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星球

来源 :海外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7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将地球上所有的病毒排成一条线,那么这条线将长达一亿光年。

  地球上的生命,都被一种微小、无形又鲜为人知的生物控制着,那就是病毒。这种微生物的数量十分庞大,每1毫升海水中,就可能含有1.8亿个病毒。这就意味着,如果你在游泳时不小心喝了一口海水,那你吞下的病毒数量几乎能和欧洲人口总数一样多。据科学家估算,地球上的病毒数量大约有千穰之多,也就是1后面跟着31个0,是宇宙中星体数量的百万倍。
  在过去20多年中,研究人员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病毒不仅是埃博拉和流感等疾病的诱因,它对生命体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病毒能调节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种群增长,改变海洋中碳、氮和磷元素的循环,还可以是传递基因的载体,并成为人类大脑进化的关键。

病毒圈

其他文献
这幅由阿道夫·维塞尔创作的油画,描绘了纳粹宣传中由纯种雅利安人组成的理想家庭。打着爱国主义和种族主义旗号的纳粹党,需要对新加入的成员进行洗脑,使他们成为纳粹的忠实信徒。为此,纳粹无视欧洲其他文明的成就,将中世纪后的欧洲历史,简化为日耳曼与北欧的神话传说。他们还试图从人类学和文化历史的角度,来证明雅利安人种的优越性。纳粹种族文化项目的诞生1929年1月,海因里希·希姆莱被任命为党卫军首领,这支当时
人类或许可以向动物寻求选举的经验。对于社会化程度高的群居动物而言,即便与同伴意见相左,也依然需要彼此的保护或帮助。因此,它们不得不作出集体决策——想方设法就下步行动或定居点达成共识。令人吃惊的是,从灵长类到昆虫类,动物们在达成共识的过程中都是非常民主的。猫鼬是一种群居动物。猫鼬 对猫鼬来说,明媚的一天从爬出洞穴寻觅食物开始。苏黎世大学的动物行为学家玛塔·曼瑟指出,猫鼬集体外出时的队伍都是松松散
作者:赵春秋 作品名:《访梅》作者:赵春秋 作品名:《风雪 归舟》王维曾有画《辋川雪图》,将雪景山水的千变万化和神奇美妙表现得淋漓尽致,并赋予其不同的人文意蕴,我喜爱有加。淡墨渲染法写雪坡沙渚、山石树木,村旁疏竹围绕,水边芦苇丛生,天际群雁飞翔,我常在这般诗情画意里徜徉。不曾想就真的遇上画冰雪画的朋友赵春秋,又不曾想他也是王维的粉丝,因故我们成为知己好友。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雪景山水是最受人喜爱
如果說巴西狂欢节是一场桑巴风情的热舞盛宴,那么威尼斯狂欢节则更像是充满浓郁巴洛克色彩的假面舞会。每年二月,意大利威尼斯都会举办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盛大的狂欢节——威尼斯嘉年华狂欢节,俗称“面具节”。面具是威尼斯狂欢节的一大标志。在中世纪,据说戴上面具的当地贵族可以掩盖身份、放飞自我,而平民们则可以和富人一起享受剧院、餐厅和咖啡厅的服务。面具消除了贫富、年龄、性别和阶级的屏障。时至今日,面具逐渐
2011年,新型病毒MEV-1在中国出现,接着快速扩散至全世界。疫情发展的第26天,美国的死亡人数已达250万,全球则是2600万。当然,这不是真的——它是好莱坞电影《传染病》中的情节。然而,电影生动地展现了人类面临全球疫病大爆发时的恐慌。当下的我们,正处于一场真实的疫情战里。虚构电影有一点与真实情况极其相似:一种病毒“跳”进了一个毫无准备的世界。| 不成熟的反应模式 |疫情的爆发既可怕又似曾相
如今往来于东京街头的,都是戴着防护口罩的行人。| 不期而至的转变 |像大多数勤勉工作的日本上班族一样,佐藤健二(化名)通常过着极其规律的生活。他每天6:30起床,早餐时吃一根香蕉,在把三岁的女儿送到幼儿园后,搭乘7:30的早班车去东京市中心上班,开启作为IT工程师的一天。12:00至13:00是他的午餐时间。他会在20:00下班,并于1小时后返回家中。二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实施一系列防疫措施
为保护老年人免受新冠病毒侵害,法国出台了数项严格措施,例如不建议外出、减少聚会、不要相互拥抱等。3月11日,法国政府又作了进一步规定,要求封闭所有养老院、老年人长期护理机构以及老年公寓,不再允许他人前来探望。“就该如此,我们要做的就是遵守规定。”养老院一名84岁的老人表示同意,并理性地接受了这些新的生活条例。“的确,这是一项具有强制性的措施。人们从未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过。既然还没有应对新冠病毒的治
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引人忧心的不再只有健康问题。在全世界,从诋毁式社交媒体动图,到偏见引发的诸多冲突,中国人及长得像中国人的亚裔备受指责,被视为人人避之不及的病毒传播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两位研究美国种族史的专家称,恐亚情绪深深植根于美国几十年来充满歧视与偏见的公共卫生和移民政策,目的是防止亚裔移民对美国人在其国内外的统治地位构成威胁。“目前,19到20世纪美国仇外和种族主义传统重新回归。”在伯克
严控黑死病的英国英雄村如今,徜徉于英国伊姆村的游客从容自得,欢声笑语。殊不知350多年前爆发黑死病之时,街巷间哀嚎此起彼伏,挥之不散……1667年8月,短短八天之间,伊丽莎白·汉考克的丈夫和六个孩子相继病逝。尸体腐烂的恶臭使她不得不用手帕遮住口鼻,并将其拖到附近的田里埋了。1636年的黑死病,是杀死汉考克至亲们的罪魁祸首。13至17世纪间,这场致命灾难的阴影一直笼罩着欧洲,共导致1.5亿人丧命。这
我们所处的今天对应着罗马兴衰历程中的哪个阶段?这是每一位研究罗马帝国的历史学家都曾面对的问题。借助这种以古论今的尝试,我们可以从中加深对人类自身的理解,认识到人类社会是多么脆弱。帝国的兴衰在公元2世纪中叶,罗马人控制了地球上一片广阔的土地,北达不列颠,南至撒哈拉沙漠边缘,西起大西洋,东到美索不达米亚。其人口总数曾在一片兴旺繁荣中攀至7500万的顶峰。18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曾评价那是人