励。
(三)给予学生成就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难度较大的任务,为了易于实施,教师要将它分解成小而易于操作的步骤。当学生在课堂由教师布置的任务积极动手操作,克服困难,相互交流和协作,并且最终完成任务。当成功达到目标时,能够收获成就感和满足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27-02
随着计算机时代的来临,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到各个行业。这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问题,在讲解计算机知识时,不能与学生的专业脱离,不能与社会的需要脱节,更要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有计划主动地学习。
一、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的深入,人们开始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作为科技的核心迅速的向前推进。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作为知识型与技能型并重的基础课,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育要不断的推陈出新,在遵循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思想体系的同时,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由传统的教育观念向新的观念转变。当前的教学活动不是“一对多模式”,而是互动的“多对多”模式,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向导作用,达到加强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一)考核方式陈旧
中职的计算机科目的考试都是以上机考试为主,平时的实习和实验都只作为成绩的一部分,这种考核方式最大的优点是能够评估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但是无法挑选出思维新颖,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理论和现实脱节
中职计算机是以培养操作技能为主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验,所学的理论知识才能得到消化。现在的计算机教学中,有些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成绩很好,但是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往往无从下手。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教师需要制定具体的项目,逐一剖析知识点,在演示操作时结合相关知识并增加上机时间。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系统
优化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密不可分,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以牢固的基础知识为起点。传统的考核方式制约了创新能力的形成。因此,学校应该选用合理有效的评价系统,在考核内容和范围中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多层面多角度的评价学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创新的想法,能够具备创新的思维,对提出的问题能够多看、多想、多运用。教师应该构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有助于形成创新能力。
(二)更新教育观念,创设轻松活泼的氛围
是否能有效的组织教学是评价一名教师是否合格的前提。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全新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作为教师施教、学生受教的教学环境,同时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及时更新教材,合理设置课程。
计算机是一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的学科。在实施教学中,我们要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如何安排计算机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首要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加大操作技能的培养,合理设置上机实验的比例,使学生既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有一定的操作技能。使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能够迅速的转化为技能。在此基础上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计算机教学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教师应把最新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及时的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专业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采取互助协作,分组讨论等方式,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第二课堂主要开设了办公文秘、二维动漫、编程训练等,主要通过课外活动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沟通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步培养创新能力,在活动中,要注重适时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
(五)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沿着不同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从各个方面得到不同的答案,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计算机教学中,应当设置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从多角度多方面诱导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思考,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所学内容,不但能够深入的理解、高度的把握知识,而且还能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利于以后的知识学习。因此,培养发散思维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更能够形成创新能力。
四、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创新能力虽然有很多可取之处,既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又能够增强思维能力。但是有一定难度。中职计算机教学主要是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创新能力不能作为中职教学的主题。不能够舍本逐末。
(二)适当留出学习内容的空间。教学实施中,对于教学内容不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并且启发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思考,通过尝试和探索解决问题,并且给予鼓励。
(三)给予学生成就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难度较大的任务,为了易于实施,教师要将它分解成小而易于操作的步骤。当学生在课堂由教师布置的任务积极动手操作,克服困难,相互交流和协作,并且最终完成任务。当成功达到目标时,能够收获成就感和满足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